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起来吧。”周天爵掀起轿帘,示意李孟群等人起身。
李孟群粗略地瞥了一眼周天爵、秦定三从柳州带来的队伍,发现他们从带来的兵勇人数并不多,也没有柳州协绿营的旗号。
李孟群忍不住询问道:“抚台大人,柳州协的绿营尚在途中,还没到么?”
虽说大藤峡一战清军败得很惨,连广西提督都搭了进去。
不过桂柳兵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李孟群接触过古州镇总兵李瑞的黔兵,黔兵给他的感觉是还不如李殿元的浔州协绿营。
因此李孟群对桂柳兵抱有极大的期望。
桂林府的绿营要配合向荣的楚军围剿陈亚贵残部,暂时调不了。
柳州的天地会闹得又不凶,总能调一两营柳州兵来助战吧。
李孟群这么想着。
一听到柳州协三个字,周天爵的脸色极为难看,冷哼了一声,没有回答李孟群的问题。
跟在周天爵轿子后面的秦定三压低声音向李孟群说明了原委:“柳州协绿营畏敌上帝会教匪如虎,以防土司叛乱与柳州天地会为由,不愿随抚台大人来浔州剿匪。”
“柳州协的绿营兵竟如此顽劣?连抚台大人都调不动?”李孟群讶然道。
“其实也不是没法子调,柳州协的绿营官兵说只要补齐欠饷就随抚台大人到浔州府剿匪,这不朝廷的的粮饷还没下来么?抚台大人正因此事还在气头上呢,往后莫要在抚台大人面前提及柳州协三字。”秦定三解释说道。
秦定三这话只说了一半,周天爵在柳州行辕期间为了胁迫柳州兵跟他前往武宣,杀了一个千总,四个把总,五个外委,引起柳州协哗变的事情没有告诉李孟群。
“多谢秦总戎指教!”李孟群谢过秦定三,表示受教。
辞谢过秦定三,李孟群赶忙追上周天爵的轿子,把一封信件交给周天爵。
这封信件是还在桂林府围剿陈亚贵的向荣委托李孟群等周天爵到武宣后代为转交的。
向荣不识字,这封信件实际上是由向荣口述,幕宾代写的。
清朝绿营中,不识字的提督、总兵一抓一大把,像张必禄那种通晓文墨,文武双全的提督是少数。
向荣在信中告诉周天爵,他的楚军和镇筸兵,不日即可平定桂林府的陈亚贵。
向荣恳请周天爵务必在武宣等他,届时楚军、黔军合兵一处再一同进剿紫荆山、平在山的上帝会教匪。
看完向荣的信,周天爵没有任何表示。
李孟群觉得情况有点不对劲,凑近轿子说道:“抚台大人,卑职已经城内备好筵席,为抚台大人接风洗尘。”
“接什么风?洗什么尘?”周天爵冷着脸,“粤西时局恶化至此,本抚没有胃口,更没有兴致。”
“那请抚台大人入城下榻,待卑职为抚台大人说说上帝会教匪的情况?”李孟群弓身请周天爵进城下榻歇息。
他想着周天爵都一把老骨头了,又是从柳州远道而来,肯定累坏了,需要休息。
剿匪的事情,可以等向荣到了再一起计较。
可李孟群错了,周天爵丝毫没有要休息的意思,似乎精力比他这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还要旺盛。
“上帝会教匪的情况,本抚在柳州时便已知晓。不进城,直接去东乡,本抚要到东乡剿匪!”周天爵年迈气盛,直接点兵就要到东乡去剿匪。
“武宣县城留一百绿营、一百乡勇守城即可,你们也点上本部兵马,随本抚去东乡剿匪!”
别看周天爵年纪大,嗓门更大。
李孟群周围的武宣团练前阵子刚被秦日昌的牌尾给收拾了一顿,至今仍旧记忆犹新。
他们早就听说紫荆山、平在山的上帝会教匪比龙山、莲花山的上帝会教匪更加凶悍。
周天爵和秦定三带来的兵马也不多,他们哪里还敢跟黔军一道主动去东乡招惹太平军?
武宣团练登时就被吓哭了,拦住巡抚仪仗,跪着哭求周天爵不要去东乡。
李孟群也被周天爵的这一决定惊得瞠目结舌,这是一个七十五岁的老头子应该有的表现?
新婚洞房的新郎官都没周天爵这么猴急。
秦定三在柳州的时候听说过太平军的威名,心里有些发怵,不敢轻敌冒进,小心翼翼地上前对周天爵说道:“抚台大人,将士们一路舟车劳顿,人困马乏,不如在武宣城先休整休整再去东乡也不迟。”
李孟群也上前劝道:“是啊,抚台大人,向提台不日亦将抵达武宣,出剿教匪不差这几日。”
李孟群和太平军交过手,清楚上帝会教匪非天地会之流,没那么容易剿。
他还是比较支持的向荣的方略,等黔军、楚兵合兵一处后再向东乡进军。
如此,更为稳妥,胜算也更大。
“上帝会教匪攻陷了平南城,教匪主力忙着在平南城淫乐,他们的紫荆山、平在山老巢必然空虚。”周天爵也有他的道理。
“眼下正是直捣黄龙,一举捣毁上帝会教匪匪穴的大好时机。”
周天爵是嘉道两朝有名的酷吏,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因屡次滥用刑罚,对下属失察遭到部议,不得不主动上疏请求去职。
这一去职,便是整整七年。
他已年过古稀,莫要说七年,还没有七个月好活都说不准。
如今好不容易得到故人举荐复起,周天爵惜时如金,一刻也不想多等。
“抚台大人.”李孟群正欲再劝。
周天爵早已抬手止住了李孟群,态度十分坚决:“莫要多言,违本抚钧旨者,立斩不赦!”
如果是郑祖琛说这话,李孟群不会感到有什么压力。
郑祖琛为人宽厚,是大清官场中很受欢迎的上级,风评极好。
郑祖琛说斩顶多是出于威慑目的,不会真斩,最多打打板子。
周天爵是嘉道两朝有名的酷吏,杀人从不手软,他说斩,是真的会斩。
无论是李孟群还是秦定三,都不敢把周天爵的话当耳旁风。
无奈,他们俩只得安抚不情不愿的兵丁乡勇,走一步看一步,先到三里墟去再做计较。
随行的兵丁团练慑于周天爵的淫威,只得战战兢兢,硬着头皮跟随周天爵望东乡方向而去。
感谢书友20210301104143920514的打赏!
历史上的周天爵比这还离谱,已经收着写了。
第134章 东乡会战
东乡坐落于一个四面环山的小盆地中,西临黔江之支流东乡河,间有小山重岭,村墟棋布,田肥粮足。
以东乡为中心,附近有大小村墟五六十处。
东乡防线出自杨秀清的手笔,不仅仅只防御东乡。
附近的村墟、丘陵全都被杨秀清利用了起来。
组成了以东乡为中心,周围村墟山隘为支点,可以互相支援的纵深防御体系,以拱卫紫荆山根据地的西大门。
遗憾的是杨秀清此前的重心在攻打平南县城上。
留守东乡的兵力不是很足,只有一千二百人。
其中中军正军更是只有四百三十人,余下的防守部队皆是中军牌尾。
杨秀清的兵力布置也很有意思。
东乡军营外围的高山险隘、制高点全是由牌尾进行守卫。
中军的牌面正军则全部集中屯扎于东乡军营。
彭刚此番点了一个火铳营、两个长枪营、一个炮兵连进抵东乡,准备攻打屯集于三里墟的清军黔兵。
驻屯三里墟的古州镇总兵李瑞所部黔军,林启荣一直很想打,以肃清东乡外围的威胁。
奈何三里墟附近的清军人数众多,清军援兵又源源不断地赶往三里墟。
林启荣麾下能打硬仗的正军只有一个营,他担心正军牌面一旦有失,整个东乡防线岌岌可危,影响到杨秀清的布局,因此未敢轻动。
彭刚主动带领左军前来攻打三里墟,是雪中送炭,林启荣自然是很高兴、很欢迎。
他在东乡军营热情地招待了彭刚的左军,连驻地都为彭刚的左军提前准备好来了,左军想要的粮食草料,也都及时提供,毫不推诿拖延。
彭刚的左军骁勇善战,彭刚足智多谋,作战时不会把友军当炮灰,分战利品时不会厚此薄彼,处事公道已在太平军中传开。
彭刚左军在太平军中的名声非常好。
林启荣的好友陈承瑢和彭刚并肩作战过,谈及彭刚时总是竖起大拇指。
因而林启荣对接下来与左军的并肩作战充满期待。
吃完饭,彭刚带着他的军官们登上附近的石崖进行制图作业,同时派遣出带来的十余名哨骑驰马前往三里墟方向侦查敌情。
大军刚刚经历长途跋涉到达东乡,彭刚准备在东乡休整一天,待明日士饱马腾,侦查清楚三里墟清军的虚实,再对三里墟的清军发起进攻。
“你们觉得杨军长对东乡防线的布置怎么样?”
站在石崖之巅,彭刚寻了块干净的石头一屁股坐下,眺望观察着杨秀清布置的东乡防线,向他的军官们发问。
“中军牌尾的战力虽比不上正军牌面,不过据隘口、制高点这些险要地形而守,清军短时间也不拿不下。”火铳营营长陆勤环视一圈东乡防线,凝思片刻后说道。
“不把一营正军牌面分散派驻到各个要隘很高明,杨军长在附近的山顶要隘至少布置了五十多处防守据点,如果把正军牌面分散部署到各个防守据点,每个据点连十个正军牌面都分不到,不如将正军牌面集中起来使用。”
“即使几个据点被清军攻陷,只要屯扎东乡的一营正军牌面反应及时,发兵击退来犯清,整个东乡防线仍可保无虞。”张泽扶着下巴,想了想说道。
“清军绿营汛塘就是犯了分兵驻防的忌讳,即使战时征调到了数千人的规模,彼此之间也缺乏协调训练,往往各自为战,应付凶悍一点的盗匪都费劲。”谢斌感悟良多,说道。
“精兵应当集中起来使用为宜。”
杨秀清的中军正军牌面自蒙冲一战后便于蒙冲集中训练,是太平军中一等一的精锐,分散成组使用,确实是避长扬短之举,会大大削弱中军牌面的战斗力。
杨秀清的东乡防线容错率也很高,很难想象,这样的防线竟是出自一个目不识丁的烧炭工之手。
正说着,正西方的莫村方向腾起烟柱。
彭刚刚派出去不久的哨骑,连同林启荣的哨兵几乎是前后脚赶到东乡的正军大营,向彭刚和林启荣汇报了清军西进攻打东乡的消息。
听到这则消息、无论是彭刚还是林启荣都大为惊讶,一度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清军是进驻三里墟还是进攻东乡?有多少人?你把话说清楚点。”感到很不可思议的彭刚向哨骑再三确认。
清军进驻三里墟和进攻东乡,完全是两码事。
在彭刚的左军抵达东乡之前,太平军与清军的态势处于僵持状态。
林启荣出东乡攻三里墟很冒险。
清军想攻打杨秀清精心布置的东乡防线也不是件容易事。
东乡附近没发现清军斥候活动。
清军的将领再业余,再不济,也不至于战前连斥候都不派,不侦查清楚东乡的情况就贸然发动攻击吧?
“是进攻东乡,整整三四千清军,乌泱泱一片,全部都在往东乡方向开拔,属下还看到了清军主帅的仪仗!这次清军主帅的仪仗比总兵仪仗还要气派!必是清军主帅亲自督师出征东乡!”哨骑十分笃定地回答说道。
很快,林启荣也向彭刚确认了清军此番确实是要东征东乡,而非如往日一般,只是进驻三里墟。
“清妖此番进军速度太快,这会儿估摸着都已经到仁和了。”
清军进攻前不仅连斥候都不派,更是一点进攻的征兆都没有,林启荣也感到很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