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俄国当文豪 第69节

  而正当娜佳思考着要说些什么的时候,已经反应过来的米哈伊尔先是瞥了这位贵族青年一眼,对方似乎也因为米哈伊尔这一眼而变得有些紧张,只不过米哈伊尔并没有注意到这点,而是直接开口说道:

  “任何一位诗人都有一个刚刚起步的过程,尝试是必不可少的事情。至于您后面所说的内容,我倒是觉得并不罕见,《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达吉雅娜的自述就十分精彩,而且我觉得有些情感用另一种视角来表达或许会更加具有力量感。”

  其实在对上米哈伊尔的眼神后,刚才说话的这位贵族青年就已经开始后悔自己刚才的冒失,虽然他说的可能是实话,但是说话的时机确实有点不太对,再就是想想米哈伊尔如今在文学界的地位以及他的那些传闻,这位贵族青年的心里多少是咯噔了一下。

  要是对方那无形的大手发力了可怎么办.

  于是尽管他对米哈伊尔话里面的有些内容还是有点不以为然,但面上终究还是露出了一个笑容,然后点了点头。

  他不再说话,但原本情绪还有些欠佳的娜佳在听到米哈伊尔的话后,却是忍不住好奇的问道:“真的吗?您说的是会更加具有力量感?”

  倘若是用女性的视角的话,更加细腻和幽深是可以理解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达吉雅娜的自述就是如此,但更加具有力量感会是怎样的一个表现形式?

  正当娜佳准备听听米哈伊尔在这方面的见解时,她却发现米哈伊尔似乎是想直接给她举个例子,之所以能发现这个,那自然还是米哈伊尔直接就问一旁的仆人要起了纸笔。

  难道说?

  由于想到了某种可能,娜佳只觉得自己的心跳陡然加快了不少,就连白皙的脸庞也浮现了一抹粉色。

  而比起她,一旁的几位贵族青年反应明显要更大,其中那两位刚才热情跟米哈伊尔打招呼的青年,他们本来还在不满地盯着反驳米哈伊尔的那位鲍里斯,但在留意到米哈伊尔的动作后,他们直接就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催促仆人的同时,也是赶忙将纸笔接了过来,然后如同朝圣一般亲自递给了米哈伊尔。

  而与此同时,反驳米哈伊尔的鲍里斯以及其他贵族青年在意识到即将要发生什么时,他们内心对米哈伊尔那些话的一点轻蔑和嘲笑一下子就凝固住了,连他们的人似乎都有些凝固了起来,只是脖子还是下意识地看向了米哈伊尔所在的方向。

  拿到纸笔,米哈伊尔道了一声谢后便直接动笔写了起来。

  虽然并不想坐实快枪手的名头,但有些时候,举个例子确实是回答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于是米哈伊尔在异常安静的气氛中将手上的东西写完,随即马上就递到了娜佳手中。

  娜佳有些愣愣地将那张写了不少字的纸接了过来,接着没过多久,她便忍不住惊呼出声。

  而她的这个反应,却是让旁边的几位青年愈发心急如焚,甚至恨不得将那张纸给直接抢过来。

  尽管从开始到现在,抽一支烟的时间都还未过去,但这几位青年只感觉像是过去了一个世纪。

  眼见娜佳明明已经看完了还是拿着那张纸不放,实在是有些等不了的鲍里斯忍不住出声提醒道:“娜杰日达小姐,或许您可以直接念出来,这样我们所有人就都能听到了。”

  “这样啊”

  看了米哈伊尔一眼征得同意后,虽然这位十七岁的姑娘觉得有些害臊,但一种莫名的冲动还是让她在酝酿了一阵后将手中的东西念了出来。

  只不过她并未面向那几位听众,而是隐隐约约地面向了就在她旁边不远处的米哈伊尔:

  “我要从所有的大地,从所有的天国夺回你,

  因为我的摇篮是森林,森林也是墓地,

  因为我站立在大地上——只用一条腿,

  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够像我这样歌唱你。”

  就这么两句,激动了老半天的那几位青年顿时就觉得刚才没有白等白期待,而与此同时,他们的脑中不由自主地冒出了一个共同的念头:

  原来那些传闻竟然都是真的吗?!!

  与此同时,那份仿佛不顾一切的感情依旧如同海啸一般袭来:

  “我要从所有的时代,从所有的黑夜那里,

  从所有的金色的旗帜下,从所有的宝剑下夺回你,

  我要从所有其他人那里——从那人那里夺回你,

  你不会做任何人的新郎,我也不会做任何人的妻,

  从黑夜与雅各处在一起的那个人身边,①

  我要决一雌雄把你带走——你要屏住气息!

  但是在我还没有把你的双手交叉放在胸前——②

  啊,真该诅咒!——你先独自留在那里:

  你的两只翅膀已经指向太空跃跃欲飞,——

  因为你的摇篮是世界,世界也是墓地!”

  ①据圣经传说,雅各曾与上帝角力,为此而得到祝福。此处指从上帝那里。

  ②按俄罗斯人风俗,人死后将双手交叉放在胸前。

  等到这首诗歌念完,这位十七岁的姑娘似乎都已经有些不安了,但尽管如此,她还是时不时地看米哈伊尔两眼。

  读完这首诗后,她确实已经明白了米哈伊尔刚才所说的是什么意思,而与此同时,她也确实感觉到自己有时候会有的那种感情就存在于这首诗歌当中。

  她是这样的反应,而旁边的那几位贵族青年的反应看上去似乎比她还要激切,最开始评价米哈伊尔的话的那位鲍里斯在原地愣了好一会儿,等他回过神后,竟是忍不住打了个寒颤,挣扎了许久,他最终还是看向了米哈伊尔,有些颤颤巍巍地说道:“尊敬的米哈伊尔·罗曼诺维奇先生,您是对的,是我见识太少.”

  毫无疑问,这件事过后,在场的所有人都忘掉了刚才的不愉快,娜佳更是不知道把刚才那点不高兴抛到哪里去了,只是不知为何,她也完全不能继续坐在这里跟米哈伊尔说话了。

  于是打了一个招呼后,她便匆匆拿着那张纸走向了自己的卧室。

  而她匆匆离开后不久,将军也总算是处理掉了那点临时的事务,高高兴兴地回来了。

  只是等他刚走到这里,他便意识到了场面的不对劲,自己的女儿不知何时已经离开了,而场上的其他几位年轻人,脸庞都红的有点不像话,其中一位更是夸张,眼眶似乎都带有一点湿润了,而且还在直直地朝着某个人看去。

  顺着别人的视线,将军便发现了似乎有点难绷的米哈伊尔。

  将军:“?”

  五六个面红耳赤的男人和一个米哈伊尔?

  所以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131章 这给我干哪来了?这还是俄国吗?

  自从米哈伊尔进入文坛开始,毫无疑问,他发出来的每一篇作品,严格意义上都有超越如今这个时代的要素,就连《我要从所有的大地,从所有的天国夺回你》这首诗歌也是如此。

  简单来说,就是在这首诗歌当中,女性原来也可以如此热烈地表达自己的爱情,而在当下这个时代以及后面的时代当中,妇女解放其实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在这方面老法依旧一马当先,像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他们提出的思想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便是:“妇女解放、号召妇女参加社会劳动、让妇女自己掌握自己命运以及跟妇女结成平等联盟。”

  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别林斯基和他的同学赫尔岑以及其他一些朋友,早在1830年他们还在莫斯科大学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研读过并且深深地被这一部分内容所吸引。

  而这个时代的老法不光是有思想,事实上自打法国大革命开始,法国参加革命斗争的妇女人数便非常可观。

  顺带一提,要想感受这首诗的意味,或许可以用另一首汉代民歌作为辅助:“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的内在情感是共通的,所用的手法也有些相似。

  而倘若抛开这些先不谈只说诗本身的话,这首诗无疑充斥着对于自由、激情和真挚情感的追求,朗朗上口,感情激越,即便它的视角在如今这年头的俄国有些不同寻常,但当将军家的那几位贵族青年稍微回味了一下之后,他们便很快就意识到这首诗歌无疑又要在圣彼得堡的上流社会风靡一阵了。

  即便这次的这首诗有可能会毁誉参半,但是一点都不妨碍它在上流社会里风靡啊!

  尤其是它大概率会受到很多贵族夫人和小姐的欢迎,那么关于米哈伊尔和贵族夫人不得不说的传闻,可能又得增加几个了.

  最关键的是,这首诗歌可是米哈伊尔当着一群陌生人的面亲手写下的!

  由于之前的传闻是米哈伊尔的朋友们传出来的,那么肯定就会让人怀疑是不是米哈伊尔的朋友夸大了这件事,乃至想要利用这件事为米哈伊尔扬名,之前就一直有着这样的猜测,乃至于不少诗人都在私底下嗤笑:“虚荣,竟然能编出这样的鬼话。”

  可这次的又怎么说?

  尤其是这首诗歌还非常的不同寻常,如果没有那位鲍里斯提出那个话题,似乎就压根不会有人想到会有这方面的诗歌。

  总之就是根本不敢想,越想便越让人感觉写诗有点没意思。

  那几位贵族青年在听完之后差不多就是这么个状态,好在是米哈伊尔看到他们这个样子,当即就是一通话疗,说到最后那几位青年似乎也是重新燃起了信心,只不过对待米哈伊尔的态度终究还是又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就像原本似乎还对米哈伊尔有点敌意的那另三位贵族青年,经过这件事后也是当场表示误会解除,从此以后在我们心中除了普希金以外,又多了一个太阳。

  对此米哈伊尔虽然很想玩个梗,问上一句:“那沙皇陛下在哪呢?”

  但考虑到玩这个梗很有可能被将军当场擒拿,米哈伊尔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不然一个不小心,米哈伊尔说不定就要爆个表情包出来:我再也不玩抽象了,第一没有人能懂我的幽默,第二是真的有人把我当反贼。

  话疗完毕,米哈伊尔眼见娜佳似乎没有再出来的打算,于是在又跟将军聊了一会儿之后,米哈伊尔便拍拍屁股回家去了。

  然后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米哈伊尔便准备暂时闭关两天,毕竟尽管他跟那几位贵族青年解释了好一阵功夫,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又是谣言满天飞的状况。

  谈起这种谣言,产生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有时候可能单纯只是崇拜者的仰慕,在激动之下忍不住夸大了事实,有时候也可能是无良小报为了吸引读者,编出来的各种轶事和花边新闻。

  毕竟如今圣彼得堡的读者们,还是对他们喜欢的作品的作者非常感兴趣的,这自然就产生了不少似是而非的消息。

  再就是有些人可能就是不怀好意搁那玩捧杀的,毕竟捧的越高,摔下来的时候也就越疼,也会让米哈伊尔在大众面前的信誉和形象受到很大的打击。

  之前那些谣言就包含着类似的成分。

  只不过捧杀的人可能确实没想到的一点,那就是米哈伊尔还真是能把捧杀转化为现实的男人

  总之诸如此类的谣言米哈伊尔确实不爱听,于是索性就趁着学校也休假宅了两天家,当然,宅家的同时米哈伊尔也有事情要做,首先就是继续教家中那位小帮佣读书识字,虽然过程有点艰难,但慢慢的也看到了一点成效,目前那位小姑娘似乎已经做好了阅读米哈伊尔发表的那些小说的准备。

  虽然米哈伊尔觉得那些小说似乎会唤醒这位小姑娘某些不好的回忆,但见对方对这件事很是重视,米哈伊尔也只能是点头表示同意。

  与此同时,米哈伊尔还收到了来自小地主屠森巴赫的来信,尽管米哈伊尔的生活一直在往前走,但他跟他以前公寓里的那些朋友们当然还保持着联系,也经常会回去喝喝茶,读一读自己的新小说。

  而他的生活在向前进的同时,他的朋友们自然也没有止步不前,据房东帕甫洛夫娜所说,她之前说要将米哈伊尔的房子封锁起来收门票只是气话,其实并不准备真这么干。

  但是随着米哈伊尔的名声在她不知道的地方变得越来越多,总之在某个普通的一天,竟然真的有一位年轻人表示愿意掏几个戈比去参观参观米哈伊尔曾经住过的地方,于是帕甫洛芙娜身体里沉睡的资本野兽,便真的觉醒了

  不过该说不说,倘若公寓里的这间小斗室一直都在帕甫洛芙娜的手中,那么这间小斗室指不定都能养活帕甫洛芙娜孙子的孙子的孙子。

  而说回小地主屠森巴赫,这位老人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了他的领地当中去,或许真的是米哈伊尔的小说以及米哈伊尔曾经跟他交流过的那些东西起了作用,总之这位小地主已经决心善待自己的农奴。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当然是出现了一些令人烦恼的事情,像是周遭其他地主的不满以及农奴们的疑惑与戒心,不过这些东西似乎并没有动摇这位老人的决心。

  严格意义上来说,相较于同时代的其他地主,他对待农奴的态度已经是比较不错的了,如今算是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了一步。

  而他写信给米哈伊尔除了是分享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事情以外,还有就是让米哈伊尔寄一些杂志给他,并且还在信中询问米哈伊尔对于土地制度的看法,他似乎是想进行一定的改变但又没有具体的方向,于是便来请教米哈伊尔。

  米哈伊尔:“?”

  小规模土地改革?

  有点意思也是真的有点刑

  好在是米哈伊尔如今还不是那种信件都要被严格监视的反贼,因此在回信中倒是也稍稍谈了谈这件事。

  屠森巴赫的来信对于米哈伊尔来说当然是一个惊喜,一方面是朋友的交流,另一方面则是也能通过这些了解一下俄国社会的农村状况。

  至于屠森巴赫请教的关于土地的事情,米哈伊尔回答的算是颇为谨慎,一是他确实不太懂这方面的知识,二就是这种事情干大了,屠森巴赫这位上了年纪的老人估计也会面临一些麻烦事,因此只能是暂时给一点比较稳妥的意见。

  处理这些事情的同时,米哈伊尔的那些朋友也是准时带上各种各样的谣言找上了门,听得米哈伊尔可谓是嘴角直抽抽,好在是除了这些谣言以外,别林斯基则是对米哈伊尔这首诗歌当中流露出来比较感兴趣,并且认为值得写上一篇评论。

  顺带一提,今年过完,别林斯基便马上就要出国疗养,而在此之前,别林斯基也是疯狂搁那写文章,生怕他走之后,《现代人》就没了合适的稿子可以用。

  当然,与此同时,别林斯基也准备写上一篇足够有分量的评论文章,就像他说的那样:

  “米哈伊尔,是时候对我们过去这一年的文学业绩进行总结了!由于你的存在,同样也是由于你的创作,让我们之前所倡导的文学创作方向已经走向了新的阶段,那么是时候为我们这一批作家的创作正名了!”

  而在爆肝写文章之余,别林斯基也是提醒了米哈伊尔另外一件事:“对了米哈伊尔,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快到年底也就是过几天的时候,按照某种惯例,圣彼得堡各家杂志社的老板会稍稍在某个宴会上碰个面,可能是聊一聊合作的可能或者是公众文化事业,也可能就是相互仇视,冷嘲热讽。

  总之确实有这么一件事,你到时候记得一定要来,如果你不去的话,那么别人一定会认为我们《现代人》杂志看不起其他同行,这会对我们杂志的声誉产生一定影响的。”

  话说到这份上,即便米哈伊尔这个老板平日里再怎么垂拱而治,这次肯定也得露个面了。

  顺带一提,如果从股份上来说的话,米哈伊尔也确实是《现代人》杂志社最大的老板,毕竟他可是足足占到了一半的股份,剩下的部分则是由涅克拉索夫和帕纳耶夫平分。

  之所以占比这么多,自然还是米哈伊尔当初除了有《彼得堡文集》的利润作为启动资金以外,那也真是贷了个天崩地裂,数额甚至会让一些贵族感到心惊。

  再就是米哈伊尔的小说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毕竟在如今的圣彼得堡文化圈,有一件事已经渐渐成为共识,那就是谁要能拿到米哈伊尔的小说,那么他家的杂志就一定会火,只可惜米哈伊尔现在只为自家杂志供稿。

首节 上一节 69/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