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鲁锦给两位侧妃家里送的彩礼,也让人送了出去,人选也早就订好了,马秀英和范秋蝉。
彩礼直接送到了老郭的妻子张氏那里,就在建康城,这下倒是不用跑远路了,只给婺州前线的郭子兴那去了一封信,告诉他这件事。
郭子兴从刚投奔鲁锦的时候,就有跟鲁锦联姻的打算,只不过那时候鲁锦刚刚成亲,他没好意思说,但是两个女儿却早早的就送到了鲁锦身边,就等鲁锦选一个了,实在不行两个都收了也行。
等信送到郭子兴手中时,顿时让他又惊又喜,因为之前打安庆的时候,郭子兴表现的不够积极,然后遭到了鲁锦的冷落,几乎将郭氏雪藏,从那时他就非常担心。
好在之后渡江的时候,因为扩军太快,将领不够用,鲁锦又重新启用了郭子兴,并且给他升了官,让他参加东征战役,这次老郭不敢再摸鱼,倒是打的还不错,但是留在鲁锦身边的那两个闺女,鲁锦却一直没有动静,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其实鲁锦当时只是想,最好先跟张芸绣再生一个,等生两个嫡子,让正妻和嫡子的地位彻底稳固之后,再放开了生庶子,也省得以后因为夺嫡的事闹出乱子来。
但是郭子兴又不知道这个,还以为鲁锦不喜欢,正纠结着要不要让两个女儿再跟其他将领联姻,鲁锦这边的彩礼就送来了。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鲁锦居然选了养女马秀英,而不是他的亲女儿郭慧蓉,这让老郭有点失落,不过也还好,怎么说也是跟鲁锦联上姻了,那今后就是一家人了,他也不用再整日提心吊胆的,担心鲁锦要把郭氏几兄弟雪藏了。
恰巧这个时候又传来鲁锦要称王的消息,老郭顿时更高兴了,这养女也不算白养,现在当了侧妃,等将来鲁锦登基,起码也是个贵妃娘娘了。
不过高兴过后,郭子兴也更加冷静下来,其实郭子兴是个人精,这个人其实很聪明,他隐隐感觉到鲁锦是因为他们郭氏在军中势力太大,所以才一直压着,防备着他们,不敢放开了用。
事实也的确如此,郭子兴是圣武军的第八个团指挥不说,番号本来就很靠前了,而且他们这伙势力里,有郭子兴,有他三个儿子郭天佑、郭天叙、郭天爵、还有他小舅子张天佑,五个将领。
虽然被鲁锦分别安插到了不同的方面军里,但他们这伙人还是太多了,都已经比巢湖元老的廖氏和俞氏还多了,隐隐成了军中一个不小的山头。
所以郭子兴在收到鲁锦即将称王,还有要娶养女的消息之后,立刻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以年龄老迈为由,跟鲁锦请辞,恳请能卸去军职,去建康养老。
只有自己这个郭氏山头职位最高的人退下来后,鲁锦才能放心的使用那几个小辈,自己提前退下来,几个儿子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结果果然不出郭子兴所料,他这封请辞信送到帅府之后,鲁锦几乎是立刻就同意了,并且封郭子兴为归安侯,郭子兴收到回信和解职命令后,顿时明白了鲁锦的意思。
归安是湖州府的一个县,也是东征战役时,南路军攻下的城池,郭子兴正好参加了那一战,封他为归安侯,倒是实至名归。
最关键的是,湖州府下辖两个县,一个乌程,一个归安,同样是湖州,为什么鲁锦封的是归安而不是乌程?
因为归安这个县是北宋初年设立的,当时北宋还未统一南方的时候,吴越王钱鏐主动归附北宋,让赵匡胤很是高兴,再加上当时湖州的乌程县太大了,当地的转运使说不方便管理,最好拆分出来一个县,于是赵匡胤感念钱鏐主动归附,就把乌程分出来的这个新县取名归安。
明白了这个典故,再看鲁锦封的这个归安侯,其意义就不言自明了。
这是把郭子兴比作了钱鏐,你既然能主动归附,那我就能保你平安,归安、归安,正是这个意思啊,郭子兴心道,鲁锦果然还是不放心他。
不过这下好了,老早领了圣武军第一个侯爵,可以回建康养老去了.
另一个侧妃范秋蝉这边,她是方国珍妻子戴氏的表妹,老家在台州,还是元廷的地盘,也没办法直接给她家里送彩礼,于是鲁锦就让人把彩礼送到舟山去,让方国珍代为转交给台州范氏,范氏若是想来建康也可以,直接让方国珍安排就行,要是不愿意来也可以,反正鲁锦这边是无所谓,到时候成亲时的娘家人,可以由方国珍的老婆戴氏出面。
这个操作,同样也是为了安方国珍的心,鲁锦纳了他老婆的表妹当侧妃,这下他跟鲁锦也算半个连襟了
两个侧妃,都有联姻的意思在其中,没办法,到了鲁锦这个位置,就是所谓的天子无家事,娶谁不娶谁都有了政治意义。
把两个侧妃的事情安排好后,帅府这边也在为鲁锦称王的事情做着准备,当然称王其实是最简单的,祭祀虽然麻烦了一些,但满打满算一天时间也够用了,准备工作也不用鲁锦操心,直接交给礼仪司的陶安去操办就行。
真正需要鲁锦操心,且最重要的事,其实是机构改革。
鲁锦废除了三省六部制,改为内阁和两院,今后这职权应该怎么划分,还有丞相的权力应该有多大?官员的品级又该是几品?
兵部被拆分成了枢密院的五总部,原有的六部现在就剩五个,这又该怎么处置?都需要众人开会商量。
六月十五,鲁锦亲自召集帅府所有在建康的各部主官,来开这个机构改革会议。
帅府中堂内,会议开场,鲁锦率先说道,“秘书局改为内阁,武院改为枢密院,文院改为政务院,原本文武两院的各司改为部,各司主官全部改为各部尚书,这是早就定好的。
“先说说枢密院这边吧,枢密院的事情比较简单,冯先生先说。”
“是。”冯国用当即拿着一个组织架构表站起来说道。
“武院今后改称枢密院,原军政司,今后改称总政治部,总管全军兵籍,征兵,退役,编制,军官调任,地方动员,以及适龄青年军训等事务;
“原军令司,今后改称总参谋部,总管全军训练,编制训练大纲与教材,军事教育,情报收集,战役策划,战法更新等事务;
“原后勤司,今后改称总后勤部,掌管全军物资储备,军饷发放,仓库管理,物资转运等事务;
“原军备司,今后改称总装备部,掌管全军军械制造,装备研发,以及军事技术科研院所;
“原军教司,今后改称总宣传部,掌管全军文工团,政治教育,以及军内报社等事务;
“原侍从司,保持不变,作为枢密院的秘书机构,收发枢密院各类军事公文呈给殿下,殿下批示后再转交枢密院各部执行。
“原武院各司主官,今后一律改称枢密院各部尚书,目前仅有总装备部至今空缺。”
等冯国用介绍完情况后,鲁锦主动解释道。
“总装暂时没有合适的人选,等我物色到合适的人选再说,其他方面,谁有什么想问的,现在可以提问。”
秦从龙当即举手道,“殿下,这总政治部,兵籍,编制,征兵,退役,军官调任,这些臣都明白,但是地方动员和适龄青年军训是什么意思?”
鲁锦闻言这才解释道,“地方动员,就是说,国家在保持常备兵力的同时,要建立一套地方动员机制,平时只保持一定量的常备军数量,以节省军费开支,但到了需要用兵打大仗,打国战的时候,要有能快速拉出上百个,乃至几百个师的能力。”
嘶——
众人闻言顿时倒吸一口凉气,乖乖,一个师就有13500人了,几百个师,这不得几百万大军?这拿来打谁啊?
不等众人发问,鲁锦就主动解释道,“几百个师不一定用得上,但是国家一定要有这种能力,如此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即便再有辽金元这样的敌对势力一起上,我们也能应付,且要打赢!
“具体的动员方法,包括维持各地的内卫军的组织架构和训练,还有,今后国家有学籍在册的所有生员,也要参加军事训练。
“秀才要参加农训,没干过农活的,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那些看着树上长叶子就说没有大旱的,一律不合格,具体由内卫军组织和考核,一次考核不通过的,不准参加举人的乡试,三次考核不通过的,直接取消学籍。
“举人要参加军训,要掌握最基本的军事技能,要做个提笔能写文章,拿起火枪也能杀敌的人才,最起码不要对军事一窍不通,今后打起仗来,不指望文官能帮忙,起码也别给武将捣乱,军训的组织和考核,也由各地内卫军组织,一次不合格不准考进士,两次不合格取消学籍。
“进士要参加工训,木匠铁匠二选一,到时候由朝廷组织到指定工厂参加实习,起码要让这些进士知道工匠的辛苦,以及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不要对将来出现的新事物一问三不知,那还怎么做官,怎么做事?”
好家伙,众人闻言互相对视了一眼,这下枢密院的权利可大的没边了,以前宋朝是以文御武,现在武人也能管文官的学籍了
第429章 拆分六部(一)
听到鲁锦要让天下所有的生员参加军训,众人顿时面面相觑,陈遇这时也举手问道。
“殿下,这农训做农活,臣还能理解,毕竟天子也要亲耕,以示对农耕的重视,官员和生员也自当效仿,但是要将武举也纳入科举必考科目,还要所有生员都去考试是不是就有些没必要了?
“都说穷文富武,练武极耗时间不说,关键还要熬打气血,要吃许多肉啊,不然哪来的力气,还有习武所用的兵器,这可不是所有生员都能置办的起的,毕竟人总是有贫富之分,若是军训考试不过就不许考进士,那寒门学子怕是永无出头之日。
“再者,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不知殿下这军训考核又是什么标准,若是以选武将的法子来选进士,那恐怕几年也考不上几个进士了”
“不不不,军训不是武举,并非你们想的那个样子。”鲁锦摆了摆手当即解释道。
“军训是国家动员机制的一个部分,所谓的动员,要的是数百万拉出去就能上战场的合格士卒,而不是要一群先登陷阵的猛将。
“随着火器技术的发展和大量装备,传统猛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说以后,就说现在,便是吕布复生,项羽在世,只要他敢冲到火枪方阵面前,也得被打成马蜂窝,今后需要的更多是智将,比的是军事指挥。
“如今早已不是什么控弦十万的时代了,而是火枪百万,大炮十万,因此今后就算还有武举,那考的也是谁算数算的快,谁画图画的准,谁测量测的精确,而不是谁力气大,谁拉的开几石弓。”
众人闻言再次面面相觑,虽然他们以前也知道军中有大量火器,而且火器的威力也十分不俗,可是在他们的印象里,火枪更像是弓箭的替代品,火炮类似于投石机,除此之外,作战的方式和以前并没有什么不同。
可是到了鲁锦嘴里,作战方式却好似天翻地覆了一样。
鲁锦这时又说道,“至于具体的军训方式,并不需要生员自己在家练习,也不需要准备什么器械,军训教的也只有步操队列,火枪射击,投弹,和火枪刺杀四个科目。
“步操就是排队走路,这总不难吧?火枪射击又不比拉弓射箭,便是寻常妇孺也能学得会,打得响,难道生员还不如妇孺吗?投弹就和投石块一样,难道扔石头都学不会?最后的火枪刺杀也不过是三五招,和短枪差不多。”
众人闻言这才点了点头。
鲁锦还在说道,“按照我的规划,每个生员大概十四五岁的时候,还有十八九岁的时候,会各参加一次军训,先到当地学校集合,然后由当地内卫军军官率领,一起到内卫军营训练,训练器材全部由内卫军提供。
“每次都是一个月,正常情况下,一辈子也就两个月,就练上面说的四个科目,只要学会了这四样,便是一名合格的士卒了,生员只要去了,中途没有开小差先走,几乎全都能通过。
“这么做的目的并非是拦住不让某些人考进士,而是为了培养全民尚武的精神,让读书人拥有敢于跟敌人作战的胆量和勇气,以改变弱宋以来歧视军人武夫,文人惧怕打仗,只会割地赔款交岁贡的风气!
“再有就是为了让生员强身健体,虽不要求人人习武,但一副强健的身体还是要有的,比如你考上了进士,然后朝廷派你去漠北或是琼州做官,结果你身体羸弱,刚到地方,甚至还没到地方,在半路上就病了,死了,那国家要你干什么?这样的人考上进士又有什么用?
“对了,说到去边疆做官的事,还有一点我要说一下,以往各个朝代,对边疆大多都施行羁縻统治,朝廷册封当地的土司、洞主、或是部落酋长,令其自行管辖,只需每年给朝廷纳贡就行,而不能实施编户齐民,让朝廷派流官治理。
“这固然有当地汉人太少,土人未经教化的原因,但朝廷派遣的官员不作为,不负责任,才是最大的原因!
“内地出身的官员大多不愿意去边疆做官,将朝廷的派遣视为发配、流放,去了边地之后就躺平摆烂,得过且过的混日子,要么就是对土人多有鄙视,故意欺压剥削土民,然后激起无休止的叛乱。
“最后又要朝廷派遣军队耗费无数钱粮去平叛,乃至于最后入不敷出,朝廷不得不放弃边地,这肯定是不行的,今后这规矩必须改一改!”
众人闻言若有所思,李善长则是直接问道,“那殿下想怎么改?”
鲁锦当即道,“今后吏部要施行援边官员和援边教授的制度,所谓的援边,就是支援边疆的意思,青年官员愿意主动申请去边地做官,去当教授教化土人的,任满之后可以比内地官员优先提拔!
“比如在内地做知县,要做两三任知县才能升到知府,那有在边疆任职履历的官员,只需一任知县就可以升为知府,如果暂时只有一个知府空缺,却有两个述职期满的知县,那有边疆任职履历的官员就优先提拔!
“要让所有的官员都知道,去边地做官不是发配,也不是流放,只要能在边地做出政绩,那就是仕途的捷径,要尽快让土人归化朝廷,而不是屡屡激起叛乱,还要朝廷耗费钱粮给他们擦屁股,这样的官员,便是杀了也不足以挽回朝廷的损失。”
众人闻言顿时对视一眼,啧,这制度一出来,那今后的官员还不得抢着去边地任职,这哪是流放啊,这分明是去边疆镀金啊!!!
秦从龙点了点头捋着胡子道,“援边官员优先提拔,殿下这法子倒是的确实用,对那些青年官员来说,倒也是个激励。”
“不错,这法子一出,恐怕今后的年轻官员都要抢着去边地任职了。”冯国用也点头道。
解释完军训的流程和用意,见众人不再反对,鲁锦又问道,“对于枢密院,谁还有什么疑问的,可以继续提。”
这时陈遇又举手问道,“殿下,那个军教司,也就是总宣传部,文工团我们都知道,这军内报社又是什么?”
“报社就是办报纸的机构,就跟朝廷的邸报、塘报一样,不过军内的报社只在军内通发,所办的报纸也不会发行到民间,这个和政务院那边没什么关系,你们就当成邸报就行。”
宣传部当然是控制引导舆论的利器,因此鲁锦只是随便解释了下,暂时并不想引起他们的注意和重视,等他以后培养出专业的传媒人才之后,这些儒生就算再想插手也晚了。
陈遇点了点头,这才道,“那我没问题了。”
“谁还有什么想问的?”
杨宪这时也举手道,“殿下,我想问一下,从前各朝的军械打造一般都是交给工部来办,如今这项事务被从工部分了出去,那以后工部就不管军械了吗?”
“不管,而且不止是要把军械制造的事务拆分出去,工部还要继续拆分。”
“啊?继续拆分?”杨宪顿时愣道。
“对。”鲁锦当即说道,“不止是工部,政务院剩下的五部当中,除了吏部和刑部之外,礼部、户部、工部,都要继续拆分,还有大九卿,一些九卿机构也要改成的和部一样的单位,今后不再称某某卿,而是直接改为某部尚书。”
众人闻言顿时面面相觑,这个改革可就太大了,已经不是改革三省那么简单了,这是连六部也要拆干净啊。
李善长当即道,“殿下,若是连剩余五部也全都拆分,那会不会就有点冗官冗员了?”
鲁锦立刻道,“既然职能拆分了,那就把品级降下去,干的活没之前多了,那自然不能再给那么高的品级,前宋的尚书是从二品,今后尚书都改为正三品。”
众人互相看看,隋唐和元朝的尚书也是正三品,宋朝是从二品,也只高出半级,现在继续维持正三品,变化倒也不算太大,这个倒是可以接受。
于是秦从龙又问道,“尚书仍为正三品,这个倒是无碍,关键是殿下所说的礼部、户部、工部,这可都是最紧要的部,殿下打算怎么拆分?”
怎么拆分六部,鲁锦早就打好了草稿,于是当即道。
“先从礼部开始说吧,礼部原本有主持典礼,祭祀,培训制定礼仪,还有全国的书院,乡试、会试、科举等事务,甚至还兼着一些对接外藩的外交事务。
“今后对接外藩的外交事务,全都划给鸿胪寺,鸿胪寺”鲁锦想了想才说道,“鸿胪寺就还叫鸿胪寺吧,暂时就不改成外交部了。”
鲁锦心道,今后等把南洋和东北亚的高丽和日本都灭了,还和谁搞外交去?总不能和印度的莫卧儿、波斯、欧洲那些国家搞外交吧,那也不用专设一个外交部了,继续由鸿胪寺负责就行。
“鸿胪寺不用变,但礼部的教育事务必须分离出来,新设一个教育部,包括全国各地的书院,教喻教授,还有主持乡试、会试、科举这些事情,统一划归新设的教育部办理。
“另外也不是简单的拆分而已,拆分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教育事业,今后的教育机构也需要全面改革。”
“这”众人闻言顿时面面相觑,现在在礼部任职,同时还曾当过元朝官方书院山长的陶安当即问道,“那殿下准备怎么改革?难道连科举也要改?”
鲁锦点点头,“为什么不可以改?隋唐之前有科举吗?各朝的科举内容也都一样吗?科举的科目不是一直都在变化,我又没说要取消科举,只是改一改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有何不可?”
这,倒确实如此,各个朝代的科举科目都有所不同,只要鲁锦不直接取消,就是改一改他们也不好说什么,再说了,鲁锦就算真把科举废了,他们又能说什么,原历史上的朱元璋,不也废除了十几年科举,搞察举制,只是最后搞察举制弄上来的都是裙带关系,还不如原来的科举呢,老朱这才又换过去的。
开国皇帝就是可以任性,只要鲁锦不断了他们的上升通道,真把科举废了他们也没办法,无非就是换一种考试方式而已。
“那殿下打算怎么改?”李善长也问道。
鲁锦当即道,“中枢的政务院新设教育部,各个行省的布政司衙门下面,还要分设各省的教育厅,各府设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