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崇祯太过极端 第23节

  “既然大明这样对我,那就别怪我把这些年所遭受的痛苦千百倍的还给大明了。”

  念及此处,张献忠深吸一口气,从大树下撑起身子看向远方。

  他看到了枯焦的禾苗,他看到了遍地的饿殍。

  他看到了被苛捐杂税压断了腰杆的农民,他看到了县衙里和商人勾结大发国难财吃到满脑肥肠的官老爷。

  看着这些场景。

  张献忠知道自己的机会快要来了。

  更别提前些日子他在路过西安府一个县城时,还结识了一名叫做王二的流民。

  面对着民不聊生的现状,气味相投的王二和他聊了很久。

  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反了吧,实在是活不下去了。

  不过张献忠并没有接受王二的造反组队邀请。

  因为对于他来说,他要的不是一口饭,而是要大明感受到痛苦。

  即使无法一鼓作气的干掉这头已经存活了两百多年的恶龙,那也要从他身上狠狠剜下一块肉来。

  而以王二的见识和能力显然还做不到这一点。

  况且自幼苦读过的张献忠也知道,第一个起来造反的,往往会吸引掉官兵的大部分火力。

  所以他并不打算当出头鸟。

  等到人心中的怒火全部都被点燃时,才是他真正要行动的时候。

  如今已是九月份,寒冷的冬季马上就要降临,百姓们活下去的希望也会变得更加渺茫。

  短则一月,长则三月。

  整个陕西都会陷入动乱之中。

  到那时,只要他振臂一呼,必会有大批饥民响应。

  想到这里,张献忠攥紧拳头,即使粗粝的指甲扎进掌心也没能让他感觉到疼。

  皇城之内。

  万岁山演武场。

  魏、曹、王三人新找来的六百名少年太监,正在这里和牢狱中的犯人进行实战搏杀。

  由于这些少年太监最近都已经听说了皇上建立的内操有多么威风,再加上此刻皇上亲临。

  所以他们每个人也都是想拼了命的表现自己。

  朱由检看着面前这些即将成为亲卫的少年,也是暗暗点了点头。

  不过对于他来说。

  这些亲卫还有一个很大的不足。

  这个不足不是指血勇或者纪律性方面的,而是他们所穿的衣物太过平常。

  一身英武军服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朱由检再清楚不过。

  不打仗的时候,军容军纪便是军队的另一种战斗力体现。

  英武得体的军服,不光可以大幅增强士兵们的集体荣誉感。

  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民族自信心,吸引更多年轻人自发的加入军队,为帝国前进夯实基础。

  念及此处,朱由检也是派人唤来徐应元,直接开口吩咐道:

  “你在尚膳监干的不错,从今日起你再多提督一个尚衣监,朕要亲自设计一身内操军服,你务必盯紧些。”

  徐应元慌忙跪地:“奴婢领旨!奴婢绝对日夜看着陛下吩咐的差事,若是出现了半点差池,奴婢自己砍了自己的脑袋!”

  这些天来宫内发生的各种大事小事徐应元都在看着,对于陛下所交代的差事他自然是不敢有一点怠慢。

  对于尚衣监的差事,徐应元也是非常兴奋。

  尚衣监虽在宫中十二监里排名靠后,但实际上他作为信王府旧人,如今在宫中的地位也是仅次于魏、曹、王三人。

  不知不觉间,徐应元自己都没发现自己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原本还在担忧陛下能否挑起大明的担子,现在则是只想多为陛下做些力所能及的。

  他虽没有曹化淳的才能和魏忠贤的经验,但衣食这方面,他是绝对能为陛下安置妥当的。

第29章 毛文龙的困境

  很快。

  徐应元便带来了尚衣监数十名有经验的裁缝。

  而朱由检也是和这些人亲自交代了设计理念。

  平日里的便服以黑色调为主,袖口领口处镶有金边。

  除了因为生产力导致的面料问题外,其整体所展示的精气神和造型,已经足够优越。

  至于作战时穿着的铠甲,这个也是因为生产力问题还暂时无法进行太多设计。

  不光是衣着之事。

  朱由检还给自己这支内操近卫新赐了个名字——神威营。

  并且以他的审美重新设计了一支画有龙纹的大纛。

  以如今宫中的执行力,这些东西要不了几天便能赶制出来,不会耽误朱由检的外巡计划。

  在吩咐完这些事情后,天色已经差不多黑了。

  朱由检骑射操练一个时辰,回到护卫簇拥的乾清宫中。

  现在乾清宫的大殿之上还摆放着一尊铺满冰块的棺椁,里面放着的自然是原身哥哥的遗体。

  由于自己一直没有同意修建陵墓的奏折,所以这件事也是拖到了现在。

  念及此处,朱由检也是当即下了条旨意:先将其安葬于皇陵之中,修建陵墓的事日后再说。

  活人的事都没解决,哪有时间去关心死人。

  第二天。

  朱由检唤来曹化淳,向其开口询问起自己之前吩咐的事:“如今京中恶霸地痞的名册收集的怎么样了?”

  曹化淳这几天一直都在忙着这事,听见皇上询问也是当即从身上拿出一本名册:

  “回禀皇上,此事已办妥十之七八,还有一些恶霸地痞由于和朝中官员有所瓜葛藏的较深,所以还需再仔细调查一番。”

  “不过短则三日,长则五日,奴婢便能将这些人的名单全都弄清楚。”

  对于曹化淳和锦衣卫来说,收集这种名册并不是什么难事。

  原因无他。

  京城中的一些菜霸、粪霸、丐帮、还有京郊的一些地痞流氓等等,本来他们的保护伞就是原先锦衣卫中的官吏。

  所以底层校尉们对此自然非常了解。

  本就认识的那些自不必多说。

  就算是不认识的,只要是听说过名字或见过他们跟自己原先的长官有来往的,那也是框框都往名册上面写。

  主打一个宁可错杀不可错放。

  朱由检点点头,继续吩咐道:“朕外巡时要带些锦衣卫,再拨给你一笔银子,你可多从落魄武官勋贵和一些农民良家子中,招募些新人进来补充人手。”

  “奴婢明白,奴婢必定为陛下斟选出一批忠心可用的人来。”

  从曹化淳第一天理清锦衣卫人数开始,他就跟朱由检汇报了想要扩张锦衣卫的事。

  当时便开始新招收人手进来了,不过现在则要加快一下招人的速度了。

  就在曹化淳准备离去办差时,朱由检突然又叫住了他:“如今锦衣卫穿的都是什么衣服?”

  曹化淳一怔,一时间不太清楚陛下为何突然问起这个,但还是老老实实回答道:“多为粗布麻衣。”

  “去找徐应元,让他赶制一批飞鱼服出来,从此之后锦衣卫全都穿飞鱼服拿绣春刀办差。”

  “奴婢领旨。”

  飞鱼服和绣春刀这两个东西,自然是朱由检从史书中了解到的。

  刚才在听到曹化淳回答的粗布麻衣时,朱由检虽然表面看不出任何一点波动,但实际上心中已然开始愤怒。

  不过他愤怒的原因,倒不是因为如今的锦衣卫已不复当年荣光,连身衣服都穿不起。

  这点对他来说根本就不是个事。

  再落后的军队他也有信心将其变得强大。

  真正让他愤怒的。

  是现在的他连了解手下的特务机构穿什么衣服,都得通过其他人才能知晓。

  对于统治者来说,最重要的便是及时了解到真实有效的信息。

  否则想要带领帝国前进简直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好在这点阻碍很快就要不复存在了。

  出宫的日子已经很近了。

  三五天后那批恶霸地痞的脑袋,就是一个最好的开始。

  与此同时。

  朱由检派去东江镇传旨的太监,也是在一路紧赶慢赶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在来这里之前,这位太监就已经得到了皇上的明确授意:圣旨宣读完就行,至于毛文龙来不来,让他自己决定。

  因此这位太监在宣读完圣旨后,也没催这位钦差平辽便宜行事总兵官,而是自己找了个地方休息。

  毛文龙跟他进京他就带其进京,找理由不进京他就自己回去复命。

  军营之内。

  毛文龙在接完圣旨后,脸上表情看不出什么,不过他的几名亲信倒是显得有些焦急。

  其手下核心大将陈继盛更是直接开口劝诫道:

  “将军,如今朝中官员对你多有不满,屡次弹劾你不听朝令,如今新皇初登大位,极易被这些狗操的官僚所迷惑。”

  “万一将军进京后出了什么意外,那东江镇又该怎么办?”

  “所以我看不如说战事焦急走不开,将那传旨太监打发回去复命才是正解。”

  陈继盛话音落下。

  一众人等也是相继开口,都在劝毛文龙不要进京述职。

  毕竟站在他们的角度来说,自己这样做没有任何一点毛病。

  朝廷一毛钱军饷不发,抗金的军饷大多靠他们自己筹集。

首节 上一节 23/1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