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不服周 第95节

  马邈耷拉着肩膀说道,整个人的精气神已经被抽干。他身边僚佐闻言皆是无奈叹息,他们不是不想反抗,而是试过了,但是没用。

  马邈妻子李氏,去年在涪水岸边不慎落水淹死,搞得他如今也是万念俱灰。魏军若是大开杀戒,杀他便是,也没什么好遗憾的。

  马邈拿了印信,将其装在一个包袱里,拿木盘托着。他下令关都尉将江油关城门打开,然后就这样跪在城门前,双手托举木盘,既不起身,也不说话。

  如同一座带着耻辱意味的雕像矗立在大门前。

  很快,得知江油关动静的邓艾,便带着麾下士卒小心翼翼的来到城关前。他们已经失去所有的马匹与车辆,军服因为一路爬山涉水磨损,而变得破破烂烂,看起来就跟乞丐差不多。

  但他们赢了,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胜利者。

  邓艾看到马邈跪在地上,连忙上前将对方扶起来,拍了拍他身上的灰尘说道:“我若不慎,便中了你的埋伏,何必跪下求饶呢?邓某不才,也知道军法如山,必不会毒害江油百姓。”

  马邈心中五味杂陈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只好起身作揖行礼,跟在邓艾身后一言不发。败军之将何以言勇,投降之人就别找什么尊严了,保住小命要紧!

  现在可不是装逼的时候!

  魏军邓艾部兵不血刃接管了江油关,进关之后才发现,关内库房多有兵器、箭矢、粮秣,还有一些驮运货物所需的牲畜和两轮车。

  这可真是瞌睡了就遇到枕头!沙漠里快渴死时遇到甘泉!

  得知江油关辎重颇丰的邓艾,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了。

  大军休整了一天之后,邓艾将军中各部主将都召集到城楼签押房内商议大事,主要是下一步行动应该如何。

  “诸位,如今士卒们都吃饱喝足了,兵器箭矢也不缺,除了骑兵不够之外,其他的都不缺。

  下一步应该如何行动呢?”

  邓艾环顾四周询问道。

  邓忠、师纂、田续等将领都是面面相觑,谁也没有开口建言。

  “邓将军,要不我们就扼守江油关,然后通知大都督,两面夹击剑阁,则必破姜维。

  姜维败,则蜀国亡,如此邓将军便立下了不世之功,将士们也都累了。”

  师纂见没人开口,不得不硬着头皮建言。他的意见也很简单,说白了就是在江油关苟住,看看情况再说,必要时从剑阁背面插姜维一刀。

  “对,还是不要轻举妄动比较好。”

  那个叫田续的军官附和师纂道。

  他们这些将领,其实跟师纂一样,都是被邓艾逼迫才勉强同意偷渡阴平的。眼看现在获得了阶段性胜利,可以算得上死里逃生了。

  谁还愿意继续瞎折腾啊!钟会手里有十多万大军呢!他们怎么不着急?

  听到这些话,邓艾只是冷笑,一言不发。

  很快,又有人陆续发言,基本上都是说要跟钟会打配合,还有人说如今到江油的不过万余人,蜀地起码还有数万兵马,不可小觑之类的。

  真要打起来,他们未必能占什么便宜。

  “先给大都督送封信再说。”

  邓艾冷不丁来了一句,随即起身就走,看上去很不高兴。

  入蜀后的第一次军议,就这样不欢而散了。

  ……

  深夜,邓艾巡查完兵营,闷闷不乐回到城头签押房,一个人枯坐在屋内的石凳上发呆。将士们都已经歇息,有些甚至是在民舍里住着,可算是松了口气。

  但邓艾却压根开心不起来。

  他麾下这些人,完全没有建功立业的心思,想得最远的,也就给钟会帮帮忙,没有一个人想过要一路打到成都。

  如果凡事都指望钟会,如果只会眼巴巴盯着剑阁北面那十多万大军……那要他们这些将领何用?

  中流击水方显英雄本色!这帮懦夫!只配跟在别人身后吃屁!

  邓艾气得一拳砸在石桌上,对手掌的痛觉丝毫无感。

  正在这时,邓忠推门而入,看到邓艾在那生闷气,于是小心翼翼询问道:“父亲,您还没睡啊?”

  “如今这时局,我怎么可能睡得着?”

  邓艾没好气的说道。

  邓忠坐到他对面,疑惑问道:“父亲,众将不想折腾也有道理,江油关的险要,不仅对我来说是这样,对蜀军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兵马只有万余人,还缺马匹。一路杀到成都……只怕是力有不逮,还不如引而不发,让姜维首尾不能相顾。”

  邓艾点点头,不置可否。平心而论,邓忠的建议还是很中肯的,他们本来就是一支偏师,如今孤军深入后勤断绝,一场败仗就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稳妥一点,是人之常情。

  邓忠看邓艾似乎听进去了,继续劝说道:“父亲,士卒们翻山越岭七八百里,死伤无数,为的就是获取功勋。现在好不容易入蜀了,战功已经拿到手了。要是死于战阵,会觉得非常吃亏,故而不肯用命。真要打起来,只怕是……胜负难料。”

  不得不说,邓忠这话说得入情入理,可是,这样中正平和的建议,不是邓艾想听的。

  其实邓艾也知道,他占了江油关,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蜀国没有兵马来讨伐他,精兵都在剑阁。

  坐在这里等,就能等一个偌大的功勋,既然躺着就能赢,那为什么要去冒险搏一个富贵呢?

  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

  “你说的道理为父都明白,只是我不甘心啊。我要灭蜀国,我要以灭国之功彪炳青史!

  怎么能在江油关停下来呢?如果现在停下来,那之前的苦头不就白吃了吗?”

  邓艾皱着眉头反问道,双目瞪圆了,一股郁气堵在胸口不得施展。

  面对邓艾的问题,邓忠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这种问题就好比是:得癌症的是我不是你,所以当然是我急你不急。

  要如何劝说?没法劝说。

  邓艾已经六十多岁,如无意外,这应该就是他此生最后一次领兵了,他能不着急么?

  没有骂师纂等人站着说话不腰疼,就已经够客气了!

  人与人的境遇不同,想法也就完全不同。

  “这样,趁着蜀军还没反应过来,明天便出击涪城。

  如果蜀军堵住口子,让我们在江油关不能动弹,那就被动了。”

  邓艾沉声说道。

  听到这话,邓忠张了张嘴想说什么,看到邓艾已经陷入癫狂的模样,又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父亲,众怒难犯啊。若是将校士卒们都不答应,您说什么也没用。”

  邓忠苦劝道。

  “那,你明日带着斥候出去侦查,回来以后,就谎称绵竹那边有蜀军异动。

  到时候,谁要是不肯出击,谁就是畏敌不前。斩立决!”

  邓艾板着脸说道。

  这踏马也行?

  邓忠听得一个头两个大。

  不过类似的事情,历史上也不是第一次出现,春秋时期的各种浪战,什么幺蛾子没有?还有车夫直接把主帅绑票到敌军大营的呢!

  “如此……也行吧。”

  邓忠无奈点头应承了下来。谁让他是邓艾的长子呢?

  上阵父子兵,他都不帮邓艾,那谁来帮邓艾?

  “我们一定可以打进成都!”

  邓艾按住邓忠的肩膀,一脸认真的说道,那张苍老而疲惫的面庞,让邓忠看了心疼。

  ……

  钟会原本想让石守信带兵屯扎阳安关,但半路上改了主意,究其根源,就是得知邓艾偷渡阴平了。

  所以守阳安关已经毫无意义,司马昭的兵马可以走阴平道直插白水关。

  不过石守信到了白水关以后,钟会的下一份军令却一直都没有来,大概他是真的笃定让石守信守住后路,不让司马昭的亲信来汉寿逮捕他。

  这天一大早,冥思苦想一晚上的石守信,就把马隆叫到了白水关城楼的签押房。

  “不知石将军传唤末将来此,所为何事呢?”

  马隆一脸迷惑询问道,不知不觉中,他对石守信的称谓已经从“石监军”换成了“石将军”。

  “昨日石某巡查大营,发现士卒们吃得都很差啊。饭都吃不好,如何打仗呢?”

  石守信开口询问道,语气很平淡,似乎并无指责的意思。

  马隆叹了口气答道:“军粮运输不便,走褒斜道到汉中便已经是到头了。现在还要大量供给汉寿前线十万兵马,后方自然是吃得少了。军中配给如此,末将也没有办法。”

  他忍不住抱怨了一番。

  马隆说的是实话,钟会在前线和姜维对峙,对于粮草的需求,早就不是大军刚进汉中那个时候了,这还不提他“吞并”了诸葛绪麾下的那三万人。

  “我们不是大都督,我们没有资格去体谅他。现在石某管着这支军队,就要让将士们吃得好,用度不缺,那必须要想想办法。”

  石守信一本正经的说道,看起来没有任何开玩笑的意思。

第82章 投名状

  在魏晋时期,怎样改善改善军中的伙食?

  这个问题说简单也简单,高明的厨子哪里找不到?世家大户家中的珍馐海味,那不都是厨子做出来的嘛。既然大户老爷们能吃得满意,大头兵自然也能满意。

  但这个问题说麻烦也麻烦,因为无论是买食材还是做饭,都需要钱,或者和钱类似的等价物,比如绢帛等。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没钱就是啥都办不成!

  可是哪里去搞钱呢?

  马隆听懂了石守信的言外之意。军中肃杀,耕田织布那是不会的,唯一会的便是杀人。

  而专业杀人的士兵,搞钱的办法有哪些呢?

  石守信的话绕来绕去,不过“劫掠”二字而已。

  马隆长期从军,自然是明白此事。

  “石将军,您的意思末将明白。可是白水关就这么大,自古以来就是戍守之地,本地百姓也多半是军属,榨不出几斤油呀。

  咱们就算是劫掠此地,又能捞到多少粮秣呢?”

  马隆小心翼翼问道。

  石守信右手食指敲击着石桌,板着脸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看石守信不说话,马隆又问:“石将军,白水关没有油水可榨,但汉中还是有的。只是那边并非我部辖区,贸然行动恐怕……”

  “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石守信“恍然大悟”,然后笑眯眯看着马隆。

  “石将军,这,这……虽说可以,但确实不太体面啊。”

  马隆察觉上当,讪笑辩解道,生怕石守信把他给坑了。

首节 上一节 95/1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