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通过攀星楼告诉他,你的来历虽然有待商榷,却是实实在在的大汉良家子,日后还要去铁围关为大汉执戟呢。”
云策摇头道:“我不去铁围关。”
张敏冷笑道:“去铁围关执戟,可不是你说去不去的事情,只要你的武力达到了要求,不去也得去。
而且,这并非皇命,而是一个汉人的自觉,你达到要求却不去,虽然不犯法,可是呢,全大汉的人,包括大汉的狗皮子都看不起你。”
云策砸吧一下嘴巴道:“我刚刚弄出来了纸张,这东西有多重要,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林维舟说了,我以后将是一个大夫爵的读书人,我想,战场应该与我不相干。”
张敏摇摇头,有些骄傲的道:“铁围关才是大汉的魂魄,那里有无敌的统帅,有最勇猛的将军,有死战不退的悍卒,有智计无双的谋士,更有统筹粮秣分毫不差的文官,云策,你既然在大汉生活,享受他们带给你的安宁与富足,你凭什么不去铁围关?”
第111章 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云策有一千个理由不去铁围关,因为他根本就不是大汉既得利益的获得者。
他是被一头龙从地球上抓来,顺便像丢垃圾一般丢到这里来的。
本身就不情愿,再加上他从天柱山远古森林里爬出来之后,基本上就没过过什么好日子,整天不是在抢夺,就是在杀人的路上,哪有什么平安喜乐可言?
娥姬狠狠的瞪了张敏一眼,拖着云策回房间商量如何处理那座屎山。
在娥姬看来,铁围关再好都不去,最好,云策可以一直待在这里,可以一直陪着她,最好能看着她生下七八个儿子。
张敏不一样,她觉得,是好男儿就该去铁围关扬威疆场,杀的鬼方人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向北拓地万里,然后在鬼方王庭,见标铁柱,勒石为记。
云家的庄园其实很寒酸,这地方以前就是给管事,仆人,以及奴隶修建的住房,除过有数的几间屋子还算遮风避雨之外,其余的房子都是四面透风,夏天热,冬天冷的模样。
好在,云策已经打发冯安跟粱昆他们带着人去烧砖瓦了,相信用不了多久,这座庄园就会变幻一个大模样。
才到京兆的时候,娥姬还在梦想能住进长安城,后来听张敏解说了长安城的事情之后,娥姬立刻就打了退堂鼓。
唐朝人顾况曾经对白居易说:长安米贵,居之不易,那只是一句相对客观的话。
这里的长安,才是真正的居之不易。
想想就明白了,唐代长安盛况空前的时候,城里居住了不下百万人。
此地长安,人口十倍于唐长安,然而,偌大的一座长安城里,居住的人只有三十万。
当然,这三十万人里面并不包含仆役跟奴隶。
靠游牧跟采集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人,本身就不适合居住在一个巨大的城市里,幸好,长安的商业极为发达,这才能神奇的支撑起一座大长安。
京兆有民三千万,能入长安城者,不过三十万。
所以,云策也没能进入长安,甚至没资格进入长安。
来到长安的这些天里,云策的心其实已经安定下来了,不入长安就不入长安呗,免得自己发现人家的生活过的过度奢华,从而起了不良心。
“我告诉你啊,那座鸡屎山,你好好的给我留着,那可是一座宝贝山,金子都换不来的宝山。”
娥姬听云策这么说,有些难为情的道:“妾身知错了,郎君要是气不过,就打我两下。”
眼看娥姬把屁股都撅过来了,云策就在上面摸一把,然后笑道:“没工夫跟你说反话,我说那座鸡屎山是一座宝贝,它就是一个宝山,我以后有大用。”
娥姬见云策不像是在哄她,脑子一转立刻道:“我们也养鸡,把屎山弄得再大一点。”
“嗯,以后肯定要养鸡,你那么爱吃蛋,现如今啊,咱家的地太少了,一千亩都不到,都不够老仇他们那帮人伺候的。”
“咦,郎君要干啥?”
“干啥?当然是种地!”
“种不好,也不好种,你最好打消这个念头。”张敏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我们夫妻说话,你听什么墙根?”娥姬拉开大门,把张敏抓了一个现行。
张敏撇撇嘴道:“你们夫妻在房子里除过说话吗,睡觉还能干啥?还种地,你以为大汉就没有聪明人动过这个念头吗?
就目前而言,除过种出来一点麦子,跟豆子,像你最喜欢的婴儿豆根本就种不活不说,还会招来虫子。
而且啊,你要种地,这地首先要肥沃吧,要有水吧,你看看,你老婆买的这个庄子,到处都是黑土,能种地吗?”
云策不想理会张敏这个种地白痴,这里的土地本身就是由厚厚的火山灰铺就的,在这样的地方别说种地,种大象都能长出一堆大象来。
这里的人之所以不喜欢种地,主要是刀耕火种的习惯害死人。更不要说,几千年下来,这群人连合适的农具都没有开发出来,这还种个屁的地啊。
开垦,施肥,灌水,下种,间苗,除虫,再施肥,再灌水,再到收获,最后到入仓,哪一个关节都满含技术。
没这些技术,没有合适的农具,种地就无从谈起,别说这支大汉是这样,就是同为地球人的非洲人,该不会种地,就是不会种地。
好在狗子是个很好的同志,早在地球的时候,它在训练思维的时候,也不知道是哪个程序员,往它脑袋里灌输了全套的农作物种植技术,现如今,全便宜云策了。
就算这里的植物与地球植物有很大的不同,多试验几次,云策相信一定会有好收成的。
就算这里的产量不如野地里的产出……这话说的亏心,云策相信自己一定能种出一个好结果的。
长安城为啥只有三十万正是居民,还不是因为就长安的物价腾贵,就算云策在这里种出来的东西产量不高,成本也绝对比去野外采集来的效率高,更不要说商队来回运输的费用的了。
云策观察过,这里一天的时间长于地球,也就是说,即便如今是炎热的荷月,还是有很多作物可以种植的。
比如,娥姬非常喜欢吃的那种豆子,以及,云策渴慕已久的麦子,他早就想吃一碗油汪汪,热辣辣的油泼面了。
当然,现在要做的事情,先把纸张做好,朝廷那边会有什么反应还不知道呢,他一定要趁着现在还有时间,利用纸张的稀缺性,先弄到一个中等爵位,再弄到一些与他爵位相匹配的钱。
很早以前,云策就知道,钱这个东西,对某一个人来说是有限度的,有限度的有钱,才是所有人都满意的有钱程度。
富可敌国的人的钱,其实已经跟他关系不大了,没有那个正常国家会允许你有钱到可以跟国家抗衡。
因为这东西一旦多了,就不是钱,而是武器了。
就像之前,云策拿出来的肥皂,这种东西就很容易被别人抢走,拿出造纸术出来就不一样了,用这东西最多的还是朝廷,以及天下读书人。
朝廷不会允许某一个人,或者某一家掌控这东西的,因为这东西关系到国家对喉舌的掌控。
来到简陋的造纸作坊,冯安,粱昆看云策的眼神如见神。
云策在意的不是放在晾板上的白纸,跟白纸比起来,他可以放在屋子里阴干的那些纸张,才是救命的东西。
从晾板上撕下来一大块纸张,在手里揉一揉,纸张的韧性跟柔软度都非常的好。
所以,在其余人都不解他要干啥的时候,云策捏着一把纸张,一头钻进了新修的茅厕。
说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云策在天柱山森林的时候,只能用树叶清理后事,后来树叶太脆弱会伤手,就用树皮内层,直到有一次,用了有毒的树皮……
来到河口寨的时候,发现了衣树纤维织成的布,可是这东西用多了之后,内心会产生严重的内疚感。
现在好了,云策觉得自己的生活,终于有一点是对的。
神清气爽的从茅厕里出来,迎头就看见一大群幽怨的眼睛。
冯安正要说话,就被云策给制止了,指着晾板上的那些纸张道:“那里的纸张你们可以拿去记录各路圣人,大神的大义微言。”
说完,又指着屋子里阴干的纸张道:“那是属于我的东西,你们最好不要碰。”
“最后,再告诉你们一件事,纸张这东西说白了,就是把衣树纤维磨碎之后,加石灰漂白后,造出来的一种商品。
这东西就是拿来写字的,就是拿来用的,万万不要把一个商品给神圣化,也不要因为我弄出来了纸张,顺便把我也神圣化。”
娥姬可不管云策说了什么话,她小心的从晾板上慢慢扯下来很多的白纸,最后心疼的看着老仇把纸张叠起来,用巨大的弯刀裁边。
她总觉得老仇下刀太狠,裁去了太多能用的部分。
“纸张,你只打算献给陛下吗?”张敏的话语多少有些幽怨。
“你后面的人,连一个破肥皂都接不住,还指望接住纸张这种东西?”面对张敏的指责,云策一脸的不屑。
“要是我们能接住肥皂呢?”
云策瞅着张敏道:“你们怎么玩,我不管,给我一千两金子,秘方就给你们。”
张敏的嘴巴蠕动几下,最终小声道:“要是我要呢?”
话音未落,娥姬一巴掌就抽在张敏头上,怒道:“一个小妾也敢伸手要家里的秘方?”
张敏被娥姬一巴掌抽的有些发愣,最后红着眼睛瞅着云策道:“我是小妾?”
云策假装没听见,躲到一边跟冯安,粱昆一起讨论如何继续改良家里的造纸设备,如何提高劳动效率,如何让造出来的纸张,更白,更有韧性,书写起来更加的流畅。
这些都是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哪一个都不容忽视。
至于张敏问出来的问题,云策觉得很简单,只要她不往这个家里凑,她就还是攀星楼的密谍,高高在上的耀武扬威。
第112章 处处漏洞,处处风雨
离开出云州的时候,还是花朝月,从龙门驿走到蓝田县,云策他们总共走了花朝,阳春,清和,仲夏四个月。
屈指行程两万七千里。
走的路足够多,又走的很快,加之红姑娘帮他善后,他在代州的痕迹被抹除的很干净,所以,那个死在出云州的代州刺史之死,跟他没有任何的联系,大汉官府只当他死在了叛贼红姑娘手中。
在这四个月的旅途中,云策算是真正见识到了大汉的风貌。
娥姬,安姬她们总以为大汉本土百姓一定是丰衣足食,且穿金带银的,结果,一路走来,有很多地方甚至不如出云州。
河口寨的人如果放在大汉本土,可能根本就活不下去,但是,在出云州,因为人少,资源丰富,他们反而得以生存。
原本,如此广袤的土地,养活六万万人根本就不成问题,可惜,他们的农业基本上还处在刀耕火种时期,土地利用率非常的低下,导致,大汉本土的很多地方,因为人口增加的问题,变得一年比一年穷。
而且,这种因为人口增加变穷的问题,只会日益加剧。
因为,人口多了,参与采集的人就多了,孑存在自然界里的原始可食用植物的种子也就会变少,导致来年能够采集到的可食用植物会更少。
事实上,畜牧业根本就养不活一个六万万人口的国家,这就是远古的游牧民族总是分裂,最终消亡的原因。
从这些角度来看如今的大汉,他已经老了,从他们收回海坤州,出云州两地的社火就该明白。
他们的锐意进取的精神已经开始塌方了。
游牧民族想要活下去,最重要的一个手段,便是开疆拓土,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疆域,不断的扩大自己的草场,争取让每一个人都有足够的草场放牧,继而达到养活众多人口的目的。
京兆府就有人口三千万,这是蓝田县令林维舟说的,应该是官方数据,可信度应该是有的。
可是呢,京兆府的面积并不大,甚至还不到出云州的十分之一大,这里还多山,多湖泊,物产开始可能是极为丰富的,然而,长安矗立此地一千六百多年,早就把这里的资源消耗干净了。
不说别的,仅仅是这里的植被,就比出云州差的太多了,长安周边的高山上,甚至连树木都没有。
娥姬计算过,如今,家里的花销,最大的是粮食,排名第二的就是燃料,也就是木柴跟木炭。
游牧民族一向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他们并不懂得可循环利用是个什么东西。
最要命的问题还不在此处。
而是他们从一开始就做错了。
游牧民族天生就该四处流浪着放牧,他们就不该在生产力没有上去的情况下就匆匆建立都市,这样的都市,原本是没办法支撑一千六百年的,能支撑百年都算好的,如今,他们支撑了一千六百年,在云策看来,还是大汉人民强大的凝聚力,让长安,洛阳,这样耗费巨大的城市得以活下来。
准确的说,从长安,洛阳两城建立的那一天,他们就以吸血为生,吸取的还是整个大汉百姓的血。
这一支大汉没经历过分崩离析的场面,有祖火,皇帝就把天下分为三十六州,直到强悍的霍去病颠覆了这个历史悠久的时代,在他的残躯上又建立了一个远比黄帝传承更加强大的大汉。
从氏族社会一下子进入到半奴隶,半封建社会,这应该是霍去病的功绩,不是自己发展出来的社会体系升级,先期可以吃一点社会红利,最终吃到的红利是要还回去的。
如今的长安,正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最高光时刻,一旦长安附近州郡,无法承担长安的消耗,那么,负责供应长安的州郡会像远方延伸,越远,路上的消耗就越大,消耗越大,就需要更多的州郡参与进来,这是一个死循环。
除非,他们能在这个时候发展出高效农业来。
云策对狗子说到这里,就抬眼看一下,正扶着新打造的犁,歪歪扭扭耕田的老仇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