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四,带咱一起修仙! 第39节

  赵王朱高燧心中一凛,却也明白,自家这位四弟的意思。

  那些人,虽也曾是大明子民,然,自他们选择继续效忠于前朝,图谋不轨的那一刻起,便已不再是。

  留着他们,于国于民,皆是祸患。

  “是!三哥办事,四弟您尽管放心!”朱高燧连忙躬身,谄媚笑道。

  朱高煌看着他那副笑容,却是手腕一翻,单手成爪,隔空一摄。

  朱高燧只觉一股无形巨力袭来,竟是身不由己,被硬生生吸扯至朱高煌面前。

  “四......四弟......你......你这是......”他心中大骇,声音都带着几分颤抖。

  同时大脑里面开始迅速回想自己是不是干了啥,还是谁背刺了他,惹怒了老四?

  “别动。”

  朱高煌声音依旧平淡。

  他伸出右手,按在朱高燧的头顶百会穴之上,一股精纯磅礴的灵力,开始缓缓注入其体内。

  没过多久,他便松开手掌。

  随即,他再次伸出手,探入身前虚空之中。

  他自那“虚空”之中,取出一本空白的册子,置于自己眉心之处,双目微闭,神念运转。

  他竟是将那“国运炼天法”之中,一部分最为精纯的要义,以及他自身对于雷、火二道的部分感悟,尽数融入这本空白的册子之中。

  他在......当场,改写功法!

  功法万千,并非人人皆可修行。

  便如那“国运炼天法”,虽是无上奇功,却也需得寻到最是适合自身灵根体质的法门,方能事半功倍。

  便如他先前,赠予父母的那本《聚运春木功》,亦是他结合二人体质,精心改良而成。

  片刻之后,朱高煌睁开双眼,将那本已然散发着淡淡雷火气息的册子,随手扔给尚自处于震惊之中的朱高燧。

  “此乃《聚运雷火功》,是你此番办差的奖赏,建文不死,这群家伙就不会全灭,你还有的忙,且先将此功法,背诵熟记,待丹药炼成之后,本王,自会亲自引你入门。”

  仿佛是被天大的幸福,当头砸中一般。

  朱高燧,想起自家父皇那短短数日之间,便脱胎换骨般的变化,早已是激动得无以复加,连忙点头哈腰,赌咒发誓。

  “多谢四弟!多谢四弟厚赐!四弟您放心,三哥我,定会将此事办得妥妥当当!便是......便是我那不成器的儿子,若敢于此事之上,有半分差池,为兄,亦会亲手办他!”

  “嗯。”

  朱高煌不置可否。

  他又将目光,转向一旁,那早已看得是羡慕不已,抓耳挠腮,却又不敢主动开口讨要的汉王朱高煦。

  他如法炮制,亦是将朱高煦吸至跟前,探查其体质。

  朱高煦被吸来之时,还生怕四弟摸得不甚舒服,竟是主动将脑袋,往上微微顶一顶,那副憨态可掬的模样,倒是与他平日里那嚣张跋扈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反差。

  片刻之后,朱高煌松开手,对他道:“你的体质,与老三相差无几,届时,你们二人,同修这一门功法便可。”

  他此番,却并未再为朱高煦,单独誊写一本功法,其中,自有他的考量。

  他亦想看看,自己离家这许多年,这家中,究竟......有何等变化。

  “是!是!多谢四弟!”

  兄弟二人,此刻皆是喜形于色,异口同声,恭敬领命。

  待二人自燕王府告退而出,方才还兄友弟恭,一团和气的二人,于这府门之外,却已是......再次,开始了新一轮的争斗。

  “老三,你将这功法,抱得这般死紧做甚?”

  “呵呵,二哥,你还不是一样?你力气可比弟弟我,大上许多呢。”

  二人表面融洽笑呵呵,手中,却是谁也不肯,先松半分。

  “哼!这样也不是办法,你我兄弟,尚需为四弟办差,可不能在此处,一直虚耗光阴。”朱高煦眼珠一转,沉声道。

  “那依二哥之见?”

  “简单!一分为二!反正四弟也只是先让我等背下,我取前半部,你拿后半部,待各自背熟之后,再行交换,你看如何?”

  “此法甚好,便依二哥所言。”

  二人当即便将那本仙家秘籍,一分为二,各自取得半部,心满意足地,回府而去。

  乾清宫。

  此地,乃是大明朝天子的寝宫。

  此刻,朱棣正目光淡漠地,注视着窗外。

  窗外,御花园中,一片繁花似锦,百花争艳,然,今日,却是无风。

  “陛下......”

  寝宫之内,一处光线难以企及的阴暗角落里,一名身着玄色锦衣,身形异常魁梧的壮汉,悄无声息地走出,来到朱棣面前,单膝跪地,恭敬行礼。

  朱棣并未回头,他那清冷淡漠的声音,缓缓响起。

  “建文之事,办得怎样?”

  “回禀陛下,按照您的意思,一切,皆已办妥,如今,那建文的身边,已尽是我锦衣卫之人,只待陛下,一声令下,便可......动棋。”那壮汉沉声回道。

  “很好。”

  看着面前的壮汉,似是因自己这句夸赞,而略微放松几分,朱棣那清冷的声音,却又再次响起:“那些世家的位置,查得如何?”

  那壮汉闻言,魁梧的身躯,不由自主地微微一顿,似是又紧张起来,但他还是,如实禀报道:

  “回禀陛下,臣......目前已查明,赵、刘、杨、李四家之主家,其真正的隐藏之地。”

  朱棣的眼神,幽深起来。

  “那......姬家的呢?”

  “这......”壮汉的声音,带上几分迟疑,“回禀陛下,关于姬家,臣......目前还只查到其数个分家的位置,至于其主家究竟藏于何处,线索......只有一点,尚待确查。”

  朱棣缓缓转过头,那双深邃如海的龙目,幽幽地看着面前这个,为自己效命多年,亦是知晓自己最多秘密的臣子——锦衣卫指挥使,纪纲。

  片刻之后,朱棣方才缓缓开口。

  他想着,此人,尚有大用,便也未曾降罪。

  “继续去查。”他声音平淡,“待查明之后,你便随汉王,一同去抄了他们的家。届时,让汉王,多出些风头。”

  “老四日后上位,若要推行新政,革故鼎新,定然需要大笔钱粮,而这些,盘踞于大明身上,吸血多年的世家门阀,也该是时候......为我大明,为老四,放放血,充实一下国库了。”

  他顿一顿,目光再次变得锐利起来,紧紧盯着纪纲。

  “纪纲,这一次,你可......不要再贪了。”

  这最后一句话,虽是说得平淡,然,其中所蕴含的警告与杀意,却让纪纲,额头之上,瞬间冒出豆大的冷汗。

  他连忙俯首,行五体投地之大礼,声音之中,满是惶恐与恭敬。

  “臣!明白陛下的意思!臣,定不辱使命!!”

  朱棣见状,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纪纲自地上缓缓起身,却并未立刻告退,反而又低下头,用一种带着几分试探与期盼的语气,斗胆问道:“陛下,臣......臣斗胆,敢问一句......您当初,答应过臣的那件事......”

  朱棣瞥他一眼,淡淡道:“此次任务,若能办得妥当,朕,便允你,革去一切职务,让你......带着她,去过那与世无争的桃源山村生活。”

  “臣!叩谢陛下天恩!”纪纲闻言,眼中爆发出难以抑制的狂喜,再次重重叩首。

  “退下吧。”

  “遵命!”

  待纪纲的身影,再次消失于阴影之中,这座豪华而宽大的寝宫之内,便又只剩下朱棣,孤零零一个人。

  他缓缓起身,来到墙边,抬头,望着墙上悬挂着的那副,他父亲,太祖皇帝朱元璋的画像,轻声喃喃。

  “爹,集你我父子,两代之财富,倾大明一国之所有,想来......应当是足够,助老四他,缔造一个......真正的,万世永昌之盛世大明。”

  “我们的愿望,也终于......快要完成了。”

  想要得到一个前所未有,万世永昌的盛世,便必须......要付出一些,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接下来,便是......平定草原,而后,剑指海外。

第66章 太子的抱怨

  太子府,书房之内,气氛凝重。

  太子朱高炽,看着手中密探刚刚递上来的消息,脸色,阴晴不定。

  密报之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今日午后,汉王朱高煦与赵王朱高燧,皆被四殿下,传召至燕王府议事。

  唯独,没有他这个太子。

  朱高炽心中清楚,老四绝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召见旁人。

  他既是召见,便定然是有差事要分派。

  有差事,便意味着......有机会在老四面前表现。

  有机会表现,便意味着......事成之后,会有那令人梦寐以求的赏赐,与......那份足以改变未来格局的青睐。

  他不由得想起,自家父皇那短短数日之间,便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那乌黑的头发,那挺拔的身姿,那红润的气色......

  皆是拜老四所赐的那本仙家功法。

  若此番,老二与老三,亦因办差得力,而得此赏赐......

  那日后,他这个太子的处境,怕是......会愈发艰难。

  他伸出手指,于桌案之上,轻轻叩击几下。

  一道身着寻常内侍服饰,气息却几近于无的黑衣人,如同鬼魅一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的身后。

  “去,给本宫查。”

  朱高炽声音冰冷,不带丝毫平日里的温厚,“给本宫死死盯住老二与老三,他们最近,以及未来,会有何等举动,所为何事,尽数......给本宫报上来。”

  “尤其是......任何与我那位四弟相关之事,无论巨细,皆不可有半分遗漏。”

  那黑衣人单膝跪地,沉声应一句:“喏。”

  随即,其身影便再次化作一道黑影,融入阴暗之中,消失不见。

  太子朱高炽,无力地瘫坐在那张象征着储君之位的紫檀木大椅之上。

  他伸出手,轻轻抚摸着椅背之上,那雕刻精美的龙纹,脸上,神色变幻,最终,化为一抹深深的忧虑。

  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子,又有谁......会真的甘心放弃呢?

  他想起,当年老四远走家乡,父皇于奉天殿之上,当着文武百官之面,亲口册立自己为太子之时,他心中的那份狂喜与激动。

  他以为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终于能被父亲认可了。

首节 上一节 39/1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