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71节

  这些不起眼的消费,最后还是反馈到了工业生产中,有市场自然就有生产,推动了工业产能的提高。

  如果这种影响微不足道,那么没有内部关税后,匈牙利地区的市场敞开了,造成的影响就大了。

  就算是经济再怎么落后,也有一千多万人口。解放农奴、进行土地赎买过后,这些人变成有产者了。

  有资产自然就有购买力,或许现在这个市场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可是消费总量的增加,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没有了关税,奥地利的工商业制品在匈牙利地区的竞争力大增,加上匈牙利地区市场的扩大,自然刺激到了国内的工商业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一个小繁荣。

  根据工业部的统计,1849年奥地利的工业产能较之1847年提高了15%,这个数据在奥地利预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工业产能不可能一跃而就,扩大生产也需要时间,这个年代不比后世,下了订单马上就可以拿到设备。

  接下来的几年,才是奥地利工业产能的爆发期。

  除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外,神圣罗马经济同盟的建立,国内的工商业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市场,自然会刺激到工业生产。

  正在弗朗茨畅想美好未来的时候,一个坏消息传来了。

  “陛下,圣彼得堡传来了消息,俄国人的耐心已经用完了。

  一个星期前,在普鲁士政府宣布进行全国动员后,沙皇尼古拉一世就做出了针锋相对决定,俄罗斯帝国的军队正在向普俄边界集结。

  昨天上午俄罗斯外交部,向普鲁士驻俄大使下达了72小时的最后通牒。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普鲁士政府很快就会向俄国人妥协,他们现在不敢和俄国人开战。”梅特涅皱着眉头说道

  普俄因为丹麦战争进行对峙是符合奥地利利益的,在消耗普鲁士政府实力的同时,还恶化了普俄关系,凸显了俄奥同盟对俄国人的重要性。

  可是俄国人没有耐心了,那么普鲁士政府就坚持不下去了。

  起初的时候,普鲁士政府还对吞并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个公国有信心,后面见识到了俄国人的强硬态度过后,他们的信心就逐渐降低。

  到了现在支撑他们不放弃的因素,已经不是吞并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个公国了,而是德意志地区的民意不让他们退缩。

  俄国人很可怕,感受最深的是他们的邻居,被普奥隔开的德意志邦国就感受不到了。

  为了讨好国内的民意,萨克逊-哥达公国政府就公然宣布:“为了德意志联邦的领土完整,我们不惜和俄国人决死一战!”

  汉诺威王国也强势的表示:“只要俄国人敢入侵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我们就和俄国人死战到底!”

  就连弗朗茨都不得不表示:“如果需要出兵保卫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奥地利不落人后。”

  ……

  这些王国、公国的强硬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话,那么自由市这种被民意统治的地区,就已经采取实际行动了。

  汉堡的德意志民族远征军、吕贝克德意志民族自卫军、不来梅汉萨德意志民族义勇军……

  不需要太过重视,这些名字很响亮的部队,实际上也就由三位数的民族主义分子组成,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大家都做到这份儿上了,普鲁士政府自然是不好意思退缩了。

  腓特烈-威廉四世表示他也要脸啊,要是没有一个令大家信服的理由,他就退缩了,还要不要在德意志地区混?

  可是硬顶也不行,真要是普鲁士和俄国人打起来,信不信这些口号喊的惊天动地的人,瞬间就转换立场了?

  节操神马的在政客眼中,又算得了什么?借口千千万,还怕找不到么?

  实在是不行,组织一批志愿者过去当援军,将看不顺眼的敌人塞进去当炮灰,大家又不是做不出来。

  看看奥地利政府的做法就知道了,凡是想要去前线参战的,都可以报名,战争爆发过后,就送他们过去。

  最后连游行队伍都没有了,奥地利政府也没有进行镇压,或者是驱逐,只是派了几名书记官,记录参加游行人员名单。

  名单上的人,都是热爱德意志联邦的积极分子,准备上前线吧。战争已经爆发,联邦就需要你们保卫了。光喊口号可不行,必须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爱国。

  嘴炮党们怂了,让他们这些喊口号可以,上前线拼命还是让别人去吧。

  本来应该是主力军的学生大部队,现在还在学校啃书本,外面发生的事情他们虽然关心,可是出不去啊?

  加上政府的表现,貌似也很积极,不需要他们做什么了,犯不着违反校规啊?

  普通民众大家都有工作,支持收回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个公国是一回事,上街游行又是另外一回事,难道游行就能够收回国土?

  大家都是理性的,给普鲁士王国打打气就行了,没有必要给国家添乱,要知道游行示威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

  “普鲁士政府要妥协,我们也无能为力,拖了这么长时间,想必普鲁士王国今年要过苦日子了。

  腓特烈-威廉这个家伙大概在后悔吧,前前后后耗费了这么大的代价,现在居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弗朗茨苦笑着说

  他真的没有幸灾乐祸,普鲁士人要是不刺激俄国人进行全国动员的话,尼古拉一世也没有这么容易上火,那么普丹战争拖到明年就不是问题了。

  到时候,弗朗茨投资出去的钱,已经回笼了一部分资金,加上皇家银行对外吸纳的储蓄资金,就可以填上他挪用捐款的窟窿了。

  现在普鲁士人明显是坚持不住了,才故意刺激一下俄国人,借俄国人的军事威胁,说服国内的民族主义分子让步。

  不然腓特烈-威廉四世吃饱了撑着,要下令进行全国动员?

  打丹麦王国普鲁士王国现在的兵力就够了,要是打俄国人的话,全国动员也不够啊?

  普鲁士国内的民族主义分子是可以说服的,毕竟要和俄国人打仗谁都会心虚,这次全国动员普鲁士政府可是把他们也编入了军队中。

  喊口号大家不怂,到了军营过后,很多人都开始重新思考了。不能为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个公国,就让他们把命搭上啊?

  普俄一旦开战,就算是德意志邦国全部支持他们,最后损失最大的同样是普鲁士。要是打输了不但这个两个公国收不回来,搞不好还要割一块地出去。

  军事上的胜算太低,大家的积极性自然就不高了。只要说服了国内,普鲁士政府就度过了难关。

  德意志地区的舆论,腓特烈-威廉四世明显是放弃了。这么明显的问题,德意志邦国联手给他们下的绊子,怎么可能这么容易逆转呢?

  被骂就被骂好了,反正又不会少了一块肉。

  统一德意志地区的野心他们有,可是没有相应的实力啊,就算是获得了民众的支持,战场上打不赢还不是白搭?

  普鲁士政府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事不可为就及时止损,和实际利益相比,名声也是可以牺牲的。

  没有了在德意志地区的声望,恶化了普俄关系,普鲁士王国想要统一德意志基本上是没有机会了。

  在战略上,奥地利获得了胜利。不过弗朗茨却高兴不起来,钱钱钱,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咬了咬牙,弗朗茨决定采用拖字决。一旦普鲁士政府让步,放弃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个公国,他就让皇家银行向普鲁士政府索要捐款。

  要知道战争拖到了现在,皇家银行已经前前后后向普鲁士政府支付了四百多万盾的捐款,钱都用在战争上了,普鲁士政府显然是不可能退还的。

  以索回捐款的名义拖延时间,给回款创造时间,这么做虽然卑鄙了一点儿,还把普鲁士政府得罪死了,弗朗茨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不这么干,他拿什么退还民众的捐款?

  要是按照事先的承诺,按剩余资金比例支付,弗朗茨的财政窟窿很快就会暴露。

  只要一口咬定普鲁士政府骗取捐款,代表所有捐过款的民众要求他们退还,转移大家的注意力,才能够争取到足够的筹款时间。

  “联系德意志各邦国政府,一旦普鲁士政府放弃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个公国,大家就一起发难,鼓动民众向普鲁士骗子索要捐出去的钱。”弗朗茨想了想说

  “是,陛下。”梅特涅回答

第146章 洗白了(求订阅)

  不得不说俄国人很会选时间,最后通牒期限一结束,恰好是12月24日,第二天就是圣诞节。

  无论是死扛到底,还是选择妥协。普鲁士人这个圣诞节都不用过了,拖延了几天才向普鲁士政府下达最后通牒,也不乏有故意恶心腓特烈-威廉四世的意思。

  柏林

  接到俄国人的最后通牒后,普鲁士王国就炸开了锅,主战派、主和派争执不休,策动波兰独立的计划再次被提了出来。

  首相约瑟夫-冯-拉多维茨激动的说:“不行,波兰根本就成不了气候,就算是我们放弃普属波兰,让他们独立建国也挡不住俄国人的兵锋。

  相反,这样做还会激怒俄国人,他们会联合奥地利、法兰西一起来进攻我们,普鲁士王国是不可能打赢这场战争的!”

  新任外交大臣阿尔法不屑的说道:“首相,不要这么危言耸听,最多也就是和俄国人作战。

  法国人内斗正激烈,总统支持的议会就反对,议会通过的法案总统就否决,他们怎么可能参合到这次战争中呢?

  奥地利这次是支持我们的,那怕奥地利政府心怀叵测,可是奥地利民众都是我们坚定的盟友。

  如果奥地利政府敢和俄国人联手进攻我们,行动还没有开始,国内就爆发革命了,他们是不可能冒险的。”

  停顿了一下,他又鼓动道:“俄罗斯帝国已经腐朽了,这个大帝国是一捅即破,既然站在了我们的对立面,为什么不去捅破他呢?

  只要这次我们站了出来,德意志地区的全体民众都会变成我们忠实的拥护者,统一德意志的伟业将在我们手中完成。”

  遗憾的是普鲁士政府高层都不是中二少年了,俄罗斯帝国是腐朽了,可是这个腐朽的帝国也不是普鲁士能够挑战的。

  盟友的力量?不要逗了,用来忽悠下中二少年还可以,普鲁士哪里来的盟友?

  德意志众多邦国,都是看热闹不嫌事情大,一个个口号喊的惊天动地,真要是和俄国对上,又是另一种解释了。

  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大家所谓的保卫德意志联邦领土完整,可没有包括普属波兰和东普鲁士的部分地区。

  这是明晃晃的巨坑,一旦跳进去普鲁士王国就要和俄国人单挑了。当然支持还是有的,看俄国人不爽的国家多的是。

  财政大臣霍尔德冷冷的说道:“阿尔法先生,除非是德意志所有邦国同时向俄国人宣战,不然光我们是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的。

  或许你还没有注意的,为了普丹战争,我们自己花光了国库中最后一个金币,早在半年前政府的公职人员就不能领到足额的薪水,最近三个月更是一分钱也没有发。

  在全国动员的情况下,我们的战略物资最多可以支撑半个月的作战时间,除非我们的军队能够在半个月内赢得这场战争,不然这场战争就没有发起的必要。”

  没钱是最大的问题之一,从去年三月开始普丹战争就爆发了,中途有过休战可是两国的军队依然在对峙中。

  普鲁士王国的财政是常年赤字,为了支持这场战争,他们已经想方设法的筹集军费。

  到了现在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国际贷款借不到,政府发行的债卷在金融市场上无人问津,国内的民众为了支持这场战争,已经多次捐款,也掏尽了腰包。

  甚至为了筹集,他们不惜放下了颜面,向德意志地区民众求助,钱是获得了不少,问题是到了普鲁士政府手中就所剩无几了。

  没钱只是一方面,还有就是真的打不赢。在排枪时代,人海战术就是最有效的战术之一。

  普俄边界无险可守,一旦战争爆发,普军主力被拖住后,哥萨克骑兵杀到普鲁士王国的腹地,他们就凉凉了。

  “俄国人干涉,普丹战争是打不下去了。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说服国内的民众,把我们所面临的困境,解释给民众听,让他们理解政府的难处。

  这个问题由首相出面解决,外交部派人和俄国人进行沟通,重启同丹麦王国的谈判,邀请奥地利加入调停这次战争。

  为了表达我们的诚意,一旦谈判开启,普鲁士王国就解除全国动员。”腓特烈-威廉四世不紧不慢的安排道

  ……

  1849年12月23日,在俄国人的武装调停下,普鲁士政府宣布接受俄国人的建议,重启普丹谈判,同时解除全国动员。

  消息一经传出,德意志地区就炸锅了,民间反俄情绪开始高涨,对普鲁士政府也变得失望了起来。

  在普鲁士王国进行全国动员的时候,大家可是非常感动的,捐钱捐物的不在少数,现在突然间普鲁士政府就怂了,这不是浪费大家感情么?

  普鲁士政府怂了,可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该怎么办?在民众看来这是原则性的问题,可不能放弃。

  大家的目光投向了维也纳,作为德意志邦国的老大,奥地利政府这个时候必须要拿出一个明确的态度来。

  梅特涅可是外交老油条,怎么可能跳进去帮普鲁士顶缸呢?

  圣诞节当天,奥地利外交部宣布:“奥地利政府将在近期召开联邦会议,由联邦议会派出代表团参与到这次谈判中。

  在此之前奥地利政府希望普鲁士王国能够承担起一个大国的责任,守住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

  这个时候大家想起来了,貌似德意志地区还有一个联邦议会存在。

  不过对普鲁士政府来说,这个时候联邦议会冒出来,就是在给他们制造麻烦。

  在联邦议会上当然不可能妥协了,大家都是要面子的。

  就算是联邦议会做出决定和俄国人宣战,那也只是奥地利和普鲁士的事情,他们这些在后方的邦国又够不着,怕什么?

首节 上一节 71/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