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之前给他们放了两次水,分都高高的了。这回坑……呃,为难他们一把,无甚大碍。”
“是。”不得不承认老钱说得也有道理。众先生点点头,便开始专心阅卷。
省身堂的阅卷先生牛子儒,有了上次的经验,知道苏录八成会被问起,于是先找出了他的卷子。观之不禁面露喜色,便清清嗓子道:
“诸位我先给你们来一篇提提神。破题就是八个字——‘道不远人、人能弘道!’”
“好好,干脆利索、正中靶心!”众先生果然神情一振,纷纷赞道:“八个字将曾点之学,总结得透彻无比!”
“这番暗破实在是高明!”钱怀仁也拢须赞道:“看来这四个月,学生们的进步很大啊。”
“你们猜这是谁做的?”牛子儒又问道。
“省身斋里有这个破题功力的,至多不过三人。”先生们通过前两次阅卷,已经对下斋学子的水平,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
“不过你既然这么问,肯定不是林之鸿和那个姓乔的小子。”众先生笑道:“那就只可能是苏录了。”
“哈哈猜对了!”牛子儒对苏录的卷子爱不释手道:
“再听承题——道为日用,非远近之难及;人秉弘心,岂虚浮之能辞。沂浴彰道,风雩显道,咏归传道攸宜!”
“好一个‘道为日用’!”众先生满堂喝彩,纷纷停下手头的工作,品鉴这振聋发聩的‘四字真言’。
“道在日用,日用不知。《易经》有云‘百姓日用而不知,君子之道鲜矣’。”钱怀仁赞道:“没想到这小子已经开始涉猎《易经》了。”
“他应该还没学过《易经》,引用的是《中庸章句》‘道者,日用事物,当行之理,皆性之德而具于心。无物不有,无时不然,所以不可须臾离也’。”一位先生不客气地纠正道。
“应该是这样的。”众先生也深表赞同道:“朱子格物之学,便是由此而发。”
“哈哈……”钱先生尴尬地脚趾头直抠鞋底,忙自嘲笑道:“年纪大了,书都记串了。”
“呵呵……”众先生敷衍笑笑。在书院里就是这样,管你什么职位,只要学问不行,就会被轻视。
“高,太高了!就冲这四个字,这回必须半分保底!”祝先生给定了调子,众先生也皆无异议。
牛子儒又在众人催促声中念起了起讲:
“盖乾坤之内,道无迹而不存;匹夫匹妇,皆可体道而行。春服既成之序,沂水汤汤,利众生而不争;舞雩坛畔,和风习习,育万类而不彰。此所谓道不远人,即在耳目所接、身心所感之中!”
待他念完后,又是一阵满堂喝彩。
“好好好,苏同学吃透了何为道。不仅义理讲得清楚,且字里行间都道气充盈,不急不躁,不偏不倚。令人读之便觉‘道不远人,即在耳目所接、身心所感之中。’”
“是啊,那孩子两个月前,还只能写半文半白,都称不上八股的东西。”众先生这回被深深地折服了,赞不绝口道:
“短短两个月时间,就能因需赋形,写出这种恰到好处,能为义理增彩的文风来,这个天赋简直强得吓人。”
“书院里找不出第二个了……”有先生心直口快道。
“咳咳!”钱怀仁虽然所见略同,但还是得把好舵。“不要总喜欢夸大其词,至少子和的天分,当在他之上。”
“呵呵……”众先生又敷衍地笑了,显然不敢苟同。
牛子儒严谨道:“不说天分,仅就这篇文章,单看冒子部分,我觉得应该无出其右了。”
“这孩子的冒子向来强,但八股之所以叫八股,骈文才是关键。”钱怀仁便道:“继续念吧。”
牛子儒便抑扬顿挫地朗读完八股部分,众先生听后赞道:“虽然没有冒子那么出彩,但依然很棒。”
“是的,对仗工整,格律严谨,文气充盈,一以贯之。已经颇有行家风范了。”祝先生略略惋惜道:“我想要是多给他些时间,仔细推敲一番,八股也能写得像冒子一样精彩。”
“没什么好惋惜的。”钱怀仁却松了口气,笑道:“那小子才学了四个月八股,能写成这个水平,已经是闻所未闻了。”
“是啊,若非亲见,我是不信的。”众先生深以为然道:“已经比很多写了三四年的学生强一大截了。”
“这孩子的进步太快了,真叫一个势如破竹啊!”牛先生感叹道:“真不知道,这种恐怖的进步,还能持续多久?”
“当然是越久越好了……”众先生期许满满道:“让他多进步一年,咱们书院说不定能再出个举人!”
“进步三年,永宁说不定要出第一个进士了!”先生们进入幻想时间。
“越说越没边儿了,着点儿调吧!”钱怀仁呵斥一声,提醒乐开了花的众先生道:“那孩子之所以进步惊人,是因为他底子太差,进步空间大而已。但谁知道他上限是高是低,还是别捧杀了的好。”
“是。”众先生这才擦了擦口水,结束幻想。
“苏录能进步几年,确实不好说。”只有祝先生淡淡道:“但我看用不了几个月,下斋的全体同侪就要难以望其项背了。”
“确实……”钱怀仁这回无话可说了,苦笑道:“快阅卷吧。”
~~
翌日早课前,书院仪门内的告示板上,再次贴出了第三次月课的成绩和排名。
学生们如期而至,只是这次的心情沉重了不少。一来都对这次考试没什么信心;二来,这次可能有同窗,要被淘汰了……
他们只看了前十名,就纷纷倒吸冷气——
前九名的名次还好,第一名朱子和,第二名林之鸿,第三名乔枫,后头是胡启阳、胡开阳等等老面孔。
但第十名的名字,赫然换成了苏录!
“苏同学上次多少名来着?”众学子震撼之余,纷纷打听道。
“四十二名!”李奇宇与有荣焉地大声道。他记得最清楚,因为上回他考了四十一名,两人紧挨着。
“嘶……这也太恐怖了,一口气超越了半数同侪!”众同窗更加震撼了。
要知道名次越往前,强手就越多,想要超越一两名都费劲。超越七八名就算是进步巨大。
苏录一口气从四十二进步到第十名,整整超越了三十二位同侪,这进步简直超乎想象!同窗们连羡慕嫉妒恨都生不出来,只剩下佩服到五体投地了。
“佩服啊佩服!恭喜苏同学后来居上!”开学已经四个月了,同侪都认识了那个义理第一的苏同学。
“侥幸而已。”苏录忙谦虚地摆摆手道:“说不定下次就现原形了。”
他正说话间,突然一个瘦小的身影窜到面前,朝他一揖到底,大声道:“爷爷你太厉害了!”
说完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窜回人群。苏录都没看清,自己那孙子长啥样。
省身斋的同窗们则暗暗生气,心说外斋同侪不讲武德,连辈分都要卷……
这回苏录的进步太耀眼,而大家已经习惯了朱子和的三连冠,所以愈发没人讨论第一名是谁。
朱子和的同窗们担心地看着他,谁知他也是一脸的震撼,定定望着那篇义理第一的范文,整个人都呆若木鸡。
众同窗顺着他的目光,好奇地望向那篇义理第一的范文。不出意外果然出自苏录之手。
便有人诵读起来:“道不远人、人能弘道!道为日用,非远近之难及……”
众学子听完,全都明白了为何朱子和的脸色这么难看。
看同龄人的文章,居然看出了高山仰止之感……
要不是八股部分还不太出彩,这差不多就是,他们背诵过的名篇水平了。
但他们所有人都知道,苏录以前的八股是什么水平。所以哪怕只论八股部分,他的进步也是惊人的……
学子们无法想象,苏录下个月会进步到何种高度。但这一刻,许多人心头升起明悟,朱同学的第一名怕是快易主了。
他们本来以为心高气傲的朱同学,这回又要不服气了。谁知朱子和从告示板收回目光后,转身看向苏录,黑着脸拱拱手道:
“好吧,我承认你确实是头骐骥!”
众同侪纷纷点头,心说这话没错,大苏同学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奇迹!
“不过我是不会让你超越我的!咱们走着瞧!”朱子和说完便拂袖而去。
留下一脸懵逼的苏录,搞不懂他为什么一直管自己叫奇迹。
奇迹就奇迹吧,为什么还论头?
第86章 淘汰
苏录抢尽了朱子和的风头不假,但大家更关心的还是自己的成绩。
苏淡的名次,从上次的二十八名,提升到这次的第二十四名,又是一分稳稳到手。
但这回只有二十八人拿到了一分,比上回的三十五人明显少了一截。
第二十八名正是程万舟。
程万舟上次位列三十三名,这次提升了五名,幸运地拿到了一分。他不禁庆幸无比,幸亏悬崖勒马,及时拜了大哥,不然这回非得翻车不可。
他看向苏录的眼神都要化掉了。这一个月来,程万舟的文法大大提升,这都是‘苏老师’特训的功劳呢!
马斋长跟程万舟一样幸运。他这回小有进步,从三十名提升到了二十七名,同样险之又险守住了一分。他庆幸极了,搂着苏录的肩膀道:“多亏了咱哥的幸运书箱!”
别看他一副没心眼儿的样子,其实精得很,才不会在外人面前透露苏录帮忙辅导的秘密呢。
李奇宇就倒霉了。他上回四十一,这回三十四,果然如愿进步了七名。但问题是分数线他么上提了……所以再次遗憾地得到了半分。
后面还剩七次月课,这意味着只剩半分的容错空间了,压力山大呀!他是彻底乐不起来了……
苏淡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没事,你跟我哥还是平分呢……”
“我能跟大哥比?”李奇宇哭笑不得道:“大哥是直线上升,我呢?是一直原地踏步。”
龅牙程万范从五十名进步到了四十二名,虽然还是得了半分,但进步已经很大了。
跟哭丧着脸的李奇宇不同,程万范却是满心庆幸。因为四十五名往后就是零分了。他要不是经过苏录特训,把名次提升了上来,这回肯定要挂零的。
这回月课,除苏录之外,进步最大的其实是程万堂,从五十三名一下子蹦到了四十名,排名足足上涨了十三名。也终于得到了第一个半分!
可问题是,他之前连考了两个零分……半分已经不足以,让他留在书院了。
但这回程万堂没有像上次那样失态,而是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因为他已经有心理准备了。知道自己绝无连续八次得一分的可能……
所以上次考试结果一出来,他就注定要被淘汰了。能在这么难的考试中,取得一个不错的名次,还得了分,他已经知足了。
再往下从四十五名开始,都是零分了。而上次零分,是从五十二名开始的……
结果就是整整十名学生,今天要被退学了……
其中省身斋两个,明志斋三个,剩下的五个都在笃行斋。
~~
三间学堂里,皆是一片愁云惨淡,充满了别离的伤感。
年轻的同窗们刚刚建立了感情。而且‘升斋等第法’带来的压力,是落在每个个体身上的,是自己跟自己的较量。同窗的离开并不会增加他们留下的几率。
而且少年们还没有那么复杂的算计,心中只充满了依依不舍和物伤其类。
省身斋中,同窗们围着程万堂和另一个要离开的同学,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两人。所有人都面有戚戚,像程万舟那种性子软的,直接哭成了泪人,
张先生站在学堂外,听着里头的抽泣声,头一次裹足不前。
其实省身斋这次考得非常好,无论是整体成绩还是留存人数,在三个斋里都是最好的。
而在开学的时候,他们的整体成绩是最差的……
孙山和孙山前一名都在他的班里,能不差吗?
他能短短的四个月,就带着自己的班级完成了逆袭,在书院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他也被诸位先生交口称赞,钱副山长更是表示,上半年的教学考绩,已经将他列为第一!
但张先生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他觉得对不起那两个要被退学的孩子。
因为他们俩同样勤奋好学,没有一天松懈过呀!
可张先生已经无能为力了……事实上,昨天成绩出来之后,他就去找过山长了。希望能网开一面,让两个孩子再学几个月,以观后效。
朱琉却摇头说:“没有意义的。哪怕再给他们几个月,你觉得他们能像苏录一样,从后进变成拔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