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四,带咱一起修仙! 第76节

  这份功劳,这份能力,呈现在四弟面前,份量,将完全不同!

  二人的眼中,同时燃起了更为炽热的火焰!

  而高坐龙椅之上的朱棣,脸上虽然同样表现出震惊与滔天的怒火,但他的内心深处,却是一片冰冷的了然。

  他瞬间就想起了,自己安插在建文身边的锦衣卫,传回的密报——“建文与北方诸族,往来甚密”。

  “好!好一个我的好侄儿啊!”朱棣心中冷笑,“为了你那可笑的仇恨,竟不惜引异族之兵,攻打自己的国家!”

  他早就知道建文没死。

  当年,他家老四,以那通天的手段,竟然会“失手”放跑了建文,他那时就感觉到了不对劲。

  后来,老四离家出走,他一个人独坐皇宫,夜深人静之时,终于想明白了。

  这是老四,怕他那几个哥哥,学那唐朝的李世民,为了皇位,在皇城之内,上演一出玄武门之变的血腥戏码!

  所以,才故意留下建文这个“玩具”,给他们一个共同的、可以去追逐的目标,以此来消磨他们的精力,别让他们整日里,只想着兄弟相残!

  从那一刻起,朱棣就明白了自己儿子的心思,心中,是说不出的欣慰。

  他那个看似冷漠的儿子,心里,一直是有这个家的。

  于是,他将计就计。

  凭借着老四以前留下的几件法宝,他亲自布局,调动天下锦衣卫,只用了一年,就找到了建文的真正藏身之处。

  他没有打草惊蛇,反而让最精锐的锦衣卫,伪装成落魄的前朝旧臣,潜伏在建文身边,“保护”他,一步步获取他的信任,甚至,升入了其核心决策层。

  说实话,若不是有他派去的锦衣卫暗中保护,就建文那个蠢货的智商,早就被他那几个儿子,或者那些同样心怀鬼胎的藩王兄弟,给找出来杀了。

  也正因如此,他才能时不时地,断断续续地,给他那三个傻儿子,透露一点建文的“消息”,让他们像几只追着骨头的狗,忙得不亦乐乎。

  只是,他终究不是老四。

  一边要处理繁重的政务,一边要看着儿子们别斗得太过火,还要时刻提防着边关异族。

  精力分散之下,才让梅家那几个外甥,有了可乘之机,对皇后下了毒。

  那件事,还真不是建文主导的,纯粹是那几个蠢货,为了报复他杀了梅殷,自己搞出来的。

  甚至,其中一个,还是老大太子安插的暗桩,只不过,那暗桩为了报“杀父之仇”,选择了隐瞒。

  这些,他都知道。

  但他,不能说。

  他看着下面,那两个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天赐良机”,而摩拳擦掌,激动不已的儿子和爱将,缓缓地摆了摆手。

  “此事,非同小可。已非小小的灭国之战,乃是关系我大明国运的护国之战。统帅人选,必须慎之又慎。”

  他沉吟了片刻,仿佛在做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定。

  最终,他嘴角微微斜起,露出了一抹,只有他自己才懂的,如同老狐狸般的笑容。

  “此事,朕,也决断不了。”

  他看着下方众人,缓缓地,说出了一句,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话。

  “传朕旨意,摆驾燕王府!”

  “这等关乎国运兴衰的大事,就由老四,由明王殿下,来做最后的决断吧!”

  他心中暗道:

  “老四啊老四,你不是不想管事吗?你不是只想当个清闲的仙人吗?”

  “如今,这天大的担子,朕,就压到你的肩上!”

  “也是时候,逼着你,来坐一坐,这皇帝的位子了!”

  “不然,我可没法向你爷爷交代。”

第117章 我张辅!愿为殿下去死!

  就在这时,刚过来,听到他们谈话的的太子朱高炽,一开口,便镇住了全场。

  他没有去争,没有去抢,而是直接指出了一个,被所有人都忽略了的,最致命,也最现实的问题。

  “爹,”他对着朱棣,沉声说道,“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二十万大军来犯,我朝仓促应战,数十万大军的调动与集结,其后勤补给,乃是此战的重中之重!”

  “若粮草不济,纵有百万雄兵,亦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他深深一躬,声音铿锵有力。

  “儿臣不才,愿坐镇京师,总调天下钱粮,为爹,为前线将士,确保粮草军需,万无一失!”

  太子的这番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所有人的头上,让他们从战争的狂热中,冷静下来。

  朱棣看着自己这个一向被认为“仁弱”的嫡长子,眼中,第一次,露出了毫不掩饰的赞许之色。

  在所有人都想着如何去“打”的时候,只有他,看到了战争背后,那更深层次的东西。

  老大不愧被他调教了这么久,是有点储君之才了,国君之器以后也可以更好的辅助老四了。

  他欣慰地点了点头。

  随即,朱棣便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

  他要,摆驾燕王府!

  ……

  大明京城,燕王府。

  朱棣的龙辇,在一众王公大臣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地,停在了府门前。

  这一幕,瞬间引爆了整条街道!

  那些原本伪装成茶客、小贩、算命先生的,来自各大世家的探子们,全都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了这边!

  他们不是来监视明王的,给他们一百个胆子,他们也不敢。

  他们只是在这里“守望”,像最虔诚的信徒,守望着神迹的降临。

  他们希望能在第一时间,得知明王殿下又有什么新的“任务”,然后,他们好第一时间,去为那些得宠的王爷们效力,间接地,在那位仙人面前,混个脸熟。

  整条街,几乎都被这些人,用重金给包了下来!

  然而,接下来的一幕,更是让他们,毕生难忘。

  只见当今天子,永乐大帝朱棣,竟没有让任何人通报。

  他亲自,走下了那象征着无上皇权的龙辇。

  带着他身后,那一众心事各异的臣子与儿子,如同一个前来求教的普通长辈,步行,进入燕王府。

  这种姿态,让所有看到这一幕的人,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当今天子,竟对明王殿下,恭敬至此!

  而让他们更为意外的是,燕王府的门前,竟真的站着一个门房。

  此人,正是之前被天败星救回来的王五。

  他被天败星收为记名弟子后,资质平平,朱高煌便让他来看守门户,并吩咐,他要是远走办事去了,若有要事,记下即可。

  王五看着那金灿灿的龙辇,看着当今天子,带着满朝文武,竟都步行前来,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对自家殿下的敬畏,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顶点。

  就在王五不知所措,准备上前行大礼之时,他的脑海中,突然响起了一个淡漠的声音:

  “让他们进来。”

  他还没反应过来,那扇朱漆大门,便已无风自动,缓缓开启。

  庭院内,朱高煌依旧在悠然品茶,仿佛早已知晓一切。

  他对朱棣等人的到来,没有丝毫意外,甚至没有起身,只是淡淡地抬了抬眼皮,示意一旁的宋秀云,给爹和大哥他们,也看座上茶。

  这种极致的淡然,与殿外那十万火急的军情,形成了无比鲜明的对比,让朱棣等人,心中愈发没底。

  朱棣坐下后,顾不得品茶,便一脸“忧心忡忡”地,将边关的军情,详细地说了一遍。

  最后,他看着朱高煌,用一种近乎请求的语气说道:

  “老四,二十万大军压境,事关国运,爹……爹心中,实在是没有主意,这统帅人选,这迎敌之策,还需你这位‘仙人’,来为我大明,指点迷津啊!”

  他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抬高了朱高煌的地位,又将所有的责任,都推了过去。

  他心中,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他这个儿子,什么都好,就是对那张龙椅,没半点兴趣。

  他这个做爹的,打又打不过,逼又逼不得。

  只能想尽办法,让他提前接触一些只有皇帝才能做的事,让他慢慢适应。

  水滴石穿,他相信,总有一天,能把这小子,给磨到龙椅上去。

  到时候,他就算哪天不小心死了,也能瞑目,有脸面下去见他爹了。

  朱高煌听完,缓缓放下茶杯,抬起眼,静静地看着自己的爹。

  那眼神,平淡,却仿佛能洞穿人心最深处的秘密。

  朱棣被他这么一看,竟没来由地,感到一阵心虚,仿佛自己那点小心思,全被看穿了。

  一个当爹的,竟然会怕自己的儿子,这场景,说不出的诡异。

  朱高煌终于开口,声音依旧平淡:

  “爹,你是这大明的皇帝,调兵遣将,安邦定国,本就是您的天命职责,你心中,明明早已有了答案,又何必,来多此一问呢?”

  朱棣被说破心事,讪讪地笑了笑:

  “呵呵,这不是……这不是想着你回来了吗?你这位仙人,肯定有比爹更好的办法,对吧?”

  朱高煌心中轻叹一口气。

  他知道自己这个爹,是铁了心想把担子扔给自己。

  也罢。

  他缓缓开口,说出了一句,让汉王和张辅,都竖起了耳朵的话。

  “那就,张辅为主,行阳谋正道。”

  “老二,老三,为副,领奇兵暗袭。”

  “一正一奇,一明一暗。”

  听他说完,朱棣刚准备再劝劝,然后突然愣住,他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

  他原本准备好的一大堆,劝说儿子接下担子的说辞,一句都用不上了!

  老四,竟然这么干脆就给出了决断?

  朱高煌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淡淡说道:

首节 上一节 76/1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