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 第31节

  “从今往后,朕要的英国公不是勋贵牌位。“

  朱由校俯身按住张之极肩头,声音轻得像飘落的雪片。

  “是能持丈二铁枪随朕冲锋的燕山破阵将。”

  “你,可明白?”

第37章 圣恩难还,定倾扶危

  从慈庆宫端本堂中出来,张之极一路闷闷,低头不语,似有重重心事。

  一边的骆养性还有些少年人的意气风发。

  习得一身武艺,不就是货与帝王家?

  圣上尊颜,多少人见而不得,而他不仅见了,还能得到陛下信重。

  骆养性顿感前途一片光明。

  “唉~”

  两人走到前殿廊庑,张之极驱散了在此地休息的锦衣卫‘大汉将军’,突然叹了一口气。

  “小国公何故叹气?”骆养性脸上露出疑惑不解之色。

  方才面圣之时,陛下对这个国公嫡子尤为看重,怎么这厮倒是一脸闷闷不乐的样子。

  “你不懂,若是你每天可以混吃等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雅兴了,便去东城教坊司听听曲,兴致来了,便可去西院勾栏赛马赌酒,若是想要寻寻刺激,翠云轩的扬州瘦马、醉仙楼的花魁,能让你隔日起不来床,这日子,难道你会不想要?”

  张之极说着,一脸的追忆。

  骆养性对这些风月之所不感兴趣,只是说道:“女人只会影响我的拔刀速度,小国公莫要辜负了一身本事。”

  张之极对着骆养性翻了个白眼,说道:“你年纪尚未到,到了怕是你比我还好此道,改日我带你去体验一番.”

  但话还没说完,张之极却是抓耳挠腮起来了。

  他现在还敢去吗?

  陛下都要他去做燕山破阵将,他还能做风月红尘客?

  早知今日装病的!

  只是

  以陛下的本事,他装病也无用罢。

  “我对女人不感兴趣!”骆养性双手抱胸,眼神坚定如铁。

  张之极呵呵冷笑一声,说道:“护国寺西廊下有几处暗门子,里面有些姿色不错的女子,一次交易不过三钱银子,你去了便知晓滋味了。”

  “哼!”

  骆养性冷哼一声,说道:“我这便通报顺天府,让他们查抄了此处!”

  “你这.”

  张之极无力倚靠着栏杆葛优瘫。

  入了一次宫,不能摆烂就算了,今后还要和这榆木脑袋共事。

  张之极是感觉自己的前途一片灰暗。

  端本堂中。

  在张之极与骆养性离开之后,朱由校便差人去真觉寺唤高淮过来。

  至于为什么一个太监,不在皇城之中,反而在寺庙里面,朱由校问了王体乾之后,才明白其中关节。

  真觉寺是正德年间御马监太监张锐重修,专门收留年老无依的宦官。

  这是解决宦官养老问题的。

  与之类似的皇家敕建寺庙,还有王振修建的智化寺。

  其实,以高淮的地位,不至于要混到去真觉寺养老,毕竟他是万历后期宫中数得上号的太监,又被派去辽东做矿监,油水丰足。

  大可自己花点钱,在宫外购置田产,建私宅荣养,奴婢成群。

  只可惜,高淮在辽东的差事没办好,甚至不能说是没办好,而是将事情办砸了。

  高淮受命开矿、征税辽东。

  他的爪牙廖国泰残害百姓激起民变,不仅诬陷抓捕了数十名读书人,还构陷弹劾辽东总兵马林,更克扣士兵军饷,导致前屯卫、金州、松山等地的边防驻军哗变。

  此人仓皇逃回京城后,又诬告同知王邦才、参将李获阳,最终酿成整个辽东地区的动乱。

  他能活着养老,自然是各方走动,耗尽了积蓄,这才换得一条性命苟延残喘。

  否则,似底层太监一般流落街头或返乡潦倒,在某个寒冷的冬天冻毙街头也不是不可能的。

  待高淮入宫,朱由校已经是用过晚膳,从乾清宫哭灵归来了。

  此刻,天穹星点密布,秋风习习,夹带着些许寒意。

  朱由校打了一套五禽戏,在宫人伺候之下洗漱干净,换了一身干爽常服,这才到端本堂见到了老太监高淮。

  “奴婢拜见陛下。”高淮心中惴惴不安,不知新君为何召见他。

  难道是来问罪?

  至于说重用他?

  他垂垂老矣,便是陛下要重用,他也没有这个心力了。

  朱由校摆了摆手,问道:“高淮,朕今日召你,便是要询问辽东情况的。”

  原来是问事。

  如今的高淮只想要安度余生,面对大明皇帝的问题,他当即说道:“陛下但问,老奴定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朱由校点了点头,问道:“辽东经略熊廷弼今日送到朕面前的请辞表中言:‘辽民鬻妻女以纳粮,十室九空,饿殍载道。’是真是假?”

  高淮沉默片刻,换做年轻的时候,他肯定不会将答案告诉皇帝的。

  因为这不是皇帝喜欢听到的答案。

  但是现在

  无所谓了。

  高淮当即说道:“确是辽东实情。老奴在辽东之时,已有这种情况出现,时至今日,辽东战事不断,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

  “是何原因?”

  高淮直言道:“主要是征税过重。“辽饷”,每亩加派 9厘银,辽东农民实际税负达每亩一两二分银,普通年景亩产折银不足一两。”

  也就是说,老百姓即便是拼命种地,到了年末,不仅没有盈余,反而还要倒欠?

  朱由校心中沉重,再问道:“辽东明军逃兵甚众,缺额严重,边将以空饷养家兵,此事可有?”

  高淮点了点头,说道:“这亦是实情。不仅如陛下所言般,还有军饷拖欠,士兵为活命,典卖盔甲兵器换粮。并且装备腐朽,大部分的火铳锈蚀炸膛,盔甲蛀损不堪用。”

  清兵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但朱由校也听过另外一句:

  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辽东的明军能够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抵挡后金的进攻,说实话,已经是尽力了。

  朱由校再问了几个问题,便觉得兴致寥寥了。

  赏赐了高淮些许财物,命人送其归真觉寺。

  朱由校当即将魏朝唤来,他先是提起笔毫,在熊廷弼的请辞表中写下:不准二字。

  接着将笔毫放下,对着魏朝说道:“朕念,你写。”

  魏朝当即拿起笔毫,展开谕纸,沾墨欲写。

  而朱由校的话语已出:

  “朕谕辽东经略熊廷弼:

  览卿所奏《辞辽东经略疏》,言辞恳切,朕心恻然。然辽左危如累卵,九边震动,非卿不能定倾扶危!”

  魏朝写到此处,心中一惊。

  他欲张嘴,但皇帝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因为皇帝现在在说话:

  “卿昔镇辽东,斩逃将以肃军纪,筑坚垒以固边陲,建虏闻卿名而胆寒,此诸葛武侯之遗风也。今虽有小挫,岂可遽萌退志?昔郭汾阳受谗而不改其忠,岳武穆蒙冤而犹奋其勇,卿当效之。

  朕知卿性刚直,多方掣肘,已敕吏部严查谤卿者。辽饷五十万即日解送,火器营三千精兵听卿调遣,更赐尚方剑,凡阻挠辽事者,先斩后奏!

  昔汉宣帝诏赵充国曰:“将军强食,慎兵事。”朕亦望卿善加餐饭,整军经武。待荡平建虏,麟阁标名,岂不美哉?若再言去职,是弃朕于水火也!

  钦赐红袍一袭、玉带一围,以彰卿功。”

  魏朝写完批谕,心中震动。

  东林党人极力要扳倒熊廷弼,推举袁应泰去经略辽东。

  陛下此举,岂不是直接与他们对上了?

第38章 骤发中旨,朝野沸腾

  朱由校拿起自己口述的诏谕,确定没有问题之后,便吹了一口气,等其晾干了再加盖大印,送往辽东。

  只是朱由校刚放下诏谕,便看见魏朝的那张可憎的老脸。

  魏朝脸上慌乱之色是藏不住的。

  “魏朝,有话便说,不必诺诺不敢言。”

  魏朝陪着谀笑,说道:“皇爷,内阁中刘一燝、韩爌,以及吏部尚书、六科道官、御史们,之前都上奏举荐袁应泰为辽东经略,陛下未经过内阁而发中旨,恐怕.”

  朱由校面不改色,问道:“恐怕什么?”

  “恐怕他们会拒不奉行,即便是表面接旨,实际上也会阳奉阴违。”

  所谓中旨,是皇帝绕过内阁票拟、六科抄发等法定程序,直接下达的旨意。

  为何官员敢抵制,拒不奉行,还是因为祖制与成法的冲突。

  《大明会典》规定:“凡诏敕必由内阁票拟,六科署案,方为成命。”

  中旨因未经法定程序,被文官集团视为“违制乱法”。

  大明朝说是皇权集中,但作为皇帝,发个圣旨都会被驳斥违法,说来也搞笑。

  “这个他们是谁?”朱由校眼睛微眯,似有杀气四溢。

  魏朝赶忙跪伏而下,汗流浃背的说道:“奴婢不敢妄言朝政。”

  朱由校眼神冷冽。

  “你是司礼监秉笔太监,若你都不敢妄言朝政,那朝政谁来议论?”

  权势又要,得罪人的事情却不干。

首节 上一节 31/4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