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入湖南,各殿都得了不少舟船。
长江沿岸那么多省垣,只要打通湘江水道进入长江,何愁打不下大城当小天堂。
清廷抽调了这么多外省客兵守长沙,临近各省省垣的兵力必然空虚。
大不了学北殿,遇到实在打不下的城池不硬打,绕过去就行了,也不丢人。
当初北殿途经柳州府城马平,不也没打,而是直接绕过去了。
钱江是十分精明的人,杨秀清说的要过的槛是长沙府而非长沙城,用意已经很明显了。
离开衡州府府衙,彭刚携石达开并肩而走,一面走,一面说道:“八弟,我有一事相求。”
“你我二人之间,有什么求不求的,七哥直接说便是。”石达开顿住脚步,说道。
“此番你若打到湘阴,我想请八弟到白水洞,为我接两家人。”彭刚说出了他的请求。
左宗棠的家人尚在湘阴,左宗棠那位器宇不凡的学生,彭刚也知道了他是郭嵩焘的弟弟郭崑焘。
石达开这次进军湘阴,彭刚想请石达开的人把这两家人给接到北殿。
左宗棠在湖南的门生众多,只是左宗棠一家老小还在湘阴,彭刚也不好让有后顾之忧的左宗棠写信给他的学生,号召他的学生来北殿。
“接两户人家的事情而已,小事一桩。”石达开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说道。
“只是我不是湘阴人,不知白水洞在何处,纵使七哥告诉我这两家人的姓名,我也很难打听到,七哥可有向导?”
“有。”彭刚点点头说道。
左宗棠和郭崑焘各带了一名家人随行,可以让左宗棠的家人给石达开当向导。
又聊了一番,彭刚目送石达开上了轿子,遂驰马回到了“北王府”,即原来的清泉县县衙。
回到县衙,彭刚召集上校级别以上的高级军官来县衙正堂议事。
罗大纲占领了衡阳城后,北殿或是派遣侦察兵,或是利用天地会情报网络,搜集到了不少关于长沙城的情报。
对于长沙城的情况,北殿虽谈不上了如指掌,但长沙城大概的情况北殿还是了解的。
长沙城兵勇数量众多。
临近地区能征调的、不能征调的绿营兵和团练,大多被赛尚阿和骆秉章征调到了长沙。
参谋部的参谋们也对太平军攻打长沙进行过推演,得出的结论是长沙城难以在短时间内攻克。
北殿没有接到攻打长沙城的任务,而是负责堵御从广东韶州府北上的粤军粤勇,无人对此感到失望扫兴。
反而对徐广缙这位新对手感到新鲜,跃跃欲试。
“徐广缙欲从郴州北上,必走耒水,我们可集结主力于耒阳,设伏聚歼这支清军于耒阳!”罗大纲说出了他的想法。
徐广缙是大几千乃至上万兵力北上。
大军行军,要么走水道,要么走官道。
从郴州到衡阳最便捷的交通方式就是走湘江支流耒水的水道,衡南地区多山地丘陵,官道也在耒水旁。
北殿兵马虽然撤出了永州府,可还没撤出衡州府,仍旧对衡州府境内的各县保持控制,包括耒阳县城。
耒阳县城位于耒水中游地区,在耒水设伏聚歼徐广缙这支清军,后勤方面也不成问题。
“在耒水附近打好。”曾经在耒阳县负责征兵工作的五团团长陈敢连连点头说道。
“咱们有很多兄弟是耒阳的煤矿工,对耒阳的山水很熟悉。”
陈敢认为徐广缙的这支清军远道而来,左军扩军中,七个常备团中不乏耒阳县当地人。
耒阳县的煤矿场有不少是分布在耒水两岸,比如一团的团副彭勇,此前就是在耒水西岸的泗门洲煤矿场干的。
第244章 伪清的伪官做不得数
耒阳县有现成的后勤节点可以用,眼下又是刚刚步入雨季,耒水航道畅通。
耒水确实是聚歼徐广缙、秦定三、和春所部清军的理想战场。
“万一清军不走耒水怎么办?”
四团团长程大顺道出了他的顾虑。
“清军必走耒水。”黄秉弦非常笃定地说道。
“不走耒水官道,以清军的德性,能把多少兵勇从郴州带入衡州府?即使清军真走山道,翻山越岭而来,有少部分清军能进入衡州府腹地,对我们来说也构不成多大的威胁,留一到两个团作为机动兵力,出剿这些清军便是。”
不是每个绿营将领都有向荣带兵间道疾行,仍旧能够保持没有太多人掉队的本事。
徐广缙的广东兵勇没有和左军交过手,和太平军交手的次数也很有限。
对于徐广缙的广东兵勇,黄秉弦不想做过多的评判。
秦定三是左军的手下败将,麾下黔军黔勇多为征募堪堪一年的新兵。
和春带的是二流的楚军和桂林团练。
唯一值得称道的,是不久前追击太平军主力表现亮眼的张国梁,其麾下兵勇多为广西天地会悍匪。
张国梁本人又有些带兵打仗的天赋,或许勉强能算的上是左军的劲敌。
“二团、七团、重炮营留守衡阳,其余部队,都回去准备,明早天一亮,即刻开拔,随我前往耒阳县城。”
听了左军高级军官们的讨论,综合各方意见,彭刚凝思片刻,一锤定音,做出了向耒阳县城开拔,将战场定在耒水的决断。
散会后,彭刚离开西花厅,迈步前往内宅,决定好好休息一番,养足精力,明早前往耒阳。
还没走到内宅,战俘管理处的副处长陈南山带着两位战俘营的重量级俘虏来找彭刚。
“殿下,李瑞和常胜要见您。”陈南山向彭刚汇报说道。
征战一年半以来,左军所击毙、俘虏的清军高级军官不在少数。
李瑞和常胜是目前战俘营里官阶最高的战俘,李瑞为前贵州古州镇总兵,于去年春末的东乡会战为左军所俘。
常胜为四川川北镇副将,原为张必禄的心腹,于去年夏天的伯公坳一战中在张必禄的授意下携黔兵一千五百四十二人,川兵七百四十三人向左军的投降。
算下来,他们二位同投降的黔兵、川兵在战俘营里改造了一年左右。
即使不算临阵主动反正的杨虎威、王智等贵州清江协的绿营官兵,左军也有吸收清军战俘为己所用的先例。
最先吃螃蟹的是作为水兵团的六团。
桂林大墟一战,左军俘虏了一百八十名潮勇,六百八十五名闽勇,这些潮勇和闽勇系林则徐旧部,谙熟水性。
尤其是闽勇,很多闽勇在入桂之前就是福建水师的水勇,不仅谙熟水性,擅使刀牌,是清军中罕见的有近战能力的部队。
海寇出身的罗大纲和陈阿九都很喜欢这些水性极好,又能近战搏击的俘虏。
衡阳改编的时候,特地去战俘营条挑选了二十名潮勇,两百二十二名闽勇编入六团。
左军水兵的优质储备兵源偏少,不过陆师的优质后备兵源可一点也不缺。
远的不说,单说这两个多月来左军在永州、衡州二府招募的矿工和农家子弟,编入常备部队的只有三分之一左右。
剩下的三分之二,都划入了预备役营伍作为后备兵源。
故而彭刚对吸纳清军俘虏没那么迫切,只有不时会从战俘营拣选几十名表现最为出众的战俘补充战损。
李瑞和常胜原本是持观望态度。
可在看到罗大纲、陈阿九从战俘营里划拉走了两百多名资历比他们浅的潮勇、闽勇。
左军接连攻克永、衡二府,展露出席卷天下的潜力,战俘营里的战俘越来越多时。
李瑞和常胜开始着急了起来,生怕再拖下他对彭刚的价值越来越小。
李瑞和常胜不愿在战俘营中,虚度光阴、寥寥草草、稀里糊涂地枉过一生,遂合计了一番,央求陈南山带他们来见彭刚。
陈南山见两人平素表现很好,常常帮衬他管理黔军、川军的俘虏,权衡再三,还是决定带他们来见彭刚。
“二位前来所为何事?”彭刚瞥了一眼陈南山身后的李瑞、常胜二人,淡淡地问道。
“我等吃了殿下一年的口粮,甚是过意不去,想为殿下效力,愿为殿下马前卒,鞍前马后,在所不辞!”
李瑞和常胜二人,似提前商量好了一般,异口同声地说道。
“你们的口粮是你们通过劳动换来的,不全算白吃我的口粮。”彭刚负手而立,不紧不慢地说道。
“二位在伪清绿营中身居高位要职,左军庙小,怕是没有合适二位的职务啊,我这里可没有总兵、副将。”
战俘营的战俘必须劳动学习才能换取口粮,少数手巧的战俘为多换些口粮,甚至学会了点女红,为左军缝制被服。
“伪清的伪官做不得数,只要殿下愿意给我们个机会,当个小卒也成。”李瑞急忙说道。
“我也一样。”常胜忙不迭跟着表态,“望殿下给咱们个机会!”
李瑞长期在贵州古州镇带绿营,古州镇绿营兵汉苗各半,彭刚俘虏的古州镇绿营汉苗比例也大致相当。
常胜是张必禄的老部下,长期为张必禄带川兵和黔兵。
他们两人确实有比较高的价值,由他们协助统带黔、川两地的俘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瑞和常胜在战俘营的表现很好,属下愿为李瑞和常胜作保。”长期负责管理战俘的陈南山站了出来为李瑞和常胜担保。
一来是看在这一年来的表现好的份上,给其他战俘做个榜样。
二来战俘营里的战俘越来越多,将更多信得过的战俘编入军中,也能减轻他们战俘管理处的压力。
尽管陈南山还不知道彭刚即将拔营前往耒阳同徐广缙、秦定三、和春等部清军作战的消息。
可陈南山也清楚,左军自从打下衡阳后已经一个多月未曾对清军大规模用兵,很快便会再度发起大规模的攻势。
届时左军俘虏的清军只会越来越多,战俘营的压力将越来越大。
凝思良久,彭刚偏头看向他们:“既然南山愿为你们担保,我就给你们机会。南山,带李瑞、常胜回去各点四百名表现的黔兵、川兵战俘,好生拾掇拾掇,明日我会让一团和三团去战俘营接你们,你们暂且给一团和三团当辅兵,给他们打打下手。”
言毕,愈觉困乏的彭刚摆摆手,示意陈南山带他们回营挑人,同时喊来黄秉弦,让黄秉弦告知一团和三团,挑选一批基层军官,安排到辅兵队伍中统带辅兵。
离开清泉县县衙署,回战俘营的路上。
李瑞和常胜心里都清楚彭刚愿意给他们两个机会,陈南山的担保起了关键作用,皆对陈南山感激不尽:“多谢陈副处为咱们两人担保。”
陈南山也是绿营出身,曾为浔州协绿营的千总,为左军第一次攻打武宣期间为左军所俘,是左军俘虏的第一个绿营军官。
昔日的一位副将、一位总兵对一位昔日的千总毕恭毕敬,感激涕零,多少有点魔幻。
“不必谢我,这机会是你们自个儿争取来的。”陈南山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同时不忘教导二人。
“上战场的时候给我精神点,不要看到敌人就跑,给咱们战俘营丢份!你们丢的起这个人,我陈南山可丢不起这个人。”
“现在咱们打的伪清的兵勇,又不是和义军对垒。”常胜拍着胸脯保证道,“陈副处放心,遇上咱们,该跑的是那群伪清的兵勇。”
这倒不是常胜夸口,张必禄旧部的俘虏,是战俘营中质量最高的俘虏。
这支队伍在被俘前,和太平军交战的战绩是最漂亮的。
本就是绿营中的翘楚,和清军兵勇接战,又有强大的左军作为后盾,常胜还真不怵清军兵勇。
第245章 互有恩情
今之郴州秦乃秦时之郴县。
汉高帝间,桂阳郡太守杨璆始筑城,隋文帝开皇九年改桂阳郡为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