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北警局内外,此刻竟显出几分与残酷战场格格不入的热闹景象。
独立第21旅在后方休整,其辉煌的战绩经过报纸连篇累牍的报道,早已传遍全国。
【叮!检测到宿主在大夏地区声望大幅提升,“大夏之虎”名望值激增,获得名望奖励:+300000抽奖积分!】
这次方默的名头已经从沪上悍警,变成了大夏之虎。
还获得相当于30万大洋的,可以用于在系统初级池抽奖的奖励积分。
同时社会各界、海外侨胞的慰问信和捐款单更是如同雪片般飞来。
很多沪上本地的商会、行会、同乡会乃至学生团体,组织起一拨又一拨的慰问团,亲自带着大批的慰劳品来到闸北。
成筐的鸡蛋、整扇的猪肉、自家烙的大饼、甚至还有沪上老字号糕点铺子精心制作的点心……林林总总,堆满了临时清理出来的仓库。
随着市区内的鬼子被彻底赶下黄浦江,隆隆的炮声暂时远去,许多之前逃进租界或周边乡下的市民,又大着胆子返回了家园。
故土难离,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方默和他麾下的21旅连战连捷,甚至阵斩了两名鬼子少将,这辉煌到离谱的战绩,给普通百姓注入了强烈的乐观情绪。
许多人天真地认为,鬼子也不过如此,只要有方将军这样的英雄在,有这么多不怕死的大夏军人在,沪上就一定能守住。
甚至有人开始议论,说不定很快就能把鬼子赶下海了。
对于各界送来的慰问品,方默代表全旅官兵照单全收,并郑重道谢。
那些不易储存的肉食、鸡蛋、点心等,他立刻下令分发到各部队炊事班,改善官兵伙食。
至于捐款,无论是法币、还是银元、金条,他都让军需官一一登记造册,小心保管起来。
这些,可都是初级池的抽奖机会啊。
然而,在面对每一批前来慰问的代表时,方默在表达感谢之后,总会神色凝重地加上一番几乎相同的话:
“诸位的深情厚谊,方某及全体将士感激不尽。但方某在此,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望诸位务必听我一言。”
“请回去之后,务必多方劝说父老乡亲,尽快撤离沪上。去往乡下投亲靠友也好,沿江去江城、山城也罢,总之,要尽快远离市区,越远越好。”
毕竟这次鬼子进攻沪上,由于他方默的存在,伤亡比历史上惨重的多。
他怕到时候鬼子入城兽性大发,发生一些不好的事。
慰问团的代表们闻言,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气氛也随之变得沉重起来。
一位商会会长忍不住推了推眼镜,疑惑地问道:
“方将军,您屡挫敌锋,威名赫赫,我等皆以为沪上安如泰山。这……工厂、学校的设备搬迁疏散,尚可理解。但让所有百姓都背井离乡,是否……是否有些过于悲观了?”
“是啊,方将军,”一位穿着旗袍的女校代表也轻声附和,“报纸上常说,倭人虽凶顽,但也讲些体面,宣扬什么‘亚细亚大亲善’。他们当真会如此丧心病狂,对手无寸铁的平民下手吗?
况且,租界就在旁边,洋人也都看着呢……”
方默看着他们脸上将信将疑、甚至带着一丝天真的神情,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和焦急。
他知道,在这个信息闭塞的年代,大多数人了解外界的唯一渠道就是报纸。
而鬼子及其控制的媒体,长期以来一直在进行虚伪的“亲善”、“共荣”宣传,欺骗性极强。
眼前这些人,未必是真想做汉奸,很可能只是被鬼子的宣传蒙蔽了双眼。
方默猛地提高声音,斩钉截铁:
“我方默以我的人格担保,鬼子说的,全是骗人的鬼话。”
“这些鬼子,根本不是什么推行所谓‘王道乐土’的军队,他们是一群彻头彻尾的畜生,是披着人皮的野兽。”
“他们所谓的‘武士道’,就是屠杀和掠夺。他们所谓的‘亲善’,就是刺刀和鲜血。一旦让他们进了城,什么国际公约,什么租界洋人,都阻止不了他们兽性大发。”
“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届时,沪上或者说每一座被鬼子占领的城市必将沦为一片焦土,人间地狱。”
方默的话狠狠敲击在每一位代表的心上。
看着这位刚刚创造了军事奇迹、此刻却眼含血丝、神情悲怆的年轻将军,众人面面相觑,原先的乐观和怀疑渐渐被一种不安和恐惧所取代。
“言尽于此。” 方默深吸一口气,语气恳切。
这些话他在沪上要说,之后到了金陵,他还要说。
“诸位若是相信我方默,若是真心为了沪上百姓的身家性命着想,就请立刻行动起来,想尽一切办法,劝大家尽快离开!越快越好,越远越好!”
第124章 微操21旅被拒绝,吴淞镇溃兵出现
沪上会战,正如同一个巨大的血肉磨盘,吞噬着双方士兵的生命,变得越发惨烈。
在金陵,汉斯顾问团团长法尔肯豪森将军面色凝重地向白党最高当局指出:
“罗店,已经成为整个沪上会战的核心焦点。贵军在此地投入了最精锐的部队,但霓虹天谷支队的防御异常顽强,大夏军伤亡巨大,却进展甚微。”
打上头的最高当局干脆决定,就在罗店,顶着鬼子的舰炮、重炮、飞机,打一场战略大决战!
从9月1日到5日,隶属第15集团军的第18军各部,如同扑火的飞蛾,向罗店日军阵地发起了连续三次大规模的决死冲锋。
战斗惨烈到无以复加,大夏军队整连整营的打光,阵地反复易手,但罗店依旧牢牢控制在鬼子手中。
焦头烂额的最高当局,一度想将他手中最锋利的“尖刀”——方默的独立第21旅和堪称嫡系中的嫡系教导总队,也投入到罗店这个无底洞中去。
然而,这个冒险的计划被法尔肯豪森坚决阻止了。
这位经验丰富的汉斯将军在地图上清晰地指出:
“独立第21旅、教导总队以及第88师,是目前贵军在沪上北部战线战斗力最强、战果最辉煌的部队。”
“他们不仅守卫着沪上市区的北大门,更关键的是,他们像一颗钉子,死死钉在吴淞口与罗店之间,保护着罗店方向友军的侧翼安全。”
“如果将他们全部调去强攻罗店,那么整个沪北防线将出现巨大的空洞。届时,鬼子只需要在吴淞口再次实施登陆,投入新的援军,就能轻易冲进兵力空虚的沪上市区,或者直接包抄围攻罗店的贵军主力侧后。”
“那将是灾难性的后果,不仅在军事上彻底失败,在国际上的观感也会变得极差,对于争取外援和调停极为不利。”
法尔肯豪森已经看出,沪上这场战役,在军事角度讲,除了为沪上工厂搬迁争取时间外,其实没有任何正面战略价值。
纯粹就是一场给外国列强看的表演仗。
而“国际上观感更差”这句话,终于触动了最高当局那根敏感的神经。
此时的他,依旧将大部分希望寄托于国际调停,坚信只要大夏军队抵抗得足够坚决、足够惨烈,西方列强就绝不会坐视不管,一定会出手干预,迫使鬼子撤兵。
最终,他勉强同意了法尔肯豪森的意见,没有越级‘微操’方默的部队。
9月6日,海面上再次出现庞大的鬼子舰队。
鬼子第11师团的主力,在川沙口实施登陆。
感觉到手上兵力再次阔绰起来的沪上派遣军司令松井大将,立刻开始调整部署。
他命令第11师团派出一部,配合第5旅团残部,加强对宝山县城的围攻。
而第11师团主力,则汇合刚刚登陆不久的第3师团步兵第29旅团、以及强大的独立重炮第10联队、独立攻城重炮第1大队、独立山炮第3联队、气球观测第1中队等,组成了一支规模空前庞大的战役集群。
总兵力接近2.5万人,配备超过160门各型身管火炮,其中包括24门150mm重榴弹炮、240mm攻城榴弹炮8门,以及40多辆战车和装甲车。
这个强大的拳头,没有砸向万众瞩目的罗店,而是狠狠地砸向了刚刚被大夏军队“收复”没多久的吴淞镇。
没错,在大夏统帅部看来至关重要、必须死守的罗店战役,在老谋深算的松井眼中,其实并非心腹大患。
他只需要派出天谷支队这近万人的部队,依托坚固工事,在海空军强大火力的支援下,就足以守住罗店,并持续消耗大夏军队最精锐的有生力量。
他心中真正的重点只有一个——找方默这头“大夏之虎”报仇雪恨,一雪前耻!
他要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先彻底打垮乃至歼灭方默的独立第21旅,拔掉这颗让他寝食难安的眼中钉、肉中刺。
江湾镇外围,一处经过精心伪装的隐蔽观察所内。
方默举着炮队镜,神色凝重地向北望去。
远处吴淞镇方向传来的炮声如同连绵不绝的闷雷,甚至能隐约感觉到脚下大地传来的轻微震动。
鬼子舰炮那特有的沉闷巨响,夹杂着野战重炮的轰鸣,清晰可辨。
很快,一群黑点出现在炮队镜的视野中,正沿着公路和田野,踉踉跄跄地向这边跑来。
他们的队形散乱,许多人甚至丢弃了武器,那是丢盔弃甲的溃兵。
此时是9月11日。
宝山县被包围的第1天,鬼子那支强大的战役集群猛攻吴淞镇的第3天,整编完毕的方默所部在江湾一带驻防的第11天。
很快,方默炮队镜的视野里,溃兵越来越多,如同决堤的洪水,漫山遍野地涌来。
显然,兵力、火力均处于绝对劣势的守军,终究没能顶住鬼子的猛攻,吴淞镇,再次陷落了。
很快,几名21旅派出的侦察兵率先迎了上去,拦住溃兵询问情况。
不一会儿,步话机里就响起了侦察连连长的声音:
“钧座,问清楚了。这些溃兵主要是第88师的,他们负责防守吴淞镇东侧阵地。他们的营长被鬼子的舰炮直接命中……连人带指挥部都炸没了。兄弟们顶不住舰炮一直轰,又没了指挥,就……就溃下来了。”
“我还打听了一下,目前98师524团的一个营,还有中央教导总队的一部分,还在镇子里依托残垣断壁死守。但鬼子的舰炮太猛了,照这么轰下去,恐怕……恐怕也守不了多久了。”
方默放下炮队镜,眉头紧锁,快速思索着。
片刻之后,他果断下令:
“不能让他们乱冲乱撞,冲击我们的主防线。侦察1连全体出动,配合我的警卫营,立刻上前收拢、引导这些溃兵,把他们全部带到江湾镇后面的空地上集结。”
“记住,要仔细甄别,挨个问话,别让鬼子混水摸鱼,穿着咱们的皮渗透进来!”
一般来说,除了鬼子专门训练的特别行动队,普通鬼子兵没几个能说流利大夏话的。
只要基层军官和士兵不麻痹大意,仔细盘查,很容易就能发现破绽。
第125章 战斗!!!!直到胜利!(8.26加更)
江湾镇后的一片空地上。
刚开始,被21旅士兵们引导过来的溃兵们惊魂未定,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议论纷纷,脸上写满了失败后的茫然、羞愧和对未来的恐惧。
空气中弥漫着沮丧和不安的气息。
很快,方默在一群军官和卫兵的簇拥下走了过来。
他的目光扫过这些溃兵,看他们身上的军装和臂章上的番号,发现成分很杂。
有戴着M35钢盔、装备相对精良的中央教导总队的官兵;
有穿着浅灰色军装、来自中央军第88师、第98师的士兵;
甚至还有一些穿着草鞋、背着大刀、扛着老套筒、不知道怎么就晕头转向跑到这里的川军弟兄。
就在这时,一个略显油滑却又带着几分机灵劲儿的声音在溃兵群里响了起来:
“立正!全体都有!向右看——齐!向前——看!”
只见一个挂着上尉军衔的年轻军官跳了出来,咋咋呼呼地帮忙整队。
方默定睛一看,乐了,原来是孟烦了这小子。
看样子升官还挺快,都混上上尉了。
也对,沪上战役,号称东方的伏尔加格勒战役,后世记录,大夏士兵进入战场后,平均存活时间不到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