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第374节

  妈的,鲁锦这个人简直是个妖孽,会打仗会治国就不说了,在主修公输家学的情况下,文章阅读量居然比他们还多,把这帮文人唯一的那丝傲气也给打下去了,也不知什么样的环境才能教出鲁锦这样一个妖孽的人才,简直恐怖如斯。

  鲁锦:那当然是感谢国家的教育和栽培了

  接下来几天,十月中旬又发生了几件大事。

  十月十五,湖北前线传来战报,缪大亨率领的第四集团军先遣师已经顺利夺取了夷陵(宜昌),完成了封锁巴蜀之地的任务,现在缪大亨正带着主力向沔阳前进,准备找廖永安会师,等他们一到,十月下旬的时候即可配合江西的常遇春一起攻取长沙。

  中原方面,华高也在带着第八集团军向舞阳和襄城前进,准备参加围堵李察罕的任务,卞元亨则是准备着进攻洛阳和潼关,封锁陕西的入口。

  北路的山东方向,元廷中枢仅剩的那点兵力和粮食,根本不足以抵挡圣武军三个集团军的进攻,随着东昌(聊城)被冯胜攻破,元枢密院都事石普,和参军议事纳速剌丁与其三个儿子,一共五名重要将领被阵斩,元太尉月阔察儿也仓惶逃走,元廷布置在运河沿线的最后一股主力也宣告覆灭。

  随后朱亮祖和杨璟分派偏师,半个月内就横扫了山东各地。

  目前北路军已经顺利推进到了废黄河一线,朱亮祖带着第五集团军独自镇守防线,西到大名府,东到渤海的莱州湾,全部被第五集团军接管,朱亮祖亲自镇守运河沿线的东昌。

  杨璟则是带着第一集团军扫荡胶州半岛,招抚那些因为消息滞后,暂时还未投降的城池,打击那些溃逃之后占山为王,变成土匪的元军残兵,以及镇压不服统治的那些山东地主武装。

  腾出手来的廖永忠第六集团军,也收到了鲁锦第二阶段的作战任务,目前正在从新乡向着怀庆路的获嘉、修武、武陟、河内(沁阳)攻击前进,完成从黄河北岸封锁汴梁路李察罕的任务。

  驻守在浙东的俞通海第二集团军,现在也已启程向着徐州前进,补齐战略大包围的最后一个缺口。

  鲁锦这边的圣武军正在各地高歌猛进,开疆拓土,那此时大都的元廷中枢又在干什么呢?

  答:在搞抽象,嗯,元廷中枢又内斗起来了.

  之前的政斗是因为哈麻想搞走脱脱,自己好取而代之,奇皇后也想搞走脱脱,因为脱脱不愿意立她的儿子爱猷识理答腊当太子,于是两人结为政治结盟,一起赶走了脱脱。

  按理说脱脱已经被赶走了,这俩人没理由再闹了吧?不,权力的味道让人痴迷,一旦品尝,只会让人想得到更多。

  首先是奇皇后,哈麻当上宰相之后果然兑现了承诺,忽悠元顺帝一起给奇皇后的儿子立了太子,但是儿子当上太子之后,奇皇后还不满足,她突然觉得元顺帝整天沉迷女色,拉着一群和尚在皇宫里搞群趴,再加上南方红巾军愈演愈烈,她顿时觉得,这大元继续这么下去怕是药丸啊。

  但奇葩的是,她得出这个结论后,第一个想到的并不是劝导元顺帝改邪归正,专心治国,而是想把元顺帝废掉,直接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

  这个想法顿时跟哈麻不谋而合,哈麻如今已经当上了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既然已经做到了这一步,为什么不能再进一步?我都已经到这了,为什么还要一人之下?

  当然,做皇帝的想法他还没有,但是像燕帖木儿和伯颜那样,当个随意废立皇帝,把持朝野的权臣,却是他的梦想。

  而且在哈麻看来,奇皇后一个高丽婢女懂个屁的政治,把年龄尚小的太子扶持上位,他难道还能亲政不成?还不是他这位丞相说什么就是什么?这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把持一个听话的小皇帝,可比糊弄已经亲政十几年的元顺帝要容易多了,当然,爱猷识理答腊其实已经不小了,今年已经十四岁了。

  于是二人一拍即合,再次结为政治同盟,这次的目标是要干倒小铁锅,扶太子上位!

  一个高丽宫女,想学慈禧玩垂帘听政,一个刚刚上任一年的权臣,想学燕帖木儿废立皇帝.

  还不要觉得离谱,历史上的元末就是这么抽象。

  原历史上哈麻赶走脱脱之后,他这个丞相就只当了两年,原因就是上面说的那个,他和奇皇后合谋想要废掉元顺帝,然后被元顺帝给反杀了.

  之前说元顺帝小铁锅就像明末的崇祯,这话是真的没错,自从脱脱下台之后,小铁锅换丞相就跟崇祯换内阁首辅一样,那是当擦屁股的手纸,用完就扔,没有一个丞相能干的时间长的。

  你别看小铁锅天天玩女人,政治手段还是很有一手的,自他当上皇帝,身边的丞相从伯颜、脱脱、哈麻、定住、搠思监、太平、也速、汪家奴、一直到最后的王保保,丞相换的跟走马灯一样,想害他的人多了,可是最终都没一个人能威胁到他的皇位。

  也使元顺帝成为除了忽必烈外,大元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这一点不服不行,可惜他的那点本事都没用到治国上。

  而且原历史上,这次元顺帝与哈麻的政治斗争,虽然以元顺帝的胜利告终,哈麻和弟弟雪雪,被庭杖活活打死,但是小铁锅和自己儿子爱猷识理答腊这梁子却结下了,一个想废了亲爹自己当皇帝,一个绝地反击按住了想造反的逆子。

  之后这爷俩的政治斗争几乎贯穿了整个元末,直到元朝灭亡,不,一直到被赶到草原,爷俩还在内斗。

  元末的军阀混战,李察罕和孛罗帖木儿的斗争,还有福建的亦思巴锡兵乱,这里面都有帝党和太子党的影子在里面,虽然不是军阀混战的主要原因,但这爷俩的政斗无疑加剧了这种混乱的局面。

  不过元朝蒙古贵族内斗也没啥稀罕的,朱元璋说元朝以宽而亡,就是因为这些蒙古贵族只关心内斗,根本就不管地方,只要地方按时交税,剩下他才懒得管你,你爱干嘛干嘛,就算多收点税,他们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至于养出一大批像是郭子兴、张士诚这样的地方豪强。

  但是换句话说,元朝这个国家本身就是在蒙古贵族内斗中建立的,忽必烈带着汉军争大汗之位,不就是吗,这个朝代真的是从生斗到死的

  话说回来,不管原历史如何,至少现在的大都还没斗到你死我活的程度,哈麻和奇皇后的阴谋还处于计划阶段,哈麻的弟弟雪雪,现在正在山东德州布置第二条防线,阻止圣武军继续北上,虽然根本没什么卵用。

  哈麻身边暂时缺少帮手,亲兄弟还没回到大都,因此他目前还未发动政变。

  而元顺帝小铁锅本人,在得知圣武军已经打到了东昌(聊城),今年还同时进攻了江西、湖广和中原,顿时害怕的如坐针毡,想要跑路。

  虽然哈麻给他看了鲁锦的檄文,一再说明鲁锦今年没打算北伐大都,主力都在中原和江西湖广,而且方国珍目前仍能从海路给大都提供粮食,想要以此安抚住小铁锅,但小铁锅还是怕啊。

  他虽然暂时不急着走了,但却给高丽下令,让高丽在济州岛上给他修建行宫,随时准备乘船往高丽跑,相比于去草原吃沙子,元顺帝显然更想去自己童年生活过的高丽。

  而且他准备跑路也是有理由的,虽然鲁锦暂时还没打到大都,但他向哈麻一问,哪里还有兵能来大都勤王?有多少军粮能供养军队?哈麻立刻来个一问三不知。

  手里没兵没粮,那还不就是鲁锦嘴边的一块肉,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这不跑难道要留在大都等死吗?

  他可是听说鲁锦对蒙古贵族恨之入骨,抓到一个就杀一个的,还有鲁锦两次发出的檄文,那都是要对鞑虏不死不休的,也根本别想着能够招安鲁锦,还是想着怎么跑路更加现实

  与此同时,十月十八日,建康这边,鲁锦也来到了龙湾码头上给汪大渊、陈友谅等人饯行,远望号马上就要启航去爪哇了。

  从中国到爪哇的航线并不算危险,这都是中国海商跑烂了的航线,从宋朝就已经十分熟悉了,这条航线至少已经跑了两百多年。

  还有鲁锦找的船员,从江东首富沈万三家要来的两个船把头,一个叫杜瑞,今年四十二岁,已经跑了六次爪哇航线,还精通牵星术,会使用望板。

  也就是郑和下西洋时用的那种天文观测工具,木板上凿个孔,牵根绳子望星星,通过测量天体和海平面的夹角,来测算方位,这东西原理跟六分仪差不多。

  另一个叫范云,三十六岁,跑过五次爪哇航线,会看罗盘,还会记海图,针路图等技术,两人都是三四十岁,正是精明强干的年纪,而且这都是沈氏海贸船队里的中坚力量,不过鲁锦这可是朝廷,是国家,以国家的力量,什么人才找不来?

  除了这两人之外,还有船上的水手,远望号是一艘四桅帆船,因此船上设了四个水手班,每班十二人,其中有一半是从方国珍的船队里挑选的有航海经验的水手,还有一半是从圣武军水师里挑选的年轻基层军官和立功将士。

  指挥方面,鲁锦给汪大渊封了个探洋使的官职,陈友谅为副使,远望号的船长是参加过崇明水战的水师一团营官张潮,船上还有三百名江南炮术班的学员,其他的还有几个圣武军水师来的军官担任大副、二副、三副等官职,船上还带了几十个工匠和医生,可谓准备充足。

  看着众人有序的登船,鲁锦这时才对汪大渊问道,“物资都带齐了吗?尤其是木炭,等你们到了海上,别忘了试试用那口汽锅来做蒸馏水,试试能不能发豆芽。”

  “木炭十分充足,殿下尽管放心!”汪大渊当即答道。

第471章 南洋局势

  听到他们带足了木炭,鲁锦这才点了点头,然后再次问道,“兵器甲胄呢?”

  “也带了,铁甲有四千副,刀矛骨朵,弓箭等兵器一万件,还有零散的矛头五千把,插上杆子就能用,都放在最下层压舱,就算是上船搜查也不一定能发现。”汪大渊再次汇报道。

  鲁锦满意的点头,然后又把随船的几名军官叫了过来,这里面有当初参加过崇明水战,被方国珍包围后主动自沉战船的赵羽和刘刚,还有原情报局,江北真州情报站的站长李彬和其下属,这几人并不隶属于远望号,而是鲁锦准备派到南洋抢地盘的特派员。

  等几人凑过来之后,鲁锦这才拿着地图说道,“你们这次的任务,是想办法在南洋控制一块地盘,开采石油,顺便托人寻找古塔胶,主要目标地点有三个,要么是渤泥国(加里曼丹岛)的文莱湾,要么是三佛齐国(苏门答腊岛)的巨港,要么是满者伯夷国(爪哇岛)的雅加达、三宝垄、泗港。

  “你们去的时候先不要声张,不要暴露中国官府的身份,就说是中国来的商贾,你们三人的身份都是汉隆商行的掌柜,到了地方之后先以做生意的名头上岸,买卖一些商货,然后趁机探查当地有多少汉人,这些汉人以什么行业谋生,还有他们信什么宗教。

  “另外还要找当地人询问一下南洋最近的局势,听说那边也不太平,但这正是我们的机会。

  “去的时候看哪里情况更合适,回程的时候再选落脚点,若是当地土著官府比较强势,那你们就不要主动出头,先以商行的名义行事,暗中聚集当地的汉人。

  “若是当地的官府管辖不及,汉人又比较多,你们就直接大张旗鼓的招募士卒,占领城池,还有,信天方教的汉人不可倚重,小心他们坏事,记住了吗?”

  “记住了。”几人连忙点了点头,接着情报局出身的李彬小心的看了眼周围的人,尤其是沈氏来的那两个船把头,然后凑近了上前小声说道。

  “殿下,臣听沈氏那两个去过爪哇的船把头说,爪哇的满者伯夷国正在跟三佛齐国打仗,三佛齐目前很是弱势,难以招架,而且三佛齐的巨港汉人比较多,可是那里的石油却没多少。

  “殿下在地图上标注的,最好采的石油是在渤泥国的文莱湾,和苏禄国的塔拉湾附近,并不是汉人最多的巨港,这样的话,我们应该以占地盘为先,还是以采油为先?”

  鲁锦闻言看了他一眼,再次问道,“你自己是怎么想的?”

  李彬当即分析道,“目前三佛齐被满者伯夷攻打,其官府肯定最为弱势,再加上巨港的汉人最多,若是以巨港为据点,便可直接占领城池。

  “而我们只需坐山观虎斗,等着满者伯夷和三佛齐打个两败俱伤,我们便可渔翁得利,不管是吞并三佛齐,还是两个一起打,都能在南洋占下一大片地,但是这样就无法开采太多石油了。

  “若是以采油为先,那自然是选文莱更为合适,听说文莱港也有不少汉人,但文莱可是渤泥国的都城,他们的王城所在,我们自然不能在其王城眼皮子底下圈地盘,只能以商行的名义行事,这样石油是采到了,可是巨港那边的城池和港口就只能放弃了,这也太可惜了。”

  “所以你的想法是先去巨港,以占地盘为主?”鲁锦皱眉看着他问道。

  “这是当然,殿下说石油都在地下千尺深,那些土人又抢不走,我们什么时候去采都可以,但占地盘的机会可不多。”李彬说完便看着鲁锦等着答复。

  鲁锦想了想才摇头道,“不,你本末倒置了,我们占南洋的地盘是为了什么?不还是为了石油吗?所以还是应该以采油为先。”

  李彬闻言顿时有些无语,但紧接着就听鲁锦说道,“不过你说的也对,占地盘的机会更加难得,先在南洋找到一块稳固的立足点,再慢慢采油也不迟。

  “你很有战略眼光,只做个情报站长有些可惜了,这样,你先在南洋干着,南洋各处的情报站都归你指挥,今后直接向我汇报情况,这次就先到巨港建立据点,你做第一任巨港总督,然后搞清楚南洋的局势,写一封南洋局势的报告,让汪先生回程的时候带给我。

  “但是其他地方的情报站也要一并建立,一并以汉隆商行的名义在当地开设商馆,尤其是吕宋岛的马尼拉,这是汪先生他们两年后回来的地方,必须在此处做好补给和接应的准备。

  “我给你们两万两银子,当作商行的本钱,用来在当地买房置地,招募人手,但是钱财过手可得记好帐本。”

  李彬闻言顿时大喜,连忙不住的点头。

  鲁锦继续嘱咐道,“你为巨港总督,负责巨港的民政,同时担任总参情报局南洋情报司的掌司,刘刚为巨港指挥使,负责训练指挥陆军,赵羽为水师指挥,负责建立南洋水师。

  “你们今年到了之后,先从当地买一艘船用着,把水师的架子搭起来,明年我再派人带一支舰队过去,给你们补充船只,你们三人要齐心合力把南洋经营好,若是能将南洋的土地纳入我中国版图,你们三人全都有爵位赏赐,至于是伯爵侯爵还是国公,就看你们能搞回来多少土地了,明白了吗?”

  三人闻言顿时振奋的拱手道,“多谢殿下器重,臣等一定不负殿下重望。”

  鲁锦点点头又说道,“那些兵甲肯定用不完,注意不要一次把兵甲都拿出去,还有选军官时一定要慎重,不可信的不要。

  “还有你赵羽,你负责南洋水师,等给你补充完船队后,可以尝试劫掠行经南洋的色目人商船,最终目标是要把色目商人赶出南洋去,让他们以后再也不敢来南洋经商贸易,只许中国商贾从南洋出去,不许色目商贾从南洋进来。

  “另外劫掠外藩商船所得,三成分给船上的士卒水手,三成交给总督府,用于财政开支,剩下四成先攒着,到时候押解到京师,你们的赏赐我另有安排,肯定少不了你们的,明白了吗?”

  “明白!殿下放心,我一定尽快把水师建成。”赵羽顿时兴奋的答应下来,这允许劫掠外藩商船那可太好了,正好可以拿来练兵,而且肯定还有不少的赏赐。

  等交代完三人之后,鲁锦才又对汪大渊说道,“焕章先生此次的任务就是新船试航,要测试船上的各种设备,而且沿途每天都要记航行日志,只要天气允许,每天都要测一次经纬度,还有不同时间的月距,各个港口的精确坐标,与我给你的海图做对照,看看是否准确,这样明年去黎洲的时候也更有把握。”

  汪大渊笑了笑说道,“这可是性命攸关之事,臣又怎么可能不放在心上,殿下放心,南洋臣也去过几次了,这次也一定能平安回来。”

  “嗯,我对你有信心。”鲁锦当即拍了拍他的肩膀。

  就在这时,鲁锦的亲卫李定邦突然捧着一个木匣子和小型日晷跑来说道,“殿下,正午快到了。”

  “对表。”

  汪大渊闻言当即让人取来船上的两台航海钟,鲁锦这也留了一台,三台航海钟一起对着日晷调成中午十二点,这样便取得了南京的精度坐标,汪大渊那两台留在船上测量精度,鲁锦这边也可以计算汪大渊出海了几天。

  等对完时间之后,鲁锦才将自己那副墨镜交给了汪大渊,“这个留着望日的时候用。”

  “多谢殿下,船上也准备的差不多了,那臣就登船了。”

  鲁锦点点头,“去吧,等你们从爪哇回来,去黎洲之前,我再带你们去祭天。”

  “是,殿下保重。”

  “先生保重。”

  众人一一给鲁锦行礼道别,这才登上船只,汪大渊最后一个上船,上船后立刻命令起锚升帆,再加上有几艘小船拖曳,费了半天劲总算是把这个近四千吨的大家伙拖入长江主航道。

  远望号是一艘四桅帆船,前面三根主桅用的都是西式软帆,只有靠近船尾的第四根桅杆用的是中式硬帆,别看只有这么一副硬帆,却能起到大用,比如在长江这种‘狭窄水道’,或者船只进港时,又或者走阿留申群岛,行径恶劣海况的时候,只升一副硬帆便可以更好的操控船只。

  因为中式硬帆可以八面来风,侧风,甚至逆风都能用得上,而西式软帆面积大,顺风的时候可以全部展开,以获得最大航速。

  于是众人就见到远望号只挂着一副硬帆驶离了龙湾码头,逐渐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中,一直等远望号看不见了,鲁锦才带着众人回去。

  别看刚才鲁锦嘱咐他们这么多,其实这次除了给远望号试航训练外,鲁锦并没指望李彬他们能在南洋搞出什么名堂,主要是他现在并不清楚南洋的局势,所以没法对症下药。

  其实现在南洋最好占领的地方,就是巨港和文莱。

  东南亚,不算中南半岛和吕宋这一圈,只算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加里曼丹岛这三个地方,元末这个时候一共有四个国家。

  其中三佛齐的领土,最早涵盖现在的马来西亚,苏门答腊,还有爪哇,几乎完全控制了马六甲海峡,之后爪哇岛上新出现了一个满者伯夷国,把三佛齐打的节节败退,现在已经将三佛齐彻底赶出了爪哇岛,而且这两个国家都是信印度教和佛教的国家,暂时还没有大规模变绿。

  三佛齐国力空虚,历史上大概是在1390年前后,距离鲁锦这个时候也就不到四十年的时间,就彻底被满者伯夷国打残,几乎亡国,紧接着苏门答腊岛就陷入了混乱之中,满者伯夷国也未能立刻掌控苏门答腊的局势。

  于是在1390年前后,巨港的汉人聚居区为了自保,就推举了从大明来的广东人梁道明,当巨港的领主,以此抵抗满者伯夷国的进攻,梁道明也在军事抵抗中在当地获得了巨大的威望,不过也有说推举他为新三佛齐国王的,但那不重要。

  1405年的时候,朱棣遣使招抚梁道明,梁道明很是高兴,就跑去大明朝拜,然后把巨港的防务交给了同为广东人的施进卿,也就是后来大明的首任巨港宣慰使。

  当时施进卿还只是梁道明的一个副手,不过之后梁道明回广东老家了一段时间,巨港的权力就逐渐落到了施进卿的手里,这货是个天方教教徒,跟郑和属于教友关系,二人后来又联手击败了盘踞在马六甲的‘海盗’陈祖义,不过这事究竟是真是假就不好说了。

  难保不会是因为两人之间的关系,故意排挤陈祖义的势力,而且陈祖义被抓到大明处死后,施进卿独掌巨港大权,也加快了苏门答腊岛的绿化速度。

  也就是说,现在的巨港几乎处于无政府管辖的状态,只要提前布局插手,在当地派驻官员和军队,抵挡住满者伯夷国的进攻,完全可以将苏门答腊岛不费吹灰之力的收入版图,毕竟三佛齐自己都已经半死不活了,也挺不了几年了。

  而在北面的加里曼丹岛上也有两个国家,以现在的文莱为中心,占据该岛西南部的,就是渤泥国,渤泥国是个佛教国家,从宋朝开始就是中国的属国,不过现在混的也不咋地,正在遭受该岛西北部的苏禄苏丹国入侵。

首节 上一节 374/3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