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71节

  恰在此时,有一人,缓步而来,只听他儒衫飞扬,朗声吟道。

  “有一人,他自小研习经史,心怀安邦之志,立志辅佐明主,解救万民倒悬。

  他曾遍访贤达,也曾报国无门,屡遭碰壁,未逢其时。

  玄德公不以其才疏学浅,以国士待之,奉之为谋主。

  方觉得遇明主,从此一路相随,为之奔走四方。

  哪怕前路荆棘密布,他也相信滚滚长江东逝水,终有流入大海之时。”

  孙乾来至刘备身侧,拱手一拜,“明公大丈夫之志,怎可坠于青云?”

  “先生?”

  见刘、关、张三兄弟皆不解的看向自己,孙乾为之一叹。

  “关将军,我知你素来性傲,每每瞧不起我献的计策。

  张将军,我也知在你眼中,我孙乾其实没多大本事,不是个值得重视的人。

  是啊,你们看的没错,就连我自己也常常觉得,一介书生,三尺微命,凭什么受玄德公如此礼遇,以谋主待之呢?

  越是这样的我,却越是受到玄德公的尊重与重视,才教我越感自身智谋浅薄,才能不足,难以回报明公大恩,为此深感不安。”

  “先生助备良多,何言至此?”

  刘备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翻身下马紧紧握住他的手,就要将他扶起。

  孙乾长拜,他微微仰首,直视刘备,眉宇间是他从未有过的意气风发。

  “主公,勿虑也!

  乾今日便要让这天下诸侯知道,您也是有谋主的。

  我虽不才,未有如戏志才以一人之力为曹操挡十万袁军的智谋,更没有陈宫谋篇布局为吕布巧夺徐州的隐忍,但若说求一脱身之策,乾此刻正有一计,可试言之。”

  眼看不远处袁军马蹄阵阵如雷,孙乾也知此刻非犹豫多言之时,未等刘备发话,即刻进言献策。

  “今势急矣,穷途末路。

  袁营之中尚有猛将如孙策、许褚、纪灵者,主公切不可效以往行事,恃关张之勇,仗武力脱困。

  依乾以为,可将麾下剩余三万余士卒分为三十六方。

  每方约莫七八百人,各有二十八骑统领,拱卫三将,化整为零朝八方四散而出。

  主公与关、张二位将军当弃大纛,换士卒之甲胄衣袍,混迹于三十六方之一。

  诚如是,则袁军虽众,亦难以尽数围追堵截,届时我等各安天命,相约于扶乐县再汇,定不相负。”

  刘备闻言亦觉有理,眼下却也不是顾忌颜面之时,当即依计行事,弃大纛,换衣甲,趁着袁军未至,同士卒将校分三十六方作鸟兽散。

  临行前,刘备依依不舍,紧握孙乾之手。

  “先生,扶乐再会。”

  孙乾颔首,“定不相负。”

  待众将皆分各路而逃,麾下士卒亦催孙乾速走。

  他最后回望一眼刘关张远去的背影,回身捡起了地上的“刘”字大纛,穿上刘备弃置的衣甲。

  这一日,“刘”字大纛迎风飘扬,始终屹立不倒!

  明公有大丈夫之志,怎可坠于青云!

第101章 一介书生,三尺微命

  “乾深受玄德公恩义,今愿为之效死。

  二三子不愿同死者,可自去也。”

  茫茫长平城野,孙乾一袭刘备衣甲,高举“刘”字大纛于马上,目光平静望着身后这方催促他逃离的士卒。

  主将忠义若此,士卒被他清澈平静的眸光注视,不少人独自逃跑的阴暗心思,仿若受到太阳照彻般羞愧难当。

  他们昂然仰首视之!

  “我等亦蒙玄德公恩义,先生是在羞辱我们吗?”

  “非是羞辱,而是今日有死无生,二三子若非愿同生共死者,不必从之。”

  “愿随将军同死,以报玄德公恩遇。”

  当时是,孙乾这一方人马散了大半,仅余四、五百人生死相随。

  于是“刘”字大纛再次迎风招展,换了个方向奔逃。

  “谯县许仲康在此,勿那黑厮何在?速来与我再战三百回合!”

  “吾乃袁公义子小霸王孙伯符也!刘备休走!”

  “南阳纪灵在此!关羽鼠辈,怎见我望风而逃?是怕某家三合取了汝项上人头不成?”

  三名上将当先赶到,袁术乘车驾在后。

  他在判断出刘备真正的突围方向后,已经即刻整合大军来围。

  可纵使如此,面对化整为零,朝三十六个方向奔逃的刘备军,他也是颇感头疼。

  至于那面“刘”字大纛,袁术并不报太大期望。

  毕竟哪有人都四散逃命了,还举着大旗逃跑,生怕敌军找不到的?

  刚想不去管这面大纛,只追其余三十五路,转念又觉不妥。

  万一刘玄德真就在逃跑上天赋异禀,算到他的心思,反其道而行之,真就举着大纛跑了,岂不笑话?

  遂还是遣许褚率军去追以防万一,其余众将亦悉听调遣,各引兵马朝着一路刘备军追去。

  尽管袁术已力所能及做出应对之策,可十余万人混战的战场之上,没了张飞那一嗓子:【燕人张翼德在此】,谁分得清哪个是刘备、哪个是关羽、哪个又是张飞?

  喊杀声呼天震地,长平原野上此刻到处都是血腥厮杀,众将各部兵马同刘备所分三十六路军马四处追击奋战不休,可谓遍地开花。

  袁术立于六马车架之上,举目所及茫茫皆是人海。

  他心知此番刘关张三兄弟,要真是铁了心做那缩头乌龟,不在战场上大喊诸如【燕人张翼德在此】之类。

  只作寻常士卒打扮,混迹在这几万逃散之军中,怕是真的难找。

  没见濮阳之战时,混战之下,曹操都当着吕布的面被逮着了,说了句“前面骑黄马的是曹操”都能给蒙混过去。

  实在是十余万人厮杀太过混乱,战场情急之下,一时间又如何辨认寻觅。

  这也是主将皆要立大纛,举大旗的缘故,倘使大纛一倒军心便散,士卒就会奔逃。

  盖因战场之上,没有大旗指引,别说敌军了,自家士卒都找不到主将在哪。

  长平一战因三十六方刘备军四散而逃,袁军又不断分兵去追,以致战场不断扩大。

  一个逃,一个追,袁、刘两军的士卒漫山遍野在厮杀,一直打到了夜幕降临,长平原野才复归寂静。

  “告诉朕,刘备逃去哪了。”

  望着那架缓缓驶来的六马车架,耳闻他口含天宪的冰冷话语,孙乾抹了把嘴角鲜血,仰天长笑。

  “乾一无能之辈,无用书生,未曾想我之计策,也能难住袁公乎?”

  孙乾身中数创,身上那身刘备衣甲早已被鲜血浸染。

  他没有再回答袁术的话,而是在大笑声中,一介书生,领着最后十几名士卒,朝着袁术那尊六马车架,发起了决死的冲锋。

  当孙策挺枪刺中,将他高高挑起的瞬间,却也是他距离袁术最近的一次,近到他都能看清袁术的脸。

  那是一张喜怒无形的脸,他漠然看着自己,眸光晦明莫测。

  只淡淡说了句,“死后葬于长平。”转身而去。

  手中染血的长剑无力跌落在地上,鲜血流淌间,剑身中倒映着天侧一轮白月高悬,以及白月下悬于枪尖示众的自己。

  孙乾想笑,却也没有了力气,他望着袁术转身复去追击刘备的背影,泪水浸湿双眸。

  痛!

  原来感受着鲜血沿着枪身一点点流干,是这般深入骨髓的绝望。

  “使君,恕乾不能赴约,再陪您奔走四方了。”

  这一刻,霜华满天,天心月圆,枪尖上的尸体渐渐冰凉。

  这一战,袁军以较少的伤亡,大败刘备于长平之野,丹阳精锐或被杀、或被俘,伤亡惨重。

  长平城中,望着被在外追剿的众将们,一批批捕获遣送回来的近万丹阳精锐。

  袁术自得知刘备携关羽、张飞斩了追上他们的小将,遁逃远去后就阴沉下来的脸色,第一次露出了由衷亲切的笑意。

  “二三子,可思乡否?

  汝等家人常向我念叨尔等,今日我带诸君回家。”

  带我们回家?

  丹阳兵:“???”

  你是敌军主公,我们是俘虏,带我们回家这话是你该说的吗?

  然而袁术对此不以为意,就自己在江淮百姓间如今的声望名声,等这些人回了老家,指定得被乡里乡亲一通批斗。

  然后被亲人绑上黄巾,不是,是拿起刀剑,批上衣甲主动报效从军。

  届时让后方的张勋简单操练一番,又是自家麾下一支可用的强军。

  满饷算什么?

  我袁氏公子穷的就只剩下钱粮了。

  别说满饷,等他们从亲人口中听说了二十级军功封爵赏地,指定对自己相见恨晚,恨不得能早遇朕这样的明君。

  再说刘备在关羽、张飞护卫下,扮做寻常士卒一路在袁军追杀下奔走逃亡。

  虽一路围追堵截,倒底仗着关张勇力,一次次化险为夷。

  毕竟袁军众将分三十六路追击,凭他身边的战力,只要没倒霉撞见许褚、孙策、纪灵这等大将,还是很容易杀出一条血路的。

  终于当逃出足够远的距离,刘备悍然引军在关羽、张飞的配合下回军反攻,斩了一路追来的无名小将,就此摆脱追兵,往扶乐城而逃。

第102章 乱世妖瞳,孽龙入世

  关、张斩了无名小将后,刘备引军杀散了追兵,总算挽回一些士气。

  及至扶乐县,城中已有一两支来得早的部曲在等着汇合,皆是衣衫褴褛,满身风尘。

  刘备重整了这些部曲后,便在扶乐城中休整。

  许是因为刘备此前许诺了战后满饷的条件,是以时不时便有溃兵来此汇合。

  毕竟直接走了,自己这一番出生入死,拼了性命好容易活下来,岂不白忙活?

  因此只要能从长平原野上逃出来,又能认得路的,几乎无有不来扶乐寻找刘备。

首节 上一节 71/2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