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有些个老臣是真心为景泰帝这番话伤怀,景泰帝登基二十年,夙兴夜寐,从未有过一日懈怠。唯一让臣子们担忧的就是四位皇子资质堪忧,不过如今陛下也已经找到了更好的接班人,他们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君臣这么多年,有过龃龉,争吵,甚至还有血腥。但风风雨雨这么多年下来,他们之间的情谊也是旁人难以理解的,此刻听着陛下这话,竟有一种日薄西山之感,怎能让他们不伤感?
“陛下春秋正盛,何出此言啊?”
兵部尚书忍不住说了一句。周围也都是附和之语。
景泰帝倒是很豁达,挥了挥手,不甚在意。
“这世上岂有千千万万年之皇帝?平平安安过了这二十年,已经是蒙天之幸,且近些年来风调雨顺,少有天灾。已然是对朕最好的嘉奖了。不过我年纪当真不小,如今已经确立太女,日后也好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了。朕这一辈子,当真没过过几年好日子……”
虽说当了这么多年皇帝,但骨子里,景泰帝还是当初那个在田地间奔腾雀跃,渴望填饱肚子的农民之子。他这辈子也学不会世家大族骨子里高人一等的高贵感,也做不到视百姓为足底泥,脚底灰。他实在太想让天下人都过上好日子了,虽说自己资质有限,但好在他为这江山找到了一位更好的主人,他相信在九阙的带领下,大景的未来将会更美好,毕竟在这6年间,他已经亲眼见证到大景朝的变化。
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是他自己绝对做不到的。既然九阙有这种能力,何必长久压在她头上,让她无法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这江山如画,却只需要一位主人,一位有彻彻底底话语权的主人。
他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并且由衷希望自己能看到这一天。
臣子们对此完全说不出话来,只能暗自无奈,世上只有做皇帝做到死的,像这样做到一半就赶紧给自己找继承者的真是少见。不过太女做的的时间长了,难免会引起皇帝的忌惮,只不过在这对父女身上发生这样事情的概率估计不大,毕竟纵观史书,再也没有一位像他们陛下这般对太女这样好的皇帝了。
只是以后的事情谁能确定呢?
众人只能拭目以待了,只盼望以后陛下能够如愿以偿。
话说他们在参加这场宫宴的时候可没想过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只不过在此之前他们心里或多或少都已经有预感了,毕竟陛下这些年对宸睿亲王殿下的优待只要是个人,长得有眼睛都能看出来。
再有就是,即便是那些顽固不化的老人心中都忍不住想,宸睿亲王殿下做太女总比四位皇子强吧?先不说他们之中的大半都已经死了,活着的那个也不是什么好选择。治理国家的本事不说,争权夺利结党营私,那还一个比一个出众。
眼下大景朝蒸蒸日上,他们还想着跟陛下和未来的太女一起做对相得的君臣呢。说不定日后史书之上也会提自己一笔!
面对这样的局面,九阙从始至终都是一幅淡然处之的表情,只有坐在她上首的景泰帝才能看到这孩子紧紧攥在一起的手,心虚的摸了摸下巴。景泰帝只是想给这孩子一个惊喜,却忘了九阙能不能接受。毕竟这种事,可是古所未有。
不过这孩子一向坚强,再说了,这些年处理政务已经是个熟手了,不过是更名正言顺了些,又有什么不好?
九阙侧头看一眼景泰帝,心里微微一叹,算了,这不是早就有所预料的事儿吗?这一天终于到来,倒是让她有种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落下的尘埃落定之感。
先不说激动不已的淳于霜等人,就是她自己,处理国事这么多年,若是骤然放手,后来者也不会承她的人情,反而会觉得她碍事儿。毕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在热热闹闹的宫宴之上,九阙深吸一口,只觉得尘埃落定。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不过整场宫宴大概只有一个人不高兴了,那就是被捂住嘴许久的礼部尚书大人!简直岂有此理!群臣岂有半点风骨可言?对立女子为太女之事竟然一个字都不反对,不怕后人耻笑?!
第475章 册封太女(一)
事实上并没有人对九阙即将成为太女这件事表示反对,毕竟这段时间宸睿亲王做出的贡献所有人都有目共睹。而且陛下年纪大了,想给自己找个合适的接班人不是很正常嘛?另外四位皇子死的死,关的关,不就剩下瑞亲王一个可以承担大任的人了吗?选亲王殿下也没什么不好的呀!什么?你说女子不能继承大统?这又是哪里来的老封建思想?如今普通人家里的女子都能出来当官儿或者继承家业了。怎么轮到亲王殿下就不行了?这是谁定的规矩?
尤其是那些家中已经有女子入朝为官的人家,更是对宸瑞亲王拥戴不已。毕竟最上面坐着的人是个女子,日后也便于他们家的女子升官啊。
至于底层百姓,他们对此更是支持了,此前这位亲王殿下还未出现的时候他们过的是什么日子?如今过的又是什么日子?两相对比之下,难道还不能证明这位亲王殿下的能力?
因此礼部尚书想象中多人反对的情况根本没有出现,倒是他,这段时间上门的人可是数不胜数,不管是同僚,官场中的老前辈,还是后来者,他们此番前来就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劝他不要再继续作死了。当然,大家说的话可能比较委婉。但中心思想就这么个意思了,就连他的妻子面对独自生闷气的丈夫,也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呀,你瞧瞧那些人,简直半点儿风骨也没有。就这还敢自称是朝廷大员?陛下做错了事,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自然要直言劝谏,免得陛下日后犯更大的错。可你瞧瞧他们,不帮忙也就算了,竟然还一窝蜂的到家里让我不要多管闲事儿,我这是多管闲事儿吗?这可事关大景的未来啊!你怎么不说话?你难道就不觉得生气吗?再怎么说,亲王殿下也是个女子,本就应该以贞静为主。可她……”
“好了!”
礼部尚书的妻子终于听不下去了。本来还在拿温热的手帕给他擦脸上的汗,这会儿直接一甩手扔到他脸上,把个礼部尚书给吓坏了,不可思议的瞧着自己的老妻。
“你,你竟然凶我?!你以前从来不会这样对我,还不是瑞亲王把你们都给带坏了,就连静儿她们几个现在也是整日跑的不着家,哪儿还有一点儿姑娘的样子?我……”
“我说你这个老东西有完没完?!没人搭理你,你是越来越上劲儿是吧?女人怎么了?老娘也是女的,这么多年给你生儿育女,难道还为难你了?别拉扯我的静儿淑儿,女子生在世本就不容易,如今能在外面走动走动增长见识,难道不好?亏你还是礼部尚书,朝廷大员,思想愚昧腐朽,臭不可闻!既然这么看不起女子,就别让女子伺候呀,自个儿待着去吧!”
“你!你……”
“我什么我?我感觉宸睿亲王比前头那四位皇子好了不知多少倍。瞧瞧人家,年纪轻轻做了多少利国利民的大事儿?你呢,活了好几十岁了,平日里整天叨叨,也没见你为百姓做什么实事儿。你现在出去转一圈儿,瞧瞧满京城的百姓都在欢呼雀跃,惊喜于宸睿亲王能够被封太女。我现在都不敢出门儿你知道吗?就怕那些百姓知晓你在朝堂之上当面顶撞陛下,而且反对宸亲王被封为太女。我劝你也别出去了,免得被百姓们扔臭鸡蛋。”
说完这一通话,礼部尚书夫人心中总算舒服了许多,瞥一眼备受打击的老头儿,转身就走了。
她整日忙的要命,才没功夫安慰这老顽固呢。这么些年没少当朝顶撞陛下,幸亏陛下是位英明君主,否则早就砍他八百回了。
不过她家这老头子性格也太顽固了些,当初林炜的事儿就已经大大得罪了陛下和宸亲王。虽说他家这老头子并不知情,可当初也确实为林炜说了话。如今还这般不识趣,想来告老还乡的日子也不远了。
不过老头子当了这么多年官,什么时候辞官归隐都不奇怪,就是别来累了她的宝贝女儿。她这辈子一共就生了两个闺女,那简直是眼珠子似的疼爱。至于那些庶子庶女们,她才懒得看上一眼。如今也是时候为女儿们打算了。
以前总是操心着要为两个女儿寻个知心的夫婿。然而这世上真正有良心的男人并不多,就像她家老头子,成亲之前也是众人交口称赞的青年才俊,可还不是在她无孕之时纳了不少妾室?庶子庶女生了一大堆!就这,当初还有人称赞他不近女色呢!呸,难道不宠妾灭妻就是好的?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礼部侍郎呆呆的躺在床上,眼睁睁瞧着自己陪伴多年的妻子离开,一时间竟一个字儿都说不出来,直到此刻他才忍不住反思,难道自己真的做错了?可是,女子登基前所未有啊。这种前所未有之事难道不应该制止吗?
也不知道礼部侍郎这几天内到底想了什么,但众人很清楚的是,几日过后的册封大礼上,作为礼部尚书的他从头到尾都毕恭毕敬的,也没说一句不合时宜的话。这让对他极为警惕的景泰帝也松了口气,除非必要,他也不愿意随便杀掉一个相伴多年的老臣。能自己想开,最好不过了。
册封当天,晴空万里。
祖庙前的广场上,站满了前来观礼的满朝文武。景泰帝这会儿正在皇家族庙中跟自己的老祖宗絮絮叨叨,其实景泰帝是开国皇帝,他以前的那些老祖宗许多都找不着了,现在在这儿摆着的不过是一些牌位。
九阙站在景泰帝身后,听父皇从半个时辰前就开始絮叨,直到现在也没有停下的意思。她都觉得站累了,更别说外面那些等候已久的臣子们,年轻人估计还能撑一撑,可像那些征战多年的老臣怕是支撑不住了。
好在景泰帝这会儿终于给自己的絮叨结了个尾,眼里冒着泪花招呼九阙上前给老祖宗们上香。
“九阙,来给老祖宗们上香。告诉他们你以后一定会做个胸怀天下,爱民如子的好皇帝!”
第476章 册封太女(二)
“……”
九阙真的很想告诉父皇自己现在还不是皇帝呢,连太女还没有册封好。但瞧着父皇老泪纵横的模样,终究还是忍住没吭声。反正是老父亲的一片真心,何必辜负呢?
等着九阙给祖宗们上了香之后,景泰帝带着孩子出来,亲自拿过礼部尚书手中的圣旨,读了一篇文采斐然的贺文。
这文章早就已经准备好了,经过整个翰林院的修改,完美的简直可以当做范文对待。就连景泰帝也提前读过好几遍,因为其中有一些生涩词汇他还需要熟悉。
“……封为太女!”
最后几个字落下,景泰帝低头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九阙,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他谋划了六年之久,不就是为了可以平平稳稳的将政权交到九阙手中吗?如今这确实成功了,而且是相当成功。满朝文武尽数低首,没一人不信服,这实在是件再好不过的事儿。
“九阙,接旨吧。”
“儿臣叩谢父皇圣恩。”
九阙毕恭毕敬的磕了个头,接过那份明黄圣旨才缓缓起身。景泰帝语重心长的开口。
“日后这江山重任就要交到你肩上了。”
“父皇放心,儿臣一定竭尽所能为父皇分忧。”
等景泰帝点头之后,九阙才回过头去看等候已久的文武百官,缓缓伸手。
众臣子齐刷刷跪下,连呼三声。
“太女千岁千岁千千岁!”
“众卿平身——”
“谢殿下——”
九阙站在高台之上,底下众多臣子对她来说就像一尊尊佛像木偶,根本看不清脸。在这一刻,江山重任落在了她的肩膀上,权利的更迭在这一刻初步显化,而九阙,也终于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管理朝政。
九阙看着百官,眼神逐渐往远处漂移,那是属于大景的江山,也有更广阔的天地山河。人活一世,总得在这世间留点儿什么。她想留给后来人的,是一片更加广袤富饶的土地。
景泰帝站在九阙身后,他的目光是这般欣慰,他终于给这个天下找到了接班人,只需再等上两年,禅位给九阙,他就可以彻底解放了。
这天下啊,九阙你坐一坐就知道了。权力无非就是这么一回事儿,你可以拿它当武器,却不可以成为它的奴隶。朝着更广阔的天地奋飞吧!
若是目光拉高拉远,就能看见整个祖庙广场上排的整整齐齐,跪的心甘情愿的文武百官,以及整个京城忍不住朝这边眺望的眼神。再往远处去,是更远一些的州府郡县,陛下册封太女的消息已经在几天之内传遍了整个大景,这还要多谢九阙弄出来的驿站和小报。如今朝廷若要颁布什么政令,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四方,实在是再便捷不过了。
目光一直拉远拉长,来到千里之外的北境,尉迟将军和林重山站在营地内的高台子上,远远眺望京城方向。
“你说,那孩子现在是不是正在册封大典上?会有不长眼的跳出来为难九阙吗?”
“尉迟将军应该称呼太女。”
“习惯了,习惯了,行行行,我改,以后就叫太女。你说会有人为难太女殿下吗?”
林重山觉得顶头上司这就是在说废话。太女殿下如今威望日重,就连远在北疆的他们都能享受到殿下的恩泽。天下百姓又不是傻子,自然能感觉到太女殿下对他们的关心。天下百姓都不抗拒太女,那些早就被顶替的差不多的百官们又有什么好说的?就算之前朝廷有些迂腐的臣子,可这6年里有多少被选入朝的官员?那些官员绝大多数都是经由太女的手选出来的,他们难道还能背叛自己的座师不成?
虽说他们也不知道短短六年,九阙到底是从哪里找来这么多可以直接顶替朝中官员的人才的,但这个现在还重要吗?只要结果是好的,管他过程怎么样!
如今唯一遗憾的是,未能亲自到场看一看九阙被封为太女的威风。眼看着陛下已经急不可耐的想把那个位置传给九阙,若是不久之后的将来,九阙的登基大典,他们是否能到场一观?
如今的草原安静的叫人骨头发痒。整个草原部落人都在这六年内被找到,打散混入众多大景朝百姓之中居住。还别说太女殿下的法子当真有用。不过短短六年,已经习惯了安稳日子的草原人哪里还能记得起要重振草原骑兵的威风?
说白了,天下百姓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想过安稳富足的生活,如今有好日子不过,干嘛要过以前那种颠沛流离还时不时要给上层贵族进贡的日子?这不是给自己找不愉快吗?如今他们只需要给大景朝缴纳很少的赋税,就能得到官方的保护安居乐业,何乐而不为?
纵横天下,统一草原中原,这都是上位者野心家们的愿望,跟他们这些普通百姓实在没什么相关。如今的日子,对他们来说就很好了。说实话,未被收入大景之前,他们着实担心大景朝会奴役压迫自己。如今的日子已经是以往想都不敢想的美好,所以就这么过吧,他们还想着多赚些银子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多买点耕地呢!
这也就导致了六年来北疆军闲的身上都快长毛了。不过没人不喜欢如今这种闲适,军中那些早就到了年纪该退下的士卒们,也一批批领了丰硕的金银回家享受天伦之乐去了。当然,也有更多的士卒选择留在北疆成家立业。他们人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这片土地上度过,如今要离开这里,还真不适应。反正熟悉的兄弟们都在这儿,顶头上司又是一等一的好,土地也比中原的更加肥沃,还有太女殿下开办的各种各样工厂……
他们实在是不舍得离开呀。
这倒是意外之喜了,边疆的人口一直都是朝廷心中的隐痛。以往,边疆人哪个不是千方百计的要往内陆迁?如今倒好,反倒有一批人被吸引到北疆安家落户了。
剩下的青壮年士卒也不能在北境干吃粮饷呀!这六年,九阙将北疆军往南夷东海西山等地调动了不少,增强战斗力的同时,更加深了对天下兵马的控制。换句话说,只要九阙想,随时都可以做天下之主!
第477章 太女(三)
不过,如果政权能够平稳交替就更好了,毕竟谁也不想再看到天下起战乱。尤其是像他们这样经历过战争的人,更知道和平的弥足珍贵。
“只希望一切都顺利……”
他们北疆军是跟定了九阙,彼此之间密不可分,若最后登基的人不是她,北疆军势必会成为下一任帝王的眼中钉肉中刺。这种场景谁都不愿意见到,因此众人只希望景泰帝在传位给九阙之前不要出事儿或者突然变得老糊涂。不过以他们对那位帝王的了解,应当不会出现这种事儿。
说到这里就连尉迟将军都忍不住感叹。
“我以前只知道龙椅上坐着的那位是个乱世枭雄。后来觉得他确实有些倒霉,在位期间天灾人祸不断,虽说结束了战乱,可国家若想繁荣却遥不可及。本以为他会继续这么混沌下去,下一任皇帝肯定出自他那四个儿子,可天下谁都知道,他那四个儿子就是草包。说句实话,我以前还担心狡兔死,走狗烹。陛下不是那样的人,可那四位皇子就未可知了。”
“只是我怎么也想不到,陛下竟然愿意早立太女。”
而且看这位陛下的意思,还想早日禅位。要知道如今这年头,皇帝可是没有退休一说的,一般都是活到老干到老。所以总会有一些帝王,明明年轻时候也是英明君主,可到了到了,却年老昏聩,致使国家民不聊生。
景泰帝却早早的给自己定下了继承人,并且早就已经让九阙处理朝中政务,可以说九阙如今差的也就是一个正大光明的名头了。
就算是尉迟将军也忍不住感慨,这位陛下实在有着一等一的胸襟。
“陛下做的已经很好了。”
其实景泰帝做的已经足够好,可有些时候,天分这种东西不是努力就能做到,此乃天授,非人力可为。
林重山这会儿也有些沉默,末了却扬起一个难得的笑容。
“当为天下百姓贺。”
为有这样两位爱民如子,英明神武的皇帝。看来以后他们也可以放慢节奏,尽情享受生活了,以九阙的话就是,该培养继承人,享受退休生活了。
“殿下所建的北疆军事学堂早早就发来邀请,将军准备什么时候去做个客座先生?”
尉迟将军一听到这个就头大。
“打仗这种事儿不是天生就会吗?这还要怎么讲?而且我说出来的话那些学生们根本无法理解,也不知道是不是笨!明明看起来都是一脸聪明相啊!”
“……有没有可能是你讲的太过抽象?”
“怎么可能?我可是一军统帅……”
……
北部的风凛冽如刀。可再冷的寒风,在遇到人类智慧结晶的时候也会黯然失色。从今往后,在这片土地生活的百姓,再也不必担忧会有草原蛮军南下劫掠,致妻离子散。这片寒冷而肥沃的土地终将开出富饶之花,福荫子孙后代。
又四年。
南部水泽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