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芳站在帐外,能隐约听到里面传来翻动草席的声音。
那逆子还醒着。
他深吸一口气,伸手撩开了帐帘。
李永芳刚迈过门槛,就见李延庚背对着帐门,蜷坐在一堆干草草席上。
他的头发像一蓬乱糟糟的枯草,黏在汗湿的额角,裸露的胳膊上满是抓挠的血痕,显然是这些日子在帐里焦躁难安,连觉都没睡踏实。
听到脚步声,李延庚猛地回过头,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像困在笼子里的狼,亮得吓人。
待见是李永芳,他又“嗤”地冷笑一声,重重转回去,脊梁挺得笔直,仿佛那背影都在说“不屑一顾”。
“怎么?连我这个父亲都不认了?”
李永芳走到他对面坐下,帐内昏暗的光线下,能看到他鬓角新添的白发。
李延庚攥紧了拳头。
“父亲?你也配当父亲?”
他猛地转头,目光像刀子似的剜过来。
“那些建州畜生在营里抢咱们的粮、扒咱们的衣,连弟兄们的婆娘都不放过,昨天张老五的闺女被拖走时,哭得撕心裂肺,你听见了吗?”
他喘着粗气,胸口剧烈起伏:“咱们汉人在这儿活得不如狗!你倒好,还帮着努尔哈赤当差,帮着他欺负自己人!这样的卖命,有什么意思?”
李永芳的喉结滚动了一下,避开儿子的目光,看向帐角那堆发霉的干草:“不能忍,又如何?”
“反了啊!”
李延庚几乎是吼出来的。
“刘兴祚能反,咱们为什么不能?去投大明,总比在这儿当猪狗强!”
“反?”
李永芳苦笑一声,声音低得像蚊子哼。
“刘兴祚能反,是因为他手上没沾多少明军的血。我呢?”
他抬起头,眼里满是血丝。
“我是第一个献城投降的明将,抚顺城破那天,多少明军死在我手里?多少百姓因为我而降了建奴?现在去投大明,人家能容我?怕是刚到沈阳,就被熊廷弼砍了脑袋祭旗!”
他的声音带着颤抖,像是积压了多年的委屈终于找到了出口:“为父不是不想反,是不能反!咱们全家的命都捏在努尔哈赤手里,一步踏错,就是满门抄斩!”
“可大明皇帝的招降令写得明明白白!‘既往不咎’!只要咱们立了投名状,过去的罪过全不算数!父亲难道连这都不信?”
他眼里闪着执拗的光,仿佛那道招降令是黑夜里唯一的星火。
李永芳看着儿子这副模样,忽然想起自己刚降建州时的光景。
那时他也以为能靠着“识时务”换来安稳,如今才知,在这乱世里,所谓的承诺轻得像鸿毛。
他苦笑一声,声音里带着浸了多年苦水的沙哑:“你没在辽东官场待过,不知道那潭水有多深。”
“当年萨尔浒之战,多少将领死的死、降的降,朝廷的抚恤文书堆得比山高,可真正落到家属手里的有几分?招降令说得好听,可真到了归明那天,那些言官御史能饶过我这个‘首降’?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人,更别说手里的刀了。”
李延庚被噎得说不出话,却依旧梗着脖子:“那也比在这儿当奴才强!”
缓了一口气,李延庚盯着自家父亲的面颊。
奇怪多日不见他的父亲,今日突然来见他,还听他说了这么久的话?
李延庚好像是猜到了什么一般:
“父亲现在是要把我卖了,去换努尔哈赤那点可怜的信任?”
“糊涂!”
李永芳猛地一拍大腿,声音陡然拔高,却又很快泄了气。
“虎毒尚且不食子,为父怎会卖你?”
他看着儿子通红的眼睛,语气软了几分。
“大汗有令,汉军旗将领的家眷都要去赫图阿拉,不止你,还有你弟弟和你娘。”
“人质!”
李延庚的声音瞬间变调,像被踩了尾巴的狼。
“他这是拿咱们当人质!就算咱们拼了命打下沈阳,他也不会信咱们!”
“你懂什么?”
“去了赫图阿拉,就老实点,少说话,少惹事。”
他顿了顿,抬眼看向儿子,目光里藏着说不清的复杂。
“你老子还在,总会护着你们。”
“护?”
李延庚冷笑,说道:“连自己的部下都护不住,连营里的女眷都保不了,父亲拿什么护我们?”
李永芳的手猛地一紧,他没再争辩,只是摆了摆手:“我走了。”
刚撩开帐帘,身后突然传来李延庚的声音,带着几分孤注一掷的急切:“父亲!你难道就没哪怕一刻,想过归明吗?”
李永芳的脚步一顿。
有过吗?
李永芳的眼前闪过抚顺城破时的火光,闪过被女真兵拖走的汉人女子,闪过努尔哈赤那张黑沉的脸,也闪过沈阳城里传来的、刘兴祚封伯的消息。
可他终究没回头,只是将那道目光、那句追问,都关在了帐内。
脚步踏在草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一步比一步快,像是在逃离什么。
帐篷里,李延庚看着空荡荡的帐门,猛地瘫坐回干草堆上,肩膀垮得像被抽走了骨头。
不能留在前线,就没机会带兵反正,没机会立投名状。
去了赫图阿拉那个牢笼,身边都是女真的眼线,连喘口气都有人盯着,难道还能有归明立功的机会?
他抓起地上的石子,狠狠砸向帐篷角落,石子“咚”地撞在毡布上,又弹了回来,落在脚边,像个无声的嘲讽。
与此同时。
另外一边。
大板城外三十里的草原上,正白旗与正红旗的营帐连绵起伏,像两朵巨大的乌云压在翠绿的草甸上。
晚风卷起旗帜的边角,绣着的白甲红边与红甲白边在暮色中猎猎作响,带着一股肃杀之气。
高台之上,黄台吉正举着千里镜眺望远方。
镜片里,大板城的轮廓在夕阳下若隐若现。
那本是察哈尔部的夏季草场,夯土筑成的围墙不算坚固,却囤积着林丹汗的精锐部众,更藏着十数万匹牛羊、数千车粮草,以及草原上最金贵的盐铁。
“林丹汗把家底都藏在这儿了。”
黄台吉放下千里镜,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
“大贝勒,再攻三日,定能破城。”
身旁的代善正用布擦拭着心爱的弯刀,刀刃映着他贪婪的眼神:“破城容易,倒是那些牛羊得看紧了,别让林丹汗那厮跑了。”
他们围攻大板城已半月有余,虽斩获了几万匹牲畜,却远没达到预期,早就急着填补损失了。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像雨点般砸在草原上。
“报!”
探骑的呼喊声穿透暮色,很快,一名浑身是土的骑兵翻身下马,“噗通”一声跪在高台之下,甲胄上的草屑簌簌掉落:“启禀贝勒爷,长城边上发现汉军踪迹!”
“汉军?”黄台吉与代善对视一眼,眼里同时闪过一丝锐光。
代善猛地站起身,腰间的佩刀因动作撞到甲片,发出清脆的响声:“有多少人?”
“约莫一万多人马,小半是骑兵,”
探骑喘着粗气,语速飞快。
他们推着数百辆大车,看模样是带了大量物资,恐怕是……是来驰援林丹汗的!”
“物资?”
代善的眼睛瞬间亮得像两团火,他一把抓住黄台吉的胳膊,声音里满是按捺不住的兴奋、
“好好好!真是想什么来什么!”
他转身在高台上踱了几步,靴底踩得木板咯吱作响:“打林丹汗这半个月,弟兄们光是啃干肉、喝马奶,早就馋坏了!缴获的那几万匹牲畜,还不够八旗分的,如今正好用汉人的东西来补!”
黄台吉也笑了。
“汉人向来富庶,那些大车里装的,定是绸缎、粮食,说不定还有火药。林丹汗没福气享用,倒成了咱们的囊中之物。”
他看向台下待命的甲士,扬声道:“传令下去,连夜拔营,绕到汉军侧后方!等他们靠近大板城,咱们就前后夹击,把这些物资连人带车,一网打尽!”
“贝勒英明!”探骑高声应和,转身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代善摸着下巴上的短须,笑得露出了黄牙:“最好能抓些汉人女子,给弟兄们解解乏……”
黄台吉瞥了他一眼,嘴角噙着笑意却没接话。
代善这是被连日的攻城战磨得急了。
不过,这送上门的汉军物资,确实是雪中送炭。
第281章 窥伺物资,险中求胜
夜色像一块巨大的黑布,猛地罩住了草原。
黄台吉与代善一声令下,正白、正红两旗的兵马如同两条蛰伏的巨蟒,悄无声息地拔营出发。
马蹄裹了棉布,车轮抹了油脂,数万大军在月色下推进,只留下草叶被碾过的沙沙声。
代善勒着马缰,鼻尖似乎已经闻到了汉人物资的香气。
那些绸缎的滑腻、粮食的醇厚,还有火药那股呛人的硫磺味,都让他心头发痒。
他侧头看向身旁的黄台吉,低声笑道:“等会儿截了物资,那几车蜀锦可得归我,我那小福晋早就念叨着要块好料子了。”
黄台吉尚未答话,身后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一名斥候打马奔来,在两马之间翻身跪下,声音带着几分慌张:“启禀贝勒爷!汉军……汉军没进草原,还在长城边上扎营了!”
“什么?”
黄台吉猛地勒住马,马缰瞬间绷得笔直,他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再说一遍!”
“汉军在长城脚下的十方寺堡扎营了。”
斥候头埋得更低,声音发颤。
“他们把大车围成了营寨,还在墙边挖了壕沟,看样子……看样子压根没打算进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