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第203节

  立正,抬手敬礼道:“首长好!!”

  “嗯,你就是陈默?”

  张津南抬头打量一眼,笑呵呵的询问。

  “是,首长。”

  “不用那么拘谨。”张津南说着,将一份保密协议,和一个牛皮纸袋放到面前的桌子上。

  “给你看份文件,但在看之前,要签订一下保密协议。”

  张副院长对面前的年轻人,似乎有足够的耐心。

  不仅指导着签订协议,连带着语气都比平时温和。

  可陈默却被整得一愣一愣的。

  因为他走得近了才发现,牛皮纸袋上的标签,挂得有文件内容。

  名字叫《论信息化作战》。

  陈默发怔,原因是他前世,看过这份保密文件啊。

  如果印象没错的话,这份文件的保密期一直到03年才结束。

  可眼下,机械化还没完成分流30万人的艰难任务。

  论信息化作战的结论,就已经上纲上线了?

第155章 实验提议,规划士官学院

  《论信息化作战》秘密档案中,记录的是已经成熟的信息化编制构想。

  其实后世的合成化理念,没有想象中出现的那么晚,早在七八十年代就有各种构思,99年实质的编制构想,可以说基本趋于完善。

  只是,为了平稳渡过转型阶段的阵痛,上面对文件的保密程度要求极高。

  前世,陈默在03年保密期解除后,才有幸看到的东西,并且还被他弃如敝履的观念。

  不成想,在这一世,足足提前了四年,重新摆到了自己眼前。

  还是在保密期间。

  陈默叹了口气,这人生的际遇,有时候,真的很难让人理清。

  如果他前世有足够的权限,知道这份档案早就出现,并且还是绝密,会不会改变,自己那“顽固派”的想法?

  答案可能是不会。

  时代对于认知的差距,那就是碾压式的。

  前世他出身自摩步,从一开始接触的理念,就是摩步在战场上,是为机械化大军团填线。

  大军团作战才是主流,着力于全面机械化,是他这个摩步兵的梦想,什么信息化都是旁门左道。

  命运总是喜欢给人开玩笑。

  前世对他来说,挺重要的一份文件,如今又一次摆到了自己眼前。

  若是换成以前的他,怕是要跟面前的几个老头据理力争了。

  “怎么?有什么问题?”

  张津南看到陈默一直瞅着文件袋标签,傻不拉叽的愣在那,也不签保密协议,他蹙紧眉头问了一声。

  “没有,首长,我没笔。”

  陈默缓过神后,急忙收回目光。

  不怪他失态啊,实在是当时的思维给他带来太大的遗憾了。

  有些时候,真的是一念之差啊。

  “呵,你小子脸皮还挺薄。”张津南也没多想,他还以为陈默是因为没笔,不好意思提,才蹲桌子旁发呆。

  从身上掏出钢笔递过去,陈默基本没看保密协议的内容。

  “刷刷”就把自己名字给署上。

  副院长张津南拿起协议看了一眼,才伸手指了指一旁的凳子,道:“这份文件你可以拆开看看了。”

  “切记,出了这间屋子,文件里面的任何内容不得向外透露一个字,明白嘛?”

  “是,首长,我明白!!”

  陈默郑重的起身挺了挺身板,这才按照要求拿起文件袋,拆开一一查看。

  内容对现在的他来讲,真没啥吸引,这玩意不光是前世看过,更主要的是,目前论信息化作战的理论。

  都是来自于前几年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后,所进行的各方面设想,完善是比较完善,但只是理念。

  相比后世合成营的成型,这还差得远。

  内容略显粗糙。

  不过,放在当下,依旧是能让人足够震惊的设想了。

  原因很简单。

  那就是眼下陆军的发展,还着力于摸着老美过河,各种精力都放在仿制的时候。

  这份文件,已经提出了发展自己军工道路的思想,跟他在课堂上提出的观点,基本一致。

  既然档案能被列为机密,不用想,这种想法,必然已经通过一部分人的同意,大量有关的立项课题,恐怕研究的挺深了。

  陈默佯装第一次看这东西,一遍遍翻看。

  旁边那几个老头,倒是挺耐得住性子,一直也没开口催促。

  等陈默硬是装了快半个小时,觉得时间差不多的时候,这才将文件重新封存。

  放到桌上。

  “怎么样,看完有什么想法?”

  张津南面带笑意,乐呵呵的看向面前的年轻人,包括刚才还认真研究手中文件的老头,也都将目光投过来。

  “首长!”

  陈默起身立正,敬礼!

  “坐,有什么话坐下说,不用那么客气。”张津南摆了摆手。

  “是。”

  沉吟片刻。

  陈默才尝试着问道:“首长,军区现在在收集装甲单位,近三年的对抗数据,是不是跟这份文件有关?”

  “嗯,可以这么说。”张津南没有隐瞒,很是利索的点头道:“这也是你的话提醒我们了。”

  说着。

  张副院长叹了口气,继续道:“学院以往很多东西,都是从现有的驻军单位来调取相关数据,却唯独忽略了你那句,装甲战斗力的提升,谁都没有基层的装甲单位更有说服力。”

  “你讲的很对,但有些东西你并不清楚,推行实验没那么容易。”

  “我们的阻力很大,论信息化作战我们早就想找单位实验了,可惜,一直都没能有明显的进展。”

  能有进展才怪.

  陈默暗自撇了撇嘴。

  学院要牵头搞蓝军营的事,他知道,不光是现在。

  92年的时候,京都军区就曾出现过蓝军部队。

  并且不止一支。

  最终的失败,因素有很多。

  信息化当时也只是个雏形,又想学老美搞信息化,又想仿制人家的装备。

  结果就搞得四不像,信息化精髓抓不到,仿制武器又跟不上,只能学习人家穿外军军装,连饭菜都换成汉堡,牛肉,完全西方化。

  当时毫不夸张的讲,甚至连抽烟用的打火机,都模仿人家大兵的配置。

  但就是战斗力依旧一塌糊涂,这些都是实验过的例子。

  听着是不是感觉很扯淡?

  可国家就是这么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摸索到了今天。

  “首长,就算拿到这些装甲单位的演习数据,看到近几年战斗能力变化,后续还会实验文件里提到信息化嘛?”

  “嗯,没错,挑一个表现好点的单位,继续进行实验。”

  张津南没有任何隐瞒,很实诚的承认。

  “你在课堂上提的理论,很符合我们实验的想法,有没有兴趣去挑战一下?”

  来了!

  属于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

  陈默知道,只要这时候点头,那么过几个月,这群老头看过下面军区提交上来的数据后,必然会选一个单位再度实验。

  而他,到时候会以毕业军官的身份,到那个单位去完成相应的任务。

  这样一来,他的背景,人脉,就都可以靠着陆院。

  只要做出一点成绩,很容易起来。

  可陈默心里比谁都清楚,他不能答应。

  至少目前还不能答应,不是机会不够,而是这种随便找一个单位实验,从眼下基层排外的情况来看。

  他就是过去,也是个边缘人物,掀不起风浪的。

  陈默之所以紧紧抓着装甲七旅,就是因为他太清楚,不搞山头,单单一个人空降到新单位。

  就是有再大的能力,直属领导的工作做不通,人家不支持,不认可,也没啥用。

  学院确实很牛,各种战役论,战术,科技发展都是从这里出去,可问题是县官不如现管。

  实验,真不是上嘴皮子碰下嘴皮子,就能搞定的啊。

  “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说看。”

  张津南看到陈默犹豫,就知道面前的年轻人,肯定有自己的想法了。

  否则,一个列兵提干,到学院第二天,就给他铺好了道路,这么好的事,怎么可能还会犹豫呢。

  “首长,我是有想法,但不知道对不对。”

  陈默犹豫了一会,还是打算提出自己的建议。

  “你只管说。”

  “是。”

  “首长,这文件里提到的信息化部队,咱们是想一步到位,直接就进行实验,等着成功嘛?”

首节 上一节 203/2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