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227节

  届时损兵折将,反招祸事。

  依老臣看,我等可先派人往卞城附近打探消息,一来验明情报真伪,二来也探李典将军之生死。

  若是李典将军已死,则万事皆休,卞城也必不能久。

  我等只紧守门户,等待朝廷援军便是。

  可若李典将军犹自能坚持,尚能以微薄兵力,死守一地,同袁军血战。

  则说明袁军亦非不可战胜,只需我等速速派兵相助,平西将军定可一举破敌。

  王上以为呢?”

  鲁王闻言心底越发疑窦丛生,卞城危急,李典之存亡只在顷刻。

  若果真要救,必然速速出兵,又如何能拖延时日,打探情报。

  可若不救,又何谈救援之语?

  鲁王同自家相国相熟十数载,平素知他为人,今见他望向自己的目光饱含深意,情知必有内情。

  遂也面上颔首,许之。

  “张相老成谋国,便依你言,且遣人打探一二。

  其余人等各安职分,紧闭城门,以防袁贼来犯。”

  众人称“唯”,皆告退。

  待所有人都退下,鲁王也不回寝,只独坐王椅之上闭目养神。

  未几,果见国相张华去而复返,鲁王轻笑间屏退左右,复而问之。

  “张相所谋者何也?果真要去救那李平西?今可为小王言明否?”

  “救!那李典必然要救。”

  张华拱手而拜,抬手指了指上面,压低了声音,继而言之。

  “那李典为朝廷亲命平西将军,总领梁、鲁战事,按职分论,当战事之时,王上麾下都得悉听其调遣。

  今主帅战危,安有不救之理?

  况且那李典还是曹丞相心腹,据闻自从夏侯惇、乐进二将投袁后,丞相军中值得信任,又可堪大任之帅才,已经少有,这李典便是其中之一。

  其人持重擅守,温和稳健,常与人为善,被曹营诸将称为【长者】,军中多有交好者。

  这样一位受曹丞相信重,与曹营众将交好之人,偏偏又在卞城之下,上演了此等拨乱反正,死战城下的忠义一幕。

  此等忠义之名,战至一兵一卒,尚且死战不退之义举。

  足以大振曹丞相如今,因夏侯惇、乐进降袁之后的窘境。”

  将此间内情言罢,张华谨再拜,仰面直视鲁王问之。

  “有此人珠玉在前,有他于曹营之人脉在后,老臣斗胆问王上一句。

  若我等能救而不救,试问曹丞相会怎么看王上?曹营会怎么看王上?”

  张华的最后一句话,更是惊得鲁王毛骨悚然。

  “王上,您别忘了,我等现今可也还等着曹营派兵来救呢。

  今日若做这初一,焉知镇守兖州的那位曹纯将军,会是怎样心思?”

  “这”

  鲁王心里倒吸一口冷气,忙将张华搀扶起来。

  “国相思谋远虑,本王所不及也!

  此间道理,孤已明了,这便上陈彰将军.”

  “慢!

  急了,王上,您看您又急了不是。

  您从小这个急性子,到而今了,也不见老成些。”

  张华叹了口气,拦住鲁王,谓之曰:

  “王上此前的忧虑,老臣如何不知?

  鲁城之中不过一万守军,若出兵救援,兵少了去也无用,兵多了又恐袁军来犯。

  是以,此间之事当虑万全。”

  见他一副老神在在,胸有成竹的架势,鲁王哪还看不明白张华的意思,当即拱手而拜,执礼甚恭。

  “还请张公教我。”

  张华颔首,为之娓娓道来。

  “能救而不救,是为罪。

  可若没等我们救援,那李典已经死了,自然也就不用出兵救援了。

  眼下袁军两万来势汹汹包围卞城,根据那使者所言,李典麾下不过八百残兵拒守城下。

  此等兵力又不能入城而守,无有守城之利,纵他是天下名将,区区八百人又能在城外坚守几天?

  现今虽有一使者来求援,但兵者诡道,我等焉知这使者不是袁军故意为之,用以诈开鲁城?”

  张华话音一顿,捋须而笑。

  “所以我们得先派人前往卞城附近核实消息,这是合情合理,谁也拿不住错处的。”

  鲁王恍然!

  他一拍桌案,几欲起身。

  “等他核实消息回来,李典早死于袁军之手。”

  “现今已明了袁军此前一日破城之计,不过是借李典诈开城门。

  今既被我等所知,便不足为惧,凭城中一万守军,充沛粮草,面对两万袁军,至少能拒守月余之久。”

  张华拱手告退,“王上只谨守鲁城,等待朝廷援军便是。

  切记!当让众人皆知您救援平西将军之心意。”

  “当然!李典将军忠肝义胆,本王岂有不救之理?”

  鲁王心底忧虑一扫而空,主动搀扶起张华。

  “小王送送张公。”

  “王上留步。”

  于是君臣二人依计行事,城中上下皆知鲁王感李典之忠义,决意倾力相救之心。

  然而,就在他们自以为得计,几天之后,随着打探卞城消息的使者回来,鲁王脸上的笑容当即就凝固住了。

  “什么?李典还没

  嗯,平西将军果真果真非凡。”

  他几乎是咬着牙把这话说下去,“竟能凭区区八百残兵,直面两万袁军,拒守城门数日不败。

  虽古之名将,莫过如是。”

  嘴上如此说着,他心里却恨得骂娘。

  袁军吃屎的吗?

  两万人打八百,李典到现在还能活蹦乱跳?据说他还和你们打的有来有回?

  鲁王:“.”

  他只能再次将眸光看向张华,张华苦笑一声,挺身出列。

  他这会也是无语了,李典将军,您要有这本事,您早说啊!

  早知道您如此生猛,我们早早就派兵去救你了。

  他清咳一声,谏言曰:

  “我王,这也是好事。

  如此看来,此次袁军入侵,不过是平西将军先前身陷梁地,一时大意中了埋伏。

  既然现在平西将军不再轻敌,拿出了真正实力,我们也就无需忧虑,只管派兵过去救援。

  你想啊,他凭八百残兵就能和两万袁军分庭抗礼,若得了五千甲士,岂不是就能大破袁军,收复鲁地?

  至于说分兵之事,更是无需忧虑。

  留下五千守军紧闭城门,或许不能坚守长久,但阻挡袁军数日,料也不难。

  而有这数日时间,足够李典将军自卞城杀出,赶来解围。”

  鲁王这么一寻思,也是啊!

  搞半天之前是自个多虑了,有这样一名八百敌两万的旷世名将在,怎么输?

  自己唯一要做的就是把他救出来,给他兵马就好了。

  他复杂的眸光,最后看了眼带回消息的斥候,问之曰:

  “拿的准吗?李典将军果真活着?独力对抗两万袁军而不败?”

  那斥候俯跪不起,以头抢地。

  “王上,小的看的真真切切。

  漫山遍野的袁军,何止两万人?

  他们在那里挖壕沟,建营垒把卞城围得水泄不通。

  小的虽未能亲眼看见李典将军,但您想啊,若是李典将军已死,若是袁军能轻易攻破卞城,他们又何必费那功夫挖沟建垒呢?

  是以小的以为,李典将军必然还活着,并且领八百甲士,纵横来去,杀得袁军没了办法,这才只能用挖沟建垒的笨办法,想要困死李典将军。

  对了,小的还打听清楚了,这次袁军真正的领军人物,并不是那平东将军乐进,而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郎,姓陆名逊字伯言。”

  众人闻言,也都颔首,虽说不是这斥候亲眼所见,但也确实想不到其他的理由,袁军为什么要这样做。

  况且两万袁军还在卞城慢吞吞的挖沟建垒呢,这也是斥候亲眼所见,也就无需忧虑出兵救援之时,鲁城会被袁军奇袭。

  张华蹙眉凝思,像是想起来什么,谓之曰:“王上,这陆伯言我倒是也曾听闻,据说是袁公弟子,不过年纪尚幼,从未有过什么战绩。

  这次许是他第一次领军作战,倒也天资聪颖,想出一道诈城计策,接连破我数座城池。

  不过眼下此计为李典将军所破,这少年郎到底年少稚嫩,今黔驴技穷矣,所以只得行此挖沟建垒之计。”

  “原来如此!

  张相如此一说,此间之事便全都说的通了。

  区区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郎,一时灵光乍现,骇得我等惶惶不可终日,也算不负他袁公弟子之名。”

  鲁王听说这番合情合理的解释,疑虑尽去,当即吩咐下令。

  “陈彰,你领五千精锐,即刻赶赴卞城救援李典将军,一切听他号令。

首节 上一节 227/2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