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与皇权荣辱与共,陛下他看了书信,必然会有所思虑的。”
“同时,皇帝来西安毕竟是动了刀子的”
“所以王爷.您恐怕还需舍弃一部分田亩,来支持皇上变革之事,并且还要把这件事弄的人尽皆知才行。”
“如此一来,民众积怨散去,皇上得了利好,想必便会立即前往其他地方去收拾那里的烂摊子了。”
这人说完后,又站出来一人补充道:
“还有,皇帝来陕西既然是为了救灾济民。”
“那王爷便可从府中挑选一名死士,让其冒充从受灾最重的延安府逃来的灾民,当众在府衙前敲响鸣冤鼓。”
“只要其说明延安府内的惨状,便可将民众与皇帝的注意力全给转移过去,让皇帝远离西安府。”
朱存枢听见这话也是陷入沉默。
最开始皇帝来的时候,他是一点血都没准备放的。
给出去的东西要是想再收回来,会平白生出很多麻烦。
但现在面对着外面的汹涌民意。
朱存枢终究还是有些担忧了。
一旁谋士见朱存枢意动了,也是进一步劝谏道:
“王爷,只不过是些许田亩而已,您当以大局为重。”
“若是再由民意这般毫无节制的滋长下去,那恐怕到时候事态便无法控制了。”
“而现在只要皇帝离去,那民间舆论自然会不攻自破。”
“至于那些田亩,等皇上离开之后,您再打着皇帝的名号将其收拢回来便是。”
此人话音落下,最后一人也是跟着站出来补上了打动朱存枢的最后一击,
“况且王爷,您可曾想过.皇帝此举实在触碰了太多人的利益,而受灾最重的延安府之地又极为凶险,所以.”
朱存枢目光一凛,看向此人,然后慢慢点头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那人得了示意,也是继续说道:“所以若是真有那么一天.”
“那届时利用起皇帝救灾您曾献田之实,占据大义的便是王爷您了!”
“区区百姓而已,到那时还不是我们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
听见这话,朱存枢心中不禁生出豁然开朗之意。
对啊。
自己之前完全是陷入了一个误区。
现在看来,一时的得失根本算不了什么。
只要自己先把目前的局面给稳住,不让那群不知天高地厚的贱民再闹出什么事来,日后便可慢慢料理。
而且可是有很多人想要皇帝死的。
不光是他朱存枢,乔应甲为首的那批官员、其他州府的上下一众士绅、甚至说内陆地区的那些世家豪族.
这些人绝对都想着皇帝惨死在陕西。
所以若其真去了延安府,那到时便有很多办法反击了。
想到这里,朱存枢终于不再犹豫:“那就立即去操办吧,我亲自写封书信等会给那位送去。”
很快。
一封情深意切的书信便被朱存枢写完了。
信中他强调了亲王与皇帝之间乃是血肉相连,如今却有官员恶意在府城中煽动民意挑拨离间。
还望皇帝早做处置才是。
不仅如此。
朱存枢还说自己愿意献十万亩良田,来助皇帝治陕一臂之力。
洋洋洒洒写完这封书信之后,朱存枢当即命人送到府衙。
然后他看着屋内的一众谋士,不禁又回想起自己刚才脑海中一闪而过的那个念头:
难道皇帝能从京城来到陕西,全凭着一股狠劲而已?
那这样的话,他又凭什么做这个皇帝?
还是说皇帝大位,比自己想象中要好坐的多?
想着这些事情,朱存枢神色莫名的眯了眯眼。
推荐一本好bro的书,长生仙侠文,感兴趣的可以直接点推书链接进去看看
第79章 明天加快节奏!
最近的章节有很多读者反应较为平淡。
作者在这里说声对不起!or2
大家放心,作者知错能改,后面本来还好几章存稿是来回拉扯的……
直接删了!重写!
第80章 行宫纵火案!
秦王府那边谋划完毕后没过多久。
所准备的各种舆论攻势和献田传言便在府城内飞传起来。
与此同时,还有一名软肋被拿捏在手的王府死士乔装打扮之后,来到府衙外。
重重敲响了鸣冤鼓。
短短数天之内,鸣冤鼓再度响起。
这让本就陷入狂热的民众们迅速聚集在一起。
上次。
鸣鼓之人状告秦王府,结果当天就死了。
这次的鸣鼓之人又会落得个什么下场?
随着百姓围的越来越多,府衙内执勤的锦衣卫也是跟着动静来到鸣鼓之人面前,出声询问道:
“尔等鸣鼓所为何事?”
那人闻言,当即也是痛心疾首嗷一嗓子哭了出来。
“小人鸣鼓并非有任何冤屈之事,小人本是延安府人。”
“前些日子延安府灾情太重,庄稼粮食颗粒无收,小人方才一路逃荒至西安府。”
“陛下来陕之后大行赈济之事,小人领了粮食后也是一路折返回到原籍。”
“但延安府内灾情实在太过严重,小人回去后发现延安府上下官员仍是赈济不力,各地灾情依然触目惊心。”
“恐怕只有陛下亲至才能真正让延安府的灾情有所缓解。”
“再加上小人家乡中的父老乡亲听闻陛下圣德,特嘱托小人来府城寻到陛下圣驾,将延安府内的灾情之重如实禀报给陛下”
“所以小人方才壮起胆子来此敲鼓,乞求陛下亲至延安府救灾,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说完,鸣鼓之人跪地重重向面前的锦衣卫磕了三个响头。
这一套流程走完,端的是一个慷慨激昂。
但锦衣卫看着此人,却是轻轻眯了眯眼睛。
锦衣卫毕竟是京里来的,平日里看惯了各方势力斗来斗去,自然知道此人绝对是受人指使。
别的不说,就这份谈吐便绝不可能是普通流民所能有的。
不过对于府城内围观的百姓而言,就没有想那么多了。
听闻此人是为了父老乡亲而来。
众人先是敬其是条汉子,继而又对延安府那边的受灾百姓抱有一种极为朴素的同情。
许多人虽然都未曾亲自去过延安府。
但这段时间里那边一直都有流民不断涌进西安府来。
众人对那些皮包骨头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的灾民们,可谓是记忆深刻。
所以此刻听闻延安府内的百姓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众府城百姓也是不禁黯然悲伤。
个体之间或许会有人对此幸灾乐祸。
但此刻无数百姓聚集在府城内。
有的也只是同为底层百姓之间,一方对另一方的同情。
因此众人在听完那鸣鼓之人的讲述后,也是满怀期待的看向府衙,因为陛下就在里面。
陛下会去延安府救那可怜的万千民众吗?
所有人都知道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陛下来陕西就是为了救他们这些百姓的。
现在他们的日子已经出现了大幅好转,他们也希望受灾最重的延安府百姓也尽快好起来。
可是一想到陛下若是去延安府赈灾了,就会离开他们。
府城内的无数百姓又皆是情不自禁的涌起极大的不舍。
皇帝来府城只不过方才几天时间而已。
但就是这短短几天,却让无数百姓永生难忘。
唯一可惜的。
就是陛下临走之前没能除掉秦王府这个巨大的毒瘤。
这几天下来,虽然民间也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声音。
但大家都已经偏向于觉得之前那个告御状之人,乃是被秦王所杀。
毕竟。
秦王府中的人这些年来做了什么,大家可是一清二楚的。
对此大家自然也是恨的牙痒痒。
但一众百姓们也明白,陛下终究也是有自己的苦衷的。
秦王不管怎么样也是陛下血亲,而且府中豢养数千甲士更是人尽皆知的事
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