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精英 第102节

  就在乔为进攻科隆进行战斗准备的时候,爱德华也在科隆城内见到了条顿人的指挥官。

  这是一个胸前挂满了勋章的老将军,看起来年龄已经很大了。

  实际上这名老将军也确实不算年轻了,在上一次与高卢人的小摩擦中,他就是在镜厅中见证了皇帝加冕的军官团中的一员。

  那是他一生中最光荣的一刻,让他觉得自己自己似乎无所不能。

  直到新皇登基之后,他与缔造了那一切的宰相之间发生了一点小摩擦,作为见证了宰相是如何创造那一切的老军官团成员,他毫不犹豫地站在了宰相那一边,希望陛下能够认真考虑一下帝国的未来。

  然后他就和其他很多支持宰相的人一样,被打上了宰相派的标签,被踢出了帝国的核心层。

  当大战爆发时,与其他雄心万丈的想要再获得一次四十年前那种压倒性胜利的新军官不同,老将军悲哀地感叹,已经去世的老宰相终其一生都在尽力避免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皇帝终究还是将帝国几代人的积累压上了赌桌,虽然她们当年也是这么赌的,但是当年的她们几乎一无所有,但是现在不一样。

  虽然对于新皇帝不满,但是出于一个老军人,既然战争开始就要全力获取胜利的想法,老将军还是托人向皇帝还有总参谋部提出自己想要重回现役的想法。

  一开始,老将军的请求被毫不犹豫的拒绝。

  毕竟每年有那么多新人加入军队,哪里还有老将军的位置。

  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老将军很快就获得了新的职位。

  只是在获得新职位的同时,老将军发现在自己离开部队的这段时间,他也已经看不懂现在的战争怎么会变成这种他看不懂的样子了。

  骑兵被赶出了战场,步兵像是老鼠一样缩在坑道中,这种残酷的战场上已经没有任何的勇气与荣誉可言,有的只有两群想要挣扎着活下去的可怜人。

  特么的!战争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好在条顿军队从很早之前就引入了参谋制度,发现自己可能已经变得有些不太适应新时代战争的将军,在乔突破了低地国家后被紧急提拔成科隆城防司令后。

  就更是除了像是当年一样,去一线部队视察,与士兵们一同共进午餐,和他们讲述他们先辈的英勇事迹来尽量提升部队士气之外,将其他几乎所有的部署与工事布置之类的工作,都扔给了之前就是巴黎战役集群参谋长,也有着围攻圣彼得堡经验的埃里希。

  直到埃里希告诉他,城外来了一个乔的使者想要见他。

  这名老将军才难得的回到了指挥部中。

  返回指挥部后,看到来的人只是一名上士后,老将军忍不住抱怨了一句“乔这是什么意思?只是派一名上士过来,他这是在侮辱我吗?”

  话刚出口这名上士就在一旁回答道“很遗憾,部队中只有我这个上士的条顿语水平最好,所以我被派来充当使者,其他人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将军阁下,这是乔写给您的信。”

  爱德华掏出信双手递给了老将军。

  老将军接过信,从口袋里掏出单片眼镜夹在脸上,抽出信看了一眼嘀咕了一句“布尼塔尼亚语……”后转手将信交给了一旁的埃里希。

  接过信埃里希也十分好奇,乔究竟在信中写了什么。

  毕竟过去埃里希对乔的印象都是,这是一个做事简单直接不会拖泥带水的人,是那种会第一时间把坦克开到你的脸上,而不是给你写一封信的那种人。

  接过信后埃里希扫了一眼,就瞪大了眼睛,埃里希完全没有想到乔会提出这种提议。

  注意到埃里希脸上惊讶的表情,老将军也有些好奇“埃里希,他说了什么?”

  “他说,他希望我们能够和他一起开辟一条非武装的撤离走廊,让城市中的平民从那里撤离,他不会进攻那里,也不会对那里进行炮击,但是希望我们也对那条道路进行非武装化。”

  听到埃里希这么说,老将军的脸微微有些涨红,他瞪着爱德华喝问道。

  “他是什么意思?是觉得我很蠢吗?”

  面对有些恼怒的老将军,爱德华摇了摇头。

  “不,他并不觉得您愚蠢将军,实际上我在来之前也不觉得,他的提议会有效果,我本来是不准备来的,但是在我来之前他说‘因为死的人够多了,这样我们能够少死一些人,他们也能够少死一些人。’所以我来了。”

  看着眼前的爱德华,老将军与埃里希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过了片刻,老将军挥了挥手叫自己的副官送来了一份地图,随后他将地图铺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掏出铅笔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线。

  “从这里到这里,将会成为撤退线路,如果他同意的话,就按照他说的做吧。”

  看着老将军递给自己的地图,爱德华瞪大了眼睛,显然想要说些什么,但是一想到自己只是一个信使,爱德华还是没有说话,接过地图向老将军敬礼后就离开了这里。

  直到爱德华离开之后,埃里希才小声向老将军问道。

  “您相信他的提议?”

  老将军“哼”了一声。

  “相信你的敌人?别蠢了。”

  老将军转过身向他很久都没有去过的指挥部走去,一边走还一边说“他想要开辟这么一条路线,肯定是想要做点什么,我们必须要在那里多加防备,不过有一点他说对了,死的人是太多了……”

  很快乔就拿到了那张老将军画了一条线的地图。

  看着这张地图,指挥部中的参谋们,都群情激奋地表示条顿人这真是给脸不要,这条撤退线路根本就没有诚意可言。

  毕竟杜塞尔多夫就在科隆北方不远处,两座城市几乎都已经黏在了一起,要进攻科隆就肯定得想办法切断两座城市之间的通道。

  但是现在老将军让科隆的平民撤退到杜塞尔多夫,而不是后方远离接触线的地方,这完全就是在利用乔的善意,来给自己构筑了一条防线。

  对付这种人也不需要讲什么道理了,直接宣布这条撤离路线无效,然后展开全面进攻就对了。

  不过乔并不这么想。

  一条更靠近前线的安全的,不会遭受火力打击的撤离路线,很难说对于守军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正好现在乔还要等待炮弹与后续部队抵达,于是乔将这张条顿将军亲笔画的撤退路线图,送到后方让他们照着这张地图印刷成航空传单与炮弹传单。

  让空军与炮兵向科隆城里发射这些传单。

  本来老将军是没有想要公布这件事的,但是随着乔开始宣传攻势,将传单扔的哪都是,还再次派出爱德华大摇大摆的前往科隆表示要观察平民撤离的情况。

  在见到老将军之前,抵达了条顿人外围阵地的爱德华就大张旗鼓地宣传乔觉得死的人太多了,平民不应该被战争牵连,所以与老将军协商开辟了一条非战斗走廊,让平民撤离他现在就是来看看平民的撤离情况。

  面对这种做法,老将军也没有办法。

  他是可以扣住爱德华,并且派出宪兵去警告那些接触过爱德华的人闭嘴。

  但是老将军知道部队有时候就和女士们的茶话会一样,各种消息传的飞快,现在保不准这个消息已经传出去了。

  在这种时候自己再下令让他们闭嘴,且不说他们会不会真的闭嘴。

  就这种对面的指挥官想要做人,结果自己的指挥官非常拟人的事情,会非常影响部队的士气,毕竟在之前的宣传中,布尼塔尼亚人与高卢人都是一群混蛋,是一群恶棍,如果他们来到条顿,他们会抢走每一个人的面包与啤酒,就算是小孩手里的棒棒糖都不放过。

  现在对方准备放平民撤离,结果自己不允许,这会严重影响士兵的士气。

  所以老将军也就只能让爱德华去那条安全通道看一看的同时,在城内也宣布了这条通道确实存在,平民能够从这里撤离的消息。

  眼见能够逃离战场,科隆城内的市民立刻扶老携幼地走上了那条道路,一时之间这里甚至出现了堵人的迹象。

  看到市民大量通过这条道路离开,爱德华满意地离开了。

  然后乔也收到了这个消息,乔在感叹对方的指挥官果然还是有理智的同时,由于已经有不少后援部队抵达,所以乔下令开始科隆战役的南线部分。

  派出战斗群向科隆城南进攻,准备切断科隆与波恩之间的联系。

  随着乔开始进攻,隆隆的炮声与爆炸声,还有那些从前线撤下来进行治疗的伤兵也加快了科隆城中市民逃离的速度。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乔是在玩真的。

  就在乔开始发动科隆战役的同时,条顿皇帝的命令也抵达了基尔港。

  条顿皇帝希望在这个陆军与空军已经全力以赴的时候,海军也能够做出一些贡献。

  由于上次海战海军在击沉吨位上取得了优势,虽然没有能够打破布尼塔尼亚人的海上封锁,但是条顿皇帝认为他对于海军的投入还是卓有成效的。

  就算是这两年海军的状况不是特别好,海军也能够在给予布尼塔尼亚海军重大杀伤的情况下,把布尼塔尼亚人逼上谈判桌。

  毕竟条顿有没有海军不是一件很有所谓的事情,但是如果布尼塔尼亚人失去了海军,那么他们将用什么去守卫他们广阔的殖民地呢?

  只要能够让布尼塔尼亚的海军遭受到严重的损失,那么他们就一定会上桌谈判。

  条顿皇帝觉得自己的这套逻辑并不存在问题,毕竟两年前的海军就在海上奋勇战斗,现在他们只需要再来一次就行了。

  然而这次皇帝的命令却遭受了一些意外,海军将领们接受了命令,准备带领舰队出港,但是水兵们却拒绝执行这项在他们看来属于自杀的命令。

  在经过了两年之后,两年前那场海战的残酷印象不仅没有随着时间从水兵的脑海中被抹去,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记忆滤镜的强化下变得越发骇人了起来。

  以至于在收到准备出港作战的命令之后,水兵们立刻扣押了军官,并且开始尝试夺取战舰以及军火库,并且与随后赶来镇压暴动的宪兵与警察发生了交火。

  总之他们宁愿死在港口里,也不想再去海上冒险。

  在水兵们拒绝战斗的同时,布尼塔尼亚人打入条顿本土正在攻击科隆,以及基尔港水兵暴动的消息,也让在1917年巴黎战役之后就偃旗息鼓的左翼再次开始鼓噪了起来。

  之前巴黎战役与东线的胜利,让主张停战的左翼备受打压与排挤,几乎被认为是布尼塔尼亚与高卢人派来颠覆帝国的间谍。

  但是随着战火烧到帝国本土,同时第二次巴黎战役陷入僵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嗅到了不详的气息。

  尤其是随着露西亚左翼政府在围攻塔林的同时,开始向西进军夺回过去失去的领土,来自东方的货物再次减少。

  条顿人对于战争的热情再次减弱,尤其是一些从科隆逃出来的人,表示布尼塔尼亚人不是怪物,他们甚至在对科隆发起进攻前,放开了一条道路让我们撤离。

  这就让更多的人开始觉得,或许停战并不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情。

  毕竟活着的前提首先是活着。

  条顿皇帝完全没有想到被他寄予厚望的海军居然会在这个时候背叛自己,当听到水兵起义的消息传来时,条顿皇帝惊讶地从椅子上站起来让侍从重复了三次,水兵们发动了暴动,才确定这不是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

  随后条顿皇帝发出了仿佛受伤的野兽一般的咆哮,在咆哮的间隙条顿皇帝喝问自己的侍从是自己对海军还不够好吗?哪怕他们在四年间只战斗了两次,他们都拿着帝国最优渥的薪资享受着前线步兵们不敢想的待遇。

  是自己对他们还不够宽厚吗?在陆军成建制阵亡,空军在巴黎上空浴血奋战的时候,海军只需要在港口里吹着海风喝咖啡。

  是自己对他们还不够仁慈吗?仅仅与布尼塔尼亚海军一次交手就撤回了港口中,没有再次出战自己也没有处理他们中的任何人。

  自己都这样对待他们了,他们为什么还要背叛自己!?

  在条顿皇帝的咆哮中,日耳曼尼亚最后的近卫军也被动员了起来,准备去基尔港镇压这场海军叛乱。

  但是就在近卫军动员起来的同时,条顿总参谋部的一些军官们,也聚在了一起开始谈论一些不能碰的话题。

  比如这场战争究竟还能不能进行下去。

  虽然在西线他们还有不少部队,甚至从战线上来看,他们还处于优势。

  那支布尼塔尼亚的装甲部队,在科隆的进展十分缓慢,用了一周时间才切断了科隆与波恩之间的铁路联系。

  布尼塔尼亚人要想在那里做些什么都还需要不少的时间。

  但是现在巴黎肯定拿不下来了,在经历了漫长的战斗之后,即便荣军院的地面建筑几乎都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但是其中的守军依旧坚守着那些废墟。

  同时高卢人越来越多的坦克与装甲部队,也让巴黎战斗群损失惨重。

  至于东线……除了塔林还在坚守之外,由于缺乏足够的部队,最后的机动兵力也后撤到了基辅与明斯克一线,准备守卫这两座大型都市。

  与1917年那种胜利近在咫尺的状态不同,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都能够看出他们这次已经不太可能获得战争的胜利了。

  所以在一切都不能挽回之前,他们必须要做点什么。

  或许让陛下退位,像苏丹国那样停战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只是虽然这样想,但是光荣的军官团却不能承受这个逼迫陛下退位的骂名,或者说除了他们这些准备在一切都变得不可挽回之前,拯救国家的人之外,军官团中还有不少人准备与陛下走到最后一刻,所以他们必须要小心行动不让这些人发现他们准备做的事情。

  或许那些正在尝试煽动停战的左翼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就让这些傻子冲在前面吸引仇恨吧。

  在军官团内部的一些军官们产生了别样心思的同时,高卢人与花旗人也做好了反击的准备。

  由于条顿人在巴黎的攻势已达尽头,现在巴黎城内的守军甚至能够在部分区域发起反击夺回部分失地,所以高卢人与花旗人并不准备直接从巴黎发起反击。

  毕竟两个重兵集群硬碰硬的结果,他们在凡尔登已经深有体会。

  所以这次他们准备从凡尔登发起攻击,从条顿人的侧翼发起攻击。

  为此高卢人也准备了自己最后的机动兵力,同时花旗远征军新抵达旧大陆的部队也都加入了这次反击的序列中。

  同时从这里也是高卢人最快将战火烧到条顿人本土的位置,在两次巴黎战役之后,不少高卢人都很是有一笔账要好好和条顿人算一下。

首节 上一节 102/1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