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崇祯太过极端 第226节

  孙铨听着朱由检的那句话,转头眉头紧锁不可置信的看向孙承宗低声疾问:“父亲,陛下究竟想要做什么?”

  孙承宗却并未如他人那般陷入迷茫,而是凌厉抬手打断了孙铨的询问。

  随即。

  孙承宗静静看着台上陛下的背影,目光中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就在所有人都因震惊而陷入短暂呆滞的时候,朱由检又有所行动了。

  他伸手指向另外一人,问出同样问题:“你上次吃饱饭,是在什么时候?”

  那人猛的一激灵,却依然没能立即回答出陛下的问题。

  朱由检又一连指了好几个人,每个人的反应都跟前者差不多。

  受宠若惊、不可置信,但又不知该如何作答。

  直到朱由检手指向一名被父母抱在怀里的小孩时,那小孩方才憨笑着回答道:“回皇爷的话,是在中秋那日。”

  小孩脆生生的言语缓解了在场的气氛,人群忍不住哄笑出声。

  后面的人原本还不知道前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不过这种情况下消息的传播速度自然是极快的。

  因此几乎是紧跟着,后方的那些普通民众也全都知道发生了什么,跟着一起笑了出来。

  而朱由检则站在台上看着众人,没有说话,静静等着笑声消退。

  果不其然,人群很快便安静下来。

  不过这次众人平复下来后,脸上已经没有了最开始的困惑和不解。

  而是每个人都现出思索神色。

  此刻众人正在思考着陛下刚刚问的那个问题:上次吃饱饭是在什么时候。

  对于有些人来说,吃饱饭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毕竟这里是府城,若是连府城内的人每天都吃不饱饭的话,那大明也该亡国了。

  不过这部分人群终究只是少数而已。

  因为即使是城内居住的百姓,也要通过每日不断劳作才能保证自己不被饿死。

  而平日里难得吃上一顿饱饭的,才是绝大多数。

  亦或者说,这才是朱由检真正想要调动起来的基本盘。

  这群人思考着、回忆着。

  接着如同刚才那个答话的儿童般,好不容易才想起来自己上次吃的那顿饱饭也是在中秋节。

  忙碌了那么长时间,叫花子也得在过年过节时犒劳犒劳五脏庙,这再正常不过。

  可问题是。

  现如今距离中秋节已经过去两三个月时间了.

  有些事不去想还没什么。

  但一细想的话,就让人有些不太好接受了。

  这时台上的朱由检又开口了,他再度随手指向一人:“你每天要劳作多少个时辰?”

  这次那人仍未出声回答,因为他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他每天要干多少个时辰的活?这很难细算。

  农忙耕种时那不必多说,全家上下只要有把力气的那几乎都要从早忙到晚的。

  非农忙季节也不可能闲着,而是要干些体力消耗没那么大的手艺活来补贴家用。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拉饥荒。

  所以这个问题他真没办法回答。

  总不能当着这么多人、这么多大老爷的面。

  说自己一年从头累到尾,结果连饱饭都吃不上几顿吧?

  不利于团结的话还是不要说。

  影响不好!

  接着。

  朱由检又一连问向几人。

  而被他点到的那几人同样因为各种原因,并未开口回答。

  不知是联想到自己的困苦还是其他什么原因,群众之间的气氛一时间陷入了低沉。

  这时朱由检突然间提高声音,看向众人道:“身为大明子民,你们终日劳作却连口饱饭都吃不上,这公平吗?”

  朱由检的声音没有歇斯底里,可穿透力却极强,听的站在台子旁的孙承宗都是身形猛一颤。

  这时,随着朱由检的言语台下的群众纷纷将头压的更低了。

  是不公平,他们也非常清楚这一点。

  就算未曾见过真正的大人物生活是如何奢侈的,但身边的那些乡绅大户的生活他们却是随处可见的。

  可是这又能怎么样呢?

  难不成真要跟着皇帝一起去闹事吗?

  这样的话十两银子可就没了。

  想着这些事情,众人心中不禁又愧疚又无奈。

  愧疚的是,这还是他们第一次遇到这般关心自己最切实痛点的皇帝,不为其做些什么的话心里着实有点过意不去。

  无奈的是,那十两银子真的很重要.除非皇帝能给他们更多。

  有人还趁着这个机会,偷偷瞄了一眼前方堆成小山的银子,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朱由检看着众人没再继续出声。

  而是选择给众人留出足够多的思考时间。

  因为一场完美演讲的本质,并不是说需要演讲者的动作多么浮夸,声音多么歇斯底里。

  而是需要演讲者替听众说出他们内心最真实的诉求。

  没有搞清楚听众们真正需要什么,那就无法真正让他们引起共鸣。

  现在有个问题是,大明很多百姓都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

  他们真正需要那十两银子吗?

  只要既得利益阶级这座大山还压在他们头上,那不管是十两还是一百两就都没有区别。

  反正最终结局都是被抢走。

  但大多数百姓是认识不到这一点的。

  不过这倒也不能去怪他们,这是时代的局限性。

  因此朱由检举办这场演讲的目的。

  就是为了让民众们明白,只要那些人还活着一天,他们所期盼的好日子就永远不会到来。

  此时,刚才还有些紧张的孙铨似乎也是意识到了朱由检想做什么。

  他目光中带着期冀和询问看向孙承宗,试图从自己的父亲那里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

  孙承宗没有理会孙铨,而是极为专注的看着朱由检的背影。

  高台之上的陛下方才只不过才说了寥寥十多句话而已,但陛下的言语却在无形之中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现如今那些低垂着头的百姓就是最好的证明。

  就在孙承宗思绪万千之时,台上的朱由检又开口了。

  这次他不管是说话的音调还是速度都陡然加速了许多。

  他指着那一座小银山道:“看见那堆银子了吗?”

  随着朱由检的言语和动作,百姓们纷纷望向那座小银山。

  “这些银子,都是如今大明境内那些作乱的贼寇从你们身上搜刮而来的。”

  “这几百万两,还只不过是保定府内一个流寇分支的几年所得而已。”

  此话一出,人群中瞬间响起议论。

  前几日孙承宗孙大人率人诛杀保定府内贼寇之时,众人便已经有所耳闻。

  只不过那时大家都没想到没想到,这群婢养的东西竟然这么能贪。

  所以再看向那堆银子时,众人眼中不禁多了一丝愤怒。

  虽然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们,并没有直接从他们这些百姓手中抢过钱。

  按理说,他们不应该对这种都未曾真正见过的敌人感到太过仇恨才对。

  但皇帝都发话说这些银子本来是属于他们的了。

  还有气氛都烘托到这里了,不恨那不真就白不恨了?!

  见民众眼中已有怒意,朱由检继续指着银山开口道:

  “那些真正的贼寇,所食民脂民膏又何止百万千万?”

  “如果这些银子全都属于它应有的主人,那你们又岂会过着现在这般连一顿饱饭都是奢望的日子?”

  “难道说,我大明天朝上国沃野千里,连区区万万子民都养活不起了吗?!”

  此言落下,人群中一些血气方刚的青壮顿时回应以稀稀拉拉的呐喊。

  但人群中的大多数,却还是仍在这个时候选择保持沉默。

  皇帝说的都是真的没错。

  但…那十两银子也是真的。

  朱由检自然知道众人心中这个时候在想什么。

  把人心中的怒给勾起来,下一步自然就该用利去引诱他们了。

  他理了理方才因手部的大幅动作而出现褶皱的龙袍,语气稍微放缓了些,面对着众人开口道:

  “朕知道,你们想从贼寇那里拿回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而朕可以以大明的名义向你们起誓。”

  “只要你们帮大明守好保定府,那等朕率兵击破贼寇之后,必然会将本就属于你们的东西全都还给你们。”

  人群哗然。

  几乎是顷刻之间便爆发出震天的讨论声。

  皇帝同样愿意给他们发银子,是他们中的有些人已经猜到了的。

  毕竟因为有世家发钱举动在先的缘故,使得这些人就明白了自己是有“统战价值”的。

  但皇帝让他们帮忙守城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

首节 上一节 226/2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