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丰抚掌而赞:“好一个社稷之根本在‘道’而不在‘器’。敢问诸葛先生。昔日周室衰微,孔子汲汲奔走列国,终其一生未能复礼乐,若依此论,仲尼何不坐守阙里,静待天下民心自归?”
诸葛亮的羽扇悬停半空,袖间清风倏然凝滞。
田丰的比拟十分的刁钻,孔子恰巧是‘道存而器亡’的悲剧象征,以此作比,这是田丰在隐喻:纵使刘备其心昭昭其志烈烈,当真能重整破碎山河?
略思片刻,诸葛亮展眉而笑,羽扇轻摇间,流风再起:“亮与田先生有不同见解。孔子周游列国并非是为了复周鼎,实是为了传大道于后世,使仁义之道存于竹帛、根植人心。方今天下群雄并起,然而能施仁义者寥寥无几。董卓残暴,致使洛阳百万之众亡于关中;曹操不仁,致使徐州凋敝泗水为之不流。倘若窃据天下者皆是如董卓、曹操一般残暴不仁之徒,天下民心又如何能自归?而今左将军奔走四方,既为社稷,亦为施仁义于天下,使此道复植人心。即便此生未能匡复社稷,亦有志同道合者,甘愿鞠躬尽瘁,前仆后继,以延左将军之志。”
风声在屋角呜咽,却仿佛被诸葛亮字字如金的言语定在了半空。
田丰面上的锋芒如同冰雪遇到了烈阳,逐渐消融,取而代之的是深沉的敬佩。
良久。
田丰拱手深深一揖:“明主得忠良,贤臣遇明主。佩服!”
或许是又想到了袁绍不纳忠言,田丰又是暗暗一叹。
人比人,气死人呐!
诸葛亮见田丰不再问,亦不再言,静静的望向大将军府内。
而在府内大堂,由于刘备的出现,袁绍不得不暂时停下与曹操决战的决策,转而询问刘备的意见。
袁绍能将田丰乱棍打出,只因袁绍是君而田丰是臣。
然而刘备不同。
虽然刘备目前效力于袁绍,但不是以臣下的身份而是以客将的身份。
你是大将军,我是左将军,谁也不比谁高贵。
“玄德以为,孤应当如何?”实力决定了声音的大小,袁绍对刘备的态度较之以往更为客气。
刘备扫了一眼大堂文武,见郭图、审配、逢纪等人的神色各异,遂斟酌用词,道:“曹操既然胆敢挑衅大将军,大将军若是退缩了,定会令曹操耻笑。”
袁绍一听,顿时精神一震:“玄德之意,孤应当与曹操决战于东武阳?”
“非也!”刘备轻轻摇头,续道:“曹操不过一篡逆之辈,岂有资格教大将军做事?何时打,何地打,应该由大将军来决定!”
袁绍应不应该与曹操打,田丰劝不了,刘备同样劝不了。
与田丰不同的是:刘备偷换了概念,将应不应该打改为何时打、何地打当由袁绍来决定。
闻言,袁绍顿觉刘备所言极有道理:“玄德之言,甚合孤意!孤若在明年四月与曹阿瞒决战于东武阳,岂不是变成了听其号令?曹阿瞒一介阉宦遗丑,怎敢教孤做事?”
大堂中的郭图、审配、逢纪等人,皆是惊讶的看向刘备:还能这么劝的?
袁绍心头高兴,遂又问道:“那依玄德之见,此战应该何时打?何地打?”
刘备暗暗无语:我哪知道何时打?何地打?我都是刚知道有这回事。
但袁绍问了,刘备又不能不答。
沉吟片刻,刘备想到了曾被袁绍弃用的计策,道:“具体何时何地,大将军可与诸公详议再定。自古兵不厌诈。今大将军令我募练新卒,正可趁此袭扰仓亭津南岸。彼救左则攻其右,彼救右则击其左,令其疲于奔命。如此既可练兵,亦可令曹军胆寒。待其兵卒疲惫,大将军再邀其决战于东武阳!彼若敢渡河,可半渡而击,生擒敌将以辱之;若惧而不敢渡,则可回书讥讽,以报官渡旧恨。”
袁绍闻言,顿觉有理:“玄德所言甚是!”
一旁的逢纪却是暗暗鄙夷:这不就是田丰、沮授的疲曹之计吗?刘备真是奸诈,竟以此计来讨好大将军!
4更来了,求月票。啊,周末睡了懒觉,晚上就得加班,哭也
第150章 袁绍文武一团糟,刘备文武其乐融融
逢纪欲言又止。
本想反驳刘备,又惊觉刘备不是田丰那般容易被谗言的,便将到了嘴边的谗言咽了回去。
如今袁绍已将颜良、文丑都调给刘备作副将募练新卒,此刻去招惹刘备,无异于自讨苦吃,徒增笑料。
逢纪暗恼,却不便发作。
郭图则出声附和道:“大将军英明!左将军智勇双全,又有上将颜良、文丑相助,此番袭扰必建奇功。曹操不过在官渡侥幸胜了一阵,便妄想教大将军做事,何其愚也!待时机到了,大将军便可再挥劲卒,生擒曹操以泄心头之恨!”
逢纪强压心中讥讽与不平,脸上挤出笑容,拱手道:“恭贺大将军喜得良策!”
但在内心却着实鄙夷刘备:窃取田丰、沮授的几句谬论便妄言疲曹,纵然有颜良、文丑相助,岂能成功?一旦有所疏失……哼哼。
其余文武,也纷纷附和。
唯有审配眉头紧蹙,一言不发。
见审配如此,袁绍面露不快。
众人皆附议,独你在此作态?
碍于刘备在场,袁绍不便发作,便将审配打发去为刘备筹备募兵所需的钱粮军械马匹。
又对刘备道:“募练新卒,袭扰曹贼,就交给玄德了。待孤来日生擒曹操,定不忘玄德辛劳。”
刘备暗暗松了口气,又心急与田丰叙谈,便又请辞离去。
待审配、刘备相继离开,与审配有隙的孟岱立即使眼色给蒋奇。
蒋奇会意,趁着袁绍对审配不满,进谏道:“大将军,审配一向专权,其宗族势大兵强,加之审配的两个儿子都陷于曹操之手,万一审配叛变,我等尽成曹操俘虏了!今日众人都赞同左将军的疲曹之策,唯独审配默然不语,足见其心已不在大将军这边!不可不防啊!”
郭图和辛评见有人出头,又观察到袁绍不喜审配,亦纷纷附和。
官渡之败后,袁绍兵力大损,分到众将手中的兵马寥寥。
而审配却手握邺城大半兵权。
不论忧其反叛,还是觊觎其兵权,郭图、辛评都乐见其成,自然要附和。
而在袁绍心头,同样忌惮审配。
再加上袁绍一直都认为官渡之败审配要负担主要责任,若不是审配擅自捕捉了许攸的家眷,又岂会有乌巢之火、官渡之败?
若不是审配宗族势大兵强,袁绍早就将审配给砍了。
而蒋奇方才的劝谏,正合袁绍心意。
只要先将审配的兵权夺了,那么审配的宗族势力也就能徐徐剪除。
与其说蒋奇是在谗言,不如说是袁绍故意默许。
成了,袁绍兵马有了,钱粮也有了,何乐而不为呢?
不成,将蒋奇臭骂一顿或者施以惩戒,又能安抚审配,袁绍亦不会亏。
故而。
当蒋奇给审配定了罪后,袁绍当即便要委任孟岱为监军来代替审配把守邺城。
但孟岱还没领命,逢纪便出列反对:“大将军慎思!审配天性刚烈率直,又仰慕古之节操,断不会因为二子陷于曹操之手就行不义之事!况且审配与许攸有仇,许攸又岂会放过审配二子?大将军正当借机安抚审配,切不可再生疑窦啊!”
袁绍顿感诧异
若此话出自田丰之口,袁绍毫不意外,然而逢纪与审配一向不和,非但不落井下石,反而力保?
逢纪则表现得义正辞严:“昔日争执乃私怨,今日所言是公事。我岂能因私废公而误大将军之要务?”
无耻小人啊!
孟岱、蒋奇、郭图、辛评等人无不暗自唾弃逢纪。
平日最善挑拨是非者就是你,此刻竟自诩“公正无私”?
众人随即了然:逢纪哪里是不想分审配兵权?这分明是不愿与众人共享,想独揽这份好处,更图审配的感激之情!无奈一时之间,众人竟无说辞反驳逢纪,只能对逢纪怒目而视。
果然。
一听逢纪这“大公无私”的话,袁绍又重新审视蒋奇的进谏。
两相对比下,袁绍厉声呵斥蒋奇:“若听你言,险些让孤猜忌了贤臣,念你前功,孤不罚你,若敢再行谗言构陷,定斩不饶!”
蒋奇好处没拿到反被臭骂一顿,顿时脖子粗了一圈,悻悻的低头认错,看向逢纪的眼神仿佛要杀人一般。
逢纪却是面露倨傲,暗暗鄙夷:跟我斗,你们配吗?
待众人都散去后,袁绍的眼神却变得极为凶戾。
“许攸叛孤而去,如今连逢纪竟也不顺孤心意。”
许攸和逢纪是最早跟着袁绍的,当年董卓掌控洛阳后,许攸和逢纪便跟着袁绍来到了冀州,因为逢纪通达事理且又擅长献计,故而袁绍十分信任逢纪,更以逢纪为护军。
结果今日。
逢纪竟然选择了为审配说情。
在孟岱等人眼中,逢纪是想独揽好处;在袁绍眼中,逢纪这是要与审配结党。
袁绍属于典型的不作死就不会死。
有田丰、沮授这两个重恩义而一心想为袁绍谋基业的大才在,偏偏袁绍觉得田丰、沮授喧宾夺主,没给足袁绍情绪价值。
许攸、逢纪等人倒是给足了袁绍情绪价值,但一个个都是为了私利各种以权谋私中饱私囊全然不顾袁绍的大局。
虽然这其中有袁绍纵容的原因,但也印证了诸葛亮那句“明主贵在识人善任,贤臣重在择主而事。明主得忠良,可成五霸之业;贤臣奉庸主,恐遭覆巢之祸。”
袁绍在这徒增闷气,出了大将军府的刘备却是喜不自禁。
诸葛亮以博学和德行折服了田丰,让田丰比以往更显“谦和”了。
再加上刘备又成功的替田丰劝阻了袁绍,田丰心存感激,便答应了与刘备小酌几樽。
说是小酌,但真喝尽兴了也不可能真的小酌。
喝到尽兴时,田丰不由感慨:“昔日我与沮授齐献疲曹之计,大将军却不肯听,如今左将军假以此计,大将军却又欣然纳计。早若如此,又岂会有官渡之败啊!可怜那数万河北军士,竟都遭逢大难。”
想到曹操坑杀了数万俘虏,田丰更是忿忿:“曹贼残暴,我恨不能将其碎尸万段!”
5更来啦!求月票!周末快乐!
第151章 诸葛亮邺城大练兵,刘备故友牵招至
与田丰对酌之后时日。
刘备一面着手募练新卒,一面遍访邺城英才。
而今的刘备,已称得上是声名显赫的一方人物,又因义救田丰之举而深得邺城吏民敬仰,故而邺城内外豪杰争相投效者甚众。
为免小人谗言而令袁绍猜忌生疑,刘备又采纳诸葛亮的计策:凡遇豪杰归附,必颂袁绍。
与此同时。
刘备又让袁熙照常去拜访袁尚,名义上是向袁尚汇报刘备每日行踪,实则借此机会探听袁尚处机密事宜。
关羽则是日常与颜良、文丑二将切磋武艺、讨论军略,越是了解关羽,颜良、文丑二将便越是敬畏关羽!
诸葛亮亦常与田丰往来,又在田丰的引荐下见了不少邺城名士,譬如写了《为袁绍檄豫州文》的广陵郡名士陈琳,早年师从郑玄的清河郡名士崔琰,对朝廷制度百官典式了若指掌又著《汉官仪》的汝南郡名士应劭,等等。
真正有德才的人,走到哪里都能受人尊敬,一时之间,诸葛亮在邺城声名鹊起。
就连袁绍在听闻诸葛亮的名声后都专程设宴而请,而自宴中得知诸葛亮与刘表关系匪浅后,袁绍更是欣喜。
袁绍本就与刘表有结盟之谊,而今官渡兵败实力大损后更不愿与刘表交恶,不仅赠了诸葛亮大量金银钱帛,还有嫁女之意。
若非诸葛亮谎称在荆州早有婚约且袁绍又不想让女儿当妾,诸葛亮都得成为袁氏之婿。
虽然没能嫁女,但袁绍自有别法,直接给诸葛亮送了一处大宅院,又让刘夫人自族中挑了几个乖巧伶俐的送给诸葛亮当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