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第42节

  随着这一词条的升级,贾琰脑海中对于医道的知识不断融汇贯通,有中医手段,也有现代医学的智慧,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军营的现状做出了医疗方案。

  “李擎,你马上带人去大同城内所有布行购买麻布、棉布,全买回来。”

  “彭礼,让大同知府立即张榜寻找大同城中针线活绝佳的人,并购置大量针线。”

  “牛骞,大同乃至附近府县所有医馆、药店的学徒全部征用,

  “马昀,我要大量的烈酒,不管用什么换,统统带到这里来。”

  “时睿、辛泽、禹渊、闵野,我要三七、重楼、冰片、草乌、小蓟、紫花地丁、艾叶、白芨、蒲公英”

  “除了购买大同及其它州府的药材,还要发动百姓去采摘,总之一句话,越多越好。”

  “边颂,传告全城,军营需要大量浣洗衣物的妇人及做饭、煮药的壮年男子,愿意来的,现场发放酬金。”

  “阳钦、关烨,征召大同及附近府县的大夫前来军营,不从者,行军法。”

  当即,贾琰有条不紊的下达了数道命令。

  “是。”

  十一名亲卫二话不说,转身下去安排了。

  “将主。”

  “我该做些什么?”

  指了指自己,董勇有些不知所措。

  “你去寻大同及附近府县的孤儿,10岁以上,15岁以下的,稍作清洗,换上干净的衣服,吃饱喝足之后,把他们带到这来。”

  贾琰补充道。

  借着这个机会正好培养一批战场急救的人才,用以减少军队伤亡,来日,这些人或可成为国朝第一批战场医疗兵,救死扶伤。

  “是。”

  董勇神情一振,径直离开了军营。

  于是,十二亲卫各司其职,张榜安民。

  一时间,整个大同都沸腾了,这一场仗下来,多少百姓流离失所,从平安州逃来的孤儿更是多不胜数,如今有军队出面为百姓提供生计,地方官府可谓是欣喜若狂。

  军营白花花的银子撒出去,大量布匹、针线、药材源源不断的送进去,还有府、县的那些大夫、学徒都集中到了军营,哪怕他们不愿意,可刀架在脖子上,不得不从。

  这些大夫、学徒是第一批接受贾琰教学的人,也是最先掌握战场急救手段的人。

  烈酒清创,针线缝合,敷上消炎、促进伤口愈合的草药,再用清水煮过、晒干的麻布进行包扎,一整个步骤看着简单,实则真正操作起来并不容易。

  单单是支起的大锅就不下三千口,有的煮药,有的做饭,有的煮沸布条,得亏边疆民风淳朴,招募身强体壮的妇人、中年男人很容易,要不然,根本不可能这么顺利。

  而且,还有大量药工炮制三七、重楼、冰片、草乌、小蓟、紫花地丁、艾叶、白芨、蒲公英等药材,经过一定的比例配制成粉末状,大量应用在伤兵身上,减少了伤亡率。

  这可是粗制的云南白药,能够起到清血止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就目前而言,绝对是最佳的外伤药物,堪比神药。

第58章 露布报捷,惊喜震动紫禁城!

  雍平七年,四月十八日,卯时。

  天边刚刚露出鱼肚白,紫禁城已经召开了朝会,文武百官聚集到乾清宫中。

  “参见陛下!”

  “免礼。”

  端坐龙椅上的雍平帝满脸疲惫之色,拂了拂手。

  “谢陛下!”

  群臣依次起身,回到了各自的位置上站着,一个个身板挺直,面容严肃。

  “辽镇、甘肃镇都有奏报,后金、准噶尔似有动静。”

  “大同战事焦灼,周边恶狼环伺国朝,蠢蠢欲动。”

  “众卿可有妙计助朕平靖四夷?”

  俯瞰众臣,雍平帝沉声道。

  ‘这’

  文武百官心情复杂的低下了头。

  这件事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关键在于大同能否取胜,大同若胜,后金、准噶尔绝不敢轻易犯边,大同若败,别说后金、准噶尔,恐怕青海的和硕特蒙古,西南的茜香国都会忍不住。

  浸淫官场多年的他们深知军国大事怠慢不得,稍有差池便是阖家满门抄没,谁都没有主动出言。

  顿时,整个乾清宫陷入了一片沉寂,气氛变得极为凝重。

  “满朝文武竟无一人能够为朕分忧!”

  雍平帝压抑着心中的怒火,沙哑的声音响彻整个乾清宫。

  顺康帝在位时,这些人一个个踊跃发言,可自从他登基,每一次朝会都异常安静,这些匹夫是在欺侮他不会杀人吗?

  “陛下,臣有本奏。”

  左下首次位,着紫色绣仙鹤补官服的兵部尚书、拜文渊阁大学士周培公站出身来。

  “准奏!”

  见状,雍平帝眼中的杀机渐渐褪去,示意道。

  “是。”

  周培公出言道:“后金、准噶尔不过芥藓之疾,甘肃镇、辽镇边军骁勇善战,哪怕他们动手,我朝一样可以坚持,无需担忧。”

  “现今最重要的是大同,蒙古各部整合之后,建立了大蒙古国,一应制度仿效成吉思汗。”

  “如若不拔除,长此以往,漠北将成为国朝的心腹大患。”

  “陛下,周大人所言不无道理。”

  吏部尚书、拜文华殿大学士张廷玉开口道。

  “臣等附议!”

  一众朝臣心领神会,纷纷附和出声。

  ‘混账!’

  龙椅上的雍平帝脸色青紫交加,周培公这话说了跟没说有什么区别,大同的重要性,难道他不知道?

  要是有办法解决大同战事,何至于持续数月,国朝还能调动的援兵无非是十二团营,那可是太上皇的亲信,这些家伙明摆着在给他上眼药,而他拿这些臣子竟然一点办法都没有,是可忍,孰不可忍!

  神京,永定门外。

  “哒哒哒!哒哒哒!”

  一名锦衣缇骑策马飞驰,背上小旗迎风猎猎作响,吸引了行人、小贩的注意力。

  “大同八百里加急!”

  “国朝大军全歼蒙古骑兵三十万!”

  锦衣缇骑大吼出声,一骑绝尘,直奔着皇城而去,这一消息随风扩散开来。

  “快!!!”

  “禀报陛下!”

  当来到皇城承天门外时,锦衣缇骑终于撑不住了,将怀中的露布递给了值守的力士。

  “快去。”

  宫门力士双手高高捧起露布,一边进了皇城,一边高声道:“捷报!捷报!”

  ‘露布报捷!’

  沿途过处,一应禁军、太监看到这一幕,无不退避三舍。

  就这样,力士捧着露布,畅通无阻的进了紫禁城,来到了乾清宫外,径直上殿,跪倒在地,大声高呼:“陛下,大同八百里加急祝捷!”

  蹭!!!

  坐在龙椅上的雍平帝腾身而起,激动莫名:“快,快宣!”

  登基六载,这是他听到的唯一的一个好消息,几个月了,终于等到了。

  ‘唰!!!’

  满朝文武百官无一不侧目,说曹操,曹操到,大同捷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是。”

  乾清宫掌宫太监苏培盛亲自从力士手中接过露布,打开一看,脸上满是震惊。

  “写了什么?”

  雍平帝内心的躁动已经到了极点,迫不及待的询问道。

  “陛下。”

  “征北大将军、镇国公府一等伯牛继宗上奏。”

  “雍平七年二月廿六,虎贲校尉奉皇命,领八百骑兵出征漠北,先平巴林部,再征漠北三部,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历时旬月,至四月十五夜,会同宣府副总兵岳钟琪、神武将军冯唐、卫景瑗等两万军兵,夜夺归化城,勘定平安州。”

  “四月十六日凌晨,征北大将军举二十万军兵同蒙古人决战,厮杀至黄昏,幸得虎贲校尉之助,科尔沁部战前倒戈,大获全胜,俘获蒙古人近三十万,二十万两黄金、三百万两白银已经押送上京,”

  “虎贲校尉亲率五百余骑,阵斩蒙古大汗孛儿只斤.那日,缴获九斿白纛,勇哉!威哉!”

  “另有山西副总兵张广泗领三千骑兵扫荡西套地,鄂尔多斯部、扎鲁特部投降。”

  轰隆!

  一言落下,整个乾清宫都震动了。

  不单单雍平帝被突如其来的惊喜高兴的不能自己,满朝文武百官更是瞠目结舌。

  历经数月的大同战事宣告结束,国朝大获全胜,喀尔喀蒙古各部全部被征服,这怎么可能?!

  ‘???’

  文官队伍中,工部员外郎贾政瞪大了眼睛,彷佛看见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一样。

  “陛下。”

  苏培盛赶忙双手捧着露布,恭敬的呈上。

  “啪!”

  雍平帝一把接过露布,迫不及待的查阅起来,通篇不过百来字,字字珠玑,看得他热血沸腾,忍不住开怀大笑:“哈哈哈哈!”

  六年,整整六年傀儡般的帝王生涯,他等到了这一刻,无论如何,这场载入史册的胜利都属于他。

  这一仗何止是盖压元从、开国,简直是中原王朝有史以来最大的胜利,宣告了草原的彻底失败及臣服,只这一件,雍平帝便足以跻身千古帝王之列。

  “臣为陛下贺,为国朝贺!”

  身为重臣第一人的张廷玉径直出身,大声道。

  “臣为陛下贺,为国朝贺!”

首节 上一节 42/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