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335节

  “垄断欧洲粮食供应成功率太低,冲击各国农业生产体系的事情要做,但是不能太过极端。

  财政大臣的建议就不错,可以先英俄协定下手,看看英俄友谊有多牢靠,顺便清理一下我们的陈粮。

  农业部的计划拿回去重做,尽可能降低我们在这次风波中的存在感,粮食价格暴跌的原因必须是俄国人导致的。

  一旦农业危机全面爆发,欧洲肯定会爆发一场农民破产潮,持续的时间还有可能会很长。

  殖民部也要立即行动起来,从欧洲各国拉人。尤其是俄罗斯帝国,他们会是这次危机的重灾区,作为盟友有义务帮他们消除隐患。”

  原时空的这次农业危机中,德意志地区是重灾区,在这期间有数百万德国人移民美国。

  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奥地利已经多次在德意志地区招揽移民,人口过剩的情况已经得以解决。

  最好的证明就是德意志联邦帝国,建立了这么多年,总人口还没有突破一千万,完全就是在原地踏步。

  如果看到他们的移民数据,大家就不会感到奇怪了。从1854年到现在,德意志联邦帝国人口流出高达350万。

  跑出去了这么多,当地人口自然涨不上去了。要是这么多人都留在原地繁衍,按照当地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计算,现在德意志联邦帝国的人口早就突破1600万了。

  这边的羊毛剪得差不多了,弗朗茨又把手伸到了俄罗斯帝国。即便是在普俄战争中失败,丢了几百万平方公里领土,俄罗斯帝国依然还有七千四百多万人口。

  弗朗茨都已经玩儿刺激生育了,奥地利很多地方的人口出生率,还是要比俄国人低。如果不是奥地利死亡率更低,人口增长率是绝对跟不上俄国人的。

  按照社会学家们的分析,未来几年俄罗斯帝国会持续爆发婴儿潮,拿到了土地的农民会使劲生,人口出生率有望突破6%。

  这个数据并不奇怪,俄罗斯帝国的人均寿命断,人口结构主要是未成年、青少年、中年人,超过四十五岁的人都非常少。

  从数据上分析,那就是俄罗斯帝国有超过一半的人都是适龄生育人口,这么高的青壮比例,加上民众们缺乏娱乐活动,没事就回家造人,人口出生率自然就高了。

  不光俄罗斯帝国适龄生育人口多,几乎每一个国家的适龄生育人口比例都高,大部分国家都在百分之四十以上。

  进入19世纪后,欧洲人口进入了暴涨期,各国人口增长率都很快,增长速度最缓慢的是法国人,其次是西班牙和意大利。

  主要原因还是出在经济上,没有足够土地的农民已经生不起了。工人更不用说,居高不下的弃婴数量就足以说明问题。

  当然政府的政策,也是导致三国人口增长率不高的重要因素。在这个年代来看,不能说这些政策完全就错了。

  国内的经济发展不见起色,如果不抑制人口增长,多出来的人怎么养的起?

  法国人是例外,他们的问题不是养不起,完全是自己在瞎折腾。

  粮食价格血崩,人口高出生率的俄罗斯帝国肯定是重灾区,留在国内的话,孩子多的家庭肯定养不起。

  这个时候移民,可是在亚历山大二世减轻压力。不管沙皇政府多么不情愿,在这期间他们是不可能阻止民众离开的。

  从这方面来说,双方也是各取所需。对稳定第一的沙皇政府来说,能够消除内部隐患,后遗症就不值得一提了。

第521章 引爆危机

  奥地利农业经济会议闭幕后,维也纳政府向外界宣布:在新粮收割前,更换部分战略储备粮。

  这几乎每年都在发生,只不过一般都是在国际粮价走低的时候买入,价格高涨的时候卖出。

  这一次显然是例外,尽管不知道维也纳政府准备抛售多少粮食出来,国际粮食市场上还是引发了剧烈动荡。

  较之年初的时候,国际市场上的粮食价格已经下跌了百分之九,现在受维也纳政府抛售的影响,粮食价格猛然暴跌了四个点。

  托盘的资本家们已经撑不住了,英俄交易让他们损失惨重,奥地利现在又补上了一刀。

  好在维也纳政府宣布的是更换,而不是单纯的抛售,要不然这个影响还会更加剧烈。

  伦敦粮食交易市场上,一名身着华服的中年男子,照例在市场上了解价格。

  中年男子名叫詹姆斯,是一名小资本家,拥有一家面粉厂。自从英俄粮食协定签订过后,他就慌了。

  俄国的廉价粮还没有进入,份额就被有关系的资本家们瓜分一空。等詹姆斯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

  当然,反应的再快也没有用,这种肥肉不是他有资格分享的。原本詹姆斯是收购本土的小麦进行加工,现在不行了。

  国内的小麦可没有那么廉价,要是把收购价格压了下去,估计他会直接被人打出去。

  为了寻找廉价的粮食来源,詹姆斯将目光投向了粮食交易市场。受国际粮食价格影响,果然这边的粮食价格下跌幅度要大得多。

  突然看到广告牌上出现了奥地利小麦,詹姆斯立即停下了脚步。要知道最近十几年,国际市场上已经很少出现奥地利小麦了,出现的都是已经加工完成的面粉。

  “劳尔,这批粮食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价格会这么低?我记得奥地利不对外出口小麦的,这该不是走私货吧?”

  詹姆斯半开玩笑的问道,不怪他感到惊讶,主要是这不是一般的低,而是低到了极限,一个超乎詹姆斯想象的价格。

  “詹姆斯先生,你真会说笑。真要是走私,我们也不走私粮食啊!这种大宗商品,运输起来不方便,税率又低根本就没有必要冒险。”

  詹姆斯不理会劳尔的打哈哈,抓起了一把小麦看了起来,初步判断是陈粮,不过这也不是价格低到如此地步的理由。

  “少给我扯淡,说吧这批粮食有什么问题?不要告诉我,有这种便宜可以占,还轮得到我们!”

  劳尔淡然一笑,拿出了一份报纸递给了詹姆斯。

  “詹姆斯先生,你都看出来了,这批粮食都是陈粮。前不久维也纳政府宣布更换储备粮,仓库中的陈粮就对外打折销售。

  你也是专业人士,肯定清楚陈粮的价格会打一个折扣。现在这批粮食存放已经超过三年,加工成面粉口感肯定会有影响。

  在奥地利这种粮食通常都不会加工成面粉,而是用来酿酒,或者是加工成饲料。

  这次维也纳政府释放出来的库存粮较大,才流入了国际市场。之所以这么便宜,当然是伦敦那帮官僚干得好事了。

  俄国人的新粮都那么便宜,这些陈粮自然只能更加便宜,要不然卖给谁啊?”

  看得出来,劳尔对伦敦政府也是怨念颇深。英俄贸易协定,直接让企业和俄国人签订合同,他们这些中间商的生意自然就没了。

  要不是把奥地利的陈粮弄回来销售,他们就要关门大吉了。国际市场上的粮食价格,可没有俄国粮食那么廉价。

  詹姆斯放下了手中的小麦,又抓了一把在手中搓了起来。

  “你确定这些粮食都没有问题?”

  劳尔:“当然,如果有问题的话,我就下地狱!”

  看到詹姆斯还在犹豫,劳尔补充道:“詹姆斯先生,如果有疑问的话,你可以亲自检察。

  这种捡便宜的机会可不多见,未来国际粮食价格再低,也不可能跌到这个份儿上。

  你应该知道,要是按照这个价格销售,全世界的农民都会破产。这已经跌破了生产成本价,就这么一批。”

  詹姆斯动心了,如果粮食没有问题,仅仅只是陈粮的话,完全有购买价值。咬了咬牙,似乎是下定了决心。

  “我要三万吨,能不能再便宜一些?”

  这几乎是詹姆斯所能够调集的全部资金,不过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他还是决定赌了。

  这批粮食的价格,比伦敦政府从俄国人手中拿到的粮食还要便宜百分之十五。表面上来看,陈粮和新粮价格有差异是正常,实际上这个价格还是便宜的过分。

  深层次的原因,詹姆斯明智的没有探究。反正只要能够发财,他管那么多干嘛!

  ……

  从五月份开始,来自奥地利的粮食迅速出现在英国市场上。这种廉价粮一出现,就受到了无良资本家们的追捧。

  大家都是聪明人,知道这种价格不正常,甚至有人猜测这是奥地利意图破坏英俄交易,不过这不妨碍他们发财。

  粮食不同于其它商品,存放个三五年也不是问题。反正都是陈粮了,再放还是陈粮。

  口感变差,那更是小问题。只要加工出来的面粉便宜一点儿,在市场上就不愁销路。

  能够填饱肚子就不错了,还想要追求食物口感,普通英国民众还没有这么豪气。

  这么大张旗鼓的行动,自然引起了伦敦政府的注意。不过这次行动,不是奥地利单干的,还有一帮英国本土资本家参与。

  伦敦政府和俄国人的交易,同样不可能人人受惠,很多资本家还是利益受损者。

  如果不采取行动的话,等到俄国粮食大举涌入,他们想要生存下去都非常困难。

  这种背景下,他们自然不介意和奥地利合作了。反正都是合法贸易,伦敦政府也无权干涉。

  想要设置限制条件,阻止奥地利粮食倾销。抱歉,国会那一关可不好过,为了自己的利益反对者们,高举自由贸易的旗帜,就让本杰明内阁束手无策。

  自由贸易体系可不能被推翻,这是不列颠经济政策的核心。当然,这种烦心事对本杰明首相影响不大。

  新一轮的选举结果已经出来,他现在是前首相了。该发愁的是正在组建的自由党内阁,这也算是给竞争对手威廉-尤尔特-格尔斯顿挖了一个坑。

  在换届的关键时刻,本杰明内阁消极应对,等完成权利交接后,伦敦政府再想要采取措施已经晚了。

  就在这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奥地利已经向不列颠倾销了八百五十万吨黑麦、三百万吨小麦、四百三十万吨玉米、三百二十万吨大豆……

  发生在英国的事情,也影响到了国际粮食市场,这会是真的血崩了,猛然间暴跌百分之十五。

  俄国人的廉价粮还没有出现在国际市场上,结果价格都已经跌的差不多了。

  年初的时候,国际粮食市场上黑麦还是25神盾/吨,现在已经下跌到了18.6神盾/吨;玉米也从18.8神盾/吨;下跌到了14.1神盾/吨……

  总之,所有的主粮价格都在狂跌,连带着其它农产品价格也大受影响。人们的恐慌心里,就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到了这一步,大家就一起赔钱好了。所有人都清楚,现在的价格还不是最低点,等秋收过后,粮食价格还会迎来新的低谷。

  粮食供大于求,各大粮食出口国的好日子都结束了。如果没有英俄粮食贷款协定这根导火索,没有维也纳政府的粮食倾销,那么这场农业危机会缓慢爆发。

  现在不可能了,危机刚刚临近就直接引爆。1872年注定是悲剧的一年,粮食滞销将成为下半年的热门话题。

  这已经不是价格的问题了,而是根本就卖不出去。想要稳住粮食价格,最佳的办法就是削减粮食产量,销毁掉过剩的农产品。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奥地利自然要采取积极措施了。7月份的时候,奥地利农业部就向世界各大产粮国发出号召,希望各国同时削减粮食产能。

  8月12日,维也纳政府出台了《土地休耕法》,以法律明文规定了种植粮食的土地必须休耕。具体休耕时间,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看起来很有效的法律,实际上影响力却非常有限。奥地利本来就有农业休耕的传统,无非是这次明确做了规定。

  按照农业部的估计,这么一来奥地利的粮食产量大约可以降低两三个百分点。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可以缓解产能过剩危机。

  8月15日,维也纳政府又出台了《开荒土地法》,明确规定欧洲地区本土新开垦土地,五年之内禁止种植小麦、玉米、黑麦、土豆等多种农作物。

  这些措施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不管怎么说,已经种到了地里的庄稼,也不可能给拔了。

  1872年奥地利粮食产量,仍然不会降低,短时间内影响不到国际粮食市场的价格。

第522章 好消息

  国际粮食价格猛然暴跌,奥地利国内粮食价格同样受到了冲击,粮食价格跟着暴跌。

  奥地利本土的粮食价格,一直都低于国际市场,这次终于和国际接轨了。

  不光是粮食价格再下跌,别的农产品价格同样在跟着下跌。资本家们已经在努力拖市,但在庞大的供应量面前还是徒劳无功。

  随着国际粮食市场的动荡,大量的原粮被抛售到了市场上,同样也冲击到了成品粮出口。

  以面粉出口为例,不但价格比去年同期下跌了百分之九,就连出口总量也萎缩了百分之四。

  这是维也纳政府向英国倾销陈粮的后遗症,拿到便宜原材料的英国资本家们努力生产,挤占了原有的市场。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面粉无法长期存放。想要搅乱英俄粮食交易,只能用原粮进行冲击。

  价格下跌、出口萎缩,从事农产品出口的企业日子不好过了,尤其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加工行业。

  在奥地利农产品加工业,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拥有产业工人数量超过三百万,光从事面粉加工的企业,都超过了八十万人。

  这后面还牵扯到了数千万农民,粮食加工业受到冲击,势必会影响到新粮收购。

  维也纳宫,弗朗茨放下了手中的资料,端起了茶杯,淡淡的清烟升起,清香四溢。

  “必须要尽快稳定国内市场,国际原粮交易价格暴跌,成品粮交易价格要不了多久也会暴跌。

  资本家们是撑不了多久的。在利益面前,没有几个人能够保持理性,成品粮市场也稳定不了多久。

首节 上一节 335/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