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国互为最惠国待遇,商业往来关税不得超过第三国;
2、两国结成贸易战略伙伴关系,遵循自由贸易原则;(一方与第三国爆发战争,双方的贸易照常进行)
3、……
这些份很草率的商业贸易协定,显然不是两国政府努力半年的成果,真正值得双方重视的还是签订的密约,包括《俄奥军事同盟》、《俄奥势力划分》。
《俄奥军事同盟》内容:
1、自条约签订之日起,两国正式缔结军事同盟;
2、如果一方遭到外来军事入侵,均视为向两国共同宣战;
3、某一方向第三国宣战时,可以要求对方进行援助,包括物资援助和军事援助;
4、……
毫无疑问,《俄奥军事同盟》是《柏林公约》延续,甚至还更进了一步,只不过缔约国没有了普鲁士。
因为普丹战争的关系,尼古拉一世对普鲁士王国非常不感冒,这场战争的爆发也标志着“北方三宫廷”时代的结束。
与军事同盟相比,《俄奥势力划分》才是两国结盟的基石,两国各取所需,拿到了需要的一切。
条约规定:
1、奥地利承认俄罗斯帝国对黑海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及沿岸土地拥有全部主权;(包括君士坦丁堡、小亚细亚半岛,和巴尔干半岛的部分地区)
2、奥地利承认俄罗斯帝国在远东所的权益;
3、奥地利政府承认俄罗斯帝国在中亚地区的利益;
4、奥地利政府承认俄罗斯帝国在波斯的权益;
5、两国共同瓜分巴尔干半岛和地中海的利益;
6、俄罗斯帝国承认奥地利对南德意志地区拥有主权;
7、俄罗斯帝国承认奥地利在多瑙河流域的利益;
8、俄罗斯帝国承认奥地利在意大利地区的利益;
9、俄罗斯帝国承认奥地利开辟的海外殖民地取得的利益;
……
双方约定的非常明确,你支持我获得黑海沿岸的地区,我支持你兼并南德意志邦国,大家一起来瓜分巴尔干半岛和地中海的霸权。
在这些核心利益之外,只要双方的利益没有冲突,就互相给予支持。
俄奥在各自扩张上达成了一致,这也意味着英国人主导的《海峡公约》作废了,没有了奥地利的支持,英法两国想要在近东地区压制俄国人的野心,已经很难做到了。
按照双方的约定,奥地利将获得南德意志地区、波黑地区、大半个塞尔维亚和大半个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部分地区。
从领土面积上来说,还不到俄国人的二分之一;从经济发展来看,双方更是没法比。
这个年代黑海沿岸都发达地区,奥斯曼帝国的精华都在这里,而奥地利这边除了南德意志邦国外,别的地区都没有来得及开发。
看着双方的收益对比,弗朗茨也明白了为什么历史上俄奥会翻脸了,俄国人拿的太多了,奥地利政府眼红了。
更关键的是,一旦让俄国人的野心达成,奥地利帝国就再也睡不好觉了。
本来弗朗茨以为黑海海峡的利益就可以满足俄国人的胃口了,最多再加上半个巴尔干半岛,事实证明他想错了,俄国人把小亚细亚半岛也圈了过去。
既然毛熊的胃口这么好,他当然不介意推一把了,奥地利承认俄罗斯获得小亚细亚半岛,俄国人在巴尔干半岛做出了利益让步。
双方约定的巴尔干势力范围,弗朗茨并不在意,能够拿到固然好,拿不到也无所谓,只要占领了贝尔格莱德就可以了。
现在的奥地利帝国还没有那么好的胃口,一口吃下去就撑着了,要不是这个年代巴尔干半岛的人口还不多,他是碰都不敢碰。
不过做戏做全套,要是奥地利的胃口太小了,估计俄国人还会怀疑这背后有没有阴谋。
弗朗茨大胆的猜测,这个时候圣彼得堡宫廷内正在庆祝这一伟大的胜利。
历史上俄国人拆散《海峡公约》,可是出兵帮奥地利镇压匈牙利叛乱换来的。
这个时空,奥地利政府没有出现混乱,自己就搞定了叛乱,自然不需要帮忙了,报酬也就无从谈起。
要是有《海峡公约》在,后面克里米亚战争就打不起来了,俄国人不可能单挑英法奥三国。
这也是历史上奥地利背叛俄国人过后,里外不是人的原因。在英法看来,如果不是奥地利最初对俄国人的放任,这场战争根本就打不起来。
“陛下,这份条约我们太吃亏了,一旦变成现实,俄国人就无人能制了!”费利克斯首相皱着眉头说
兼并南德意志这项国策,是他这个首相主导的,可是看到和俄国人妥协的代价过后,他就后悔了。
“如果俄国人不做大,我们有机会兼并南德意志地区么?欧洲各国谁愿意看到奥地利继续壮大下去?”弗朗茨反问道
梅特涅激动的说:“陛下,放出俄国人容易,可是要把他们堵回去就难了。
况且,我们真的能够兼并南德意志各邦国么?
要是俄国人真的占领了上述地区,我们还没有吃掉南德意志地区,那么奥地利也就丧失了未来。”
弗朗茨淡定的说:“不要被利益蒙蔽了双眼,表面上这份条约对俄国人非常有利,可实际上你们觉得以俄国人的国力能够支持这个计划么?
俄国人这次是想要一口吞下奥斯曼帝国,苏丹政府肯定要拼死抵抗,这场战争短期内显然是结束不了的。
法国人在近东地区还有大量的利益,他们不可能放任俄国人扩张,搞不好俄国人的行动,还会让法国政府团结起来共抗外敌。
英国人就更加不用说了,对于俄国人这个竞争对手,他们什么时候放松过警惕,支持奥斯曼帝国是必然的,搞不好还要拉着法国人一起上阵。
不要看英国人的实力似乎都在海上,可是架不住他们有钱,只要奥斯曼人没有死光,他们就可以让这场战争继续打下去。
就算是俄国人再厉害,最后他们也会被拖垮。
除非沙皇政府能够见好就收,在占领君士坦丁堡过后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就地进行防守,以俄国人的国力守住一座要塞城市不难,耗上几年功夫,英法自然就会放弃。
然后俄国人再逐步蚕食奥斯曼帝国,如果不发生意外,估摸着努力个三五十年,就差不多可以实现目标了。
这么长的时间,足够我们做很多事了。到时候奥地利帝国,未必就比俄罗斯弱。”
说起法国人,弗朗茨就想笑。近代可以哈布斯堡王朝比败家的,就非法国人莫属了。
奥斯曼帝国不能算,他们的败家之路还没有正式开起,现在还在大片的国土。
从18世纪开始,法国人就开始了他们的悲剧之路,如果有人注意的就会发现,巅峰时期的法兰西第一殖民帝国家底真的厚实。
在奥地利王位战争中失利,丢掉了印度地区;七年战争中失去了加拿大;支持美国独立后,转眼间反法战争爆发,又被美国强买了路易斯安那地区。(1500万美元买下260万平方公里土地)
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如果历史不发生改变,法国人还要陆续丢掉中美洲包括巴拿马运河在内的权益,以及法国人占主导的埃及地区……
法国人跌到,直接喂饱了英国人、美国人,后面这两大帝国都是踩着法国人的肩膀成为世界帝国的。
当然,这里面也少不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功劳,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英国人也崛起不了,美国人自然不用说了。
弗朗茨总算是说服了内阁,当然条约已经签订,木已成舟,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理论上来说,只要英法肯卖力,俄国人想要实现野心还是有难度的,奥斯曼帝国的虚弱本质没有暴露,大家对他们还是抱有期待的。
要是俄国人选择了保守战略,慢慢的进行奋斗,那就更不用怕了。
三五十年时间,已经足够奥地利帝国在完成工业化的同时,顺带消化掉南德意志地区。
第134章 诈捐门
国与国之间,利益永远都是主题。弗朗茨在算计俄国人的同时,沙皇政府同样也再算计奥地利。
这种算计和结盟无关,大家都是在规则范围内进行的。在利益大于矛盾之前,双方的盟友关系还是可靠的。
俄奥同盟建立后,沙皇政府放松了对普鲁士的压制。
显然,奥地利政府暴露了对南德意志地区的野心后,沙皇政府担心奥地利会统一整个德意志地区,威胁到他们的欧陆霸权,准备让普鲁士人制衡奥地利。
最直观的表现,俄国对普鲁士王国施加的外交压力,没有前面那么有力度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弗朗茨还在无意中帮了普鲁士人一把。当然这种帮助,并不足以让俄国人放任普鲁士王国兼并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个公国。
丹麦这个小弟,俄国人还不想放弃,沙皇政府需要一个稳定的北欧,普鲁士王国的扩张已经打破了北欧的平衡。
沙皇政府陷入了矛盾中,最佳的选择是让普鲁士王国向德意志中心地区发展,拖延奥地利统一南德意志邦国的时间。
但是又不能让普鲁士王国统一德意志地区,这与俄国人的战略不符。在沙皇政府看来,奥地利这个盟友是最佳选择。
有一定实力,又没有威胁到俄罗斯的实力。最重要的是哈布斯堡王朝已经很老了,任何一个老牌帝国想要新生都非常的困难。
相比之下,新崛起的年轻帝国才更加令人忌惮。年轻意味着还处于上升期,未来有无限的可能,很不幸普鲁士王国就是一个有潜力成为年轻帝国的王国。
俄国人非常的矛盾,一方面他们想要普鲁士王国制衡奥地利,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普鲁士被英法拉拢了过去,在关键时刻刺背俄罗斯或者是奥地利。
在尼古拉一世看来,最佳的选择是普鲁士王国也拉拢过来,重回“北方三宫廷时代”,或者说是“三皇同盟”。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归根结底还是利益,现在俄国人还不能牺牲丹麦人的利益,这会让盟友感到寒心。
那么接下来让普奥联手瓜分德意志地区,也就不好操作了,很明显一个北德意志地区是很难喂饱普鲁士人的。
要是普鲁士向德意志地区伸手,不要说奥地利忍受不了,就算是尼古拉一世也忍受不了,他可不能容忍诞生一个德意志帝国出来。
更加严重的是普奥瓜分德意志地区过后,普鲁士王国就真的做大了,两家联手正好堵住了他们西进的道路。
搞不好未来的“三皇同盟”击败敌人过后,就是普奥联手对抗俄罗斯,给自己培养敌人的感受,总是不美妙的。
圣彼得堡
为了解决这个麻烦的问题,尼古拉一世专门召开了御前会议。
首相率先开口说道:“陛下,要么全力拉拢普鲁士王国,延续柏林公约;要么联合将普鲁士王国打压下去,让他们没有能力给我们添乱!”
这道选择题大家都知道,打压普鲁士王国该怎么做,非常的简单只要联合奥地利狠狠揍他丫的一顿,保管十几二十年普鲁士都翻不了身。
可问题是打趴下了普鲁士,奥地利的目标或许就不是兼并南德意志地区,而是要统一整个德意志地区了。
打压不可行,那就改为拉拢普鲁士。拉拢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笔代价俄国人是不会出的,要他们割肉,就是再要他们的命。
外交大臣卡尔-渥赛尔罗德分析道:“陛下,普鲁士人的胃口很大,现在德意志地区有两种统一思想,一种是由奥地利统一德意志地区建立大德意志帝国,还有一种是由普鲁士人统一除奥地利外的德意志邦国建立小德意志。
后者是普鲁士人捣鼓出来,他们的目标非常的明确,就是统一德意志,现在他们发起丹麦战争,就是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
如果我们肯支持普鲁士统一德意志地区,他们肯定会加入同盟,不过奥地利那边必然不会答应。没准我们的战略还没开始,普奥两国就先打起来了。”
尼古拉一世皱着眉头问道:“怎么北德意志邦国还喂不饱普鲁士人么?”
俄国人奉行的是实力至上,有多强的实力就分享多少利益,现在普鲁士王国就是列强中垫底的存在,或者说只是一个准列强。
后世大家对普鲁士王国评价高,那是因为他们统一了德意志,建立了牛逼哄哄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就拔高了他们的地位。
并不是说现在他们这个人口1300万的中等国家,就拥有和各大强国比肩的实力了。
“陛下,我们可以尝试一下用北德意志地区拉拢普鲁士人,如果不行的话就引诱他们向低地国家扩张。”外交大臣卡尔-渥赛尔罗德提议道
19世纪是一个扩张的年代,各国无不想要扩张自己的实力,这个年代不扩张就是在慢性自杀。
不要看后世的很多国家,都从这个年代苟活了下去,实际上很多人都忽略了他们所经历过的风险。
荷兰、卢森堡这样的小国就不提了,就连西班牙这样的大国,后面都被人一路吊打。
普鲁士、奥地利这种地理位置巨坑的国家,要是不对外扩张壮大实力,无论是俄国人西进,还是法国人东征,都是一个悲剧。
种田发展也不是不可以,不过种田发展的速度太慢了。没有足够市场、工业原材料,你努力二三十年,还比不上人家两三年的成果。
“不行,让普鲁士人兼并北德意志邦国,就已经很危险了。要是让他们再获得了比利时、荷兰,那么又是一个法兰西。”首相激动的反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