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淞沪从抽到警察局到拥兵百万 第109节

  至于武器来源?

  让白党和鬼子猜去吧。

  反正他方默和第69军消灭的鬼子都是实打实的。

  这消息传到城防司令部,司令唐将军的第一反应就是:

  “扯淡!他方默一个军长,哪来的飞机?还重创舰队?他咋不说他把天蝗的座机打下来了?”

  也难怪他不信,这超出了当时所有国军将领的认知范围。

  但很快,越来越多的目击报告汇总过来。

  很多人,包括不少外国侨民、记者,甚至他自己的部分军官,都声称在上午看到了大规模机群从西郊起飞,向东飞去。

  而且,型号奇特,绝非大夏已知的任何飞机。

  紧接着,罗伯特·肖的“独家照片”开始在一些外国记者圈子里小范围流传。

  虽然照片是远距离拍摄,有些模糊,但那些BF-109、斯图卡的轮廓,依稀可辨。

  有图有真相!

  罗伯特趁热打铁,根据方默公布的那点简短战报,充分发挥了他作为记者的“想象力”和“文学功底”,洋洋洒洒地写出了一篇极其详实、绘声绘色的战地报道。

  文章里,他描写了飞行员们如何英勇地冲破鬼子防空火网,如何精准地投下炸弹将敌舰炸成碎片,如何与企图反抗的鬼子战机激烈格斗……

  写得那叫一个身临其境,惊心动魄,仿佛他当时就坐在某架战斗机的后座上拿着笔记录一样。

  虽然百分之九十的细节都是他编的。

  但谁在乎呢?

  有照片为证,有目击者,有方默的战报。

  这篇题为《长江上空的老鹰:大夏神秘空军全歼日寇舰队》的报道,连同那些虽然模糊却极具冲击力的照片,通过电报,飞速传回了万里之外的波士顿环球晚报总部。

  (20年代已经有了可以传输图像的电讯技术,虽然速度慢、质量差,但传输报纸所需的简单黑白照片是可行的。)

  这篇报道,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白鹰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引起了巨大轰动。

  此前,关于远东的战事,主流舆论虽然同情大夏,但普遍认为大夏败局已定,节节败退。

  方默之前曝光的鬼子暴行照片,已经激起了巨大的道德义愤。

  现在,这篇空战大捷的报道,仿佛在灰暗的局势中投下了一束强光。

  大夏人并没有放弃,他们在绝境中发起了犀利的反击。

  这是对鬼子暴行最有力的回答。

  无数白鹰普通民众通过报纸看到了这一切,他们为那位如同孤胆西部牛仔般坚守金陵的方默将军欢呼加油。

  更重要的是,许多原本就对鬼子不满、或出于各种目的的白鹰议员们,立刻抓住了这个机会,在国会里大肆抨击:

  “先生们,看看!

  我们一面宣称中立和‘光荣孤立’,一面却仍在向那个残暴的帝国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废钢铁、石油、橡胶。

  这些物资最终变成了杀害杀平民的炸弹和子弹,这是可耻的,我们必须立刻推动对霓虹的禁运法案。”

  舆论的风向,开始悄然转变。

  而罗伯特·肖,很快就收到了主编从波士顿发来的热情洋溢的嘉奖电报。

  “干得漂亮,罗伯特。你是我们的英雄,保持这个势头,争取离前线更近一点,挖掘更多关于那位方将军和他那支神秘军队的一手新闻,你的前途一片光明。”

  罗伯特捧着电报,激动得满脸通红。

  升职加薪,指日可待。

  他仿佛已经看到普利策奖在向他招手。

  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清晨,他骑车出城的那次冒险。

  源于那位深不可测的大夏将军——方默。

  ------

  金陵城东郊,那几条通往疑似军事禁区的土路,最近几天多了个常客。

  罗伯特·肖,那位刚刚因独家新闻而在国际电报线上小火了一把的白鹰记者,此刻正蹬着他那辆破自行车,再次吭哧吭哧地溜达到了外围哨卡附近。

  他脖子上挂着徕卡相机,眼睛像探照灯一样四处扫视,寻找着任何可能成为新闻的蛛丝马迹。

  一次成功的报道,显然极大地刺激了他的冒险神经和事业心。

  他现在认准了,那位方默将军就是他的“新闻金矿”,必须深挖。

  头两天,哨卡的卫兵看他是个白人,又有正式的记者证,虽然眼神警惕,但也就口头警告一下,挥挥手让他别太靠近,也就放他走了。

  毕竟上头没明令禁止记者在周边活动,洋人的面子多少要给点。

  但架不住这哥们天天来打卡啊!

  而且来了也不干别的,就举着个相机,对着机场方向、来往的车辆、甚至远处山坡上的工事,一通乱拍。

  那鬼鬼祟祟、锲而不舍的劲儿,想不引人怀疑都难。

  最终,在罗伯特又一次试图靠近一点,对准远处一架正在降落的飞机模糊身影按下快门时,周围的暗哨忍无可忍,一挥手:

  “弟兄们,上去。把那可疑的家伙给我逮起来,妈的,真当我们69军是摆设了?”

  几个士兵如狼似虎地扑了上去。

  罗伯特正沉浸在“又抓到一张好素材”的喜悦中,根本没反应过来,就被两人一边一个拧住了胳膊,相机也被一把夺了过去。

  “干什么?嘿!你们干什么?”罗伯特又惊又怒,挣扎着用昂撒语大叫,“我是记者,白鹰记者,新闻界,明白吗?新闻界!”

  哨兵走上前,毫不客气地搜了他的身,找出记者证看了看,又扔回给他。

  “谁知道你这证件真的假的?就算真的,哪个正经记者天天跑军事禁区边上搞偷拍?说,是不是鬼子派来的间谍?!”

  罗伯特一听“spy(间谍)”这个词,脸都吓白了,拼命解释,但语言不通,鸡同鸭讲。

  他就这样,在一片“我不是间谍”、“我是记者”、“我要见方将军”的混乱昂撒语呼喊声中,被几个大兵推推搡搡地带走了。

  满心委屈和恐惧,怎么也想不通,挖新闻怎么就把自己挖成“间谍”了。

  他的普利策梦想,眼看就要变成铁窗泪了。

第180章 鬼子海军:都怪陆军马鹿,汉斯是叛徒

  罗伯特的后续故事,先暂且按下不表。

  沪上,鬼子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部。

  新上任的司令长官及川古志郎中将,觉得自己的八字肯定和这个职位犯冲。

  办公桌上,放着“海风”号驱逐舰发来的最后一份诀别电文抄件,字里行间都透着绝望。

  派去现场侦察的舰载机也回报:长江相关江段发现大量漂浮物和油污,落水者众多,未见幸存舰艇。

  实锤了,一支分舰队,就这么没了。

  想想他的前任长谷川清,就因为损失了几条船,被打发回本土坐冷板凳去了。

  他这上任才几天?

  屁股都没坐热乎,刚因为攻陷江阴、全歼大夏海军那点残兵败将而沾沾自喜,转眼就挨了这么一闷棍。

  “这第三舰队司令的位置,绝对是被天照大神诅咒了?!”

  及川古志郎揉着发痛的太阳穴,内心哀嚎。

  但他不能表现出来。

  他一边强作镇定,下令立刻在沪上召开新闻发布会,让发言人对着各国记者睁眼说瞎话:

  “全军覆没?纯属无稽之谈,帝国海军在长江上依旧畅通无阻,所向披靡。

  那些都是大夏方面散布的虚假宣传,意在动摇我军心士气。

  记住,畅通无阻,畅通无阻啊!”

  一边,他立刻下达了紧急命令:

  所有舰队提高防空警戒等级。

  尤其是“加贺”、“龙骧”、“凤翔”号航母,立刻驶离沪上港口,返回外海游弋!

  虽然这样做,每天耗费的燃油都是天文数字,足够给好几个将军发一年俸禄了。

  没办法,鬼子穷啊,海军更是吞金兽,那宝贵的油料全靠进口,船开起来,烧的哪是油啊,明明是钞票啊。

  不然为啥像“长门”、“陆奥”那些大宝贝战列舰都舍不得派过来?

  但花钱,也总比航母傻乎乎蹲在港口里,等着被不知道从哪儿飞来的飞机、炸弹、鱼雷一锅端了强。

  很快,情报参谋送来了初步分析报告。

  及川古志郎看着报告,越看越懵逼。

  “根据多方目击情报对比分析,基本可以判定,此次空袭我长江舰队的飞机,与之前袭击我第1水雷战队的飞机,系出同源,很可能只是更换了涂装。”

  之前击沉了一条轻巡、一条驱逐舰的约翰制鱼雷攻击机又出现了?

  “而此次,大夏第69军军长方默,已公开宣称对此次空袭负责。综合判断,两次袭击均为该部所为。”

  及川古志郎气得差点把报告摔在参谋脸上。

  “八嘎!又是这个方默,阴魂不散。”

  他猛地站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他一个前沪上闸北的小小警察局长,现在不过是一个军长。

  他哪来的数十架最新式的战机?汉斯的BF-109,斯图卡,还有能挂鱼雷的约翰制双翼机,这根本不是大夏能有的东西。”

  “还有那些飞行员,能把炸弹和鱼雷精准投送到移动战舰上,需要的是何等精锐的飞行员?

  帝国海军‘加贺’号上的精英,也是经历了数年苦训才有的今日水准,他方默从哪里变出来的这种精英飞行员?难道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吗?!”

  毕竟想要把炸弹、鱼雷精准的喂到大海里正在高速移动的军舰上,本来就是个很难的事。

  连鬼子这边,能轻松做到的,也就那些驾龄3年以上的老飞才行。

  他越想越觉得只有一个可能。

  “代打,一定是外国飞行员在代打,尤其是汉斯,这些飞机很多都是他们的现役装备。”

  “八嘎呀路!这是对帝国的赤裸裸的背叛!”及川古志郎怒火中烧,找到了宣泄口。

  “陆军的那些马鹿,整天嚷嚷着和汉斯结盟百利而无一害,看看!看看!汉斯人的炸弹都扔到我们帝国海军的头上了!”

  “抗议,必须向汉斯提出最强烈抗议。”

  他决定,这口黑锅,必须甩出去。

  不是海军不努力,实在是陆军无能拖后腿,友邦汉斯太无耻,方默太狡猾!

  金陵城外,华中派遣军前进指挥部。

首节 上一节 109/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