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四,带咱一起修仙! 第75节

  “儿臣,请命西征,踏平乌孙!”

  “臣,请命西征,踏平乌孙!”

  两道同样坚定、同样充满渴望的声音,在御书房内同时响起。

  话一出口,两人都猛地一愣。

  随即,同时转头,看向对方!

  四目相对!

  空气中,仿佛有无形的电光,在激烈地碰撞!

  朱高煦的眼神,充满了霸道与不容置疑。

  在他看来,他是皇子,是亲王,更得了四弟的仙法,是未来皇位的有力竞争者,这份功劳,舍我其谁!

  张辅的眼神,则平静如渊,却带着一丝不容动摇的执着。

  他乃大明军神,百战百胜,论领兵打仗,他自认不输于任何人。

  汉王虽然领兵打仗也很强,但跟他相比,终究还是差了点。

  更重要的是,他需要用一场大胜,来洗刷自己“失宠”的耻辱。

  朱棣看着眼前的儿子与爱将,一个头两个大。

  没想到今天刚打算休息会儿,再去老四府上找他聊聊天增进一下父子感情,就被这两个家伙给拦下了。

  在听到他们的要求后。

  他内心,自然是偏向自己的儿子朱高煦的。

  毕竟,老二刚刚在老四那里,受了天大的委屈,正需要一个机会来弥补。

  不然他可不希望他们兄弟几人,后面又闹出什么矛盾。

  但他又不能寒了张辅的心。

  一门双国公,为大明流尽了血汗。

  张辅本人,更是大明军方的定海神针,声望无两。

  更别提,他为了讨好老四,连亲弟弟的命都搭进去了。

  这份“忠心”,连他这个做皇帝的,都感到心惊。

  他沉吟不语,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大脑飞速运转,思考着如何才能两全其美。

  见父皇犹豫不决,朱高煦率先开口,声音洪亮如钟:

  “父皇!儿臣乃皇子之身,此次西征,代表的是我皇室的威严!更能彰显我朱家,对胆敢冒犯大明天朝之宵小的,零容忍的态度!”

  他话锋一转,意有所指地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张辅:

  “况且,儿臣如今得四弟仙法,早已脱胎换骨,实力非比寻常!对付区区西域蛮夷,如探囊取物!无需动用国朝太多兵马,儿臣愿亲率本部‘亲卫’,为父皇荡平西域!增强我大明之国运!”

  他这番话,既是表明决心,又是在暗中炫耀自己的“仙缘”与实力,企图用“身份”和“仙法”来压倒对方。

  面对汉王的咄咄逼人,张辅依旧面不改色。

  他只是平静地出列,对着朱棣,沉声说道:

  “陛下,汉王殿下神勇,天下皆知,但西域之地,并非只有乌孙一国,其地势复杂,诸国林立,牵一发而动全身。”

  他从袖中,取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地图,在御案上缓缓展开。

  “此乃臣根据多年征战经验,绘制的西域全图,西域诸国势力,看似联合,实则各怀鬼胎。”

  “如何分化,如何合击,如何长途奔袭,如何保障后勤,皆需周密部署。”

  “此,非一人之勇,可竟全功。”

  “我大明,要以最小的损失,拿到最大的利益!”

  他没有反驳汉王的实力,而是从最专业的“军事战略”角度,阐述了此战的复杂性,悄悄地暗示汉王有勇无谋,不足以担此大任。

  御书房内的气氛,随着两人的交锋,变得愈发凝重。

  汉王朱高煦与英国公张辅,这两位大明朝武力值最顶尖的存在,如同两头对峙的猛虎,互不相让。

  一个,是身份尊贵的皇子亲王,手握四弟所赐的仙法,自认天命所归。

  一个,是百战百胜的大明军神,门生故吏遍布军中,自信谋略无双。

  他们为了那西征统帅之位,唇枪舌剑,据理力争。

  朱高煦的理由,是身份,是血脉,是仙缘。

  张辅的理由,是经验,是谋略,是战绩。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高坐龙椅之上的永乐大帝朱棣,听得是头越来越难受。

  他看着自己这个急于证明自己的儿子,又看了看那个为国为家,几乎付出了一切的心腹爱将。

  手心手背,都是肉。

  他感觉,无论将帅印交给谁,都会得罪另一方。

  实在是有点难以抉择。

第116章 老四!这皇帝的位置,该你来坐坐了!

  御书房内,气氛凝重如铁。

  汉王朱高煦与英国公张辅,这两位大明朝武力值最顶尖的存在,如同两头对峙的猛虎,互不相让。

  一个,是身份尊贵的皇子亲王,手握四弟所赐的仙法,自认天命所归。

  一个,是百战百胜的大明军神,门生故吏遍布军中,自信谋略无双。

  他们为了那西征统帅之位,唇枪舌剑,据理力争。

  朱高煦的理由,是身份,是血脉,是仙缘。

  张辅的理由,是经验,是谋略,是战绩。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高坐龙椅之上的永乐大帝朱棣,听得是一个头两个大。

  他看着自己这个急于证明自己的儿子,又看了看那个为国为家,几乎付出了一切的心腹爱将。

  手心手背,都是肉。

  他感觉,无论将帅印交给谁,都会得罪另一方。

  更重要的是,他不知道,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案,哪一种,更符合他那位神仙四子的心意。

  御书房内的气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僵局。

  就在此时。

  “砰——!”

  御书房那厚重的殿门,竟被人从外面,一把推开!

  一名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指挥佥事,神色慌张,跌跌撞撞地,甚至忘了通报,直接闯了进来!

  殿外的侍卫,在看到他腰间那块代表着“最高军机”的特制金牌时,都默契地没有阻拦。

  因为他们知道,这块金牌,意味着持令者,可以直接面圣,所传达的,必然是能动摇国本的惊天大事!

  “噗通!”

  那锦衣卫重重地跪倒在地,声音因恐惧而剧烈颤抖,几乎不成语调。

  “陛……陛下!急报!”

  “边关,八百里加急!”

  朱棣那因烦躁而紧皱的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猛地一拍龙椅,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厉声喝道:

  “何事惊慌!成何体统!”

  那锦衣卫被天子龙威所慑,身体抖得更加厉害。

  他颤抖着,从怀中,取出一份被火漆重重密封的紧急军报,高高地,举过了头顶。

  “瓦剌太师马哈木……”

  “联合乌孙、鞑靼等西域诸国,组成二十万联军……”

  “正……正向我大明甘肃镇边关,大举进犯!”

  “边关守将告急!恳请陛下,速发援兵!”

  什么?!

  此言一出,整个御书房内,瞬间落针可闻!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彻底静止。

  高坐龙椅之上的朱棣。

  咄咄逼人的汉王朱高煦。

  古井无波的英国公张辅。

  三人,脸上的表情,在这一刻,出奇地一致。

  先是,震惊。

  随即,是,不敢置信。

  最后,变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荒谬!

  前些日子,才刚刚在草原上,被大明铁骑打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的马哈木,竟然这么快就卷土重来?

  还纠集了这么大的阵仗?

  他们还没去找对方的麻烦,还没决定派谁去打他们。

  结果,这群不知死活的蛮夷,竟然自己,主动,送上门来了?!

  短暂的震惊之后,汉王朱高煦与英国公张辅的眼珠子,瞬间一转!

  他们立刻意识到,事情的性质,变了!

  如果说,之前只是去灭一个蕞尔小国乌孙,功劳虽有,但终究有限。

  那么现在,这可是抵御二十万联军的护国之战!

  是足以名留青史的旷世之功!

  史书上如何记载,都是次要的。

  更重要的是,若能在此战中,力挽狂澜,将二十万联军,尽数击溃,那是何等的威风!何等的荣耀!

首节 上一节 75/1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