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许久,但好像又只过了一瞬间。
卯时一刻的梆子声刚敲过两声,李延庚便睁开了眼。
窗外的天色还浸在墨黑里,只有东方泛起一抹极淡的鱼肚白,他却像早有准备般,利落地起身披衣。
贴身小厮早已备好衣物。
一件半旧的青布短衫,裤脚扎得紧紧的,脚上蹬着防滑的麻鞋,倒像是个寻常的渔翁。
李延庚从墙角拎起那套磨得发亮的竹制钓竿,竿梢系着的鱼线还缠着昨日剩下的蚯蚓饵,一切都显得再平常不过。
“小爷不再歇歇?”小厮端来热水。
“不了,去晚了赶不上早口。”李延庚接过毛巾擦了把脸,带着钓竿径直出院。
赫图阿拉的东门刚开了半扇,守城的金兵正打着哈欠换岗。
见到李延庚的身影,几个熟络的兵卒立刻咧嘴笑起来:“额驸又去钓鱼?今儿可得多钓几条,昨儿那坛烧酒还等着下酒菜呢!”
“放心,少不了你们的。”
李延庚笑着扬了扬手中的钓竿。
“等我钓着大的,明儿就请弟兄们喝新酿的!”
他说话时自然地拍了拍为首那名牛录的肩膀,对方也熟稔地回敬一拳,嘴里嚷嚷着“小额驸可别耍赖”。
在这一片插科打诨的笑声里,李延庚脚步未停,顺利走出城门,身影很快消失在城外的晨雾中。
出了城,他沿着官道走了约莫两里地,拐进一条被芦苇掩盖的岔路。
露水打湿了裤脚,带着清晨的凉意,远处的苏子河隐约传来水流声。又走了半盏茶的功夫,二道河的河道渐渐清晰起来。
河面不宽,水流平缓,岸边长满了及腰的蒿草,正是他常来的垂钓处。
此时天尚未大亮,晨雾像一层薄纱笼罩着河面,能见度不过丈余。
李延庚选了块光滑的青石坐下,将钓线抛进水里,浮漂在雾中微微一点,很快隐没不见。
他耐心地握着竿子,指尖能感受到鱼线传来的细微震颤,不多时便钓上几条手指长的麦穗鱼,随手扔进身边的竹篓里。
就在这时,身后的蒿草传来“沙沙”的轻响,脚步声很轻,却瞒不过李延庚的耳朵。
“郎君来得早了。”
一个略带沙哑的声音响起,带着几分笑意。
李延庚没有回头,缓缓将钓竿搁在青石上。
他转过身,见到了眼前的人。
正是在赫图阿拉做生意的胡雪。
“天兵要来了?”
李延庚直接开门见山的问。
他的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难以抑制的急切。
胡雪抬手摸了摸颌下那撇精心蓄养的胡须。
他迎着李延庚的目光,郑重地点了点头,语气略微凝重:“明日,寅时三刻。”
明日?
寅时三刻?
时间还如此具体!
李延庚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气血,追问道:“是真是假,可会准时?”
若是明军拖延了。
他可会因此丢命的。
“既然给你日期,便绝对不会延误。”
胡雪很是冷静。
李延庚是可以相信的。
这一点,从李延庚没有将他告发那一刻起便清楚了。
胡雪缓缓说道:
“我已和城外的明军接头了,明军甲胄齐整,人数众多,破城是没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迅速破城,以及防备建奴的支援。”
胡雪若有所指的说道:“内城外城守军都是塔拜的亲卫,你有把握诈开?”
李延庚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内城东门的牛录额真,前儿还在我府里喝醉了酒,抱着我的胳膊喊兄弟。”
“请他们宴饮,在烧酒里掺些‘蒙汗药’,保管半个时辰就瘫成烂泥。到时候别说内外东门,就是外城的军械库,我都能给天兵打开!”
“好!”
胡雪猛地一拍大腿,声音里带着罕见的激动。
“果然没看错你!”
他上前一步,拍了拍李延庚的肩膀,说道:
“建功立业的机会,就在这两日内。你这些年在赫图阿拉受的气,背负的‘汉奸’骂名,能不能洗刷干净;能不能像刘兴祚那样,得个威虏伯的爵位,光宗耀祖,全看这一遭了!”
刘兴祚归明封伯的事,早就让他羡慕嫉妒无比了。
此刻有这个机会摆在他面前,他知道,这或许就是他此生仅有的机会了。
他猛地攥紧拳头,眼神锐利至极。
“我明白!这个机会我会把握住的”
“保重。”
胡雪不再多言,最后看了眼河面的雾气,转身便没入芦苇丛。
他的脚步极轻,粗布袍子扫过蒿草,只留下“沙沙”的轻响,转瞬便消失在晨雾深处。
李延庚望着他的背影消失,突然将钓竿往水里一扔。
竹篓里的麦穗鱼还在扑腾,他却顾不上了,抓起放在青石上的短刀,转身就往赫图阿拉的方向赶。
回到额驸府时,日头刚爬上东墙。
他一脚踹开房间的门,找到了一个箱子。
打开箱子,箱底压着一本名册,上面记着四十三个名字,都是这些年被他悄悄收买的汉人仆役、降兵,甚至还有两个对建奴心怀不满的女真平民。
“都到时候了。”
李延庚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
他要立刻分派任务:谁去盯紧塔拜的动向,谁负责在宴饮时换药,谁准备接应城外的天兵……
这一次。
他李延庚要彻底摆脱汉奸之名!
他要堂堂正正的做汉人!
另一边,赫图阿拉城外二十里的密林深处,两支风尘仆仆的队伍几乎同时在密林安扎隐藏。
毛文龙、赵率教站在山坡上,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苏子河河谷,两人眼中都有掩饰不住的喜色。
赵率教麾下的四千士卒正瘫坐在地上,不少人脱了草鞋,露出磨得血肉模糊的脚掌,粗重的喘息声在林间此起彼伏。
这一路从皮岛出发,他们乘小船在惊涛骇浪中渡海,到了朝鲜义州连口气都没喘,便沿着鸭绿江支流往北疾行。
宽甸六堡的旧址早已成了荒地,他们踩着没过膝盖的野草穿行,夜里就裹着湿衣睡在岩缝里,硬生生把原本十五日的路程压缩到十二日。
“将军,清点完了。”
亲兵低声禀报。
“一路上走散、失足落崖的弟兄,总共三百一十二人。”
毛文龙、赵率教的眉头拧成了疙瘩。
四千人马,折损了三百多,这已经是他们拼尽全力才保住的家底。
“告诉弟兄们,再忍忍,过了这道山梁,就能见着祖大寿的人了,也能看到赫图阿拉了。”
话音刚落,下游的密林里突然传来三短一长的鸟叫声。
那是约定的暗号。
毛文龙、赵率教精神一振,刚要起身,便见一支轻骑从林间穿出,为首的将领身披明光铠,正是黄德功。
黄德功带来的一千精锐个个精神抖擞,与毛文龙、赵率教的队伍形成鲜明对比。
他们走的是鸭绿江峡谷的水路,乘着船只,沿着湍急的水流一路北上。
虽然没有避开建奴的哨所,但却是将最关键的攻城器具以及非常重要的粮草带过来了。
十架轻型云梯、三尊佛朗机炮,甚至还有几箱炸药,几船的粮草,都完好无损地运了过来。
“赵将军来得好快!”
黄德功翻身下马。
抱拳笑道:“我还以为要等你们一日呢。”
毛文龙、赵率教回了一礼,苦笑道:“再慢些,祖大寿那厮怕是要亲自来催了。”
实际上,也不能等了。
黄德功的出现,代表着他们的行踪已经泄露。
现在就是与时间赛跑,在赫图阿拉的守军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拿下赫图阿拉!
两人正说着,一名身披伪装的探子从树后闪出,正是沈炼,他单膝跪地,说道:“启禀三位将军,祖将军已在前方二十里处等候,特命属下前来引路!”
黄德功与毛文龙、赵率教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兴奋。
黄德功拍了拍身后的木箱,沉声道:“攻城的家伙都带来了,就祖大寿那厮一声令下!”
而此刻的祖大寿,手里捏着沈炼带回的布防图。
他身后的两千士卒早已养足了精神,刀出鞘、箭上弦,只待约定的时辰一到,便要如猛虎般扑向赫图阿拉。
“将军,毛游击,还有赵、黄二位将军的人马到了。”亲卫低声禀报。
祖大寿抬头望向远处的山梁,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
毛文龙、赵率教的四千步卒能充作主力,黄德功带来的攻城器具更是雪中送炭,加上城中李延庚与胡雪的内应……
天时地利人和,齐聚于此。
他将布防图折好塞进怀里,抽出腰间的长刀,刀身在阳光下划出一道凛冽的寒光:
“传令下去,明日二更造饭,三更集合。明日寅时三刻,随我拿下赫图阿拉!”
陛下的重托,足以封侯的功劳,就看明日了!
明日,拼了性命,也要拿下赫图阿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