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171节

  想来从邢道荣孤身回到泉陵,向我等诉说如何坑害袁军之时,他心里定然已算好了一切。

  他背叛之后,不逃反回,不惜深入我营,甘冒奇险,也要为袁逆一夜覆灭我等,以作进身之阶。

  邢将军果真不愧为荆州第一大将,此等奇谋弄险,还被他成功了,是谁也料不到的事,老师莫要太过自责。”

  “我非自责。”

  蒯越摇了摇头,一声长叹。

  “实在是连邢道荣都叛去当了袁逆义子,又一夜将兵马精锐近乎覆灭。

  越实在不知该如何抵挡袁军兵锋,又怎生还得脸面,回襄阳再见主公?”

  “这有何难?”

  不想蒯越在这长吁短叹,边上死里逃生,自觉重见天日的蔡瑁却朗声大笑。

  蒯越勃然色变,“蔡瑁!平日与我争斗短长也便罢了。

  今日今日,都落到这般地步,主公大业倾颓,就在眼前,你竟还有心思笑我?你竟也笑的出来?”

  不想蔡瑁只看着他,摇头而笑,“我笑你蒯异度自诩智谋过人,怎生今日如此少智?

  我笑你平日里慧眼识珠,怎地今日明珠近在眼前,你竟不识?”

  言罢,也不等蒯越发话,他已一指孙权,谓之曰:

  “常言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往日里是蔡某错看了邢道荣那白眼狼,还把他当成荆州庭柱,指望着他能抵挡袁军兵锋。

  可事已至此,我等虽遭他算计,蒙此大败,但失去了邢道荣,我等还有孙仲谋!

  蒯越,你也不想想,昨夜仲谋不过率领三千骑兵,就能大破袁军数万之众,纵横敌军,如入无人之境。

  那倘使给他三万呢?五万!乃至十万!

  试问天下,莫说袁术了,又有谁还能挡他孙仲谋?”

  蒯越闻言,不由苦笑,“仲谋之能,越又如何不知?

  只是先前兵马在手之时,他不过新降之人,资历年纪又浅,邢道荣、磐公子在前,又如何能让他服众,以统率大军?

  眼下邢道荣背义投敌,为袁逆义子,磐公子也遭袁军偷袭身死,有你蔡瑁首肯,他自然是得以统领大军了。

  可此情此景,你我又哪还有大军,能任其统领?”

  “眼下泉陵已失,兵马尽丧,零陵势不能保全,不如退往桂阳。

  趁着袁逆收服零陵诸县之时,在桂阳配合陈应、鲍龙覆灭桂阳太守的叛军,合兵之后,能有两万兵马。”

  蔡瑁说着,眸光深沉凝视孙权。

  “至于其余兵马,无需你等操心,我自回襄阳,劝说主公为你等征发兵力。

  荆州不似中原乱战,自主公入荆以来,富庶多年,久未经历战事。

  当下不过一时兵败,且待我劝服主公强征兵役。

  此番纵使耗尽荆州底蕴,民怨沸腾,我蔡瑁也宁背此恶名,为仲谋再募数万兵马来援。”

  他说着,紧紧握住孙权的手,言辞恳切。

  ”此番定要阻敌于荆南,绝不能让袁逆染指襄阳,仲谋,勿负我望。”

  孙权哪里想到,平日里看似小人的蔡瑁,居然也有这样慷慨忠义的一面?赶忙用力回握。

  “蔡将军放心,我与袁逆不共戴天,此番不灭袁贼,权誓不回还!”

  两人别过,蔡瑁就此只身策马径直往襄阳逃去!

  是的,逃。

  荆南太危险了,我要回襄阳。

  昨夜一战可着实吓坏他了,要不是孙权及时杀出一条出路,他险些真要在城墙之上被前赴后继的袁军围杀至死。

  见鬼了,他好端端一个水军大将,为啥要在陆战城池之上,与人搏命厮杀?

  可算找到了理由,脱离此战前线,他要即刻就回襄阳,保护自家主公,至于荆南的袁军?

  阻挡袁军这样困难的事,当然要交给有能力的人!

  昨夜孙权冲杀敌阵,千军辟易的一幕,也确实惊到他了。

  既然这个孙仲谋的实力如此之强,抵挡袁军他简直当仁不让,至于他蔡大将军自己,就负责在后方提供兵力支援就好了。

  孙权能打过最好,就算实在不敌,被袁军打到了襄阳,他蔡瑁也就可以直接劝说刘表投降了。

  反正只要跟着自家主公一块投降,就不算不忠不义。

  反观袁军这边,追着孙权杀了一路,又有邢道荣这面金字招牌负责招降,基本上追到哪降到哪。

  虽说一路上有逃有散,可足足数万荆州兵,也着实让袁军吃了个饱。

  鏖战一夜,原本六万五千袁军,伤亡近万,只剩五万五千人,

  可邢道荣却足足收拢了将近三万余荆州兵,虽然这些荆州溃兵战力堪忧,但两相合计,将近九万人。

  结果袁术在荆南不仅势如破竹,兵马还越打越多,不声不响又快凑出十万大军。

  也不知当襄阳之中的刘表,从火急火燎逃回来的蔡瑁口中听闻此讯,又该是什么心情?

  却说袁营之中,泉陵城议事大殿。

  许褚侧立袁术身侧,身上缠满了绷带,还在渗着血的周泰,恍如没事人般站在另一边。

  堂下孙策、周瑜为首,下立左右文武,而堂中下跪一人,不是淮南上将军邢道荣,又是何人?

  他此时泪流满面,竟涕泪横流,以头抢地。

  “义父!小荣好悬就见不到您了,您都不知道,蒯越、蔡瑁那些荆州人,他们是怎么对待我的。

  他根本就不信任我,派人盯着我的一举一动,只要我稍有逾越,即刻便是弓弩伺候。

  若非我这张三寸不烂之舌,能言善辩,险些.”

  邢道荣滔滔不绝说着,眼神却偷偷打量高台之上,见袁术脸色越来越阴沉,他赶忙改口。

  “幸得义父天命所钟,庇佑孩儿。

  小荣幸不辱命,哄过了荆州众人,里应外合,实现了义父所图谋的大计!

  今日只需我发书各地,必使零陵诸县望风而降,方不失当日答应义父举郡来降的许诺。”

  高台主座之上,闻听此言,见邢道荣这幅表态做派,袁术也是微微皱眉。

  里应外合?

  谁不知道里应外合的是从北门杀进来的周泰?

  若非早料到了你邢道荣嘴里没一句实话,完全就没安好心,昨夜的计策反而不能成功。

  毕竟如果荆州兵没有埋伏,邢道荣果真是来带路的,结果孙策当场倒戈,背刺了邢道荣,两方人打了起来。

  泉陵城里那些荆州人,睡着了都得被这事给闹醒。

  虽说城门大开,打下泉陵是一定的,但如果没有因为提前埋伏,而使大军被堵在城门,腹背受敌。

  蒯越一心带人要跑,大军逃去其余郡县重新布置防守,袁军也就没法取得昨夜这般战果。

  由此可见,邢道荣相助埋伏反水的事,是一定的了。

  本来袁术正打算就此借这个名义,将之叉出去斩了。

  反正彻底失去了荆州方面信任的邢道荣,已经毫无用处了。

  可谁能想到,这邢道荣见机如此之快,昨夜事情刚一生变,他便当机立断再次反水,高举袁公义子之名,大肆劝降收服荆州兵,一晚上居然足足被他收拢了三万人。

  如此一份大礼献上,反倒让袁术不好直接下手了,毕竟那三万人都是邢道荣劝降来的,他现在就斩了邢道荣,这些人不得胡思乱想,以生兵变?

第211章 青云虽高,矢志不渝!

  看着邢道荣,袁术眸光晦明莫测,那沉默的压抑,压的邢道荣深深将头伏在地上。

  他沉吟片刻,忽而轻笑出声。

  “想当朕的义子,可没这么简单。

  这样吧,邢道荣,暂且让你名列黄金台,你麾下收降之三万荆州士卒,也暂归你统领。

  命其名曰奉天军,其意奉天靖难,为这乱世平定祸乱。

  今后便由邢卿为主将,临阵在前,高举奉天大旗,以讨刘逆!”

  袁术说着,又看向身边一身是伤的周泰,谓之曰:

  “幼平昨夜先登破城,功劳不小,便由你为奉天军副将,【协助】邢卿掌管大军。”

  分明昨夜周泰立下如此大功,可却只得个副将,名位更在这个滑头的邢道荣之下。

  可周泰面上却无半分不满之色,反而面有喜意,急忙躬身下拜,道了声,“唯。”

  无他,在袁营之中,副将挟持主将,这是自家主公拿捏人的老传统了。

  没看主公的话已经说的很清楚明白了,你邢道荣,每临战阵,只需高举奉天大旗即可。

  主公继子袁策此前已经为众将亲身演示过了,在袁营之中这举大旗,并不是个象征意义的行为,而是个实际意义上的动作。

  有了主公这番话,这支三万人的奉天军,基本上就是落入他周泰之手。

  往后他也就脱离主公亲卫的身份,转而成为纪灵、张勋那等执掌一个兵团大军的大将了。

  虽说在主公身边当亲卫,也是个亲近主公的贵职,可在他之上,毕竟还有许诸这个总能压他一头的亲卫营正统领。

  再者说比起时常镇守主公身侧寸步不离,他也是更喜欢去战场厮杀,建立功业。

  是以他周泰对主公的这份安排,可以说是求之不得,甚为满意。

  而对袁术来说呢,这些人都是邢道荣收降来的荆州兵,数量又着实太多。

  无论打散收编,还是动邢道荣这根他们的主心骨,都不是能急于一时之事。

  眼下急着追击荆州溃兵残党,继续收取荆州之地,着实没有功夫处理降卒之事。

  既然如此,不如直接将这些荆州兵驱策在前,以荆州兵,消耗荆州兵。

  有邢道荣在前高举大旗,无论收降,还是震慑荆州人心,都有大用。

  而袁军则坐镇在荆州兵后压阵,如有逃窜不效,临阵则斩。

  如此只要这支见袁则溃,内战则重拳出击的奉天军,在前方不断收拢荆州流散之士,雪球越滚越大,则平定荆襄九郡之事,易也!

  如此看来,这邢道荣也有邢道荣的用法,在覆灭荆州一事上,他或许还真能打出一代名将的风采。

  得此妙人之助,又何愁大业不成?

  至于说反复横跳的邢道荣会不会又背叛自个,跳回荆州阵营?袁术对此倒是并不担心。

  不说他身侧有个随时能砍了他项上人头的周泰盯着,有了昨夜之事的前车之鉴,就算他邢道荣还想再跳回去,荆州又哪还有人再敢信他?

  众人之间这般心机谋算,邢道荣却毫不自知,他只听袁术让他名列黄金台,还能统率三万大军,高举奉天大旗,便喜不自禁的领命称是。

首节 上一节 171/2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