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着自己进入朝廷之后便可大展拳脚,将大明朝的各种积弊事宜一扫而空。
但那时的他除了一腔热血外,并无太多经验可言。
因此结局可想而知。
大展拳脚连拳头都没握起来呢。
就因朝中魏忠贤专权之事被人激了几句,直接愤而辞官回到家乡。
现在看。
哪有那么多专权跋扈?
哪有那么多只手遮天?
无非不就是几方势力为了争权互相攻讦吗?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
孙传庭胸中的那腔报国热血非但没有慢慢冷去,反而还变的愈发激烈了。
七年时间里。
他虽然名义上赋闲在家,但实际上他的脚步已经去过了大明朝的许多州府。
每到一处地方。
孙传庭便会实际考察当地民情,并认真思索如果自己是主政官的话,又该如何切实可行的去解决那些积弊。
这样的经历,让孙传庭积累了大量的基层经验。
就这样一路游历。
他的脚步最终来到了离他老家山西代州不算太远的陕西延安府。
初入陕西之境时。
孙传庭便被眼前所看到的景象所震惊了。
虽然这些年来,孙传庭已曾去到过许多地方,同时见了不少百姓的疾苦。
但陕西境内如此之多的饥民、流民,还是让孙传庭惊愕不已。
到了受灾最严重的延安府后,更是见到了常在书本中看到的“人相食”。
民生之苦,竟然能苦到这种地步。
这对从小家境优渥,从没为生计发过愁的孙传庭造成了极大的震撼。
面对着成片的饥民,他掏出了自己这次出门所携带的全部钱财。
但这对于整个陕西的饥民来说,无异于九牛一毛、杯水车薪。
孙传庭知道,若是想救陕西的话,仅凭他一人之力简直是异想天开。
只有大明朝上下一心集中力量,才有可能盘活陕西的死局。
在来陕西之前。
他听说了最近登基不过月余时间的新皇,刚上任便以铁腕手段治理了一批官员。
虽然具体细节他还没能得知。
但他觉得新皇上任做出此等举动,是要励精图治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事业的。
想到这里。
孙传庭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
他必须要为这些快要饿死的饥民、为大明这个国家做些什么。
等回到家中后,他便要托尽关系上书向新皇阐明陕西的利害。
不管新皇有没有听从、启用自己的打算,他都至少算是有所行动了。
孙传庭回头看了自己身后的道路一眼。
那里有满地的饿殍、有奄奄一息骨瘦如柴的饥民、有还残存着几分力气正在争抢尸体的人
他眼中看到了许多东西,却唯独没看到太多这些人活下去的希望。
陕西啊,陕西
孙传庭最后看了一眼,接着转身大踏步离去。
第52章 入陕前的最后准备
内忧,外患
对于陕西来说,其所面临的困境还不止内部的天灾人祸。
在延绥军镇更北边的河套蒙古。
鄂尔多斯部济农(称号)——额璘臣。
额璘臣正身骑一头膘肥体壮的骏马,带着数十名精锐健仆游荡于草原边境线上。
他的三角眼时不时扫过前方不远处虚幻、残缺的长城防线,眼神中充满贪婪与轻蔑。
两三个月前。
夏季之时,额璘臣便曾带着数千名骑兵轻而易举的越过这条防线,深入延安府。
当时。
他们大肆劫掠了数个县城,焚毁村落掳掠人畜更是不计其数。
而明军的守将只敢闭城自守,连阻拦他们的勇气都看不到一点。
明朝,这个曾经的庞然大物,如今已经变得越来越虚弱、越来越不堪一击了。
额璘臣舔了舔嘴角,对着一众部下开口朗声说道:“怯薛们,你们可还记得前阵子我们在明国烧杀抢掠的快活日子!”
“哈哈哈济农您指的究竟是哪一次?这几年来跟着您劫掠明国的次数可太多了!在您的铁蹄之下,明国的那些将领连看我们一眼的胆子都没有!”
“我们进大明的关卡,比晚上睡觉时进女人的被窝还要轻松的多!”
“所以说济农,您说的究竟是哪一次?属下可真记不清了!”
额璘臣微微一笑,对于手下们的吹嘘深感受用。
身为黄金家族的后代。
没有什么比踏碎敌人的头颅、玩弄敌人的妻女、奴役敌人的后代,更能令他们感到愉悦了。
况且,如今的鄂尔多斯部已经成长为河套地区极为强横的势力之一。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身为领袖的额璘臣感到自豪。
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一位身骑骏马的汉人凑到额璘臣身旁。
“济农,两三月之前我随您侵略明国之时,便注意到陕西地区的旱灾已经极为酷烈。”
“如今又过了这么久,想必那里的旱情一定发展到更加严重了,如此一来,陕西上下守兵的战心必然会再次大幅崩塌。”
“而如今对我鄂尔多斯部来说,正好又已经到了骏马膘肥体壮之时,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适合再度南下劫掠了。”
“况且以明人中那些士绅官吏的秉性,他们必会趁此旱灾囤积居奇,只要我部趁此机会南下,说不得一次便可掠得可供未来数年使用的粮草辎重。”
听着手下这名汉人军师的献策,额璘臣轻轻点了点头。
他看了一眼自己身边的精锐健仆,随即猛的一扯缰绳,胯下战马随之高高扬起前蹄发出嘶鸣。
马背上的额璘臣高举马鞭,对着自己的一众手下高呼道:“怯薛们,回去之后通知你们手下的兀鲁思统统给我做足准备。”
“一月之后,南下劫明!”
一众怯薛手下同样高举马鞭,在草原之上放肆呼喊:“一月之后,南下劫明!”
看着士气高昂的属下们,额璘臣嘴角勾起一抹危险且残忍的笑意。
秋高马肥日,南下劫明时。
几日后。
乾清宫内。
朱由检坐在亲卫簇拥的乾清宫内查阅资料,曹化淳慢慢走进大殿,躬身汇报道:
“陛下,您外巡所需的辎重人马,包括您特别吩咐那些需要多携带的火器,奴婢已经全部准备妥当。”
“除了后勤人马及您的亲卫外,奴婢还从锦衣卫中细细挑选了五百名忠心干将,英国公张维贤也从京营之中筛选出五百精锐健儿,合计上下人数大约有五千之多。”
朱由检点点头,淡淡开口道:“去内帑中取一百万两银子,将所有人召集于万岁山,朕随后过去。”
“奴婢领旨!”
曹化淳离开后,朱由检放下手中书卷慢慢站起身子。
入陕之事已经近在眼前,该去完成出发前的动员了。
不多时。
朱由检率众来到万岁山的演武校场。
除了亲卫神威营还稍好些外,其余人等见到陛下亲至,脸上皆是露出激动神色。
最近这些日子里,陛下的种种所为已经深入人心,受影响最大的便是他们这些人。
而且对于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还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接触皇帝。
所以当朱由检的身影一出现时,五千人马便整齐划一的跪地高声呐喊万岁。
五千人,说多不多,但说少也绝对不少。
众人的喊声将皇宫震动,在附近执勤的宫女太监们纷纷被这声响所吸引,人心激荡。
朱由检点了点头:“平身。”
平身二字由传令兵依次向后喊去,众人随即有次序的慢慢站起身子。
看着眼前这些即将随自己出征的一众年轻面孔,朱由检不做任何废话,直接开口道:
“犒军,外巡回来之后,所有人另有重赏。”
随着犒军二字依次向后传去,众人原本就激动万分的心思又多了几分火热。
皇帝亲临发下来的银子,一两要比五两还沉。
五千余人再次跪伏于地,齐齐高声呼喊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为皇上效死!我等万死不辞!”
众人发自内心的效死之声在万岁山中回荡,绵延不绝。
面对着山呼万岁的一众人等,朱由检只是淡淡点点头,心中考虑的却不再是眼前之事。
在出发入陕之前,朱由检真正在意的是他离开之后,帝国前进的脚步不能被拖的太慢。
他一入陕西,少则三月多则半年才能再次回到京城。
文官集团没被他放在心上,这些人等他腾出手来后都只是一批批死亡的数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