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不可以登基吗? 第158节

  “你算个什么东西?竟然还敢说自己考上了进士,你说自己考上就考上了?证据呢,我还说我如今已经是三品大员了呢!爹!你别信她,她就是在蒙你。按照规矩,若是考上进士,定有人敲锣打鼓来贺。衙门也会将这消息连同考生文牒一同送到考生手中,你看这么长时间了,有听到敲锣打鼓的声音吗?她就是在骗人,不想嫁给乔员外。你刚刚说的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一个做女儿的竟然敢不听父亲的话,这就是不孝,若是不听,大可以去衙门告她!你可千万不要手软啊!”

  “这……”

  其实王父对科考这种事儿了解的并不多,一切都来自自己儿女的普及,此刻听了听儿子的话,竟然觉得很有道理。

  有些犹豫的看向闺女。他们两个到底谁说的是真的?

  王秀娥本来懒得跟王耀辉说许多,但此刻是真的忍不了了。

  “你自己无能,考不上就随意诬赖别人。我跟你可不一样,从小到大我就没说过谎。”

  “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你倒是拿出证据来啊!”

  王秀娥一时语塞,她倒是可以确定自己已经考中,只等着进宫面见陛下,等着分配官职了,可她也不能将整张黄榜都带回家来让别人看啊!

  一时间竟然真被王耀辉给堵了个正着,倒是王耀辉,见王秀娥不出声,不由得得意起来,向周围人四处宣扬。

  “你看我刚刚说什么?被我给说中了吧?就她这种只偷学几年的人还能考上进士,这不是开玩笑呢吗?!”

  周围邻居们本来就半信半疑,这会儿听见王耀辉的话,虽说有些不中听,但好像也不是没有道理,因此大家的表情都游移起来。

  王耀辉见状更加得意,口中喋喋不休的数着王秀娥的缺点。

  “你从小就谎话连篇,偷偷摸摸的读书写字,谁知道你是不是为了反抗父母才说的谎……”

  “咚咚咚——”

  就在这时,许多人都听见外面传来敲锣打鼓的热闹声音。因为这事儿太过巧合,不少人都忍不住冲向门口,踮起脚尖看。不一会儿,就有几个面色一言难尽的街坊邻居走了进来,对着王秀娥就是一阵赞美。

  “我就知道秀娥这孩子天生聪颖,哪怕只是学了短短几年就能考中进士,这可是天上文曲星下凡呀!哎呦!这不是很快就能去见皇帝老爷了?这可是天大的殊荣啊……”

  “就是!这孩子以后的前程可少不了。”

  王耀辉得意洋洋的笑容还在脸上,这会儿却凝固了,不管不顾的挥开周围之人朝外冲去。

  当看见那些穿红挂彩,敲锣打鼓朝自己家明确走来的人群,以及走在最前方那个手捧考生文牒的官吏时,王耀辉满眼的不可置信,但他紧接着又浮现出一点儿希望,他们家中又不是只有王秀娥一个人去参加科考,说不定那个考中的人是自己呢?

  只是当那个官吏明确表示自己所送的这份考生文牒是属于王秀娥的时候,王耀辉整个人看起来都僵硬了。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呢?

  由于不想相信这个事实,王耀辉一把扑了上去就要抢夺官吏手中的考生文碟,然而这东西对学子何等重要,那些官吏简直一路都当个眼珠子似的对待,怎么可能让个受伤多日手无缚鸡之力的王耀辉给抢了去呢?

  当即就有人一脚踹到王耀辉腰腹之上,将其踹了出去。

  “大胆!官府的东西你也敢抢?!”

  王秀娥不咸不淡的看了一眼失魂落魄的王耀辉,再看看完全不在意这个儿子只是一味盯着那份儿考生文牒傻乐的父亲,一时间竟也觉得百无聊赖。她这个父亲,还真是势利眼啊。

  王耀辉是很讨人厌,但父亲难道就是个好人吗?只不过就算对方再令人不喜,也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即便她再怎么想与其断绝关系,也不能摆在明面上……

  “宝贝女儿还真考上进士了,真不错呀。等你当了官儿,我可是得给你二叔三叔他们炫耀炫耀!他们家那几个儿子整日在家里无所事事,以后还不是得指着我闺女?哎呀,这谁能想得到呢?”

  听到这话,王秀娥下意识反感。不过她也说不出什么,倒是一边的王母,恶狠狠的瞪了一眼丈夫,随即将其扯到一边,周到的请报喜的人喝茶歇息,还大大方方的拿了银子给人家同喜。王父心疼的一哆嗦,但又不敢当着报喜人的面多说什么,只能眼不见为净了。

  总之,恩科考试结果出来之后,几家欢喜几家忧,众生百态,不过如是。

第469章 殿试

  殿试当日,各个考中的进士都用自己最精神出彩的一面进宫面圣。在亲眼见到300名进士里占了三成的女子之后,景泰帝都忍不住赞叹。

  “没想到我朝竟然有这么多才华出众的女子。若是没有这场恩科考试,朕还不知这天下女子都有一颗向上之心。”

  “这都得多谢父皇心胸宽广,允许女子参加科考。”

  “哎,这又算得了什么?咱们大景朝正是缺乏人才的时候,父皇可告诉你,无论男女,只要他们能干活就都是好用之人。至于那些酸儒们的话,听听就得了,不必在意。他们的话若是说了能算数,你父皇我当初也不至于以一介武人之身夺取天下。”

  景泰帝悄咪咪转过身子跟自己宝贝闺女说悄悄话。

  “他们这些个酸儒学子,其实就是想把自己卖个好价钱,但这种话又不能明着说,明着说还会伤了他们的自尊心。所以呀,做个表面功夫就行了,别让他们灰心。倒是第一场恩科考试就有近百名女子考中,说明这一届的女子确实是可造之材。你以后当用得用,至少在身份上,这些女子天然就是你的同盟。往后在朝中你说的话会越来越有分量,想必那些之前还言必称你是女子之身的老东西们也会渐渐改口……”

  九阙笑眯眯的听着,没有回答,倒是下边儿等待已久的百官和学子们悄咪咪的看着这天底下最尊贵的父女,再一次为他们关系的融洽感到震惊。早就听说陛下与亲王殿下父女情深,直到亲眼所见才知道此话不假。

  景泰帝跟宝贝女儿说了几句话之后,又将注意力重新放到底下嗷嗷待哺的进士们。

  他毕竟是做了多年皇帝的人,此刻只是坐在那里就无端端有种逼人的气势,即便他尽力表现出平易近人的模样,但底下诸多考生还是心生紧张,甚至有的瑟瑟发抖。这就是心理素质不够强了。

  不过景泰帝可不管你紧张不紧张,他自顾自的鼓励了一番进士们,随即就公布了此次殿试的考题,原以为贡院之中那个女子不卑的策略题目就已经足够出格,没想到他们这个陛下还能做出来更出格的。

  女子的继承权。

  这轻飘飘的六个字儿,直接把包括文武百官在内的几百人给弄傻眼了。如果说百官们一点儿都没察觉出景泰帝的意思,那是放屁。只不过,只要陛下一日不曾明确说出口,他们暂且装聋作哑着呢,可陛下今日怎么不再继续伪装了。他们原本可以继续和平相处下去,就像假装不曾发现那些折子上的笔迹已经换了人。再装一装不好吗?

  景泰帝是什么人啊?他可是在前朝末年那种炼狱般的环境中都能杀出一条血路的狠人,在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时就得早做准备。而且,先铺垫一下有什么不好?他已经足够委婉了。

  若是让百官们知晓景泰帝心中所想,得一口老血喷出来,这哪里委婉了?这不是图穷匕现吗?

  眼看着底下起了些许骚动,景泰帝非常无赖的挥了挥手,示意进士们抓紧时间答题。

  见状,臣子们也不好开口了,只是彼此间眼神交流不断。不管怎么说,他们都得制止陛下这危险的想法,陛下明明还有儿子,怎么能让女儿继承大位呢?这可是亘古未有之事。当然了,他们也不是说亲王殿下不够优秀。只是皇位继承和优秀不优秀关系不大,最根本的,你得是个男人啊。

  哪怕今日要跪死在大殿之上,他们也得改变陛下这危险的想法。

  陛下之前将四皇子幽禁起来也就罢了,他们对四皇子也没什么好印象,并不想侍奉这样一个蠢笨如猪的君主,但四皇子还可以生啊,让他趁年轻多生几个,从中挑选出聪明伶俐的做皇孙不成吗?

  并且亲王殿下这般优秀,让她来教养抚育皇孙,岂不是能培养出来更优秀的继承者?不过短短20年,就又有明君出世了。这不是皆大欢喜的局面吗?陛下为何就偏偏打破这个局面呢?想不通,真是想不通啊,难道武人做皇帝就是和文人有所不同?

  在臣子们焦灼而寂静的等待下,这场殿试终于落下了帷幕。在考官们将进士们的考卷批阅过后,按照惯例将前十名的考卷呈给陛下。景泰帝迅速浏览了一遍,就算是殿试,这些试卷也都是糊名的。点了点头,看来这些个文臣倒是没有寻私舞弊,还顺便把这10份考卷儿随手递给九阙。

  “九阙,你来看看这几份考卷儿符不符合你的心意?”

  嘶,陛下,你这是演都不想演了呀!

  九阙当然注意到那些文武百官偷偷递过来的刺眼视线,不过她早就习以为常,淡定自若的将考卷拿过来认真浏览了一番,点了点头。

  “诸位大人相当公正,儿臣也觉得这10份考卷出类拔萃。”

  “好!”

  景泰帝当即拍板,将这10位大才拎了出来,这是准备单独面试了。

  只是当把那考卷的糊名撕开之后,众人惊讶的发现,这10份考卷里边儿,竟有四个都是女子!而且其中一个正是近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王姮!

  只是那些文臣们就算再不情愿也没法子,毕竟当考官的都是朝中正二品以上的大员,他们自己亲自挑选出来的好文章,难道还能打自己的脸吗?因此就算再怎么不情愿,他们也得摆出一副欢欢喜喜的表情,顺便还得恭贺陛下喜得良才。

  景泰帝是真的高兴。他本以为第一次开恩科考试就算有女子参加也不一定能获得名次,毕竟多年以来男女拥有的资源不可同日而语。就算读书也是近一年来才开始,完全没想到她们能取得这么好的名次。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的想法一直以来都是对的。要不然怎么他才刚冒出女子继承的想法,就有这么多女进士能考中。这就是对他的认可啊!

  不过这四个女子里边儿除了王姮有所耳闻,其他的还真不怎么熟悉。景泰帝十分慈祥的询问另外三个女子的籍贯,当发现她们都是京城远郊人士时,也不怎么在意。

  让他们当场做了首诗,景泰帝很快就定下了前三甲。

  第一名赫然是其中一个20岁左右的文雅女子!

第470章 年轻人的皇朝

  不仅如此,第三名也是个女子。而且看起来都相当年轻,面对这个结果,众臣几乎要给景泰帝跪下了。

  眼看着景泰帝都要当场点头唱名了,户部尚书忍不住上前一步,呕心沥血的劝景泰帝。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千年以来就没有一个女状元!此事万万不敢开先例呀!”

  “陛下,臣附议。这几位女子能入三甲,就已然是陛下开恩,怎能入一家行列?”

  “臣附议,此事亘古未有,实在离奇,小心天下物议啊陛下!”

  眼看着底下乱成一锅粥了,景泰帝倒是心态良好,等各位大臣说的口干舌燥,没力气再说眼巴巴瞧着自己之际摊了摊肩膀,十分无奈。

  “朕也不想与诸位爱卿为难,但这个名次可是诸位爱卿自己挑选排列,呈到朕面前的。朕一个名次都未动未改,难道还不行吗?”

  “这……”

  原本还斗志昂扬的臣子们顿时哑了火,呈到陛下面前的考卷是有说法的,一般都是将众臣心中默认的前十按顺序排列。但是他们之前也并不知道,那十份考卷里边儿有四份儿都是女进士呀。

  但如今寻死觅活的抗拒这个排名,岂不是在否决之前的自己?

  可是如果不抗拒一番,又显得太没有名臣气节了。一时间诸位臣子倒是为难了。

  九阙这时候温声开口。

  “诸位,科举考试乃是公正取材之道。不如今天就让我们摒弃男女之别,单纯以才华论人。方才这四位女进士的策论诗歌本王都听了,确实相当不错。既然诸位对此存疑,不如请几位男进士说说自己的看法?”

  是啊,如果这几个男进士自己都承认技不如人,他们还纠结什么呢?

  这几个进士也不是傻子,眼前这状况他们心里一清二楚,于是一个比一个谦逊,郑重其事的表示自己确实不如几位女同僚。当然,这也确实是事实。他们以后可是要同朝为官的,还是同窗同年,搞好关系比什么都重要。

  再加上这几位女进士确实才华过人,输给人家他们也没什么好丢脸的,反倒今日如果硬着头皮不肯承认自己技不如人,等他们所做的文章传出去,自有天下文人取笑。

  何更何况诸位大人们其实也已经软了,他们这些人听起来是当朝进士,荣耀无比,但实际入朝为官之后不过就是一点儿小虾米,怎能与这些大人们抗衡?何必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于是在一片和谐声中,一甲前三与二甲前七的位次就这么定下了。

  景泰帝也很高兴,当即挥了挥手,让这群新科进士们去天街夸官,每人赐了一身火红的进士袍。这还不算,给了九阙一个眼神,九阙微微一笑,将早就已经准备好的玉盘呈了上去。

  亲手将一只金牡丹花插在状元卢时清鬓发上。卢时清强忍住激动,毕恭毕敬的行了一礼,手指都因为激动微微颤抖。

  啊,她何其有幸,竟然能得到殿下亲自簪花的荣耀。殿下……

  第二与第三分别得了一枝绿菊和丹桂,绿菊自不消说,绿色菊花本就是稀罕物,那丹桂也是摘自皇宫那株百年桂花树上的。

  总而言之,得了名次的众人欢欢喜喜的出去夸街了。

  十年读书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当这群新进剑士们强忍住激动的心情骑上骏马,在禁卫军的护卫带领下,从朱雀街一路向东,转入桂枝街绕一圈儿。这一路上,街道两旁的酒楼客舍简直要被人给挤爆了。

  景泰帝开国十四年,开办科举的次数连一个巴掌都数不完,更别说这还是单独开的恩科。

  不知有多少京城百姓想要看看这在千军万马中厮杀出来的进士,因此,一时间街道两旁可谓是人满为患。

  卢时清一马当先走在最前头,当那些围观的人群发现状元竟是位文气雅致的女子时先是一愣,紧接着就爆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

  “啊啊啊!娘,你看见了吗?那是位女状元,开天辟地头一个女状元!她怎么那么厉害啊?”

  “而且探花镜也是位女进士。不愧是探花,你看她长得如同姑射仙人一般,这样容貌气度绝佳的女子,我之前怎么从未见过?”

  “哥,你看见了吧?一甲前三有两个都是女子。谁说女子不如男?我也要读书,我也要考科举,总有一天我也会像他们一样天街夸官。”

  ……

  在百姓们的欢呼雀跃之下,这场夸街的队伍十分艰难的结束旅程,回到皇宫参加接下来的杏林宴。

  只是让这些新科进士感到震惊的是,景泰帝只是出来露了一面,然后就将这场宴会的主角让给了宸睿亲王殿下,自己则是转身离开了,说是精神不济,要回去小憩片刻。

  虽说大家有些茫然,但宸睿亲王的身份何等贵重,文韬武略一个不差。而且有些无法明说的理由,陛下毕竟年事已高,四皇子究竟如何现在还不知晓,只是知道还在幽禁之中。而亲王可是陛下最疼爱的孩子,并且已经将绝大多数政务交给亲王殿下处理,这样的情况下就算不想当即站队,可是对这位亲王殿下给予些许善意还是可以的。

  因此场面一时间也算得上热闹。

  尤其宸睿亲王实在是个风度翩翩之人,言谈举止自有一番贵气萦绕其中。新科进士没有在官场中徜徉,因此某些言行显得有些许稚气。然而九阙却并不在乎,言语之中多有勉励。

  只是那些老油条们看着对亲王崇拜的眼神都无法抑制的新科进士们,总觉得好像哪里有些违和,第一次见到亲王,就能生出这般激烈的崇拜仰慕之情吗?

  啧啧啧,没想到这一代新科进士竟然有这么多马屁精!

  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安泰十四年的恩科考试顺顺利利的走向了尾声。但这一届进士所掀起的风浪却久久未能平息。

  作为大景官场新一代的中坚力量,他们以一个匪夷所思的速度迅速抢占官场各个职位,将大多数陈朽顽固的官员成功的挤了出去。而且他们还超乎寻常的团结,前辈们心中所想的某些官场倾轧场景竟然在他们身上很少发生,只是闷着头一心做事。正是因为有他们,让大景向前迈出了飞速发展进步的脚步!

  因此接下来的这几年,大景被称为年轻人的皇朝!

第471章 六年后

  六年后。

首节 上一节 158/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