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阁下,我们西扩的道路已经被挡住了,普鲁士王国就算是做大,也不可能反攻俄罗斯,只要我们挑起普奥矛盾,西线就稳定了。全力经营地中海,才是我们的国策。”卡尔-渥赛尔罗德解释道
……
俄国人内部争执不休,减轻了对普鲁士的外交压力,给普鲁士人造成了一种错觉,似乎只要他们打服了丹麦人,造成了既定事实俄国人就会妥协。
受此影响,普鲁士军队迅速击败了前线的丹麦人,1849年4月9日,普鲁士军队再次进入日德兰半岛。
和上一次的克制不一样,这次普鲁士人为了逼迫丹麦王国妥协,一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四月份还没有过去,半个日德兰半岛都沦陷了。
要不是丹麦人有先见之明,把首都建立在西兰岛上,普鲁士人海军是弱鸡,估计普鲁士军队就要直捣黄龙了。
顶不住就找老大,尼古拉一世也被普鲁士人的做法给激怒了。
打狗还要看主人呢?他都已经三番五次的叫停了,居然还敢继续采取军事行动,完全没有把他放在眼里。
自认为尊严受到挑衅过后,俄国人立即采取了行动。
1849年5月7日,两个俄罗斯步兵师登陆日德兰半岛,挡住了普鲁士军队前进的道路。
打是不可能打的,腓特烈-威廉四世怂了,从圣彼得堡传来的消息表明俄国人的容忍已经到了极限。
发动战争容易,要结束战争就难了。不要看现在腓特烈-威廉四世已经镇压了国内的革命党,可是普鲁士依然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前线的军队打的太过顺利,也不是一件好事。现在民众的视线都被转移到了普丹战争上,没有人记得他们镇压革命了。
可是民族主义勃发的后遗症也来了,民众不能够容忍失败,尤其是战场上已经打赢了,政府再做出让步。
停战可以,放弃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个公国就不行,这是原则问题,谁敢让步谁就是卖国贼。
帮普鲁士人造势的可不只是奥地利,德意志地区的所有的邦国都出了力,包括倾向于普鲁士人的北德意志地区邦国。
可以说现在整个德意志地区,都在精神上支持普鲁士,如果精神支持能够变成实质上的支持,那么腓特烈-威廉四世也不用怂了。
维也纳
“陛下,普鲁士驻维也纳大使向我们寻求帮助,外交部拒绝过后,他们又提出了在奥地利募捐战争军费。
根据我们收到的情报,普鲁士人在国内已经发起了募捐,现在他们又把目标投向了整个德意志地区,他们的财政应该是快要撑不住了。”梅特涅笑呵呵的说
募捐军费?这可是弗朗茨帮普鲁士政府想出来的妙计,民众的钱可不好拿。
要是拿了钱最后事情没有办到,这些人捐款的时候有多高的热情,未来就有多大的怨恨。
“既然如此,我们就配合他们好了,政府派人帮他们进行募捐,让人在德意志地区造势,把实际募捐的款项放大那么一点点。
外交部代表奥地利政府向普鲁士捐款一千万盾,支持他们为德意志联邦收复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的军事行动。
不过这笔钱先不用急着给他们,随便找个理由往后拖一拖,实在拖不下去了,就以财政困难为由分期付款。”弗朗茨想了想说
诈捐门,到了21世纪都有人敢玩,弗朗茨自然不介意效仿了。
不对,他这还不能算诈捐,又不是真的不给钱。
只要普鲁士人能够让这两个德意志公国,重回德意志联邦的怀抱中,奥地利政府就给钱。
如果普鲁士人顶不住压力,放弃已经到手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公国,这笔钱自然也就不用给了。
顺便还要发动德意志各邦国的民众去普鲁士大使馆门口抗议,让他们退还血汗钱。
“是,陛下。”梅特涅回答道
不知道普鲁士代表听到这个消息过后,会有多么的高兴,大概不会兴奋死吧?
第135章 发财?从挪用**开始
弗朗茨是有民族责任感的,为了替普鲁士王国募集战争经费,他这个皇帝都带头捐款一百万盾,存入了奥地利皇家银行。
(1盾≈11.69克白银)
很快奥地利国内的贵族、商人、学生……都争先捐款,只不过这些款项都没有直接交给普鲁士政府,而是存入奥地利皇家银行。
没错,这家奥地利皇家银行就是弗朗茨刚刚捣鼓出来的,目前的主要业务就是收取民众的捐款,同时监督这笔钱用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公国保卫战中。
现在普鲁士军队在日德兰半岛纵横,这已经超过这个界线,不满足启用这笔捐款的条件。
普鲁士人怎么想弗朗茨不在乎,反正他现在非常的高兴,注册资本不过一百万盾的皇家银行,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吸纳了近三千万盾的存款,不对是捐款。
只不过银行给捐款者开据了收条,所有捐款都是按比例使用,如果没有用完后面是要退还的。
为了展示他的爱国节操,皇家银行连最基础的手续费都不收了,完全都是在免费服务。
既然是捐款,利息自然也不存在了。在这笔巨款启用前,弗朗茨手中又多了一笔流动资金。
大量的现金放在手中不动,那就是在犯罪,所以弗朗茨转手就给自己发放了一笔贷款,用来投资建设了一家综合性的食品企业、顺便还购买大量品质不错的矿山。
这个年头金、银可以直接充当货币,金矿、银矿自然也非常的值钱,那怕弗朗茨是皇帝也不是那么容易弄到。
相比之下,铁、煤、铅、锌、锰、稀土等矿产就要廉价的多,工业革命还在进行中,就连最基础的煤铁消耗量都非常的有限,很多稀有矿产,现在的工业根本就用不到。
弗朗茨也懒得去虎口夺食,趁着现在这些资源不值钱,提前把未来有价值的矿产收入囊中。
可惜,奥地利帝国没有巨矿,不然的话这一波下来,就可以吃一辈子了。
总之,现在手中有钱就四处买买买,别人投资开矿首先就要考虑交通问题。
弗朗茨就不考虑那么多了,只要矿产品质够好,储量够丰富就行了,交通的问题用的着操心么?
别人不知道,他自己还能不知道么?奥地利政府要不了多久,就要大力投资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了。
现在看来没有开发价值的矿山,到时候路一修通,马上就要身价倍增,再加上工业化的推进,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增加,想不发财都难。
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内,就花掉了五百八十多万盾了,吓的弗朗茨赶紧收手。就算是挪用公款,也得有个限度啊?
要是一股脑的把这笔巨款全部都花了出去,被人给发现了,后面怎么收场呢?
哈布斯堡家族有的资产,可没有这么多现金,就算弗朗茨是皇帝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拆借这么多现金来。
只是挪用一部分的话,弗朗茨还是有办法平账的,毕竟是开银行的。如果不是现在人手不足,皇家银行已经开始攻城掠地了。
拥有三千万巨款的银行,在这个年代可是一个巨无霸,论起现金流绝对是奥地利第一大银行,在全世界也是排名靠前的存在。
目前奥地利皇家银行,一共就开设了三十多家门店,规模上来看只能算是一家中小型银行,营业网点全部集中在了奥地利的几座大城市。
约翰-施特瓦原本是奥地利第一储蓄银行的高管,被劳尔看重给挖了过来,担任皇家银行的首任行业。
直到这个时候,弗朗茨才发现哈布斯堡家族在很多银行都有股份,怎么来的他就懒得理会了。
反正任何一家银行后面都是有支持者的,不然这个年代,甚至是更早的年代,想要生存下来可不是那么容易。
“陛下,皇家银行已经准备就位,可以对外吸储了。”约翰-斯特瓦有些紧张的说
“银行方面的问题,你才是专业人士,这个问题你们管理层自己商议决定。短时间内,皇家银行是不对外开展贷款业务的。”弗朗茨面无表情的说道
挪用了那么大一笔巨款,可是要还回去的。天知道普鲁士人能够坚持多久,一旦普鲁士政府做出妥协,这些钱都是要退回去的。
“是,陛下。”约翰-斯特瓦回答道
“你估算一下,这些捐款有多少能够转换为我们的储户?会存留下多少钱?”弗朗茨关心的问道
“陛下,我们的银行利息都是参照平均水平制定的,不过皇家银行在信誉上远超任何竞争对手。
大约有百分二十左右的捐款者会成为我们的用户,因为这些捐款中政府捐款就占据了三分之一,最后留下来的资金可能会在三百万盾左右。”约翰-斯特瓦想了想说
不要以为三百万盾就少了,这个年代人们还没有往银行存钱的习惯,大部分的贵族都习惯把金币堆在地下室里。
银行开户也是有门槛的,比如皇家银行设定的门槛就是一百五十盾。低于这个数字,不好意思,这里不适合你。
整个奥地利帝国1848年的储蓄总额都不到一亿盾,能够留下三百万盾,就占据了奥地利总储蓄的百分之三以上。
弗朗茨也有想过降低这个开户条件限制,不过考虑到这需要大量的柜台人员,还要增加管理难度和运营成本,就果断的放弃了。
银行也是有逼格的,这个年代出入银行的都是社会的中上层,一旦开放了限制,大量的底层民众涌入,这些优质客户要是跑了,那哭都来不及了。
奥地利民众太穷了,每年能够存下十几盾,那就算是收入不错的了。这种背景下,冒然开展这项业务亏本的可能性太高。
“知道了,你回去后就尽快展开吸储业务。所有的业务员都必须要严加训练,要求所有人,都必须要礼貌的接待每一个客户。”弗朗茨嘱咐道
“是,陛下。”约翰-斯特瓦回答道
这个时期银行的服务人员态度实际上并不差,因为开户金额限制的关系,能够在银行办理存款业务的,基本上都是中产阶级,或者是更高层次的存在。
在社会层次上,银行工作人员没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自然也不存在所谓的歧视了。
加上又是私立银行,大家都是要拼业绩的,业绩好的晋升,业绩差的滚蛋,想躺着做梦去吧!
弗朗茨是关心则乱,现在他还有一个窟窿要填呢?
哈布斯堡家族可没有随时拿出几百万盾现金的豪气,皇家银行还是他的个人私产,弗朗茨不希望别人也跟着参合了进去。
现在皇家银行不对外放贷,不是他不想做这笔生意,而是不敢做,万一普鲁士人明天就怂了,他就要立即迎来提款高峰。
这些捐款,皇家银行可是承诺了专款专用,要是提不出来钱,被人捅出来挪用捐款,这个信誉上的伤害就大的去了。
保密是不可能保密的,现在没有人捅破窗户纸,那是弗朗茨是皇帝,没有人敢做这个出头鸟。
还有就是他们不知道弗朗茨挪用了多少钱,要是数字小的话,想要填上窟窿并不难。到时候造谣生事、败坏皇帝声誉的罪名下来,也是要死人的。
第136章 这样做,我也很为难
柏林
自从听说在奥地利募集了大笔捐款过后,腓特烈-威廉四世就激动坏了。没错是激动的,绝对不是被气的。
除了普鲁士王国外,整个德意志地区募集起来的捐款,如果折合成奥地利盾计算的话,大约有四千三百多万盾,光奥地利就贡献了三千多万。
这笔钱,已经相当于普鲁士王国小半年的财政收入了,如果能够全部拿到手的话,对于财力匮乏的普鲁士政府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可惜伟大的弗朗茨陛下提出了专款专用,结果很多德意志邦国都跟着学样了,当然他们做事没有弗朗茨陛下这么谨慎。
截止到目前为止,普鲁士政府还是收到了五百多万盾来自德意志地区的捐款,剩下的大都被各自政府给截流了。
这么大一笔好处,官僚们怎么可能无所作为呢?他们的捐款又不想弗朗茨做的那么严谨,全部都开了收据,用不完还可以退款。
可以想象,剩下的钱是注定到不了普鲁士政府的手中了。
更令腓特烈-威廉四世郁闷的是在媒体口中,普鲁士王国已经收到了来自德意志地区的捐款,并且这个总数额已经突破了一亿盾。
这个年代消息传递不畅通,没有银行流水可以查,反正都是随口一说,各邦国可不想丢面子,一个个都捐出一笔天文数字。
真的假的,这个重要么?
反正都是各地的媒体公布的数据,又不是官方承认的,未来就算是被查出来了也无所谓。
要是碰到不要脸的政府,直接一口咬定把钱给了普鲁士政府,谁也不能证明没给。
比如说弗朗茨就给普鲁士政府划拨了第一笔捐款,共计一百万盾全部都是现金,在媒体的见证下移交给了普鲁士大使馆。
当然,或许是觉得一百万太少了,维也纳的报纸上一百万变成了三百万。如果弗朗茨无良一点儿,直接吞掉这多出来的两百万盾,也不是不行。
不是所有人都是弗朗茨这么讲究,谎报捐款数字只是小问题,很多地方明明只给了二十万,非要让普鲁士官员在五十万的收条上签字。
反正钱在人家手中爱要不要,在利益面前,官僚们的战斗力都爆棚了。
除了受普鲁士影响严重的邦国,出现这种情况的现象要小些,南德意志地区邦国更是成为了重灾区。
普鲁士首相约瑟夫-冯-拉多维茨忧心忡忡的说:“陛下,这些钱我们不能要了!”
“怎么了?”腓特烈-威廉四世疑惑的问
对德意志各邦国不满归不满,可是没有必要和钱过不去啊?就算是被各国的官僚们贪污了一大部分,最后拿到手的也不是一笔小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