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第163节

  虽说一上午,比武的科目并不多。

  陈默没怎么上场,第一场全装都没他的事,可百米障碍射击,一套下来,足够消耗早上那四个馒头了。

  更别提大早上出发,还在车上晃悠了几个小时呢。

  此时的陈默,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啃上几个肉包子解解乏,再不济,早上那种馒头来几个也成。

  可想象很美好,现实却总是格外的残酷。

  当他们一群人,火急火燎的赶到炮场入口,这边根本没有支任何炊灶。

  只有一辆运兵后车厢,放着一个个竹子编成的大筐,筐旁边还放着一摞黄色的瓷碗。

  等陈默排队走到跟前,他伸手领到瓷碗,只低头看了一眼。

  碗里所谓的忆苦饭,就忍不住笑出了声。

  刚才他还寻思,啥玩意饭菜能比天天萝卜白菜还苦,难不成还要吃土来着。

  没成想,这“土”还真就来了。

  真的就跟地上的土一个颜色,黄黄的,盛了一大瓷碗。

  如果非要区分两者的话,那只能说碗里的东西,要比地上的更碎,更细,也更均匀。

  “这是啥东西,能吃嘛?”

  排在后面的杨大力,伸手捏了一把“土”塞进口中,仰头询问负责盛饭的老兵。

  炊事人员是高炮的人,自然是不好开口训斥,只是瞥了他一眼,没有吭声。

  可自己连里的老兵,就没那么客气了啊。

  抬手一巴掌削在大力的后脑勺上,张嘴骂道:“咋不能吃?好好的粮食有什么不能吃?”

  “我看你就是好东西吃多了,嘴养刁了,这是炒面。”

  “以前咱们上战场打仗,就这东西都不能定量的吃。”

  “你懂个屁啊。”

第129章 不是,076很特殊嘛?

  新兵的数量少,还都夹在老兵堆里。

  就算谁心里不愿意,也不敢一直发牢骚啊。

  杨大力挨了一个大逼斗后就老实多了,满脸苦闷的跟上陈默,端着瓷碗坐在地上发呆。

  这特么忆苦饭,也得让新兵有苦可忆才行。

  他们能忆个棒槌啊。

  一个个坐在地上盯着碗,硬是沒人动。

  可能是各省生活条件不一样,饮食习惯也不同。

  反正豫省相对较穷,陈默读初中时,家里偶尔也会做炒面,那卖相,其实还不如部队里面呢。

  家里做的都是用红薯面,黑乎乎的,炒出来后配着红糖用开水冲成糊糊,偶尔吃一次味道还行。

  要是天天吃,怕是谁也扛不住。

  陈默用指头捏起一些放嘴里尝尝,味道不算难吃。

  有点咸咸的,碗里偶尔还能看到干菜叶子,混合着土黄色的面粉。

  “班副,啥味啊?”

  杨大力刚才也尝了点,但被老兵的大逼斗呼的有点狠,没品出味道,这又挤到陈默跟前询问。

  “你尝尝呗,还行。”

  陈默有吃这东西的经验,他一上来没有大口的往嘴里送,只是抓到手心里就跟舔方便面料包似的,一点点的吃。

  远处那帮老兵就滑头的多了。

  有人把水壶打开,先简单洗手,又将水倒进碗里跟和面似的,把炒面揉成一团,小口小口的拽着吃。

  也有比较生猛一点的,炒面先扣嘴里,然后把水喝到嘴里在进行中和。

  总之,整个吃饭的场面挺个性,算得上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可能是看到陈默吃的还蛮认真,杨大力朝嘴里放了一大捧,一边嚼一边喷着面雾评价道:“确实还行,就是太干了。”

  “面粉这么炒真有点浪费,不如做成馒头好吃。”

  “这叫忆苦饭,部队的传统,吃吧。”陈默无意多说。

  有他俩带头,附近的新兵也开始有样学样的朝嘴里送。

  可这帮家伙学样也没学出个好样子,就跟杨大力一样,上来就是大口。

  嚼的时候还没啥。

  等咽的时候,乖乖!一个个脖子伸得跟老鹅似的,那表情比吃砒霜都痛苦,神情狰狞的不断抬手搓喉咙。

  好不容易把第一口炒面咽下去,“哐”的一下,又朝嘴里弄了一大口。

  甚至有些脾气硬的,都噎到差点翻白眼,就这,都没人愿意吭声。

  没办法,新兵和老兵之间的隔阂,差不多就跟小时候,小孩和父母之间的隔阂一样。

  身上受点伤或者有别的问题,能不跟老兵沟通就不会开口,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他们开口换来的不是答案。

  而是:问那么多干嘛?干好你的活就行。

  还是旁边有几个老兵实在看不过去了,这才提着自己的水壶,朝地上一丢,没好气的骂道:“特么的,都是猪脑子啊?”

  “吃个饭能把自己噎死?不会喝水。”

  “班长,我,我们没带水壶。”有新兵艰难的吞了吞口水。

  他们又不用参加比武,出来很多装备都没带,就算带了,也不会一直搁身上啊。

  都在乘坐的卡车里放着呢。

  “没带水壶还不会张嘴要?”

  老兵气急败坏的将盖子拧开,递给噎到翻白眼的那位兄弟:“狗日的,怎么会有你们这么笨的兵。”

  “我告诉你们,这叫炒面,当年咱们63军打仗后勤补给出了问题,很多正在战场上打仗的先辈因为缺乏营养得了夜盲症。”

  “晚上行军只能让其他的战友,拿根木棍拉着走,那时候,就这种炒面都吃不上,不止是战士吃不上。”

  “干部,师长,军长都吃不到,甚至很多人因为太饿,吃了大量的野菜导致中毒。”

  “在战场上,先辈们都没有叫苦,拼了命的替我们打下的和平,你们只是学着吃个炒面而已,有什么可埋怨的?”

  “看着!!”

  老兵爆吼一声,将自己瓷碗放在地上,拿起水壶朝碗里浇了一点淡水。

  而后在众人的注视下,他也不管自己的双手脏不脏,直接上手,很快就将沾了水的炒面。

  给揉成了干面团,双手抓着面团,一口一口的朝嘴里塞。

  “都看好了,有朝一日你们也会上战场,我们军人就是为打仗而生,在战场上,没有人会愿意给我们时间一点点的吃。”

  “只要还有命在,就想尽一切办法的杀敌,让自己活下去,让身后我们的亲人同胞活下去。”

  “永远记住,只有活下去的人,才有资格喊累,才有资格挑三拣四,明白嘛?”

  由于吃得太急。

  老兵被噎得挺难受,远处有高炮旅的人跑过来,又另外递上了几个水壶。

  这就是部队的传帮带,有些意志,有些传承,甚至有些骨气,是需要老兵,带着新兵,一代代的往下传。

  老兵早晚会退伍,或者离开部队的那一天。

  但像陈默,杨大力,李志昂他们,也早晚会成为一名老兵,一名肩负着传帮带神圣使命的老兵。

  老同志都知道忆苦饭是怎么回事,有老兵在教新兵时,一圈的老兵只是默默的看着,没有人出声打扰。

  而新兵也开始学着,刚才老兵的样子,将水壶中的水,倒进碗里,一点点揉成面团,再朝嘴里塞。

  新兵只是进军营的时间太短,他们对很多东西都没那么快的适应。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没有硬骨头啊。

  一个个面团被他们塞到口中,而那句:只有活下来的人,才有资格喊累。

  也被很多新兵,记到了脑子里。

  这句话,真要论的话,其实跟第三穿插连的历史没关系。

  准确的说,是跟侦察连的风气有关系,纯属就是程东最喜欢讲的话。

  因为他们的连史太惨了,往上追溯,很多大的战役,就比如跟炒面有关的作战。

  那次,各单位几乎成建制的消失。

  后来人们常讲的范弗利特弹药量,说的就是他们63军当年的189师。

  而在那一次作战中,189师在一个小时内,遭受了4500吨炸药的轰炸,全师一万多人,最终撤出战场的,只剩不足一个团的兵力了。

  侦察连那句,连续作战,敢于攻坚,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连魂,可不是说说而已。

  而只有活下来的人才能喊累,更不是一句口号那么简单。

  碗里的炒面很快就被吃光。

  连带着陈默碗里的面,也被吃得精光。

  不得不说,这玩意虽然干吃难咽,和成面团又太剌喉咙,可问题是顶抱也杠杠的。

  平时一堆半大小子,饭量大的惊人,硬是被这一碗炒面给吃饭撑涨。

  就在新兵这边一个个吃光忆苦饭,把手中瓷碗都交上去的时候。

  指导员霍林山,也慢悠悠的端着一碗炒面,走到陈默的跟前坐下。

  刚才吃饭。

  一直都没有看到连长和指导员,只有那帮老兵陪着吃。

  有不少人,还以为干部会有自己的小灶,如今看到指导员也跟他们吃的一样。

  众人有些傻眼,呆愣愣的看着。

  霍林山没有在意周围的目光,他一点点将水加到碗里,用指头快速的搅动,等感觉搅动的差不多时。

  才扭头看了陈默一眼,笑道:“吃饱了没?要不要再来点?”

  “不用了指导员,我吃过了。”陈默急忙摇头,他不是客气,而是真的吃不下了。

  “你们呢?”

  霍林山又抬头看向其他新兵,见所有人都摇头,他这才笑呵呵抓起面团塞进嘴里道:“同志们,忆苦饭不是让大家回忆,或者怀念以前的生活有多苦。”

  “但作为军人,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忘血泪仇,不忘阶级苦。”

首节 上一节 163/2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