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还为时尚早,天上没有掉馅儿饼的事情。列强不是吃素的,奥地利的钱也不是好拿的。
即便是维也纳政府为了平息舆论风波,暂时做出了让步,也不等于他们放弃了对巴拿马地区的野心。
对着地图仔细研究,看着绿色标注,尚未开通了巴拿马运河,拉斐尔·努涅斯叹了一口气。
在内心深处,他已经问候了一遍批准建设巴拿马运河的前前任政府高层全家。
巴拿马地区除了少量平原外,大都是山地、森林,发现的矿产资源也很少,根本就不值得奥地利窥视。
唯一的问题只能出在巴拿马运河上,贯穿两洋的大运河,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战略价值都非常高。
有苏伊士运河的先例在,所有人都知道巴拿马运河一旦通航,就会财源滚滚而来。
可惜哥伦比亚政府实力有限,占据这条黄金水道,就如同“小孩闹市抱金砖”。
拉斐尔·努涅斯总统非常清楚,封锁秘鲁只是诱因,奥地利这次动手的主要原因还是窥视这条黄金水道。
看似奥地利迫于国际压力退出了巴拿马地区,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开始,或者说是一次试探。
巴拿马地区的守军没有挡住敌人的兵锋,就再也没人能够阻挡奥地利的野心,哥伦比亚未来的日子注定不会好过。
打开窗户,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拉斐尔·努涅斯缓缓问道:“巴拿马独立组织的情报收集了多少?”
中年男子无奈的回答道:“很遗憾,总统先生。时间实在是太短了,我们的人根本就来不及混进去。
现在搜集到的资料,只是他们自己暴露在明面上的。
在此之前,我们甚至都没有听说过这个组织。疑似和之前的巴拿马共和国有关,并且和奥地利牵扯的很深。
在奥军的故意纵容下,这个组织已经取代了原来的巴拿马地方政府,并且组建了自己的军队。
这些部队都是以民兵形式存在,这些部队主要以德裔为主,军官大都是奥军退役官兵。
总兵力大约在1.5万人上下,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几个团,直接是民间武装改变的,这些人都是刚刚移民过来的殖民团队。”
明知道奥地利政府在背后支持巴拿马地区独立运动,拉斐尔·努涅斯也只能装糊涂。
不捅破这层窗户纸,维也纳政府要顾及国际影响,只能暗地里给叛军提供支持,支持力度有限。
要是撕开了这层窗户纸,维也纳政府除了面子难看外,更大的可能还是厚着脸皮,直接承认巴拿马政权的合法性。
这年头列强的承认,也是一个国家取得独立主权的重要因素。
拉斐尔·努涅斯非常清楚,前不久封锁秘鲁的政策,不仅得罪了奥地利,同样也得罪死了法兰西、秘鲁、玻利维亚。
只要有人带头,这些国家都会承认巴拿马独立。如果再加上受法奥影响严重的国家,也跟着承认巴拿马地区独立,搞不好这个数字能够过半。
巴拿马地区原本就存在过巴拿马共和国,后来才并入哥伦比亚的,有这历史渊源在,要是全世界一半的国家承认巴拿马独立,那就真的独立了。
这么一来,镇压叛乱的军事行动,演变成了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拉斐尔·努涅斯:“给我继续查,必须要搞清楚巴拿马独立组织的领导者,以及他们和奥地利的关系究竟有多深。
最好能够找到奥地利操纵巴拿马独立组织的证据,要不然英国人是不会介入的。”
没办法英奥两国还是盟友,必须要遵守游戏规则。
南美战争中约翰牛给智利拉偏架,维也纳政府都只是暗地里搞事情,明面上除了在扣押船舶的问题上抗议了几句外,大多数时候都是默认。
就如同前面的“巴拿马意外交火误会”一样,英国人也只是在暗地里搞事情,明面上伦敦政府可是相信“误会”的。
通过盟约约束,限制大家斗争的范围,必要的时候还会互相包庇,这是英法奥三国同盟能够维系下来的主要原因。
哥伦比亚想要让英国人出头,实际上也是一厢情愿。就算是拿到了证据,伦敦政府最多也就不痛不痒的谴责几句。
这是利益决定的,也是实力决定的。巴拿马运河还没通航,战略价值还没体现出来,不值得他们和奥地利对上。
更何况在巴拿马地区,英国人也没有抗衡奥地利的实力,即便是加上哥伦比亚共和国也很勉强。
别看奥属中美洲殖民地不咋地,那也看和谁比。和欧洲各国相比,那肯定是一个小弟弟,前十都进不去。
但是在美洲大陆,奥属中美洲殖民地的军事实力绝对可以排名前五,在海路畅通的情况下,甚至有可能进前三。
凡事都要靠对手衬托,南美都是农业国家,人口少得可怜,种族矛盾还非常的严重,战斗力自然不咋地。
……
哥伦比亚民众庆祝这一伟大胜利的同时,欧洲舆论也引起了大地震,报纸销量是蹭蹭的往上涨。
媒体众说纷纭,只不过评价就好坏参半了,主流媒体主要分成了两波,支持的认为:奥地利政府主动支付补偿金,是勇于承担责任、尊重其他国家主权的表现。
反对派的则认为:这是纯粹的政治“作秀”,迫于国际压力才做出的让步,这是国际舆论的胜利。
不过这种胜利并不彻底,将侵略战争美化成为了“意外冲突”,侵略者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并且指出今后国际斗争中这种“误会”,还会层出不穷。
除了主流的观点外,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论调。
比如说:抨击维也纳政府怯弱,对小小的哥伦比亚都要让步,丢了欧洲列强的脸。
……
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专家学者们在报纸上各抒己见、大打嘴仗。这里面有多少水军,就没有人知道了。
总之,吵着吵着话题就被人带歪了。先是从“巴拿马意外交火的误会”到正在进行的“鸟粪战争”,接着是英法奥三国南美博弈,最后又跑回了普俄战争。
讨论的话题多了,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和正在进行的战争相比,已经尘埃落定的“误会”事件,从“新闻”变成旧闻,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线。
第685章 烫
时间匆匆而过,奥军很快就撤离了巴拿马地区,只不过移交的对象不是哥伦比亚政府,而是巴拿马地方政府。
确切的说应该是巴拿马独立组织,原来的巴拿马地方政府早就换人了,现在主政的是独立组织。
哥伦比亚政府军走到半路上被地方民兵给堵住了,不放他们入境。
双方正在对峙,巴拿马独立组织还没有发表独立宣言,拒绝政府军入境的理由是:军纪不好。
哥伦比亚虽然不是美国式联邦制,地方政府的权利同样不小,拒绝政府军入境又不是没有先例。
明知道巴拿马地区要闹独立,在独立开始前,拉斐尔·努涅斯总统也只能采取政治手段。
镇压,不存在的!现在谁先开第一枪,谁就要承担挑起内战的责任。
这是维也纳政府最想看到,奥军刚刚撤离就爆发内战,怎么看都觉得别扭。
况且拖的时间越长,独立组织准备的就越充分。掌控地盘也是需要时间的,独立组织才建立短短几个月时间,能够把架子搭起来就不错了,根本来不及捋清内务。
……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陛下,哥伦比亚政府再次催促我们支付补偿金。根据使馆传来的消息,他们已经被阵亡士兵家属围了三天。
甚至有人冲击使馆区,索要抚恤金。现在连出门采买生活物资都成了困难,只能让哥伦比亚政府送进去。”
听到了这个消息,弗朗茨嘴角微微一笑。不就是被人抗议嘛,这年头哪个列强不经历几次,遇到的多也就不当一回事了。
“告诉哥伦比亚政府,让他们提供阵亡士兵家属身份证明,只要核实了身份,我们立即发放抚恤金。
财物损失都集中在巴拿马地区,需要补偿的只是当地民众,为了避免款项被挪作他用,我们会直接把资金发给地方政府。”
“给地方政府”干什么,用来打内战么?
如果有得选择,估计哥伦比亚政府宁愿没有这笔补偿金。这已经不仅仅只是烫手的问题,分明是要命。
报复,这才是真正的报复。和这相比,前面的冲突“误会”,都只能算小儿科。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提醒道:“陛下,哥伦比亚政府为了向我们释放善意,已经放松了秘鲁边界的贸易管制。
现在我们这么做,恐怕他们又会再次封锁边界线,走私进行不下去,秘鲁和玻利维亚就要……”
弗朗茨摆了摆手:“这只是小问题,秘鲁可是法国人小弟,现在采购的物资也多是法国货,即便是被封锁了,又关我们什么事?
至于玻利维亚,我们不是已经打通了阿根廷的贸易线么?走私过去的物资虽然不多,如果他们省着点儿用,估计也勉强够了。”
刚刚过去的巴拿马“误会”,敲打的不仅仅只有哥伦比亚,同样和奥地利做邻居的阿根廷也被吓得不轻,甚至连抱紧了英国人大腿的智利政府都胆战心惊。
这年头南美各国,谁也不比谁好多少,一个个都是弱鸡,南美三强都没有脱颖而出。
仅仅只是一次“误会”,哥伦比亚损失的兵力,就赶上了“鸟粪战争”一年多时间的全部战损,由不得大家不慌。
见识到了奥地利的实力,作为邻居的阿根廷,自然要调整外交政策了。直接放开贸易封锁不行,那会得罪英国人。
不过,这难不倒精明的阿根廷政府官僚。明面上无法进行贸易,还可以暗地里走私。
这是一举多得,不仅奥地利满意了,就连英国人也没话说,官僚们还可以趁机发上一笔。
……
奥地利在行动法国人也没闲着,现在的法兰西帝国可比原时空要牛逼的多。虎威没有被戳破,又有法属圭亚那在,震慑几个南美国家还不简单。
维也纳政府能够说服阿根廷政府放松封锁,法国人同样可以让巴西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某种意义上来说,英国人捣鼓出来的“封锁线”,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大量漏洞。
所谓“封锁”,仅仅只是封锁住了普通商人。真正作用,大概是减少了物资流入,抬高了秘玻两国购买物资的成本。
有实力、有背景的商团,从来都不在乎什么封锁线。只要利益够了,就没有资本家跨越不了的封锁线。
即便是皇家海军亲自把关的海岸线,同样有商船闯关。只要后台够大,就不怕被抓。
英国人都做不到的事情,别的国家就更不用指望了。除了国内的权贵外,还有一堆胆大包天的列强背景商团。
被抓住了,最多也就劝返。追究责任是不存在的,要不然引起外交冲突怎么办?
真正做到严格封锁的国家,大概也就智利了。涉及到了切身利益,不严格都不行。
……
或许是南美地区太过富饶,又或许是南美各国太过弱小。总之,南美地区成功引起了拿破仑四世的兴趣。
看到奥地利打巴拿马地区的主意,拿破仑四世也想扩充一下法属南美殖民地。
法兰西有好些年没有对外扩张了,这对想要超越父辈拿破仑四世来说,实在是太糟糕了。
对皇帝的伟大计划,法国政府高层既兴奋、又无奈,谁都想建功立业、名留青史,问题是条件不允许啊!
外交大臣邓布利多劝说道:“陛下,现在的国际局势不适合对外扩张。普俄战争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我们不能够分散实力。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普俄战争一旦分出胜负,欧洲大陆又会进行一次洗牌,这是我们在欧洲扩张影响力的最佳机会。
要不是欧洲即将发生变局,维也纳政府也不会放弃到手的巴拿马地区,仅仅只是国际舆论还不足以令他们让步。”
没毛病,这年头最流行的就是“欧洲中心论”。按照这个原则,法奥两个大陆国家都必须要集中精力应对战后变局。
拿破仑四世摇了摇头:“伯爵阁下,这和我的计划并不矛盾。殖民扩张是长期性国策,又不是马上就要发动。
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前期准备工作,等欧洲大陆尘埃落定后,再采取行动也不晚。
这个世界已经瓜分完了,最令人讨厌的英国人,拿到了最富庶的地区;就连那帮南欧蛮子,也拿走了一大块蛋糕。
留给法兰西的就剩下残羹冷炙了,名义上我们是世界第三殖民帝国,实际上大家都很清楚,那就是一大堆沙子。
一步慢步步慢,到了现在留给我们选择的余地已经不多了。除了东亚就是南美,相对而言南美地区小国林立,更加容易得手。”
扩张、扩张、再扩张,这不是拿破仑四世个人的欲望,这是法兰西国内工商业迫切的需求。
这是工业强国必须要承担的代价,没有普法战争的打击,又吞并了意大利地区,法国工业产能较历史同期增加了太多。
工业产能增加,带来的不一定都是好事,与之伴随的还有对原材料、商品销售市场的迫切需求。
受原材料大量进口的影响,法国工商业制品成本偏高,在国际上竞争力有限。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佳的办法自然是扩张了。没有原材料——抢;没有商品市场——抢。总之,没有什么是“抢”字不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