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请看,能诛杀逆贼钟会,皆是卫监军运筹帷幄,石某不过是办事之人。
有卫公的书信为证,诸位回到洛阳,可不要乱说什么石某机智,假意从贼诛杀钟会什么的,在下不过是个跑腿之人。
卫公才是关键时刻主持大局之人!”
他一脸谦逊,将手中书信递给胡烈等人传阅,待众将都看完信后,这才围到卫瓘身边,对卫瓘千恩万谢。
李亮站在石守信身后一言不发,静静的看着这一幕,只觉得自己没有跟错人。
很多时候,退一步没有什么坏处。根基不牢固,就不要强行去拿撑不起的门面。
背地里得实惠才是真的。
卫瓘也不是庸才,他很快就当着所有人的面,下了三道军令:
其一,石守信部接管成都皇宫,并驻扎于此,其余魏军和各军主将返回城外大营,未得军令不得入城。
其二,卫瓘暂代大都督一职,石守信暂代军司马,二人共管军令传达。
其三,将军功与军中职务变更,速速送往长安,交给晋王定夺。大军将在上元节后,陆续返回洛阳。
蜀地人事任命,此前的全部作废,之后的由晋王指定。镇守蜀地的兵马与将军,听晋王安排,卫瓘只提建议不做担保。
听到这样的安排,胡烈等人都没有说什么,直接离开了皇宫太极殿。不过卫瓘和石守信都没有离开,还有很多善后的事情需要安排。
二人来到一间偏殿的签押房,落座之后,卫瓘就轻声问道:“蜀国旧臣,你打算怎么安排?”
他这是开门见山,压根就不兜圈子的。
“我会在上元节后,带着本部人马和刘禅撤离蜀地,前往长安,最终返回洛阳。
作为第一批离开蜀地的兵马。”
石守信面色如常说道,似乎早就想好了这个问题。
卫瓘点点头,石守信这是明摆着不打算争功了。谁离开蜀地最早,蜀地的利益他就分得最少。
这就跟如果大家吃饭的速度相同,那么离席最早的人吃得最少是一个道理。
“蜀国旧臣,很多都参与了姜维的叛乱,这些人如何处置?”
卫瓘又问。
石守信没说话,用手指沾酒,在桌案上写了一个字:杀!
“那行,杀谁不杀谁,你一个人说了算,此事卫某不过问。
若只是胁从,那交钱赎罪卫某亦是不反对。”
卫瓘点点头道,算是卖了石守信一个人情。
既然对方如此知情识趣,愿意帮忙干黑活,那完全放权,给对方捞钱的机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蜀人眼中,石某本就是穿着军服的贼寇,背地里咒骂我速死的蜀人不知凡几。反倒是卫监军低调,恶名不显。
不如卫监军唱白脸帮着蜀中大户说话,石某唱黑脸办些实在事。
现在距离上元节还有个十几天,石某速速把事情办完,然后带着刘禅离开蜀地就行了。
至于安抚蜀中大户的活计,就拜托卫监军了。”
石守信微笑说道。
“如此甚好,卫某答应了。”
卫瓘应承下来,和聪明人组局就是轻松,话说到位就行了,懂的都懂。
“此番拨乱反正除掉钟会,虽是合理正义之举,但毕竟是军士哗变不听号令。
请卫监军交于我部纠察之权,以维持成都秩序,纠察军中作奸犯科者。
如若不然,后面还有大乱。
当然了,诸如此类的事情,小事我就自己处理了,大事还是得卫监军来决断。”
石守信正色说道。
听到这话,本来还悠哉悠哉的卫瓘,顿时坐直了身体。
“你是说胡渊带兵出营之事,已经让某些人闻到了肉味,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对么?”
卫瓘一边自言自语,一边面露沉吟之色。
不得不说,比起不接地气的钟会,石守信这家伙,实在是太懂军营里面那些士卒们平日里在想什么了。
杀掉钟会是石守信酝酿的,但之后会如何,就不会按他所想的走了。
那些兵变的士卒尝到了甜头,自然不会忌惮再来一次兵变。除掉钟会的行动,其实极大损害了魏军主将对于底下士兵的掌控力。
当然了,那些人肯定没胆子进攻成都皇宫。
但有没有胆子劫掠蜀地呢?有没有胆子把某个大户家里的人杀光,库房里的东西搬空然后一把火烧掉呢?
不得不说,这种可能性不仅有,而且还很大,甚至是必然会发生。
卫瓘并不是想站在蜀中大户的角度看问题,也不想帮他们站台。
可是,要劫掠,要杀人,也该是卫瓘带着人去抢,带着人去杀。
抢来的东西得他来分,杀人的威得他来立!
一群穿着军服的盗匪,在地方上打砸抢杀,那算什么事啊!卫瓘又拿不到一文钱的好处!
石守信的意思就是:人我来杀,东西我来抢。抢来的东西我交给你,出了问题你来找我。除此以外,谁把爪子伸出来,就把谁的爪子给剁了!
绝不允许有人利用“法不责众”的心思,私底下劫掠。好处他们拿,恶名上头来背。
“那就依你所言,当然了,出了岔子,我会跟晋王当面禀告,不会替你遮掩。”
卫瓘面色肃然说道。
虽然他说得言之凿凿,但也知道石守信是不会乱来的。一个乱来的人,不可能掀翻钟会。
如今石守信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和能力,他已经有资格上桌吃饭了。
现在把“定制菜单”的权力交给他,好像也不是不行。
“如此,那便谢过卫监军了。”
石守信对卫瓘作揖行礼,心中大定!
忙前忙后,也是时候上桌吃菜了!
二人离开皇宫,卫瓘前往城外军营,石守信则是被自己麾下的亲信们给围住了。
孟观有些焦急的问道:“石监军,现在情况如何?”
“回去再说,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石守信面露微笑,对众人摆摆手道,压住了内心的火热。
第153章 过线者死
成都,石守信家宅的书房里,石守信和他麾下亲信排排坐,正在商议大事。虽然天色已然不早,但众人的兴致都很高,丝毫没有回去洗洗睡的想法。
“我们已经把事情办成了,下一步,就是分饼吃!
放心,你们,还有你们麾下部曲,人人有份。”
石守信环顾众人说道。
在场众人都是面露喜色,虽然这一幕早在意料之中,但只要石守信没有开口,那就不算是尘埃落定。
所谓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任何利益都是要落袋为安的。
“但是,我们现在不能吃相太难看了,更何况,大笔的财货要从蜀地运出去,途遥路远不说,也是耗费人力,得不偿失。
绝对是出力不讨好。”
石守信继续说道。
李亮等人都是轻轻点头没有反对。
其实很多道理是摆在眼前的,那些方便携带的金银细软,轮得到他们拿吗?
真要拿了,卫瓘会没意见吗?胡烈等魏军将领会没意见吗?司马昭会没有意见吗?
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啊,把别人父母都杀了,还指望别人不使绊子?
所以石守信麾下部曲,只能取那些不方便携带的,比如说粮食、布匹(非蜀锦)等物。还要辛辛苦苦搬运到洛阳。
这么折腾难道不累么?
“所以我的计划是,我们搜刮财帛,但是都交给卫瓘去分配。
按常理来说呢,多半都可以拿到一点,只不过这不是大头,只能算是辛苦费。
等回到洛阳,等论功行赏的时候,再以安置部曲的名义,多多摄取地盘,以及周边山川湖泽。
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谓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呀。我们要那些金银绢帛,并没有多大用。
等我们拿到土地,在那里建城寨建坞堡,种田种果园。
在河道里面安装水碓,在村落里装石磨养牛羊。
财富不是滚滚而来,何必盯着那些浮财呢?”
石守信非常耐心的对身边亲信解释,总之就是一句话:赏赐要以田产和家业为主,不要盯着那些浮财。
李亮在一旁帮腔道:“卫瓘将监察之权交于我们执行,若是我们大肆敛财,如何能服众?现在不拿,是为了回洛阳以后多弄一些田产作为战功的补偿。若是现在拿得多,到时候肯定要被问罪,然后一个将功折罪的借口就把我们打发了。”
他这话说得可谓是实实在在,众人一想确实是那么回事。
“每个士卒,都会分到土地,都会在新地方落户。把这个命令都通传下去,以安士卒之心,让他们好好在成都办差,明白了吗?”
石守信环顾众人问道。
“石监军,我们不是不相信您,只是您讲信誉,司马家可不一定讲信誉啊。
到时候若是他们佯装不知,根本不分田地怎么办?”
别人都没说话,袭祚在那嘟囔了一句,当了一回嘴替,把在场所有人心中的疑虑说了出来。
石守信的人品有目共睹,可谓是一个唾沫一个钉,言出必行。但司马家什么德行,大家多多少少也都有些了解。
指洛水为誓都没过去多久,亲眼所见此事的人,目前还尚在人世的一抓一大把。
“三国纷争,民不聊生,天下户口十去七八,远远没有恢复元气。
有大把的无主之地可以封赏,司马家怎么会没有土地可以犒赏三军呢。
不过嘛,到时候司马家可能不会那么痛快,分的土地可能已经有人偷偷在耕种,不会让我们舒舒服服的拿到手。
但是那也没什么要紧的。
到时候我们去了,提着刀去接手就行,有什么可担心的?”
石守信一脸不屑说道。
总之一句话,老子手里有刀,哪里去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