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信中那句“袁绍暗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欲袭白马”,曹操不由骇然,喝问曹仁:
“子孝,此信为何人所送?”
曹仁凛声:“是刘备麾下军师中郎将,诸葛亮!”
又是诸葛亮!
曹操的凤瞳瞬间变得沉寂可怕。
俗话说:人生会有三次相遇,第一次是“偶然”,第二次是“必然”,第三次是“命运使然”。
曹操对诸葛亮由最初的好奇逐渐变成了忌惮。
败刘岱、王忠而不伤其性命。
一面令刘岱送信入许都,强调刘备是蒙冤北行,而非有负于曹操。
一面与王忠签订交割令,强调与王忠的冲突是误会,更为刘备筹得武器和甲胄。
如今。
诸葛亮又将“袁绍暗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欲袭白马”的情报密告曹操,再次强调了刘备未负曹操!
再想到车胄死后诸县皆传“车胄设宴谋害左将军,左将军上表请辞,欲回涿郡教学”,曹操不由怀疑这也是诸葛亮为刘备所谋。
“可知诸葛亮如今在何处?”
曹操的语气明显多了几分不善。
“我抵达小沛时,诸葛亮已经离开三日了。”
“原本诸葛亮是想让小沛令转交此信,结果小沛令连夜带着妻儿弃城而逃了。”
“又有贼曹薛亮,不愿跟着诸葛亮离开,遂替诸葛亮送信。”
“我还自薛亮口中得知:当日刘岱和王忠兵临小沛时,诸葛亮身边仅有两百能战之士,其余三百青壮皆是刚募新兵,连武器和甲胄都不齐全。”
“不曾想刘岱和王忠竟被关羽单刀匹马踹阵,双双被擒,麾下两千军卒亦被俘虏大半。”
曹仁徐徐将自薛亮口中得知的与诸葛亮有关的消息,如实向曹操汇报。
听到诸葛亮兵力寡薄时,曹操不由暗骂刘岱和王忠“废物”。
听到关羽单刀匹马踹阵且生擒刘岱和王忠时,曹操不由暗生羡慕,更暗叹:云长骁勇,孤甚慕之。
待得曹仁说完,曹操这才按下内心的羡慕,问及袁绍部署:“子孝以为,诸葛亮信中密告,有几分可信?”
见曹仁欲言又止,曹操又道:“无妨,有任何想法可以直言。”
曹仁斟酌了片刻,道:“按常理而言,袁绍的战略部署,远在小沛的诸葛亮是不可能得知的。”
“我更倾向于认为,诸葛亮应该是根据现有的情报,推断了袁绍接下来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
顿了顿。
曹仁再劝:“司空,此地不宜久留!假使诸葛亮推断准确,驻守在白马的刘延是挡不住颜良等人的。”
月初,求月票。【新书榜掉了,泪崩】
第46章 未见诸葛面,已中诸葛计
曹操不由沉默。
其实在出兵前,荀彧、郭嘉等人就曾劝曹操不要将精力耗费在刘备身上,而应该以袁绍为主。
但曹操坚持认为:刘备的威胁太大,若不能除,势必影响跟袁绍的对决。
不曾想刘备早有准备,压根不给曹操一丝问罪的机会。
可如今来都来了,倘若直接返回,曹操又委实不甘心!
良久。
曹操有了决断:“子孝,你督骑兵继续沿着东海和琅琊的方向而行,若遇诸葛亮,可让其转告刘备:孤有话,当面谈。”
曹仁了然。
曹操虽然没有明说,但实际上已经有了撤兵的想法。
如曹仁所想。
在曹仁离开后,曹操就召来了督后军的夏侯渊且分了大半精兵给夏侯渊,令其星夜兼程赶往白马。
随后。
曹操留下部分步卒在丰县看守辎重粮草,派人给沛国南部都尉袁涣送任命书,令袁涣暂代徐州刺史。
虽说袁涣曾在刘备麾下效力,但曹操知晓袁涣为人。
袁涣有自我的一套义理:尊天子,敬诸侯,在其位,谋其职。
故而。
袁涣一开始被刘备举荐为茂才,为刘备征辟时,尽心尽力。
后来刘备遭吕布背刺,吏兵溃散。
袁涣避难于江淮之间,被袁术所任用,依旧尽心尽力。
再后来,袁涣跟着袁术征讨吕布,被吕布所擒,后被吕布所任用,同样尽心尽力。
吕布想让袁涣骂刘备,袁涣称“以前我是跟着刘将军的,现在跟了你就去骂刘将军,那以后我离开了,回过头来再骂吕将军你,可以不?”
吕布被曹操杀死后,袁涣又为曹操所任用,照样尽心尽力。
袁涣丝毫不在乎自己屡易其主,刚被曹操任用就劝曹操要仁义不能苛待百姓。
对袁涣而言:只要不损害故主的利益,就不算背主。
脱离刘备,是刘备打不过吕布,袁涣自乱军中避祸于淮南。
脱离袁术,是袁术打不过吕布,导致袁涣被吕布擒获。
脱离吕布,是吕布打不过曹操,导致袁涣被曹操擒获。
即便脱离故主,袁涣也从不说故主坏话。
也正因为袁涣尊崇义理,曹操才敢让袁涣当沛国的南部都尉。
史载刘备反曹前曾先去沛国南部找了袁涣,希望袁涣能一同举事。
袁涣认为既然已事曹操就不能背叛曹操,不愿与刘备一同举事;同时,袁涣感念刘备昔日旧恩,又不愿与刘备为敌。
刘备敬重袁涣,选择了尊重袁涣的意愿。
铚县长秦宜禄就不一样了,先是被张飞一句“你老婆被曹操抢了,你还要给曹操当县长,太窝囊了”激起了反曹的心思,结果秦宜禄走了几里路就后悔了,最终被张飞砍了。
曹操也因此更敬重袁涣对义理的坚持。
除了相信袁涣不会背叛自己投刘备外,曹操也想通过让袁涣当徐州刺史的方式来约束刘备。
曹操是个聪明人。
一开始要擒刘备,是想以迅雷之势解决隐患。
发现擒不了刘备,曹操就立即改变了对刘备的态度。
对曹操而言:与袁绍的决战在即,豫徐的稳定才是最重要的!
车胄的死因,曹操不想去深究,反正车胄不可能是正常死亡。
但曹操笃定,刘备肯定不会杀袁涣!
而与刘备“当面谈”,同样是曹操对利弊态度的改变。
若不能将敌人消灭,就一定要将敌人暂时变为朋友,这是曹操的一贯作风。
眼下局势。
袁强而曹弱。
为了能对付袁绍,曹操去年底还接受了张绣的投降。
要知道,曹操的长子曹昂、爱将典韦都因张绣而亡,曹操的丁夫人为此直接把曹操给“休”了。
若换个人,不把张绣凌迟都算仁义了。
而曹操却选择了与张绣联姻,不仅让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还封张绣为扬武将军。
因为曹操明白:在与袁绍决战的大局面前,跟张绣的私仇根本不值一提!将张绣这个敌人暂时变成朋友,解决后顾之忧才是最紧要的。
故而。
在综合利弊后,曹操选择了将刘备暂时变为朋友。
既然是“误会”,那就有“能谈”!
小沛往东百余里,一处狭道。
数骑立于道口,高挂“刘”字大旗。
不远处。
尘土飞溅。
曹仁督骑而至。
见道旁山险林茂有藏兵地利,曹仁顿生警觉,下令众骑止步列阵。
列阵未稳,又见数骑近前。
为首一人,正是关羽!
“关某奉诸葛军师令,在此恭候多时了!”
睥睨视人的丹凤眼,倒拖的偃月刀,以及那怎么听怎么高傲的声音,尽显关羽的万人敌威势。
虽然在诸葛亮面前,关羽温良谦逊;但在曹仁面前,关羽还是那个斜着眼睛看人的关羽。
又是诸葛亮?
诸葛亮竟能料到我会来此?
曹仁脑下意识的想到了军师祭酒郭嘉,同样料事如神,仿佛能未卜先知一般。
“关司马,久违了。”
“司空令我督军东行,特意嘱咐:若遇诸葛亮,可让其转告左将军:司空有话,要当面与左将军一谈。”
曹仁语气客气。
倒不是曹仁想客气,而是曹操暂时改变了对刘备的态度,需要曹仁客气!
【竟真让军师料中了!】关羽暗暗惊叹。
在离开小沛后,诸葛亮就曾对关羽称:若有曹将跟来,定会谦恭有礼。
此刻见曹仁真如诸葛亮预料一般谦恭有礼,关羽惊叹的同时也收起了斜着眼睛看人的傲慢,道:
“我大哥早已去了平原,如何能与司空当面一谈?”
“曹议郎,关某也不跟你废言,有一言相告: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