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不服周 第170节

  到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胡烈等人谁也不知道,但一定不会太好!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包括刘禅在内的众人,从未觉得日子有如此难熬过。哪怕是当初邓艾带兵打过来的时候,都没有像现在这般!

  一个时辰过去了,两个时辰过去了,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

  本来还稳得住的姜维,面色渐渐变得紧张起来,掌心与额头逐渐出现汗珠,屁股下面的软垫,像是长出细针一般,让他坐得非常难受。

  忽然,他注意到有人在看自己!

  姜维侧过头,正好与石守信目光相对。

  这位石监军举起酒杯说道:“姜伯约蜀中名士,石某万分敬仰,却一直没有当面给你敬酒。这杯酒,祝你新年快乐!”

  他脸上带着人畜无害的笑容,只是这笑容里,充满了自信,和掌控大局的通畅感!

  “同乐,同乐。”

  姜维端起酒杯,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心却已经沉到了谷底。

  我要的船,怎么还不来?

  姜维心中忍不住问了一句,无人可以应答。

第148章 看好了,我只教一次

  正当成都皇宫内的宴会如火如荼之时,谁也不曾料到,郊外的魏军大营,也是阴云密布暗流涌动。

  清晨,雪还在下,漫天飞舞,这么大的雪,在成都并不多见。

  成都魏军北郊大营,屯扎在这里的,以胡烈麾下部曲为主。

  为了防止今日出现什么紧急事态,胡烈已经提前让长子胡渊领兵三千枕戈待旦,一旦出现变故,即刻杀奔皇宫。

  钟会的野心,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魏军还没入蜀之前,胡烈就给司马昭写过告密信。所以今天钟会正旦节宴请军中诸将,他们这些魏军将领又怎么可能没有一点防备?

  “真冷啊。”

  胡渊搓着手,在营门前值守,恨不得眼睛都不眨一下,心都是悬着的。

  大营里面有数万大军,只不过嘛,没有被动员起来,这些人都还处于摸鱼的状态,没有什么战斗的心思。

  只有胡烈本部三千人早就吃饱喝足,随时可以出发。

  然而,胡烈给的命令很模糊,说是“万一有事”,就带兵出击,杀奔成都皇宫。

  那什么样的情况,才叫“万一有事”呢?

  胡渊不知道,胡烈也没说明白。

  即便是皇宫内有事,他们这些人在那边又没有眼线,如何得知究竟出事没有呢?

  即便是胡烈想给他们传信,到时候也未必能够离开皇宫,如何传递消息呢?

  胡渊不是傻子,派人去查看了,然后发现,成都城墙防务如故,北面城墙也是由他们大营负责,这个自不必说。

  可皇宫周边已经被封路,远远看去,宫门紧锁。

  这到底是出事了,还是没出事?

  胡渊不知道,他只能等消息,没办法轻举妄动。

  又是担心又是烦躁,还夹杂着恐惧,这种滋味着实不好受。

  好在老天并未让胡渊在大雪里面等多久,天亮以后不到一个时辰,便有一支千余人的队伍来到营门前,不过并没有进入大营的打算。

  这支队伍在营门外一箭之地列阵,其中一个身材高大的将领单独出列,来到营门前,跟值守的哨兵交涉。

  胡渊很快就抵达了这个营门,面前这位身材高大的将军,正是石守信麾下世兵将领赵囵。这大高个胡渊印象深刻。

  “赵将军带兵前来,所为何事?”

  胡渊面带笑容问道,他觉得对方肯定不是带着这一千人来袭营的,打仗不是这么个玩法,一支队伍对自己有没有敌意,很多蛛丝马迹看得出来。

  “蜀国旧臣酝酿叛乱,打算今日偷袭成都皇宫,把参加庆典的魏军将领都杀光后,十多万魏军便群龙无首了。

  石监军洞悉了他们的阴谋,早有部署,故意引而不发,便是要在今日他们发动兵变前,将其一网打尽。

  这张地图上有他们藏兵地点的方位,请胡将军点齐三千兵马随我同去。这些人若是得逞,十万魏军皆要被他们坑杀!”

  赵囵面色凝重说道。

  有这种事?

  胡渊大惊失色,联系到父亲胡烈昨夜的交待,却又感觉没什么好奇怪的,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此事不假,有藏兵点的地图在此,胡将军请过目!”

  赵囵从袖口掏出一张地图,上面画了密密麻麻的红圈。

  胡渊接过地图,一脸惊愕,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如果说赵囵等人只是为了做戏,那这戏码做得也太真了,实在是犯不着。

  “他们怎么敢?”

  胡渊深吸一口气道,实在是不敢相信蜀汉旧臣如此刚烈!

  “石监军说了,如果事后被追责,他一力承担,所有人都是听命行事的。”

  看到胡渊已经动摇了,赵囵给他鼓了鼓劲。

  果然,胡渊微微点头,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脸上的表情显然已经信服了。

  赵囵又凑过来低声蛊惑道:“胡将军,赵某说句不中听的,就算出了事情,不过是清理了一些蜀国的死忠罢了。咱们把领头的那些人留着不杀,交给石监军处置。至于财帛粮秣那就该拿就拿,有什么要紧的?咱们又不是带兵进成都,谁会追责呢?”

  这话让胡渊眼睛一亮!

  好一个有好处没风险啊!实在是妙极!

  如果无故带兵入成都攻打皇宫,无论是不是真的为了“解围”,都会令人忌惮,事后被穿小鞋是免不了的。

  但在郊外处置那些蜀国死忠,就算杀错了人……那又怎样?

  钟会要追责还是司马昭要追责?

  已经亡国的一些降臣降将,杀了又如何?

  “赵将军引路,胡某只是跟着你去抄家,如何?”

  胡渊舔了舔嘴唇,低声问道。

  “那是自然。”

  赵囵点点头,没有否认。

  “赵将军稍等,胡某这就去点齐兵马,一炷香之内,我们立刻出发!”

  胡渊拍了拍赵囵的肩膀,转身便去招呼哨兵召集早就准备好的那三千人。

  看到胡渊欣然同意,赵囵长出一口气,心中暗叹石守信料事如神,算准了人心向背。

  对于这种拉盟友的事情,就该交给对方收益高,风险小,事后容易甩锅的事情,这样的话,嘴上的盟友就能当真盟友一样办事。

  倘若石守信安排的事情都在成都皇宫以内,那就要防着人心善变了,因为谁也不想为了别人,提着脑袋干活!

  不一会,胡渊就骑在马上,点了两千五百步卒和五百骑兵出了营门。

  “赵将军,咱们这就走着?”

  胡渊笑着问道,他身后兵将,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去捞……扑灭叛乱。

  “赵某前驱,在前面引路!”

  说完赵囵翻身上马,策马便往某个农庄而去。他的身后,浩浩荡荡一堆兵马。

  石守信交待过了,蜀国那些旧臣,分别派人将他们围在自己的宅院里不要动,听候发落。

  其他的事情,随意处理。

  劫掠而来的财货,可以在收缴上来以后不记账,然后私下里平分了。

  所谓皇帝不差饿兵便是如此,大家拿了好处,干活就会更卖力一些。

  干完事情以后,各自回营即可。

  赵囵这一路,是花时间最久的。

  其他三路分别是孟观、马隆、刘钦,动员的速度更快。

  他们都是魏军将领,对军中规矩非常清楚,压根就没那么多废话。到了魏军大营后,开口便是直接切入主题:劫掠!

  听到“战利品上缴后均分不记账”的游戏规则以后,这些魏军都是闻战则喜。由于一个大营只需要出动三千人,那些中下级军官争先恐后要求自己带兵出击,差点因此打起来。

  为了出其不意的调动这些魏军,石守信没有说什么钟会和司马昭谁更正确,没有说要他们攻打成都皇宫,也没有说要听自己的号令。

  他就说了两个关键词:蜀国死忠以及劫掠财帛。

  朝廷不在乎蜀国的死忠人士,甚至想杀他们而后快,收拾他们事后不会被追责,所以此行无风险。

  劫掠来的财帛不计入战功,没有账册查审,捞到都是自己的,所以此行利益巨大。

  有利益而无风险的事情,换谁都乐意出手啊!

  当成都城外闹得天翻地覆的时候,城内亦是有军队在执行同样的策略,都是那四支队伍里面分出来的人马。

  因为钟会的防区划分,是每一个大营负责一面城墙。现在城外的魏军部曲搞针对蜀国旧臣的大清洗,自然可以无害通过,分一支数百人的队伍进城,清洗城内蜀国旧臣的聚兵点。

  这一切,在成都皇宫内参加宴会的人,都无从知晓。就算知道了,想改变大势也已经晚了。

  兵变这种事情,事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真到了临机决断之时,往往大势已成。

  输了的一方很难翻盘,赢了的一方只要不是半场开香槟,多半都能笑到最后。

  随着夜幕降临,皇宫太极殿内也增加了火把。地暖在持续烧着,里面的倒是丝毫感觉不到寒冷。

  舞女和乐师们都已经换了几批,跳累了,弹累了就换人继续。

  大殿内的魏军诸将,参议幕僚们也喝不动酒,吃不动菜了。一个两个都是昏昏欲睡,低垂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然而,钟会所期盼的“服软”并未发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支持他那所谓的“郭太后遗诏”,众人都是以一种不赞成,不表态,不离场的消极姿态,来对抗钟会的兵变。

  此时此刻,钟会在军中的糟糕人缘展现无疑。

  “大都督,已经快到子时了。”

  丘建来到钟会身边,凑过去低声禀告道。

  “都快子时了吗?”

  钟会心中一惊,猛然看向石守信。只见对方依旧是气定神闲的喝酒,不得不说,这厮酒量是真的好。

  钟会不动声色起身走向偏殿,见他离开,石守信亦是起身前往钟会刚刚去的那一边。

  偏殿内,钟会向石守信询问道:“时间快到了,该怎么处置呢?”

  从上午兵变开始,钟会就在想对策,思来想去只得到一个结论:即便是到了子时,也无法杀掉这些人,起码大部分都杀不得。

  “大都督,下官只想说,杀掉这些人,那十多万魏军必乱。

  他们乱了,就是冲入成都烧杀抢掠。到时候大都督能不能压制得住他们?

  军中那些中低级将领,您也不认识呀。”

首节 上一节 170/1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