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崇祯太过极端 第41节

  随着这位将领话音落下,皇太极将目光望向房内位次靠前的一名汉人。

  后者则朝他微微点了点头,示意这番分析有道理。

  这名位次靠前的汉人名叫范文程,乃是当下皇太极最信任的汉人官员之一。

  皇太极陷入沉默,范文程则在顿了顿后望着众人开口道:

  “若非明朝皇帝出了变数,从蒙古绕道入关南下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也未曾料到那明朝皇帝身为一名闲散王爷竟有如此手段。”

  而刚才献策说绕道入关的汉人听见这话,则是冷哼一声:“明朝皇帝不过尔尔。”

  范文程没与此人计较,而是望向屋内众人:“明朝局势虽不乐观,但我大金又何尝不是困顿交加?”

  听见这话,众人皆是暗暗点头。

  范文程虽然年纪不大,但威望很高,大汗皇太极布置的许多事都是他在背后出谋划策的。

  一位金钱鼠尾的将领站起身子,面向范文程拱手道:“范先生对我大金未来数年布局可是心中已有谋划?还请为我等解惑!”

  范文程站起身子,面向皇太极道:“大汗,臣以为我大金最该做的,是趁热打铁!”

  “何为趁热打铁?!”皇太极似乎猜到了范文程要说什么。

  “趁着朝鲜的热,来打东江镇这块铁!”

  范文程声音中带着自信的确定,屋内也随着这句话陷入安静,所有人都在等着范文程接下来的话。

  范文程深吸一口气,说道:“东江镇乃是明朝牵制我大金的重要军镇之一。”

  “近年来,东江镇守将毛文龙依靠东江镇所处位置之利,屡次三番侵袭我大金腹地,迫使大汗只得分兵防守,令我大金寝食难安,可以说是我大金的腋下之患!”

  屋内众将纷纷颔首。

  东江镇和毛文龙对他们来说,就像打不死的苍蝇一样烦人。

  它无法对大金造成多么大的伤害,但大金却不得不抽出心思来防守它。

  而且毛文龙此人狡诈至极,他所奉行的战术手段便是偷偷登陆小规模侵扰。

  等大金真调集兵力去打他时,他又一溜烟跑回海上去了。

  顿了顿后,范文程继续说道:“不仅如此,东江镇链接明朝山东登州及朝鲜国,对明朝来说是一条重要的海上补给线。”

  “若大金能一举拿下东江镇,那我们便可借此地理之利对明朝起到反制效果。”

  “如此一来,日后便不是明朝时不时袭扰我后金腹地,而变为我大金随时进攻明朝辽东腹地了。”

  “并且有了东江镇之后,我等还可凭其控制朝鲜国,将朝鲜国彻底纳于我大金版图之下!”

  范文程的话语在众人心中引起一片激荡,但并未有人表态支持。

  一众将领、军师包括皇太极,都在等着他继续往下说。

  攻打东江镇的必要性说完了,大家对此深以为然。

  现在该说说攻打东江镇的可行性了。

  打仗可不是闹着玩的。

  一个错误的战略决定,往往会在极短的时间内送葬掉几万条人命。

  范文程自然知道众人等着他继续往下讲,拿起茶杯喝了口水稳稳心神后,他继续开口道:

  “丁卯之战后,毛文龙因未对朝鲜实施有效救援,致使朝鲜的一些高层官员对其多有怨言。”

  “我等可以利用此等怨恨心理,偷偷屯兵于朝鲜边境,等到天寒地冻之时,在朝鲜借道过兵,直指东江镇,此乃其一。”

  “其二:明朝的海运路线全都把持在世家豪族手中,而毛文龙此人又不受世家豪族支持。”

  “其本人也没有太多的敛财之路,只得干些小笔走私或抢劫商船的买卖,这点钱也只是堪堪足够东江镇维持运转而已。”

  “因此东江镇一直无法获得足够的粮草补给,每到冬天,东江镇中便多出军民饿死的情况,这点也是诸位所都知晓的。”

  众人纷纷点头。

  范军师分析的确实很有道理。

  “其三: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

  “我大金不管是将战略重心放在宁锦二城还是绕道蒙古上,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堆砌才能有所成效。”

  “而现在有了明朝新皇帝这个变故,时间拖的越久出岔子的可能性便会越大。”

  “但若是我等将重心集中于攻占东江镇上,最快三个月等到天寒地冻之日,大军便可直接开拨。”

  “三个月的时间,明朝新皇绝对不可能将手伸到千里之外的东江镇。”

  “况且毛文龙本人在明朝朝堂之上也多被人攻讦怀疑,明朝皇帝必不可能轻易用他。”

  范文程说完这些也不再多言,而是转身回到自己的座位之上。

  屋内数十人皆未发声,只是在皱着眉头思考。

  片刻过后。

  皇太极在深思熟虑一番之后,缓缓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范文程提出的军事战略。

  站在他的角度来分析的话。

  这确实是最好的一项选择了。

  见皇太极首肯。

  一位名叫博尔济吉特·武纳格的金人将领站了出来。

第51章 孙传庭

  “主子,拨给奴才三万人马,奴才开春之时必将踏平东江镇全岛,为您取来毛文龙的项上人头!”

  皇太极看着这名唤作武纳格的爱将,也是欣慰的点了点头。

  去年。

  大金南下进攻宁远时。

  便是武纳格带兵成功攻占觉华岛,将觉华岛数万军民屠戮一空,为大金抢回来粮草辎重更是不计其数。

  攻岛,武纳格是专业的。

  皇太极对其非常有信心。

  况且武格纳所需求的兵马也不多。

  武格纳张口索要三万人马,但其中真正隶属于大金的精锐战士也不过三千左右。

  其余的,则多是一些后勤兵或送死的包衣奴才,这些人死再多也不过终究是个数字而已。

  不过此刻的皇太极虽然心中已经彻底倾向于,将接下来的战略重心放在攻占东江镇上。

  但他并未在此时就答应武格纳的请求。

  兵者,国之大事。

  不是脑子一热就能做出决断的,必须从长计议。

  面对着营帐内的一众将领军师,皇太极站起身子,目光凛凛道:

  “范先生所言已令我意动,不过此等大事还需仔细斟酌,诸位回去之后皆细细思索攻打东江镇之事的具体细节,十日之后我们再议。”

  见大汗发话,众人也是皆站起身子躬身称是。

  众人慢慢离去,屋内最终只剩下皇太极与范文程。

  两人对视一眼,继而便在有着朝鲜和东江镇的地图上静心推演起来。

  另一边。

  距离后金国都盛京千里之外的明朝皇宫。

  朱由检坐在乾清宫的一间偏房之内。

  在他面前桌子上,铺满了有关于陕西的各项资料。

  就在这时。

  魏忠贤躬身走了进来,开口说道:

  “回禀陛下,经过昨日连夜拷问,李国瑞所供出这些年来贪墨的金银已超过两百万之巨。”

  “另有田产、房屋、商铺等不计其数。”

  朱由检淡淡道:“充入内帑。”

  “奴婢领旨。”魏忠贤躬身退出房间。

  虽说又多了几百万两银子的收入,但这些银子并没能给朱由检带来哪怕一瞬即逝的情绪波动。

  眼下大明的各项问题,都不是仅凭银子就能解决的。

  他即将要去的陕西就是最好的例子。

  想到这里,朱由检的目光慢慢停在了桌面上的几本名册上。

  其中一本,是大明宗室名册。

  对于朱由检来说,册子上的人都会死,而陕西就是第一步。

  陕西秦王,一府人口便已超过数万,不事生产且占有大量耕田。

  今年刚刚就藩的汉中瑞王,坐拥超两百万亩良田,其中仅由陕西承担的部分就高达一百余万亩。

  韩王、肃王、以及一系列级别更低的郡王.

  这些人对于帝国来说,全都是无用的垃圾与蛀虫。

  而谁阻挡了帝国前进的脚步,那谁就要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帝国当作养料。

  即使是朱由检自己,也要遵守这条铁律。

  现在。

  如何让这些人死的对大明来说更有价值,才是他目前唯一考虑的问题。

  除了宗室名册外,书桌上还摆放着一些其他有关陕西的资料。

  官员名册、边防图、屡次犯边的异族

  看着这些册子,朱由检眯了眯眼睛。

  所有挡住帝国前进道路的,都得死。

  与此同时。

  陕西布政使司。

  延安府。

  三十四岁的孙传庭带着几名随从走在路上,双目无神表情呆滞。

  七年前。

  刚考中进士年仅二十七岁的孙传庭意气风发。

首节 上一节 41/1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