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崇祯太过极端 第17节

  朱由检于是非常直白的开口对曹化淳道:

  “朕知道你和魏忠贤两人之间有私仇旧恨,不过从此以后大局为重,不准再因为过去之事生出矛盾。”

  魏忠贤有些茫然的看了曹化淳一眼,心说咱家之前确实没少得罪人,但又是什么时候和这小子结上仇的?

  咱家都不记得什么时候见过他了,只知道他是皇上王府旧人。

  见状。

  曹化淳也是有些无奈的开口道:“咱家当年的干爹王安王公公死于魏公公之手,咱家也是因此受到牵连被发配到南京待罪。”

  “不过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日后还是要和魏公公一起尽力为陛下办差才是。”

  提到王安,魏忠贤这才想起来是怎么一回事。

  王安乃是当年的司礼监太监。

  自己为了上位将其斗死,王安的一众亲信手下自然也是被赶出了京城。

  不过现在皇上都开口了,两人自然不可能再揪着这件陈年旧事不放。

  曹化淳和魏忠贤赶忙朝着朱由检跪地伏首,互相说了一些宽恕的话。

  虽然心中不会因此就将所有芥蒂全部消散。

  但至少在如今的局势下,两人不会再刻意产生矛盾。

  接着朱由检又看了眼跪在地上的魏忠贤,道:

  “这段时间会有不少人借着锦衣卫事弹劾你,不过你不用担心,朕不会让忠心给朕办事的人寒心。”

  听着这话,在场几人都是心头一暖,

  而对于魏忠贤来说,则有了更深一层的想法。

  刚才陛下不让他动手而选择让小洪子去的举动,在此刻的魏忠贤眼里已经成了陛下恩宠的佐证。

  陛下此举乃是帮咱家分散些压力,否则朝中官员的弹劾奏折必然会全冲着咱一个人来。

  于是魏忠贤感动之余也是跪地叩首朗声高喊道:“奴婢蒙皇上圣恩,日后必当更加尽心为皇上效死。”

第20章 这不是九一开能打发的主

  不过这一点纯粹属于魏忠贤自我脑补。

  对朱由检来说。

  让小洪子去办差,只是为了让他们先适应下杀官员的感觉而已。

  至于那些朝中官员所谓的弹劾?

  朱由检事实上根本没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过。

  在封建专制的政体下,任何弹劾、奏折都要经过他的首肯才能生效。

  而最关键的是,国内上下乃至百姓都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

  这才是让他最满意的一点。

  只有这种政体。

  才能让他把大明变成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战争机器。

  也只有这种不受任何约束的绝对权力,才能帮他实现心中的那个宏伟目标!

  不过在通往远方那个伟大目标的路上,还有许多眼下的问题要去解决。

  朱由检深吸一口气将心中激荡平复,接着开口对曹化淳吩咐道:“明日起你便去提督锦衣卫,不过同时不要忽视了御马监的差事。”

  “奴婢明白,请陛下放心,半年之内奴婢必让锦衣卫上下风气肃之一新,三年内奴婢必让锦衣卫恢复当年太祖之威。”

  说这话时曹化淳极有信心。

  如今的锦衣卫已被陛下彻底清洗一番,剩下的都是底层校尉,想要改革已经再无任何阻力。

  如果这样曹化淳都没法将其彻底掌控的话,那他干脆出门找块豆腐给自己一头撞死算了。

  朱由检没有理会曹化淳画的饼,而是直接开口吩咐道:

  “你待会先去找郭允厚问清楚,如今京城之中各级官员所欠俸禄究竟有多少,接着从内帑中去领笔银子,然后让锦衣卫对着欠俸官员名单一一分发。”

  “同时让一部分锦衣卫去调查京城附近所存在的地痞恶霸,将这些人列一份详细的名单送过来,不过暂时也不要动他们,把名单列出即可。”

  听着这两条吩咐。

  曹化淳一时之间倒也没太搞明白,皇上特地说这个究竟是有何深意。

  发俸禄、调查地痞恶霸。

  这两件事看上去似乎有些平平无奇啊。

  不过他也知道现在的皇上心思已经不是自己能猜的。

  于是便赶忙应声道:“奴婢领旨,等奴婢明日去锦衣卫衙门弄清楚相关事宜后,便立即着手操办,务必会将这两事办妥!”

  朱由检点点头,曹化淳便立即离开去办差了。

  这时魏忠贤也好像是突然想起什么,躬身凑了上来:

  “陛下,上次抄家之事奴婢近日已经办好了,共计清点出现银一百零七万五千三百两,这两天就安排运往内帑。”

  “而今日锦衣卫上下一干人贪赃枉法罪该万死,按律这些人的家产也该抄家,若是将他们也交给奴婢去办的话,抄出来的银子绝对不会低于这个数。”

  人都杀了,那钱自然也是要充公了。

  魏忠贤非常有觉悟,况且这种事若是让陛下亲自提就没意思了。

  朱由检轻轻点了点头。

  魏忠贤便明白了,立马动身去做抄家前的准备工作。

  这一日。

  大明皇城中各种忙碌与杀戮互相交织。

  翌日。

  锦衣卫上下官员共计一百七十七人被杀于东厂之事传出京城,顿时朝野震动。

  所有人都没想到,这些人被抓之后竟然是这种下场。

  官员被抓,即使是犯了谋反这种天大的罪孽,也该在经由一系列程序审核之后方可诛杀。

  可陛下他竟然这么轻易的就全杀了?!

  甚至是当天进去当天就死了!

  这种骇人听闻的事情,只在太祖一朝方才有所耳闻。

  惊恐之余。

  一部分人的心情相比之下倒是稍微放松了些。

  田尔耕一众人等被即刻处死,并且还传出了抄家旨意,皇上也没有再进一步的动作。

  这一系列举动,从某种程度上说明着此事似乎不会再扩大。

  皇上此举应该是想将锦衣卫控制于手,顺便再通过抄家的方式弄些银子出来。

  对于一部分既得利益团体来说,这样的结果并非不能接受。

  毕竟只是先败了一局,但终究还没到鱼死网破的地步。

  同时。

  这些人也通过这次锦衣卫之变明白了一件事:刚登基就特么砍头,这不是九一开能打发的主。

  有些人还从这次事件里看出更深的意味。

  皇上之所以没有再进行下一步动作,恐怕是在等待时机,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削弱他们的力量。

  但同样的,他们也在等待机会。

  上千年了,皇权与官员之间的斗争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分出胜负的。

  于是乎,无数条有关新皇嗜杀的消息开始在民间传播。

  ……

  京郊之外的一处农田中。

  一位黢黑的农夫正顶着烈日在地里干活,他的妻子在和几个农妇闲聊些什么后,突然一脸激动的跑到他面前。

  “当家的,俺听说新登基的皇上昨天一下子砍了一百多颗锦衣卫老爷的头。”

  农夫停下手上的活计,用满是老茧的双手擦了擦汗:“你又是从哪听的这些胡话?”

  农夫妻子有些不悦:“什么胡话,连村长都说了是真的!说新皇上可狠了,谁惹他不开心他就砍谁的脑袋。”

  “砍了就砍了吧,跟咱们又有什么关系?今年的税都还没交齐,若是下季子收成再不好的话,恐怕就得卖田了。”

  说到卖田,妻子立马就急了:“怎么没关系!咱村的村霸牛二不就是仗着他姐夫是锦衣卫里的百户老爷,才能在村里横行霸道的吗?”

  “现在他姐夫死了,咱们之前交给他的那些份例.以后是不是就不用交了?这样咱们是不是也就不用卖田了?”

  农夫叹了口气:“唉,你这个婆娘就是不通世道,百户老爷死了那是不是还会有新的百户老爷?”

  “新皇上这么狠,那到时候新百户老爷上任了肯定更狠,咱们说不定得交更多的份例!”

  说到这里,农妇妻子瞬间如同蔫了般不再多说。

  她看了眼自己丈夫正在耕种的田地,仿佛自己即将就要在不久的将来失去它。

  这让她不由得一时悲从心来,两行眼泪顺着她同样黝黑的面容,吧唧吧唧的掉落在地上。

第21章 今天更新要稍微晚点

  突然间临时有事,更新要晚一点

第22章 明军不满饷

  曹化淳在出宫前往锦衣卫衙门的途中,又被朱由检给叫回去一趟。

  朱由检拨给他十万两现银作为治理锦衣卫的起步资金,让他自行决断。

  这自然是让曹化淳一阵感动不提。

  而等曹化淳真正来到锦衣卫衙门彻底理清头绪后。

  他方才知道如今的锦衣卫已经夸张到何等地步。

  尽管在来之前他已经做好心理准备。

  但他也没想到这个曾经盛极一时、令人闻风丧胆的庞然大物,如今竟已败落如此。

  别的不说,仅就吃空饷这块就令他瞠目结舌。

  名册之上所记载的锦衣卫人数足有数万人。

首节 上一节 17/1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