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53节

  所幸他的舌辩之才名传江左,要是说服刘子扬,那是在为难他。

  可只是糊弄夏侯惇,倒也并非难事,赶忙答应下来。

  “主公放心!干,定不负主公所托。”

  一场恍如闹剧般的称帝风波,还未开始,便已在袁营之中风平浪静,消弭于无形。

  无有后顾之忧,袁术依旧每日整军对着许县穷追猛打。

  由于此时的许县之中,来了荀攸的两万援军,算上原先士卒,总计两万五千有余,兵力不再紧缺。

  而袁军则因分兵三万于纪灵,是以只剩不足七万人,若再像先前那般分批轮次攻城彻夜不息。

  曹军也可以轮次而守,不再像阳翟城时能借此扩大优势,是以袁术也就改换了攻城策略,让绝大多数士卒都在晚上安心休憩。

  但他却不打算让戏志才也好好是睡觉,由是则每到夜里,每隔一段时间便让小部分士卒鼓噪出攻城动静,弄得声势浩大。

  待曹军整备来守,又不真个来攻,可若曹军放心警惕,只以为是佯攻,他又真个派兵来打。

  如此虚虚实实,变幻莫测之间,曹营之中又有哪个能安心睡觉呢?每逢袁军鼓噪攻城,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之下,也是不得不从床上爬起,全力守城。

  然而大多数时候又都只是佯攻,如此一次次将士卒唤醒,不让他们安生睡觉,精神憔悴的曹军又岂不对主帅怨声载道?

  军中这种怨愤情绪很快就传到乐进耳中,他这些天也被折磨的不行,正想寻军师们商议对策,便听荀攸唤他过去。

  乐进还倒是军师们也是要给他言说,应对袁营此番攻势之法呢。

  不想才一进门,见到连病重在床的戏志才都已经起身,凝视一份奏报脸色凝重,久久无言。

  荀攸眼神复杂的望着他,那声音里带着一抹迄今为止都不敢置信的诧异。

  “夏侯元让叛变了。”

  乐进为之大惊失色。

  “什么!这不可能!!!”

第75章 曹操:妙才,你会叛变吗?

  “元让将军一生光明磊落,一世英名,虽身陷敌营,必大义死节,岂可为此小人行径?”

  乐进对此实在难以置信,不由反问。

  ”荀军师何出此言?莫不是被小道消息诓骗?”

  荀攸微微摇头,将最新得到的情报递他,“刘子扬哄骗袁公路称帝之策又失败了。”

  提到这个“又”字,别说戏志才了,连刚来的荀攸都感到一阵心累。

  “他才见袁公路,未及出言劝进,便已被识破细作身份,当场拿住。

  可他此前于寿春伪装的极好,未曾露出丝毫破绽,便是阎象与袁家都未曾看破,只把他当做袁氏忠良。

  甚至因为伪装的太好,被袁耀拜为老师,由此引荐于袁公路。

  此情此景,若非有人泄露天机,他袁公路还能未卜先知不成?

  否则我等与刘子扬之谋,极为隐秘,他又岂能一眼道破身份?

  况且其后应刘子扬要求,袁公路命夏侯元让同他当堂对质,二人互相喝骂毫不相让。

  元让言语之间也尝有泄露刘子扬身份之语,满面袁氏忠良之色,事已至此,又叫你我如何不信?”

  乐进紧紧攥着情报,一时间竟哑口无言。

  他到底还是不能相信,可如今证据确凿,憋了半天,到底得出一句。

  “今刘子扬事败,称帝之策已不可行,而袁军兵精粮足,又虚实相攻涣散我军心士气。

  眼下该当何为,还望军师教我。”

  荀攸思虑之间正欲作答,不想身侧看着情报,脸色煞白的戏志才,口中不断喃喃“夏侯元让”、“刘子扬”之名怔然出神间,忽得一声悲呼!

  “何至于此!”

  猛然间吐出一口血来,溅得满地都是!

  乐进、荀攸见他摇摇欲坠,赶忙要扶,他却奋力推开二人,满面凄然之色。

  “连夏侯元让都叛变了?

  刘子扬超世之才,亦为我所累,受困于袁营?

  公达,我今有何面目再见主公?”

  他剧烈咳嗽间,眼中隐有涣散之意,荀攸见此心下大急,忙紧握他的手臂。

  “志才!用计总有成败,还记得当初主公离去时,你是怎么承诺的吗?

  你必为他退四路诸侯,一人比天下群贤!

  现在吕布夺徐州,刘备借豫州,诸侯已去其二,仲德那里因为要跑冀青幽并四州,路途遥远是以拖延至今,但总不过时间问题。

  眼下天下诸侯独剩袁公路一家,你又岂能不兑现与主公的承诺,便撒手而去呢?”

  “袁公路!!!”

  提到这个名字,戏志才将要熄灭的眸子里,仿佛要将灵魂化作柴薪熊熊燃烧,他近乎咬着牙出谋。

  “要退袁公路,只有刘玄德!

  既然他不称帝,那便逼反!

  可发信于主公,请天子诏,命袁公路交出传国玉玺,否则即为叛逆!

  我就不信他袁公路连传国玉玺都能不要!”

  此刻的他形容枯槁,瘦的近乎没了人形,再没了昔日素衣文士,病弱君子的形象,声音沙哑凄厉,似临终诡笑。

  “他袁公路要真能舍下传国玉玺不要,去做那大汉忠良,我便认下这场败,死又何妨?”

  夏侯惇的消息很快随着戏志才的书信一块发往曹操营帐,他此刻正护着天子大驾一路奔命。

  不奔不行,夏侯渊已率军前来汇合,送来袁绍骑军越过防线,对他们围追堵截的消息。

  曹操正在营帐之中与之商量对策,便惊闻夏侯惇投敌的噩耗。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他几乎控制不住情绪,喜怒形于色,猛的踹翻了身前桌案。

  “元让会投袁?如果连元让都能投袁了,岂不是连我都要投袁?

  眼下时局艰难,我也不求他在袁营之中仗义死节。

  可他怎么能反过来去相助袁公路,背刺于我,以致坏了志才大计,就连刘子扬都折在袁营不得而出?”

  发泄了好一阵,他一双冰冷彻骨的眸子,才死死盯上了身侧的夏侯渊。

  “妙才,你说这消息可信吗?元让他会背叛我吗?”

  夏侯渊悚然一惊!

  他此前回来汇合之后,才惊闻夏侯惇于阳翟之战失陷袁营生死不知的消息,还没缓过来呢。

  哪里想到从后方送来的消息一个比一个骇人听闻!

  元让投袁了?

  甚至泄露机密,背刺于主公?

  可是这怎么可能!

  真是打死他夏侯渊,也难以想象会有这样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发生。

  此刻迎上主公那双寒意森然的眸子,他只觉脊背发凉,赶忙躬身下拜。

  “主公明鉴!

  元让与我等一同长大,几十年的情意,又怎会变心?

  况且他非贪生怕死之人,倘有万一,死节而已!

  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请主公误信此谣言,刘子扬之事定有误会蹊跷,元让绝无反叛之理。”

  曹操闻听此言似乎有些冷静下来,他深以为然微微颔首。

  “所言甚是,我自深信元让,绝不负我。”

  说着,他缓步而出,正要按书信所言,面陈天子,言说传国玉玺之事,只在路过夏侯渊时,于他耳畔轻生低语。

  “妙才,你该不会也让我失望吧?”

  这一刻,夏侯渊只觉寒意心生,通体冰凉。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又岂是几句话便能消弭。

  感谢“20197419”8张月票,“绯_世”6张月票,“20217972”10张月票,“慕卿唯”6张月票的大力支持,感谢大家的好多投票与喜欢~

第76章 曹操:臣,大汉忠良也,定是有人造谣

  天子行营。

  自从被曹操接来,别的不说,至少衣食住行方面,天子和百官都好了不少。

  此时他们聚在此地,不再悲哭,而是七嘴八舌的争吵。

  “安静!”

  见曹操龙行虎步而来,迎上他那双比往日更为阴沉的眸子,群臣不由一哑,鸦雀无声。

  “天子面前,吵吵嚷嚷,群臣百官,体统何在?”

  被此刻气势逼人,脸色铁青的曹操呵斥,群臣无有敢言者,生怕触了霉头。

  还是犹有病容的天子,强撑着开口,“曹卿急迫而来,可是袁绍所部又已追来?”

  面对天子问话,曹操到底还是行了一礼。

  “回禀陛下,袁绍同袁术一丘之貉,皆是欺君罔上之辈,如今还敢追劫圣驾,简直无法无天。

  陛下勿需忧虑,臣已有应对之法,必护陛下安危。”

  天子微微颔首,好似曹操说不忧虑,他就真的不忧虑似的。

  其实他对袁绍确也不算太担忧,毕竟袁绍是打着护驾的旗号来抢他的,又不是来杀他的。

  真要派兵截杀天子?他是四世三公的名声不想要了,还是想被天下诸侯共诛之?

  说到底他袁本初,和面前的曹孟德又有多大区别?

  敢明晃晃打着护驾的旗号劫驾,天子对他是不报任何幻想的,说不准在更需要自己的曹营,过得还比袁营好些。

  是以曹操说了他已有应对,天子也就不再多言,转而谓之曰:

  “曹卿,方才你嫌群臣争吵,实则议论之事亦与你有关。

  保驾勤王,护朕有功,百官所议,正是应该怎样封赏于卿。”

  他说着眸光落在曹操身上,意味深长,“曹卿自己可有什么想法?”

首节 上一节 53/2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