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第356节

  “那叫半岛。”鲁锦当即提醒道。

  “好,半岛,从南北竖切,切断山东半岛,这条线以东的地方根本就没多少敌军,派一个集团军足够将其扫荡干净,甚至没准可以传檄而定,等他们打下昌邑,再分兵向西进攻博兴、益都和般阳,只要能打下这些地方,剩下的就不用他们管了。”

  鲁锦闻言却问道,“可你不是说四路吗,现在这才三路,你的第四路在哪?”

  朱亮祖顿时眼睛冒光说道,“第四路用骑兵,以郑用的独立骑兵师单独为一路,再给他加上八门小炮,先打临沂,再打沂水,然后从沂水向西北折道,从侧翼进攻莱芜,只打这三座城,但却可以极大的搅动山东局势,将元军的目光都吸引过去。

  “骑兵也不用守城,打过去之后就以莱芜为据点,四面出击,哪边来了元军的援兵,就用骑兵主力从野外歼灭他们,等大部队从两侧跟上之后,再从莱芜向济南进兵,与我的中路军和杨司令的东路军,最后在济南会师。”

  鲁锦闻言皱了皱眉,这可和他设想的不太一样,跟枢密院的计划也有些不同。

  但鲁锦并没有直接否定,而是问其他将领,“你们觉得这个打法如何?”

  杨璟当即道,“要我带一个集团军去打东路没问题,但我只问一句,我这个集团军的粮草怎么解决?而且如果要从赣榆出发的话,那我现在就得从浙东调兵过去了,否则就来不及参战了,得提前两个月开始向前线集结。”

  廖永忠这时也说道,“我也是和杨司令一样的问题,粮食怎么解决,尤其是郑用的骑兵师,骑兵师确实很厉害,但那是建立在粮草充足,有步兵大军为依托的情况下,骑兵才厉害。

  “骑兵现在虽然勉强凑出了一个师,但让其自成一路,还要孤军深入去攻城?我看还是不太稳妥,还不如让郑用跟随中路军主力一起,用来对付元军主力。”

  朱亮祖当即反驳道,“可是骑兵师跟在中路军,也基本用不上啊,中路军走的是运河,沿途一路强攻城池,我最多要一个骑兵团在前面探探路,攻城的时候帮我截杀一下逃敌,整个师都跟着我,那不是可惜了?”

  廖永忠当即道,“那就拆分成三个骑兵团,左中右三路各带一个骑兵团,正好你给我们安排的东西两路,那么大的范围,要是有一支骑兵能帮忙扫荡,那就再好不过了。”

  杨璟也点头赞道,“不错,让我用一个集团军扫荡数百里,这我得扫到什么时候去,士卒全靠步行也早就累死了,还不如用骑兵去沿路招降。”

  朱亮祖却皱眉道,“可是殿下成立骑兵师的目的,不就是把骑兵集中起来使用吗?这样还是拆成几个骑兵团,不是有违殿下的初衷?”

  鲁锦闻言当即道,“打仗不可循规蹈矩,我搞骑兵师确实是想将骑兵集中起来使用,但你暂时既然用不上,而他们两路又缺少骑兵,那为何不能拆分开用?”

  杨璟这时也再次补了一句,“而且我的粮草还没解决呢,朱司令的中路军可以走运河运粮,我这东路可没有运河可以走。”

  鲁锦也不着急,就让他们讨论,然后又扫视了一下诸将,见到毛贵欲言又止的样子,当即说道,“毛贵,你有什么想法,也说说看?”

  “是,殿下。”毛贵被点到名,当即出列说道。

  “末将也以为,如果兵分三路的话,不如把骑兵分开用,主要是我们这次东西方向的战线太宽了,没有骑兵的话,连各路之间的联系都费劲。

  “而且就像廖总兵说的那样,骑兵相比于步兵,其实更依赖粮草,如果是一人三马四马还好,可以让骑兵自己携带粮草奔袭,但我们马少,只有一人一马,那就必须依赖大军的粮草供给,根本无法独立作战。

  “然后是东路的粮草问题,末将觉得,可以走海运。”

  “海运?怎么说?”鲁锦挑了挑眉,终于来到了让他感兴趣的地方,于是立刻追问道。

  毛贵当即再次解释道。

  “杨司令的那个集团军目前还在浙东,现在北上参战却要从赣榆向北进攻,而且作战任务是从南北方向切断山东半岛。

  “而我也是上个月才知道,原来殿下还有许多海船,有一支庞大的水师,还能从大都和辽东买马,既然这样,为何不直接让东路军在浙东乘船,走海路到胶州湾(青岛)登陆呢?

  “殿下请看,胶州湾这里还有多条河流从这里伸向内陆,比如大沽河,从大沽河逆流而上,可以一直延伸到莱州,如此就可以从胶州到莱州走水路运粮,一样可以切断山东半岛,只是这样切的更往东了些。

  “但如果有海船源源不断的往胶州运粮,就可以以胶州为据点,派兵向四面出击,这样一样能达到朱司令所说的作战目的,而且行军距离更短,粮草运输也方便。”

  鲁锦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样就跟原历史毛贵自己的方案差不多了,区别只是这次的山东战役,和毛贵那次龙凤北伐,出动的兵力更多,目标范围更大。

  毛贵那次渡海突击,打下的只是益都路以东地区,也就是山东半岛伸到海里那个三角区域,而济南到大名路这一段内陆地区,是他占了益都之后再慢慢打下来的,而鲁锦这次是准备将这一片区域一次全拿下来,谁让他兵多呢

  于是鲁锦当即对诸将问道,“你们觉得这法子如何?”

  不等朱亮祖发表意见,杨璟就率先说道,“我觉得可以,有一条水路运粮总比全靠陆路运输要强,再说反正是要坐船到海宁州,那不如干脆再往前走一走到胶州登陆,确实比走陆路方便。

  “至于诸城,日照,莒县这些地方,等我打下胶州,再遣一支偏师折道往南打就是。”

  廖永忠也说道,“这法子不错,我也同意。”

  朱亮祖见众人都同意毛贵的意见,抓了抓头说道,“这样岂不是就变成东中西三路了,那我的中路军如果走运河,临沂、费县这俩地方怎么办?”

  廖永忠当即道,“这有什么难的,谁说三路大军就得同时出发的,你可以在山东战役正式开始前,先去进攻临沂和费县啊,等你打下这两城,我们再出兵也不迟。”

  杨璟也说道,“如果临沂和费县归中路,那沂水就归我的东路军来打吧,反正从胶州过去也近。”

  “.”朱亮祖顿时一阵无语,这倒是和他原来的方案差不多,只是从四路变成了三路,而且战役的时间肯定也要拉长了,毕竟三路各自负责的范围更大了,结束的肯定要更慢一些。

  于是他瞅了瞅众人,又向鲁锦问道,“那殿下是什么意思?”

  鲁锦没说话,而是向后一伸手,包毓立刻递来一张地图,上面清楚的标记着三路大军同时向北进攻的行军路线,鲁锦将地图递给朱亮祖说道。

  “这是枢密院拟定的战役方案,和你们讨论的差不多,你们传阅看看。”

  朱亮祖见状顿时瞪大了眼睛,有些无语道,“殿下早就计划好了进兵路线,那还问我们做什么?”

  鲁锦顿时白了他一眼说道,“问你们当然是想听听你们都是什么想法,如果打仗都不动脑子,就等着枢密院教你们打仗,那我要你们干什么?

  “再说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敌军怎么可能就那么老实的按照我们计划的来打,万一敌军没能如我们的意呢,那还不是需要你们在前线随机应变?”

  朱亮祖这才无奈的点了点头,“那就按枢密院的方案,分三路北伐吧。”

  廖永安也接过了地图,和胡海、毛贵一起看了起来,毛贵顿时惊奇的发现,鲁锦这张地图上标的,居然也是让东路军渡海突击胶州,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这难道就是英雄所见略同?

  杨璟也接过地图看了看,当即点头道,“我同意枢密院的方案,只要粮草供的上,我就能打下沂水以东所有的地方!”

  朱亮祖这时却又提出一个问题,“那殿下打算什么时候正式发起山东战役,现在就已经到七月底了,我回去准备几天,就得先去打临沂和费县,得给我留点时间啊。”

  鲁锦当即道,“九月中旬吧,或者九月下旬,其实十月才是最安全的。”

  鲁锦指了指头顶的天,“西太平洋的台风季就是每年的六月到九月,九月是台风季的末尾,如果九月没大风,那当年都不会再有大风了,所以过完九月再走海路就会安全许多,否则碰上元廷东征日本的旧事,东路这一个集团军全都得被风吹到海里喂鱼。”

  朱亮祖这才点点头,“那就行,这样就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足够我把临沂和费县一带打下来了。

  “只是这么打,臣还有个问题。”

  “什么问题,你说?”鲁锦当即看着他问道。

  朱亮祖这才指了指沙盘上的大都说道,“咱们这么打,这次战役之后直接把战线推到东昌一线,距离大都可就只剩八百里了,骑兵连续奔袭的话,最多十天就能兵临大都城下。

  “臣记得殿下曾经说过,想把元帝截留在关内,可万一咱们才打到东昌,他就从大都跑了怎么办?”

  鲁锦闻言沉吟片刻,“这个只能从计谋上想办法了,可以发一封檄文,暗示元廷我们这次只打山东,不准备直接北伐大都。

  “然后在战役发起前,再往大都卖一批粮食,用粮食吊着他们,不让他们往塞北逃,留在大都就还有粮食吃,不留在大都,那可就什么都没了,就只能回草原啃草了。

  “当然,如果这样还是没能留住他们,那也只能说天意如此,等我们以后收回燕云,再去塞北追杀他们,除此之外也没什么其他办法。”鲁锦摊摊手说道。

  杨璟闻言却问道,“不能今年打山东的时候,就让我那另一个集团军直接登陆辽东吗?这样能不能留住元帝?”

  鲁锦当即摇了摇头说道,“留不住的,你不打辽东还好,一打辽东更是将他直接吓跑了。

  “而且就算你占了辽东,我们也没有兵力继续北伐大都了,那他们还可以往上都或者山西跑,反正总是能跑的掉的。

  “而我们这边,同时发动江西、湖广、中原和山东的战役,就已经是我们现在的极限了,把最后一个集团军也投进去,你这是一点预备队也不留啊?”

  杨璟闻言顿时无奈道,“那也只能看天意了。”

  ——

  PS:求月票啊求月票,明天继续双更

第448章 约法三章

  鲁锦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进兵路线,先去打东昌(聊城),而不是优先去打什么‘战略要地’济南,因为时代不一样,你不能拿其他朝代的战役往元末生搬硬套。

  ‘战略要地’这个头衔也是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转换的,你现在是战略要地,不代表以前也是战略要地。

  如果宋朝要北伐辽东,可以走辽西走廊吗?不能!

  因为宋朝的时候辽西走廊还没形成,只有一条一米多宽的傍海道,一年还有半年时间被淹在海里,根本无法行军,辽西走廊是南宋到元朝时期才逐渐形成的。

  石达开在大渡河兵败,教员却在大渡河打了胜仗,那元末可以复刻教员的大渡河之战吗?不能!

  因为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是踏马清朝康熙年间才建成的,元末这个时候去了大渡河,被敌军四面八方围追堵截,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你想飞夺泸定桥,问题是现在连桥都没有

  元末这个时候攻打陕西,可以把陕西元军围歼在朝邑(大荔县)吗?不能!

  因为这个时候黄河蒲坂津的铁牛浮桥还是完好的,元军可以走浮桥渡过黄河往山西永济逃跑。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战争打的是什么?是后勤,交通线!

  只有卡住后勤交通要道的城市,才能算是‘战略要地’,解放战争时期,济南为什么是战略要地?那是因为济南有踏马的津浦铁路!可以运兵、运粮、运弹药!

  元末这个时候济南有津浦铁路吗?不能卡住运输线,你算哪门子的战略要地?!

  庐州(合肥)在元朝以前还是战略要地呢,孙权做梦都想要打下合肥,那是因为合肥有巢湖,有淝水,可以走淝水运粮北伐中原!但到了元朝,庐州还是战略要地吗?早就不是了,因为元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合肥运输线的地位被扬州抢走了,换言之,战略要地这个头衔是看你有没有交通线!

  同理,元末1353年这个时间,你是去打没有津浦铁路的‘战略要地’济南,还是去打卡住了运河的东昌(聊城),那鲁锦肯定是选东昌,这还用想吗?

  要是现在的济南有津浦铁路,那他肯定二话不说去打济南。

  元末这个时间段,山东能称得上战略要地的,东昌排第一;连接鲁中南和胶州半岛的益都(青州)排第二;济南连第三都不一定排得上,可能都得让给临沂,因为临沂是江苏通往鲁中地区的南大门。

  元末山东地区的几次大战,毛贵征山东,李察罕打毛贵,李察罕打田丰,全是围绕益都(青州)打的,没有一次是在济南,都是益都打下来,济南派一路偏师就传檄而定了。

  毛贵打下山东后,韩宋给他封的官职也是‘益都行省平章’,如果济南那么重要,他怎么不封济南行省平章呢.

  还有什么消灭敌军重兵集团,其他地方传檄而定的,没错啊,问题济南现在就他妈一座空城,元军的重兵集团都在运河沿线层层设卡,压根就不在济南!

  历史上毛贵从胶州湾登陆,为什么一个月就能扫荡山东东部?那是因为山东东部十分空虚,元军主力都在运河呢,他打的地方根本就没有几个元兵,所以现在去打济南干什么?占领一座空城,然后让元军重兵继续把守着运河交通线???

  枢密院提出的这个三路进兵的策略,就是用一路中军牵制运河沿线的敌重兵集团,然后派东西两路从左右迂回攻击运河的侧翼,打的就是敌重兵集团,歼灭其有生力量,然后其他地方传檄加扫荡,这有什么问题?

  给二三方面军的将领们讲完了枢密院的战役布置,鲁锦又开始像之前在和州那样找人谈话,第一个自然是朱亮祖。

  朱亮祖这个人有什么缺点?贪财,好色,缺少政治头脑,打仗方面他倒是没什么缺点,历史上几次战役打的都很积极主动,也没犯什么错,这次打山东提出的正面牵制,击其两翼的方针也和枢密院的计划不谋而合,只是细节上有些出入。

  他历史上是怎么死的?是在广州驻守期间,收受地方士绅的贿赂,还纳了人家的女儿做小妾,给老朱上奏弹劾(诬陷)番禺县令,导致番禺县令被老朱冤杀,老朱知道真相后,将朱亮祖父子叫到南京,用铁鞭将这父子二人活活打死的。

  知道了这个人的脾性,那谈话就好针对性的展开了。

  将朱亮祖叫来之后,鲁锦主动聊家常一样的问道,“我要是没记错的话,你今年有三十岁了吧?”

  朱亮祖当即点头道,“正好三十岁,我投殿下的那一年是28,如今刚好两年。”

  鲁锦点点头,“都说三十而立,正是立身、立业、立家的时候,家你已经有了,有妻有子,父母健在,家庭也算美满;

  “要说立业,咱们现在的反元事业也步入了正轨,去年打江北时我还只能给你凑出三万大军,如今打山东已能凑出二十万大军了,用不了几年咱们就能赶走鞑子,收复燕云,这天底下还有比这更伟大的事业吗?

  “可唯独立身,你还是需要继续学习啊。”

  朱亮祖闻言顿时挑了挑眉,他也是读过书的,儒家立身就是讲的个人品德修养,鲁锦说他立身还是需要学习,就是在说他德行有亏呗?

  他顿时一脑门子的问号,自己又做错什么事了?怎么就变成德行有亏了?

  朱亮祖不解道,“殿下此言何意,莫非是臣又做错了什么事?”

  鲁锦当即反问道,“听说你在淮安又纳了个妾?”

  朱亮祖闻言想了想,顿时恍然大悟,主动交代道,“昂,是有这回事,还是个士绅家的女儿,我那丈人还问我能否给他通融通融,让他多留些地,少交些税。

  “但殿下你是知道我的,咱们圣武军的将领不许插手地方政务,这还是殿下自己定的规矩,那交多少税都是地方官管的,咱也管不了啊,于是我就没答应这个事。”

  鲁锦闻言却直接戳穿道,“是你听了妾室的枕头风,想替丈人说情,但是被高训导劝住了吧?”

  朱亮祖张了张嘴,顿时沉默下来,嘴里嘟囔道,“好个狗脸的老高,告我刁状!”

  鲁锦装作没听见,继续追问道,“有没有这回事?”

  朱亮祖当即承认道,“是有这回事,但是殿下,我最后没管啊。”

  “我知道你没管,不然你今日穿的就不是这飞鱼服了。”鲁锦转过身来盯着他说道。

  朱亮祖又沉默了一会,才直言道,“殿下,要论打仗,我朱亮祖服你,殿下带咱们兄弟打了那么多仗,还从来没输过;要论计谋,那我更是比不过,我没殿下那么多心眼;要论经营,这我也服气,殿下只用两年就打拼出这么大的家业,几十万大军,兵精粮足。

  “可唯独这阶梯税,我是真不明白,殿下这样一搞,兄弟们以后连地主都当不成了,我家在六安的那几千亩地,现在种的粮食都不够给官府交税的,眼看着这地就要留不成了。

首节 上一节 356/3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