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大清烧炭工 第70节

  首先他的武艺就不过关,难以服众。

  天地会这种江湖武装对个人武艺很重视,没一身好武艺傍身,在会内很难抬起头。

  更难以树立起个人威望。

  其次嘛,这些游匪出身的江湖人散漫惯了,像约束自己学生一样约束他们,队伍很快就会散伙。

  毕竟离了罗大纲,外头大把的匪寇头目愿意接收他们,甚至还能让他们当小头目。

  离席后,彭刚将这次带来的六百把刀枪分给了艇军。

  罗大纲、苏三娘、邱二嫂的部署都分到了两百把。

  彭刚送给他们的冷兵器都是由精良的锻铁打造,皆是红莲村兵工厂出品,质量要比一些艇军小头目自用的刀枪还要好。

  收到刀枪的艇军们很高兴,兴高采烈地把玩起到手的新家伙,连连夸赞上帝会的兄弟大气,把他们当自己人,这么好的兵器都直接送。

  分了武器,彭刚牵头组织陈承瑢、卢六、罗大纲、苏三娘、邱二嫂开会讨论如何攻取武宣县城。

  天地会的陈亚贵去年起于武宣、象州之间,曾攻打过武宣。

  只是彼时陈亚贵刚刚起势,实力尚弱,未能如愿拿下武宣。

  陈亚贵之事后,武宣县的县令刘作肃加强了戒备,入城盘查也变得更加严格。

  而攻打武宣县城,重中之重即是如何夺取城门。

  只要拿下城门,进城的通道敞开,基本上就相当于成功拿下了武宣县城。

  守武宣县城的浔州协绿营和武宣县团练绝没有巷战的勇气,也没有这个实力。

  “不如咱们混入进城的人群中,强杀进去夺了城门?或者架梯子爬进去?”

  面对城墙,没有军事经验的卢六结合土客械斗攻宅的经验,首先想到的是强行暴力攻取城门,或者架设云梯爬上城墙。

  “强攻容易打草惊蛇,一旦强攻不成,还会引来周围的绿营团练。”邱二嫂长期孀居勒马,经常进出武宣县城,在场诸人中,数她最了解武宣县城,及县城周边的情况。

  “至于架梯子,武宣县城城墙比较高,足有两丈四尺高,要把这么长的梯子弄到武宣县城,且不说我们没有这么长的梯子。

  就算我们现做,有了能攀上城墙的长梯,恐怕我们刚抬梯子走出勒马上岸没多久,就会被官府的耳目察觉。”

  武宣虽是穷县,县城也是小城。

  但由于武宣县城原是武宣营驻地,军事堡垒的底子,又考虑到防洪需要,武宣县城的城墙筑得比较高,足有八米,略高于周边一般的县城。

  “攻取武宣县城,奇袭智取为上,二嫂说得对,一旦强攻失败,一时拿不下武宣县城,引来周围的汛塘的绿营,各村墟的团练。

  就算来援的绿营团练不敢打我们,只是遥遥盯着我们,我们也要分兵防备他们。”彭刚赞同邱二嫂的观点,也认为不宜强攻。

  广西绿营主力建制尚在,久则生变,攻打武宣县城应当速战速决,争取一次成功。

  “彭相公有什么计策?”苏三娘和彭刚一起打过王大作的宅院,知道彭刚脑子比较活络,点子比较多,想听听彭刚的主意。

第102章 兵临武宣

  彭刚考虑过行围魏救赵之策把武宣县城内的守军引诱出城聚而歼之。

  可武宣县城附近重要的聚落二塘、三里墟、东乡已经被陈亚贵洗了一遍,尚未恢复生机,已无太大的价值。

  三地残存的团练去年就被心惊胆战的武宣县令刘作肃调入县城以加强武宣县城的防务。

  附近的大户或是举家迁入武宣县城,或是将钱粮转移至城内。

  攻打二塘、三里墟、东乡等地,武宣县令刘作肃出兵救援的可能性很低。

  这个想法很快被彭刚否定了。

  至于武宣附近的绿营汛塘,去年就已经被陈亚贵给冲没了,附近还活着的绿营兵则被守备黄灿收拢进县城。

  既然县城里的清军绿营团练不愿出来,武宣县城周围又无高价值目标可打,他们就只能进去了。

  “要破城门,从县城内攻破,要比从城外攻破容易。

  我们可遣少量精悍善战的老兵潜入提前潜入县城,约定好破袭城门的时间,主力部队在城外待命,等城门一开,直接杀入城去。”

  彭刚凝思许久,偏头看向邱二嫂,向邱二嫂确认打探确认武宣县城门卒的情况。

  “二嫂,你是我们之中最熟悉武宣县城的人,武宣县城每个城门的门卒一般有多少人,其中又有多少人值夜?是否都忠于职守,是否精锐善战?”

  “武宣县城有东南西北四门,陈亚贵闹得最凶的时候,每个门皆有十三四个绿营兵和十一二个团练负责轮值。

  陈亚贵出武宣县县境后,武宣县的防务松懈了不少,现在值夜的门卒只有此前的一半,具体多少人不得而知,但肯定不会超过五人。

  浔州协绿营早已糜烂不堪,实际在岗的绿营门卒团练只会更少,而且在岗的绿营士卒抽大烟的抽大烟,喝酒的喝酒,睡觉的睡觉,实在称不上精锐善战。”

  彭刚微微点头,邱二嫂说的和彭刚在城里炭行的大舅萧国英所提供的情报基本上没什么出入。

  十个出头的绿营团练负责一个城门,只要他们的人能潜入城内,不难解决他们,继而从内部把城门打开。

  彭刚拿出大舅萧国英给他画的贵县县城草图,铺在凹凸不平的竹桌上,就着草图说道。

  “武宣县城有四门,分别为东南西北四门,其中东门和北门有瓮城,想从这两个门进去,我们需要夺取并打开两道城门,兵贵神速,夺启东门、北门太费时,不宜选择对这两个带瓮城的城门入手。

  西门和南门没有瓮城,可西门距离江边太近,城外太过泥泞,不利于我们在城外的主力攻城部队行走活动。

  纵观四门,只有南门最合适,没有瓮城,南门外的地面也不是太泥泞难行。”

  经过深思熟虑,彭刚将目标锁定在武宣县城的南门,认为夺南门最合适。

  “进城的人不宜太多,也不宜一次进去,应当分批进城,短时间内太多人进城容易引起官府官兵的警觉。”罗大纲基本认同的彭刚的观点,同时主动请缨潜入城内负责夺取打开南门。

  “由我负责进城夺南门吧,十几个门卒而已,我带六七个老兄弟进城便可轻易杀退他们。”

  “罗大哥,就你这张脸和一身的杀气,恐怕还没进城就被门卒拦下了。”邱二嫂笑道,“进城的人最好是门卒衙役都认识的熟面孔方能降低他们的戒心。

  由我和我的人潜入城内最合适,我常进城兜售河鲜山货,城里的门卒衙役还有部分团练都认得我。”

  邱二嫂认为以罗大纲的形象和气质,不适合执行潜入城内夺门的任务。

  况且罗大纲和浔州协的绿营团练打打杀杀了六七年,难保有城里的绿营兵认识罗大纲。

  如果被认出来,不仅罗大纲凶多吉少,他们攻袭武宣的计划亦将宣告破产。

  邱二嫂虽说也是天地会的艇军,可她在天地会内充当的角色近似于情报交通站站长,比较少参与直接的正面厮杀,官府也没发海捕文书缉拿邱二嫂。

  权衡之下,彭刚觉得邱二嫂确实比罗大纲更适合执行这个任务。

  “二嫂,理是这个理,只是你的人不擅厮杀”罗大纲不无忧虑地说道。

  邱二嫂陷入沉默,可罗大纲说得也是实情,他的部署确实是诸多艇军中,战斗力比较弱的。

  而罗大纲所部的艇军,则是艇军乃至整个天地会战力的天花板。

  凝思半晌,邱二嫂眼前一亮,有了主意:“我从上帝会这边挑些面善,武艺高强的兄弟扮作我的伙计,由我以售卖河鲜的名义带他们进城。”

  邱二嫂本打算从罗大纲那里挑几个武艺高强的兄弟假扮他的伙计进入武宣县城。

  可转念一想,罗大纲麾下武艺高强的老兄弟都是陈年老匪,江湖游匪习气太重,和罗大纲一样,很容易被门卒识破。

  倒是上帝会那边的人,多系良民出身,不易被守门的门卒衙役察觉。

  “我支持二嫂的提议。”彭刚站在了邱二嫂这一边。

  打定主意,彭刚让黄大彪从各组挑选出六名身强力壮,善于肉搏的组员。

  同时又让陈承瑢和卢六从各自的队伍里各挑三名面善木讷,一看就是顺民,武艺又比较好会内兄弟。

  总计十四人,分批次进城,至于怎么进城,则由邱二嫂安排。

  安排完毕,彭刚又拿出一个铜壳怀表,同黄大彪、丘仲民的表校对好时间。

  “你们夜间十二点准时攻夺南门,如果十分钟内未能拿下南门,迅速撤退找地方隐匿起来。我会直接用火药把东门直接炸开进去解救你们。”

  为保万无一失,彭刚又制定了备用方案。

  他带了三百七十斤火药过来。

  这些火药不是从绿营那里买来的劣质火药,都是这两年淘买来的洋火药以及自制的好火药。

  如果邱二嫂、黄大彪他们未能按时夺下城门,彭刚就只能舍血本直接把东门给炸开再攻进城去。

  翌日清晨出发前,彭刚解下自己的一对燧发短铳和一包铅弹,托邱二嫂用布包好混入河鲜内,嘱咐黄大彪等人进城到炭行后记得取。

  至于兵刃,萧国英经营的萧记炭行藏有十几把锻铁打造的好刀,就是燧发火铳,炭行内只藏了五杆,有点不够用。

  临别前,彭刚千叮咛万嘱咐黄大彪、丘仲民记好时间,切忌如果没能按时拿下南门,不要恋战,迅速撤退隐匿起来,尤其是黄大彪。

  邱二嫂一行人先行出发。

  陈亚贵对武宣造成的阴影尚未散尽,把门的门卒衙役对进城的人盘查较为严格,尤其是游匪习气的生人,轻则驱赶不让进城,重则直接抓到县衙审问请赏。

  邱二嫂是经常进出武宣县城的老熟人。

  尽管带了些后生仔,可看在后生仔们都很年轻,不似恶徒,城里萧记炭行的萧掌柜又亲自来到城门附近迎接邱二嫂等人。

  南门的门卒衙役疑虑顿消,只是略略看了几眼就放他们进城。

  邱二嫂是长期做耕水贩鱼营生的生意人,能说会道,以劳军的名义送了三坛酒和三十来斤鱼给负责把守南门的绿营额外外委刘芳。

  “劳军好啊!劳军好啊!”

  得了酒肉的刘芳乐得合不拢嘴,见邱二嫂半敞着衣襟,一对鼠眼滴溜溜在邱二嫂鼓囊囊的胸脯上打转,忍不住调戏起了邱二嫂。

  “二嫂,一群爷们喝酒吃肉无趣的很,不知二嫂可愿与我一起共饮啊?”

  “讨厌!白天不行,人来人往的,这么多人都看着呢。”邱二嫂娇嗔一声。

  见邱二嫂没有果断拒绝,刘芳顿时觉得这俏寡妇有戏。

  这寡妇说白天不行,那就是晚上人少的时候可以。

  刘芳忍不住咽了口口水,已经开始脑补晚上巫山雨云的画面:“当真?”

  “当真又如何?刘把总,你又不是不知道,宵禁严的很,我若是晚上来找你喝酒,只怕还没到南门,就要被当做歹人拿了去。”邱二嫂故作遗憾地叹声道。

  刘芳早已被邱二嫂撩拨得精虫上脑,急得抓耳挠腮,摸索半天,从身上摸索出二钱银子并摘下腰牌递给邱二嫂:“一会儿我和晚上巡夜的兄弟打声招呼便是,这二钱银子你拿着对付些好菜晚上送来,多的就当是本把总赏你的。路上若有人拦你,你给他看我的腰牌!我看谁敢拿你!”

  刘芳一席话说得气势十足,一个把门的额外外委愣是充出了守城守备的架势。

  “同你兄弟说声我晚些时候来,今日我要带我外甥同萧掌柜核对账目。”邱二嫂接过刘芳的腰牌,笑盈盈地说道。

  话分两头,彭刚这边将装满火药的棺材抬上船。

  会同罗大纲等人,精挑细选了三百精锐,乘坐艇户们的船,藏刀枪火铳于船舱内,扮作艇家仔,分批次借着暮色的掩护于武宣县城闭门后陆续抵达南门码头附近。

  这是彭刚第一次同清军作战,还是攻城战,他难免有些紧张。

  彭刚掐着表,时针指向十一点时,他走出舱室,伫立船头,取出千里镜查看南门城头的情况。

  武宣县城的夯土城墙清晰可见,只有城门处包裹了青砖。

  罗大纲也取出千里镜,同彭刚一起观察着城头上的情况。

  两人都感到很纳闷,城楼上竟一个负责警戒瞭望的兵丁都没有。

  “以往城楼上也没有人么?”彭刚询问驾船的艇户道。

  这名艇户是邱二嫂的人,也时常进出武宣县城。

  “绿营团练虽然松懈,可以往负责瞭望的人还是有的。”那名艇户说道。

  “多半是门卒中了邱二嫂的美人计。”罗大纲笑道,“我初见邱二嫂时,就险些被她下了料的酒迷昏。”

首节 上一节 70/2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