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我家老二,学我玄武门造反 第84节

  【楚王微微一笑:“你们说的有理啊,我很认同。”】

  【“不过,该把时间线再推后一些。”】

  【“我还需布置一些事。”】

  【“好了,此事就这么定了。”】

  【“你们去准备吧。”】

  【“切记,尽量不要有遗漏。”】

  【楚王想了想,立即补充道:“当然,这段时间,能尽量救济一些灾民就救济一些灾民吧。”】

  【“是,殿下。”】

  【话罢,薛元超等人察言观色后,当场离开。】

  【只留楚王在默默地盯着黄巢的那首诗,不知在想些什么。】

  【时间飞快流逝。】

  【七月。】

  【旱灾愈发严重,不少河床干枯断流!】

  【百姓无粮可食,活活饿死,而世家依旧纸醉金迷,挥霍无度。】

  【更有后世诗人作诗批评当时的景象。】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等诗词涌现。】

  【被逼无奈之下,各大百姓起义纷纷涌现,战火四起。】

  【甚至有不少州扛不住,沦陷了。】

  【当中,以黄巢率领的起义军声势颇为浩大。】

  【与此同时。】

  【在边境镇守的苏定方等将军,也发现了军粮的猫腻。】

  【苏定方眼睛瞪得像个铜铃,震怒不已:“什么?!”】

  【“你说什么?!”】

  【“运来的军粮里大多都是沙土,只有少数才可以吃。”】

  【“是啊,将军,几乎是十担九空啊。”】

  【苏定方怒气冲冠,十分大力捶打案桌,极为气愤:“荒唐!真是太荒唐了!这些蛀国贼居然胆子这么大,把军粮几乎拿空了!!!”】

  【他本以为那些家伙只会拿一些走,所以从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这些年来,也是以这样的规矩来的。】

  【这是他与背后势力的默契。】

  【自然,他先前有闹过。】

  【但由于陛下不管,以及世家警告,就形成了这种默契。】

  【可此刻,他是万万没想到那些家伙几乎把军粮都贪走了。】

  【“这些家伙,当真是欺我老了!敢这样待老夫!!!”】

  【苏定方指了一个姓李的小将,讲道:“你领十骑回去,回长安告诉陛下军粮之事!”】

  【“是!将军!”】

  【李小将犹豫了一下,说道:“不过将军,十骑有点多了,这边守城。”】

  【苏定方回复道:“不多,我还嫌少了。”】

  【“至于你们回去的路上,一定要小心。”】

  【“我担心他们会在路上劫杀你的。”】

  【他再叮嘱了一句:“还有,你回去后,先去司空家,告知他。”】

  【“不得直接去陛下那。”】

  【李小将虽有疑惑,但还是授军令:“这,明白了,将军。”】

  【“去吧!”】

  【“记得挑你信任的人,还有出城时,小心点,不要让太多人发现。”】

  【“是,将军。”】

  【苏定方目送他远去,随后,问道:“以这些粮食,节省点,还能吃几日?”】

  【负责这方面的将官,回应道:“将军,只能勉强撑十五日。”】

  【“若再省呢?”】

  【“不行,这已经是最大限度了,再省的话,士兵会发挥不出战力。”】

  【“士兵吃不饱,发挥不出战力,将军你是知道后果的,会导致兵败城破。”】

  【苏定方痛骂:“可恨!可恨!!”】

  【“若有机会,老夫定会亲自手刃你们的。”】

  【有人见他头疼不已,心里觉得城肯定是守不住了,于是,为了自己的小命,当即,心生怯意,倡议道:“将军,要不我们撤吧。”】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等陛下知道了,派兵支援后,再与吐蕃他们一战。”】

  【苏定方吹胡子瞪眼,怒视着他:“撤退?!”】

  【“你想让我们撤退?!!”】

  【“那我们撤走,城中百姓怎么办!!!”】

  【“我告诉你,不要想着撤退,只能死守!!!”】

  【“我们一定要死守!”】

  【“守到陛下重新派人运粮过来!!!”】

  【“可倘若陛下不派人运粮来呢?”】

  【苏定方对于这个败军心的话,义正言辞道:“没有这个可能!”】

  【“记住,以后不要说这种话。”】

  【“还有,你们不要向士兵说,我们的粮食不够了。”】

  【“若被我知道了,军法处置!”】

  【“是!”】

  【“好了,都散了,都去布防吧。”】

  【“是。”】

  【待他们都离开了,苏定方接着骂。】

  【什么“入他娘的!”、“他娘的祖宗十八代坟炸了!”的诸如此类的话,脱口就出。】

  【显然是十分友好在问候那些搞事的人。】

  【其中,苏定方不只是派出那个姓李的小将,还派出自己的亲信回长安。】

  【这是为了保守起见。】

  【防止都被他们派人劫杀。】

  【后面,正如他们所料,那些人收到消息后,立马派人半路劫杀。】

  【好在,苏定方这边,准备充分,才得以把消息送回长安。】

  【诚然,不只是苏定方他一人这样做,李世勣等其他镇守边境的将军,都这样派人出去。】

  【数日后。】

  【长孙无忌的府邸。】

  【白发苍苍的、被唐承宗暗中打压,防止外戚掌权之事出现、现阶段只有一些闲职的长孙无忌,耐不住地惊道:“竟会有这等事!?”】

  【“我这就去告诉陛下。”】

  【“你们随我一同来吧。”】

  【长孙无忌看完给他的密信后,又瞧了瞧给陛下的那一份密信,马上说道:“来人,去备马车,我要去宫里一趟。”】

  【他为了保险起见,叮嘱道:“家仆多叫些。”】

  【“知道了,老爷。”】

  【后来,长孙无忌坐着马车,尽快前往宫中,去告知那位一直被蒙在鼓子里什么都不知道的唐承宗。】

第92章 黄巢起义!聚众十万民夫!

  【两仪殿。】

  【莺歌燕舞!曲调悠扬!】

  【隔着墙外,都能听到唐承宗的嬉戏声。】

  【此时此刻,长孙无忌赶来这里,刚想踏入进去,可却被守门护卫拦了下来。】

  【“司徒大人,若无陛下手敕与口谕,不得入内。”】

  【长孙无忌客气道:“你麻烦去通报一声,就说我有边境要事通报。”】

  【“切记,是耽误不得的要事。”】

  【“是,司徒大人,请稍等一下。”】

  【护卫几经转折,才得以让内侍上报唐承宗。】

  【“陛下,司徒求见,说要通报边境要事,是耽误不得的要事。”】

  【正在玩乐的唐承宗蹙了一下眉:“扫兴。”】

  【“他一个不管事的、即将老死的,能有什么边境要事通报!!”】

  【称心听到边境这两个字,留了心眼,又见唐承宗不太想见,想了想,当即出声劝了劝:“陛下,你就见见。”】

  【“毕竟事关边境。”】

  【唐承宗指了指自己的亲信之人,也就是当初看守他的狱卒:“既然爱妃你都这么说了,那好吧。”】

  【“你去宣他进来。”】

  【“是,陛下。”】

  李世民微微诧异。

  这个人眼熟。

首节 上一节 84/1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