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政府是真的没钱,不是假没钱,随便怎么弄,都榨不出油来。
不光是对俄赔款支付不起,包括欠英国人的债务柏林政府都暂停支付。
据说普鲁士财政大臣已经启程前往伦敦,似乎是要游说债主们延长债务期限,或者是接受用实物支付。
这次游说行动,注定会很艰难。普鲁士王国资源匮乏,工业技术实力有限,工商业制品竞争力有限。
就算是“实物支付”商品会有一定的折扣,但是在高质量的英国工商制品竞争下,想要销售出去也是一个难题。
单纯的“廉价”带来的竞争力还是有限,除非价格差距非常悬殊,要不然还是质量好的商品更受欢迎。
事实上,普鲁士王国自身资源不足,需要从海外进口工业原材料,工商业制品的成本就已经上去了。
唯一的优势,大概是人工便宜。遗憾的是这年头全世界的人工成本都不高,除了部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大部分行业人工成本都只是生产成本的一小部分。
事实上,柏林政府也提出了实物支付战争赔款的建议,结果被俄国代表一口回绝了。
没办法,沙皇政府现在缺的是钱,而不是工商业产品,尤其是外汇缺口非常严重。
这场战争,给俄罗斯帝国带来了巨额的贸易逆差,不得不依靠外债维持平衡。
现在战争结束了,沙皇政府急需大量的外汇用来偿还债务,要不然就只能拿真金白银去填坑。
英国人没有这些压力,拿到廉价的工商业制品,还可以往殖民地倾销,债主们的钱包不会亏。
沙皇政府拿到这些东西就只能自家用,拿去市场上变现也只能是自家印刷的卢布,换不到宝贵的外汇。
俄国代表尼基塔·季托夫伸出了五根手指:“5亿神盾,这是我们的底线,不能再低了。
要知道,为了这场战争,俄罗斯帝国至少付出了三十亿神盾的军费,造成了上百亿神盾的经济损失。
这些都是你们造成的,现在我们要求的赔款数额,还不到损失的百分之四,已经非常的低了。”
没有毛病,两次普俄战争加在一起,包括镇压国内内乱的开支,沙皇政府支付的军费开销确实超过了三十亿神盾。
经济损失更不用说,波兰-立陶宛地区近乎被达成了白地,俄属西乌克兰地区被打成了废墟,两次战争给俄罗斯帝国造成的人口损失超过千万。
把这些损失全部加起来,一百亿神盾那是绰绰有余。从这方面来说,沙皇政府提出的赔款要求真的不高。
至少,他们没有向柏林政府要抚恤金。要不然这上千万人的抚恤金,卖了普鲁士王国也赔不起。
政治就是这么现实,如果柏林政府赢了,他们就是正义的,战争可以定义为:为了解放被沙皇政府奴役的少数民族而战。
国际社会会定义:波兰、立陶宛、俄属西乌克兰……这些地区都是沙皇政府强占的领土。
既然输了,那么没得说,这些地区都是俄罗斯帝国的领土,战争对这些地区的破坏,那都是在损害俄罗斯帝国的财产。
普鲁士代表吉莲-冯-麦克凯斯果断哭穷道:“伯爵阁下,这场战争带来的灾难,不只是贵国在承担,我们同样也是受害者。
现在普鲁士王国民生凋零、哀鸿遍野,普通民众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成问题,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实在是拿不出钱来。”
“没钱”这是一个万能的理由,吉莲-冯-麦克凯斯不怕俄国人会进一步宰割普鲁士王国,现在俄国人的控制区是欧洲列强能够接受的底线。
如果沙皇政府不知足,想要一口吞下普鲁士王国,英法奥三国会让他们知道谁才是欧洲的主人。
无法吞并普鲁士王国,不等于无法灭亡普鲁士王国,俄国人只要肯付出代价,一路打到柏林去换一个政府并不难。
只不过这么一来,又要增加巨额的军费开销。战后普鲁士被打成了白地,那就一分钱的赔款都不要想了。
没有哪个理智的政府,会为了一口气,就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尤其是俄罗斯这样的穷国,更加不能抵御金钱的魅力。
沙皇政府有多缺钱,看谈判中用选择的支付货币就知道了。
一般来说,涉及到战争赔款的时候,大家都会用本国货币支付。
选择“神盾”,而不用“卢布”支付,沙皇政府也是迫不得已。
破于财政压力,沙皇政府不得不增发货币,卢布正在持续贬值中。
为了保证自家的利益,必须要指定一个币值稳定的货币,可供选择的就只剩下英镑和神盾。
俄罗斯帝国最大的债主是奥地利,在储备外汇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偏向了神盾,原本卢布和英镑挂钩的金融模式,早就在战争中被废弃了。
尼基塔·季托夫摇了摇头,严厉拒绝道:“这是贵国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做错事总是需要承担责任的。
支付不起赔款,就想办法去借,我想贵国肯定有办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
如果实在是不行,我们就用自己的放式去取,总之这5亿神盾是一分也不能少。”
理论上来说,如果拿到了五亿神盾的战争赔款,困扰俄国人的财政危机马上就迎刃而解。
提前支付债务,可是能够节省大量利息开支的。假如全部拿去还债,外债立马就能够腰斩。
为了逼迫普鲁士妥协,尼基塔·季托夫毫不犹豫的开始威胁。自己去取,能够拿到这么多钱么?
答案是否定的!
现在的普鲁士,还不是巅峰时期的德二帝国。想要靠拆机器弥补战争损失,就算是把螺丝钉都拆完,也凑不够五个亿。
……
不能让步,遇到了没钱。双方也算是棋逢对手,谈判很快陷入了僵局。
维也纳宫,密切关注普俄谈判的弗朗茨,这个时候也头疼了起来。
普俄谈判这么拖下去,对奥地利也非常不利。
别的不说,不给这场战争画上一个句号,新的维也纳体系如何能够建立起来?
以英国人的作风,如果他们趁机不搞事,那就不是英国人了,要不然怎么会有“搅屎棍”的美名。
正所谓夜长梦多,拖得时间长了,谁也不知道奥地利的优势能不能持续保持下去。
要是错过了这次机会,奥地利的损失就大得去了。维也纳体系带来的不仅仅只是名声,还有庞大的政治利益。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陛下,俄国人的胃口太大,普鲁士根本就承担不起。
5亿神盾的战争赔款,这恐怕要超过欧洲历史上所有战争赔款的总和,甚至是全世界所有的战争赔款加起来,都不一定有这么多。”
多么?
在这个年代来看,确实是天价赔款。原时空的普法战争,最后的战争赔款也不过50亿法郎,都震惊了全世界。
以现在的汇率计算,50亿法郎也不过4亿神盾。
当然,考虑到年代的不一样,十年前的4亿神盾,还真不比现在的5亿神盾少。
不过普鲁士和法兰西完全是两个概念。法国人轻而易举筹集了50亿法郎,据说还超出了十几亿。
要知道普法战争还打烂了东部几个省,经济损失超过200亿法郎,法国政府本身还有上百亿法郎的巨额债务,不比现在柏林政府欠得少。
底子厚实就是这么牛,人家损失的起,换了普鲁士王国根本就做不到。
弗朗茨没有被触动,那是因为见识过一二战的赔款,内心已经非常强大,这点儿钱已经很难让他触动了。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点了点头:“对柏林政府来说,确实有点儿多。能够让俄国人做出让步么?
比如说:减免一部分赔款,或者是延长支付年限。将每年支付的赔款数额,限制在普鲁士王国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韦森贝格摇了摇头:“陛下,这恐怕很难。战争带来的伤害太大了,普鲁士王国现在几乎没有支付能力。
况且,俄国人还欠我们巨额的债务,任何减免、或者是延期支付的建议,都不适合由我们提出来。”
听了这个解释,弗朗茨无奈的揉了揉额头。涉及到了自身利益,那就意味着没得商量了。
要是维也纳政府建议沙皇政府减免赔款,俄国人也要求奥地利减免债务,那就令人尴尬了。
财政不好就可以不赔钱,这怎么可能呢?按照这个逻辑,奥地利如何向俄国人收账?
弗朗茨问道:“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沙皇政府的财政还能够支撑多久?”
普俄停战,不等于战争已经结束了。条约一天没有签订,战争就不算真正结束。
现在普俄两国还有上百万大军还在边界上对峙着,就算是不打仗,光这上百万张嘴的吃喝,每天的开销也不是一个小数字。
对财政不好的普俄两国来说,肯定是有压力的。
首相费利克斯回答道:“大概能够支撑两到三个月,俄国人的武力威胁,没能吓住普鲁士王国,也和这有直接关系。
如果普俄战争继续下去,最多进行一个多月,沙皇政府又要闹钱慌了。
不光是俄国人缺钱,普鲁士也好不了多少。如果不是普军驻扎在本土,减少了运输消耗,柏林政府可能还会先破产。”
两个穷鬼在比耐心,弗朗茨也是无语了。按照目前的情况,已经不是普鲁士王国要赔多少钱的问题,而是他们能够拿出来多少钱。
第727章 两份条约
时间是一把杀猪刀,无论普俄两国如何坚持,在时间面前都不得不低头。
经过了长达两个多月的谈判,1881年7月18日,普俄两国终于在各方的调解下勉强达成了协议。
真的很勉强,无论是沙皇政府,还是柏林政府都对这份和约不满意。
只是家里的余粮不多了,为了避免被饿死,才不得不妥协。
战争结束了,不等于就不用花钱了。阵亡、伤残士兵的抚恤金,退役官兵的安置,战后的经济重建,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普俄两国不敢耗光自己的钱袋子,政府没有应急资金,可不是财政破产那么简单。
不把大兵们安置好,那是要出大乱子的。哗变都是小意思,最怕的是有人振臂一呼“革命”就来了。
英法奥三国明确表态,只有签订了停战条约,国际社会才会考虑给予帮助。
这年头英法奥三国就是国际社会,三国的立场一致,剩下的国家加起来都不顶事。
战后重建可以往后拖,但是裁军安置势在必行,没有国际社会的资金支持,即便是赢得了战争的俄罗斯帝国也顶不住。
普俄都做出了让步,或者说是三国帮他们做出了让步,条约内容:
1、普鲁士王国承认战败,为战争承担责任;
2、割让东普鲁士地区、西普鲁士地区、波兹南地区给俄罗斯帝国;
3、普鲁士王国支付3.6亿神盾给俄罗斯帝国作为战争赔款,分30年支付,年利率6%;
(备注:首批支付6000万神盾,此后每月支付本息和1798652神盾,共计70751万神盾)
4、在柏林政府支付首批赔款后,俄军必须在一个月内撤离普鲁士王国的领土;
5、双方在一个月内完成俘虏交换,均不收取赎金;
……
后面赔礼道歉之类的都不是重点,真正的核心就这么几条,尤其是割地和赔款。
地已经被俄国人占据了,不需要进行交接,现在就剩下钱了。这个时候就轮到汉诺威上场了。
在大家的一片惊讶声中,1881年7月19日,汉诺威政府和柏林政府一起公布了《普鲁士王国同汉诺威王国土地交易协定》,条约规定:
普鲁士王国以2.1亿英镑的天价,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和易北河以西的领土出售给了汉诺威王国。
不等大家从这个震撼人心的消息中缓过来,1881年7月20日,汉诺威政府同英国金融界签订了1.5亿英镑贷款协定。(约合3亿神盾)
拿着借来的1.5亿,加上自己筹集的6000万,1881年7月末,汉诺威政府和柏林政府完成了这笔有史以来上最贵的领土交易案。
钱拿到了,本该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令人遗憾的是这笔钱只是在柏林政府手中过了一道手。
英国人提供的1.5亿英镑,要用来优先偿还柏林政府欠他们的债务,显然这是不够的,所以直接就没了。
明显的霸王条款,可惜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投诉,柏林政府只能认了。
剩下的6000万英镑拿到了手,支付俄国人的首批战争赔款后,这个数字立马又缩水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