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129节

  “主公啊!您可算来殿上处理政务了,老臣正有好几件大事要找您”

  袁术:“.”

  他一看阎象带着活过来的,哪还不知道他想来着自个一块干活。

  所幸对付阎老头,他也是有一些经验在身上的,只见袁术的神情竟比阎象还要惊喜,上前紧握他的手。

  “阎公来了?

  来的正好,我正有几件大事要吩咐你”

  阎象脸色骤变,往前的脚步立时顿住,隐有倒吸冷气之声,整个人的身子都在往后撤,无奈手却被袁术拉住,挣脱不得。

  阎象心道坏了,许久未见,怎么忘了自家主公是个想一出是一出的主呀!

  这下麻烦了,就算能让主公给自己减轻点活计,可他又想出一堆新活安排给自己,可如何是好?

  果不其然,没等他多想,袁术已然吩咐。

  “近日我见寿春城中重甲骑具产量颇低,乃精铁产出之难也。

  我意起高炉,大炼铁,奖励工匠之中,能革新更好的冶铁工艺者。

  另外我这里还有一些设计思路的图纸,曰:曲辕犁,曰:筒车,曰:风力水车等。

  你拿下去命工匠研发,凡能复刻行于当世者,皆有奖赏。”

  “这主公真天人也!

  这些农具若果能制作应用,江淮产粮必能大增,我等再无忧也。”

  原本还在头疼原先的工作还没干完,主公又想出新活的阎象,看见兼帛图纸上那一件件农具描述的效用,哪还有半点抱怨叫苦的心思。

  这些农具若果真如图纸所述,必能大幅增产粮食,这将是利国利民乃至于功在千秋后世的大事,阎象此刻哪还敢有半点怠慢?

  珍而重之将袁术交予他的图纸收好,郑重拱手一礼。

  “主公解生灵饥馑之苦,救万民倒悬之疾,象定不负主公之望。”

  “做出来推广的时候,记得找于吉帮忙宣传,我方才已经跟他谈好了,他知道该怎么做。”

  袁术轻笑着将这件事安排下去,这些图纸大多是他按照前世的记忆大概绘制。

  反正具体也不涉及什么复杂的原理,想来有个思路,当世工匠们多尝试几次,总能复刻出来。

  既然提及工匠,袁术正好顺势言之。

  “我欲将工匠凡能革新技术,有利万民的发明,同样纳入奖励耕战的爵位体系之中。

  另士农工商,我治下万民,凡有功于社稷者,皆在此列。”

  秦时二十级军功爵制的弊端,袁术岂能不知?先前忙于战事,故先以二十级军功爵制,方便当世之人理解和接受。

  实际上他真正要做的,是将这套积累功绩(经验)就能升爵(级)的服务器运营模式,推广到各行各业,方方面面。

  对于苍生万民而言,不管你是当兵,当官,还是种地,只要有功于国家,产生了社会价值,哪怕是国家基层默默无闻的一块砖,你也能升爵。

  区别只是根据不同社会价值的大小,从事行业的危险性,升级速度不同而已。

  就像游戏里当兵打怪的能升级,生活职业、商会贸易也都能升级,只是当兵加的经验多升的快而已?

  至于说士兵是否会因此而有怨言?

  就现在的当兵福利待遇,上次阎象发个征兵令,治下民众们都挣着抢着要来从军,你要有怨言,想回去种地升爵,可没人拦着,况且当兵依旧是目前升爵最快的途径。

  而对袁术来讲,只要治下万民都在升级,那么当整个社会的人都升到十级以上之后,他就等于白嫖了十级。

  所有人升二十级,他就白嫖了二十级。

  毕竟他设计的这个爵位制度,只是一个荣誉性质的东西,当然有了这个荣誉在身,在社会上自然轻易就能获得很多隐形的福利。

  但获得这些福利的前提是,你的爵位比其他人都高,要是大家都是十级,你不等于没升吗?

  那么所有人都升级,是否会引起大家的怨言呢?

  当然不会,只要上面还有等级能升,那便是一个不进则退的死局。

  你摆烂不升级,自然有别人巴不得爬到你头上,试想一下当整个社会上的人,都是二十级大佬,就你还停留在上个版本的十级爵位。

  这都不如当场死了,删号重练。

  这将是一场全社会都在努力升级的无解阳谋,社会上的每一分子,都在为了国家而作贡献,想想还真是欣欣向荣呢。

  那么说二十级爵位很快升完了怎么办?

  这还不简单?继续开放服务器上限就好了。

  现在的二十级升到侯,接下来四十级升到公,再往后六十级升到君,继续八十级升到尊

  人力有时穷,而爵位等级无限。

  同时这也是此前袁术为夏侯惇请旨封了个忠义侯,而袁营上下对此都不怎么在意的原因。

  无他,双方的爵位体系根本就是两个系统。

  你一个大汉天子封的侯,关他们什么事?等将来袁公进了那一步,你一个前朝的侯爷,还是乖乖从一级往上升吧。

  这也是袁术如今对待黄金台上客的处理办法,真正用心办事的,纳入升爵体系里自己累功升级。

  单纯过来混吃混喝的,请大汉天子给封个虚名供着,足以诱惑江淮之外,那些还活在大汉余晖里的人。

  而待到新朝开创,总有清算之时。

  而到得那时,世家或许因为自身积累的底蕴优势,在这场举国飞升的升级之路上能走的比普通人更快。

  但所谓的门阀垄断,已经不可能出现,只因人人如龙,再无人能断世人上升之阶。

  “既是黄天盛世,当许众生人人如龙。”

  当然,真正要实现袁术心中构想的蓝图并不容易,各项职权部门,监察机构等等都要相应完善。

  他现在也正是在披着二十级军功制,以奖励耕战的皮,一点点将他的构想试错推进。

  同阎象畅谈一番,一一将接下来所需要的各部门职权规划商榷,总算将此事初步议定,接下来还得在大“朝会”之时,召集群臣群策群力。

  但阎象光想到自个明明是来减负的,这还没跟主公开口,就又多了这么多事务,简直是要把他这把老骨头累死啊!

  似乎注意到了阎象面上的苦色,袁术笑谓之曰:

  “阎公勿忧,你所虑之事,我早有计较。

  时隔至今,寿春学宫开设已有不短时日,我欲于今岁年节之前,于学宫开科取士,择优录取,想来这批学子定能助阎公一臂之力。”

  阎象闻言面色一喜,虽则学宫之中按照袁术的意愿也招了不少寒门子弟。

  可以自家主公如今的名望,世家送进来镀金的优秀子弟也有不少,若是从中取士,定解眼下燃眉之急,忙问之曰:

  “不知主公打算如何取士,察举这些学子的品行吗?”

  “品行自然要看,然乱世之中能者为先。

  这样吧,既然是第一次尝试,便简单些。

  届时我会出一道考题,学宫诸生以策论答之,评定三甲。

  一甲称进士及第,只取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称进士出身,取前三十六人。

  三甲称同进士出身,取前一百零八人。

  封名阅卷,名传金榜,至于考官?

  按理说以王公名望,应该是最合适的,可他为学宫院长,了解诸子文风,难免有失偏颇,非得选一个对学宫众人毫不熟悉者。”

  其实说袁术亲自来当主考当然可以,但科举这玩意如果评得众人不服,容易被怀疑徇私舞弊,他可不想坏自个名声。

  还是随机选取一位幸运考官,要真出了事,谁舞弊,大公无私的他再来处理谁就是了。

  要说到和学宫众人不熟悉,自然是随他在外征战的群臣中选出一人,而又要才华满腹,能评定诸生的

  周瑜自然是不二人选,可他心思有异,袁术可不想给他这个增长名望的机会。

  于是乎,想到周瑜,袁术脑海里不由浮现一道善解人意的身影,当即出言!

  “蒋干蒋子翼,江左名士,名传大江,可为主考。”

  袁术心里想的是,让蒋干去办,真坏了事,砍了他也不心疼。

  阎象闻言却深以为然,“蒋子翼于颇有才名,有他主考,定然无虞。”

  如此二人又就细节将年节之前于学宫开科取士之事议定。

  既然提到学宫,阎象似想到什么,赶忙将他先前抱来一摞文书中,取出一些轻薄的事物,递予袁术。

  “主公此前吩咐,命工匠造纸之事,已有成效。

  新纸已出,可染五色,书写如常,请主公赐名。”

  袁术闻言大喜,接过阎象递来的纸张,只见其颜色丰富,呈现青、黄、朱、白、黑等五种颜色的纸张。

  他又接过阎象递来的笔墨尝试书写,只见用不同颜色的纸书写不同内容,能让书写的内容层次清晰,便于区分和整理。

  且质地柔软,墨韵独特,就是它,魏晋时期的五色笺纸。

  虽比不上后世的宣纸,但绝对是远胜蔡侯纸的新纸。

  “好!此纸具有五色,便名为五色笺纸,此次开科取士,便用此纸作答,以作宣传。

  造纸者谁?当按此前议定之奖励制度,重赏之。”

  “主公满意便好。

  造纸者人称左伯,东莱掖县人。

  此前我为主公招募造纸能匠,太史夫人感念主公恩义,便将她家乡的这位能人推荐于我。

  我命人寻访来后,其人果然在造纸之上有独到之处,与众工匠一同研发数月,新纸乃成。”

  袁术先前还道阎象这新纸怎么与历史书魏晋时期的五色笺纸如此神似,原来是左伯所造,那没事了。

  五色笺纸本就是在左伯纸的基础上改良而来,阎象把左伯本人都找出来了,又听闻自己此前一些对五色笺纸的描述,能造出来,倒也正常。

  见阎老头办事如此好用靠谱,袁术不由耐人寻味的看向了他。

  阎象心知不妙,忙道,“主公先前吩咐之事,繁多纷乱,象这便去忙,定早日完成主公所想,这便”

  然而没等他跑,袁术已经开口了。

  “阎公啊!

  能者多劳,且先慢行,我还有大事要倚重你呢。

  既然纸已经造出来了,其实我还有一套配套的雕版印刷,阎公且听我细细道来”

  这一刻的阎象可算体会到什么叫痛并快乐了,明明事情已经多到他都干不完了。

  可主公每每提出的设想,都好像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

  他还不能不听,不能不干,甚至还要想方设法把这些事都办好办妥,他太难了。

  光阴流转,在寿春热热闹闹大兴发明创造的同时,一行飘扬着【黄天当立】大旗的船只已经行进到了徐州东海郡沿岸。

  船上,赵云一脸无奈看向身侧蒋钦,“蒋统领,船上粮草皆已吃尽,眼下莫说回到幽州,才到徐州就已无粮,往后可如何是好?”

首节 上一节 129/2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