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临欧陆,从击败拿破仑开始 第87节

  “师长,打啊,别人都觉得我们好欺负了,为什么不打啊!”

  “我觉得两位参谋说得有道理啊,敌人轻敌的时候,不就是我们最好的机会吗?”

  “对啊对啊,万一敌人不进攻,只是围困咱们,到手的功劳岂不是就飞了吗?”

  “......”

  一时间,众人纷纷表达自己的态度,除了少数几个谨慎的军官之外,其余人都赞同主动出城作战。

  瓦伦丁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幕,眼瞅着众人都做出了一致的判断,这个时候阻止有些来不及了。

  于是,他只能顺应民意了。

  作为军中的高级将领,瓦伦丁很清楚这种时候要是他还坚持反对,对于他的威望和军队士气会造成怎么样的打击。

  但即便是这样,瓦伦丁也只派出了两个团外加一个骑兵营的配置,理由很简单,自然是梅利利亚需要防御。

  至于出战军官的人选嘛,瓦伦丁本想把关系户们都留在城内,甚至还说出了你们就算在城里,赢了功劳也有你们的份的话,但结果大半新来的军官,依旧主动选择了出城作战。

  瓦伦丁拧不过他们,只能答应。

  等到作战会议结束,众人欢天喜地的准备集结军队出征的时候,瓦伦丁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瘫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

  “师长,您还好吗?”瓦伦丁的老部下,他最信任的亲信副官来到瓦伦丁的身边,有些又好气又好笑的问道。

  身为瓦伦丁的老部下,他自然知道瓦伦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还不是这两年遭受的不公待遇吗?

  别的不说,就说缺武器装备的事情,瓦伦丁跑马德里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结果呢,每次都被国防部像打发叫花子一样打发了,换做谁想瓦伦丁一样,都会被抹平棱角的。

  “我没事!”瓦伦丁无力的挥挥手,有气无力的开口:

  “你说我是不是老了啊,今天我说守城别出战,你看看他们的表现,恐怕背地里他们都要骂我胆小鬼了吧。”

  “师长是有苦衷的,我知道。”副官也觉得瓦伦丁不妥,但此时却也只能违心的安慰。

  “唉...”瓦伦丁似乎是在自言自语,又似乎是在给副官解释。

  “立下再多的功劳有啥用啊,升迁轮得到你吗?

  看看这次的主帅卡纳斯将军,呵,当年我是团长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副团长呢,结果呢,人家现在都是一方主帅了。

  至于功劳,笑话,我立下的战功难道比他差多少吗?

  怪就怪我没那个命,没有一个中将叔叔,也没被殿下看重。

  罢了,就这样吧,本本分分的为王国效力就好了。

  上面怎么安排就怎么做吧,多做多错,不做,是不会错的。”

  副官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不知道从何开口,也只能跟着轻轻叹了一口气。

  就在梅利利亚这边刚刚决定出城教训一下摩洛哥人的时候,数百里外的丹吉尔,西班牙军队也遭受到了克莱门特掌握军权以来的第一次大败。

  “撤!”

  在丹吉尔南侧的里夫山,卡纳斯不甘的看了一眼半山腰上损失惨重的西班牙进攻部队,又看了看手中骑兵发来的最新侦查情报,咬牙切齿的下达了撤退命令。

  随着卡纳斯的命令传递下去,西班牙军队陆续撤回,并在军官们的组织下,按照计划,向着东边缓缓撤走。

  卡纳斯率领的西班牙主力军团,从休达登陆,一路包抄,来到了里夫山。

  这里,是丹吉尔和梅克内斯之间重要的交通要道,控制了里夫山,基本上就可以断绝摩洛哥首都梅克内斯对于丹吉尔的支援,配合上强大的西班牙海军,拿下丹吉尔就只是时间问题。

  可惜的是,摩洛哥人在里夫山早有防备,已经安排了重兵防守,耗时一周时间,在西班牙付出了三千多人的伤亡之后,卡纳斯依旧没能攻占里夫山,切断丹吉尔和梅克内斯之间的联系。

  在得知梅克内斯方面,摩洛哥已经集结了近四万军队的援军,就要赶到里夫山时,卡纳斯以防危险,只能选择这个时候撤退。

  这进攻北非,远没有卡纳斯想象的那么顺利。

第86章 烦人的老鼠

  里夫山上,看见西班牙军队撤走的时候,摩洛哥士兵们爆发出一阵欢呼!

  这一周西班牙军队的攻势,带给了摩洛哥人巨大的压力。

  虽说西班牙军队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但摩洛哥一方的伤亡也不算少。

  六千守军守卫里夫山,占据着地形优势,摩洛哥人依旧付出了接近两千的伤亡,伤亡比例来到了恐怖的三比一。

  如果不是因为山下撤退的路被西班牙军队堵住,如果不是摩洛哥军官们许诺了大量的赏赐,如果不是因为这次进攻他们的是异教徒,说不定摩洛哥军队早就崩溃了。

  但即便是这样,面对着西班牙军队猛烈的炮火和持续的进攻,事实上里夫山上的摩洛哥军队也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如果不是摩洛哥人的援军来得及时,逼退了西班牙人,或许只需要再多一到两天的进攻,摩洛哥人就将彻底崩溃投降。

  可惜,运气并没有站在西班牙这一边,或者说,运气暂时没有站在卡纳斯这边。

  负责指挥防守里夫山的摩洛哥将领,名叫乌萨马,乃是丹吉尔总督卡里姆最信任的亲信。

  摩洛哥丹吉尔总督卡里姆,也正是在得知了西班牙发动战争,海军战报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让乌萨马带着军队来里夫山防守。

  那位丹吉尔总督卡里姆很清楚,一旦里夫山失守,被敌人控制住交通要道,那首都梅克内斯的援军,得绕很大一圈才能抵达,丹吉尔未必能在敌人海陆联合夹击之下撑到那个时候。

  丹吉尔总督卡里姆的判断很准确,乌萨马的作战也很勇猛,才换来了此战摩洛哥的胜利。

  看着敌人缓缓退走,乌萨马并没有像士兵们一样发出欢呼,而是疲惫的瘫坐在地上。

  累,太累了。

  以高打低,占据完全的地形优势,还差点守不住里夫山,这一仗即便暂时胜了,乌萨马也高兴不起来。

  西班牙军队猛烈的炮火,实在是给他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西班牙人的火炮,怎么会这么多!

  乌萨马不能理解,已经百年未和摩洛哥爆发冲突的西班牙王国,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大肆进攻摩洛哥呢?

  要知道,西班牙这些年,可是一直都处于战争之中啊,欧洲大陆的战事结束也才没多久。

  现在,自己是暂时守住了里夫山,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西班牙人如果铁了心打摩洛哥,那摩洛哥能挡住西班牙的进攻吗?

  用脚指头想乌萨马都知道不可能,虽说摩洛哥王国的实力比起隔壁的阿尔及利亚以及突尼斯强了不少,是北非三国中综合国力最强的,可那是在北非对比。

  和西班牙人比国力,十个摩洛哥加起来恐怕也比不上。

  再说了,这只是国力方面,在其他方面,摩洛哥和西班牙的差距就更大了。

  其中差距最大的,无疑是两国的政治环境了。

  西班牙什么情况,乌萨马不清楚,但摩洛哥什么情况,乌萨马却是清楚的,现任国王苏莱曼雄心壮志,学着欧洲国家颁布了不少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

  这些改革,无疑触动了地方实力派尤其是各个部落首领的神经,仅仅在半年之前,摩洛哥南部就有大量部落爆发了反对苏莱曼国王的叛乱。

  面对叛乱,苏莱曼国王起初的选择是强势镇压,结果军事上节节胜利的同时,叛军人数却不见减少,反而越来越多,更多的部落甚至都加入了其中。

  最终,两个月前,在大维齐尔拉希德的劝说之下,苏莱曼国王不得已只得宣布暂缓改革,撤销了许多政策和法令,这才让叛乱平息下去。

  虽说叛乱暂时没了,但这么做一来,苏莱曼国王的威信也遭到了巨大的打击,不少地方总督都有些听调不听宣的感觉了。

  这里面,也包括了乌萨马的老大,丹吉尔总督卡里姆。

  对方今年按例应该向国王进贡的物品,都被卡里姆以各种借口拖延了下来,直到前几天求援的时候,才让信使带着贡品前往梅克内斯。

  可以说,此刻的摩洛哥王国,王室权威很低,各地离心离德,如何能齐心协力对抗外敌呢?

  对于乌萨马而言,这场仗来得真不是时候,无论输赢,感觉他和他的老大丹吉尔总督卡里姆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输了不必多说,落入敌人手中,西班牙人能饶他们一命,已经算是真主保佑了。

  而即便摩洛哥赢了,那么国王苏莱曼肯定会获得巨大的声望,那个时候,难道国王苏莱曼就不会清算此前丹吉尔总督卡里姆的不敬行为了吗?

  这位雄心壮志的国王,可没这么大的肚量。

  作为卡里姆的绝对心腹,那个时候乌萨马的下场,恐怕比落入西班牙手中好不了太多。

  除非,出现一种特别极端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那就是国王的中央军和西班牙人两败俱伤,而乌萨马的老大丹吉尔总督卡里姆在这样的情况下,击退了西班牙人,捞到巨大的政治声望,才有可能保全他和乌萨马的身家性命。

  但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嘛,和真主此刻直接把苏莱曼国王收了的概率差不多。

  毕竟,谁让丹吉尔的位置这么不巧,刚好在摩洛哥北部,是西班牙人重点进攻的区域,西班牙人肯定会先进攻丹吉尔的,大概率是丹吉尔的军队先被消灭,国王的军队才会受到损失。

  因此,这才是为什么士兵们欢呼,乌萨马一脸颓废的真正原因。

  这场仗是赢了,但是,有什么用呢?

  与乌萨马的沮丧相对比的,是大维齐尔拉希德的庆幸。

  亲自率领摩洛哥主力从首都梅克内斯赶来,拉希德最担心的就是在他到来之前,至关重要的里夫山失守了。

  那样一来,拉希德估计就要放弃这条最近的道路,选择另外一条道路救援丹吉尔了。

  毕竟,在敌人手握地形优势的情况下,贸然进攻是很不明智的选择。

  只是这样一来,拉希德和他率领的摩洛哥军队,需要耽误的时间可就一点都不短了,起码需要多花费几周的时间才能赶到丹吉尔。

  那个时候,丹吉尔是否还控制在摩洛哥的手中,那可就难说了。

  好在,拉希德担忧的情况没有出现,他的到来,来得恰到好处,里夫山还在摩洛哥的手上。

  看来,那位丹吉尔总督卡里姆,也不是一无是处嘛。

  说起来,这次出兵救援丹吉尔,摩洛哥朝廷中都有不少反对的声音,其中以国王苏莱曼的一些亲信为主。

  他们认为丹吉尔总督卡里姆这么长时间不上供,心思已经昭然若揭了,这个时候正是借着西班牙进攻的机会,削弱丹吉尔总督卡里姆力量的好时机。

  丹吉尔不是不救,而是要掌握时机,缓慢的救,有计划的救,最好等到丹吉尔总督和西班牙人都精疲力尽的时候救援才好。

  如此一来,既能保证丹吉尔的控制权,又能削弱丹吉尔总督卡里姆的力量。

  不过,大维齐尔拉希德却很不赞同这种做法。

  以他为代表的另一波人,则主张快速的救援丹吉尔。

  但不是拉希德本人有多爱国,完全是因为摩洛哥的政治局势导致的。

  明面上来看,晚一点救援丹吉尔,可以削弱丹吉尔总督卡里姆的力量,但实际上这么做的收益,却远远小于损失。

  因为地方上的实力派,已经不听话有其他心思的总督,绝不止丹吉尔总督卡里姆这么一个,还有很多。

  如果中央表现出想要借机削弱地方的想法,那么之后地方上的总督以及各个实力派对于出兵抵抗西班牙人入侵,就会产生疑虑。

  他们也会害怕,中央借着这个机会,削弱他们各自的力量。

  毕竟你苏莱曼国王能削弱丹吉尔总督卡里姆,难道就不能借着这个机会削弱其他人吗?

  如此一来,苏莱曼国王的中央军,势必就要在对西班牙的战争中付出更多,最终损失的还是中央的力量。

  所以,倒不如直接展现出大度的态度,表明国王苏莱曼并没有和大家计较此前风波,大家需要一致对外的态度,反而能让地方实力派们没有顾忌的派出军队来帮忙。

  这样一来,中央的军队损失也不会太大,毕竟有各地的地方军协助嘛。

  最终,苏莱曼国王思考了之后,还是决定听信大维齐尔拉希德的建议,果断派出了援军,并且下令全国军队集结,准备和西班牙人决一死战。

  不得不说,拉希德和苏莱曼国王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如果他们选择了另一条路,但里夫山丢了之后,恐怕摩洛哥人很难看见丹吉尔军队和西班牙军队损失惨重的局面。

  相比于攻占山头这种仗,攻城对于西班牙而言无疑是更加简单的事情,谁让西班牙拥有足够多的炮火呢?

  往高山上打炮,杀伤力和效果大打折扣,但对着一座城狂轰乱炸,但效果可不要太好。

  “大人,敌军已经退走了。

首节 上一节 87/1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