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当然看过这段情节,乃至于有些东西正在他眼前浮现。
不过开个小玩笑的话,那就是将军家还不够有实力,舞会也没有开得那么盛大。
这样一来,也就难怪将军满脑子都装着进步,连一句“有时候想想啊,这官当多大才叫大呀”的客套话都懒得讲,不过也正常,在这年头的俄国,什么进步不进步的,那都是对沙皇陛下的赤胆忠心啊。
场景跟米哈伊尔记忆中的有些重合,不过不等米哈伊尔开玩笑般地复刻一下经典,在跳完舞后,这位姑娘就主动开口说道:“让我们去小吃部(буфет)吧。”
按照舞会的规矩,在跳完舞之后,男伴应该询问女伴,要把她送到哪里去:小吃部还是原来邀请她的地方,而在相互行礼之后,男伴要么离开,要么留在女伴身边继续谈话。
而小吃部这东西顾名思义就知道是能狠狠吃东西的地方,这位姑娘的提议无疑说到米哈伊尔的心坎里去了。
不过很显然舞会才刚刚开始,舞会这种东西对于贵族而言是集社交与娱乐一体的地方,就算没什么社交的打算,跳跳舞休闲一下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硬要说就类似于后世的蹦迪和跳其它各种舞蹈,不过该说不说,俄国的贵族们在这一块确实要高雅很多。
面对米哈伊尔的疑问,这位皮肤微微有点粉红的姑娘只是摇了摇头然后说道:“这样就够了。”
接着她似乎是留了一点时间供米哈伊尔遐想,过了一会儿才颇为体面地补充道:“我今晚还要陪同我的母亲招待很多客人,凑够这一场舞会的花销可不容易,我父亲可是准备在这一场舞会大显身手。”
哦对,舞会还有使人进步的功能。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米哈伊尔就也没用多余问对方会不会耽误她的时间,而是跟着娜佳一起朝某个地方走去,而在过去之前,又难免要跟娜佳的母亲打个招呼。
而这位妇人并不像将军那么直接,上来就直截了当地问什么家世,但也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检验了一番米哈伊尔的素养与水平。
老实说,虽然米哈伊尔表现的不错,但在这一时期,说到最后往往看的也都是家世,而他表现得那么谨慎,肯定也跟这一点有关系。
但不管怎么说,娜佳的母亲似乎还挺和蔼的,到最后微笑着点头后,便看着这一对男女往别的地方走去。
舞会已经开始,乐意跳舞的客人已经纷纷去了,而不跳舞的客人在舞会期间也能为自己找到别的乐趣。已过中年的太太们坐在客厅里玩惠斯牌,还有些年轻的小姐们就会翻阅她们早已熟知的画册,这为那些未婚的男青年提供了接近并认识她们的机会。
而三四十岁左右的太太把自己的手工活带到舞会上,即将分娩的太太在为自己的新生儿缝制衣服。通常不跳舞的太太们会形成自己的妇女圈,男士们禁止呆在妇女圈的周围。
由于时间问题,小吃部这里并没有多少人,而还不等米哈伊尔扫视一圈判断一下怎么样时,娜佳想了想米哈伊尔刚才跳舞时的表现,也是再次称赞道:“你跳的真好,这些天是请人专门练习过了吗?”
在贵族圈里面,跳舞这件事当然也不可能人人都跳的很好,而跳的很好的那些人,无疑也会成为圈子里的宠儿,而米哈伊尔的话,除了开始的时候有点生涩,后面简直像是在地板上轻盈地滑行一样,以至于让人很难相信他最近才刚刚练习了一番。
“我拜托了一些我的朋友。”
想到了某些画面的米哈伊尔多少有点难绷,但还是继续补充道:“男性朋友,他们的舞跳的都还不错,就是教人的方式各不相同”
就具体的过程,米哈伊尔大致说了说,而这位姑娘虽然对具体的细节很感兴趣,但终究还是没好意思继续追问,转而问起了米哈伊尔对于参加舞会的感想。
“很难得的经历,而且感觉挺有意思的。”
米哈伊尔想了想后笑着道:“还要谢谢你的邀请,你的舞跳的也很好,若不是你,我今天说不定会出很大的糗,而且指不定还没人答应我的邀请呢。”
“怎么会呢。”娜佳其实在自己的父亲向别人介绍米哈伊尔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了一些人的目光,于是她斟酌了一下便说道:“我估计有很多小姐都乐意跟你跳上一支舞,你要去邀请她们一下吗?毕竟舞会才刚刚开始,最有意思的舞蹈还没有出现。”
“这样就够了。”
虽然是萧楚南,但是米哈伊尔又不是一个傻子,说破天了都不可能在这个时候点头,而是摆了摆手道:“其它的舞蹈我也不是很擅长,以后有机会的话可能会再跳吧。”
真要说的话,米哈伊尔对于跳舞这项娱乐活动的观感倒是还不错,毕竟在这样一个娱乐匮乏的年代,想找到一些还算有趣的活动确实不容易,这倒也难怪老陀老屠和老托都曾经沉迷于社交活动之中无法自拔,等感到空虚了才想着找点事情做做。
有人感到空虚会想着用更大的娱乐掩盖住这种空虚,有人则是想着干点正事,不过前者似乎更常见一些。
再就是有机会的话,米哈伊尔其实还挺想跟着老屠或者别的什么人学学打枪,当然,肯定不是为了决斗,牢大普希金和cosplay牢大的莱蒙托夫旧事在前,米哈伊尔闲的没事干了才会想着这个。
只是有些时候,当一个人有点走投无路的时候,也总得掌握一点物理上的真理,下可自保,上还能抢抢银行呢。
就这个问题谈论了一会儿,娜佳发现米哈伊尔虽然确实对舞会有兴趣,但更多的似乎还是一种出于好奇的观察,并没有说像上流社会的很多年轻人一样,一上来便在这样的场景中头晕目眩了起来,乃至不知自己身处何地。
就连娜佳自己,也是跟着家里见得多了才逐渐摆脱了那种似乎有些轻浮的状态,而跟米哈伊尔交流了这么久,娜佳其实也不太懂米哈伊尔真正在追求的是什么,而且她感觉或许米哈伊尔自己也不知道。
但模模糊糊的,娜佳能感觉到米哈伊尔或许是想去做一些真正有益的事情,但到底什么才是有益的事情,可能暂时也还拿捏不准。
总之,真是一个奇特的人啊。
娜佳在想着这些事情的时候,看向米哈伊尔的目光也不自觉地有点变化。
米哈伊尔本来对这样的目光其实并不怎么敏感,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好像有很多人都用这样的目光看向他,以至于他现在大致也能分辨出来一点了。
再次感受到这种目光的米哈伊尔:“.”
老实说,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米哈伊尔在心里面要感慨的第一件事情往往都是:“没关系,又活了一天,已经很厉害了”
就这样聊了关于很多舞会的话题,娜佳在感到兴致勃勃的同时,倒是也没忘了她观察出来的米哈伊尔的一点小爱好,转而就为米哈伊尔介绍起了一些小点心:“你来尝尝这个吧,这个我也很少吃,味道确实很好,你说不定会喜欢。还有这个,这个我会做的,不过做的还不是太好”
此时此刻,盛大的舞会还在进行当中,舞池中一对又一对男女正在跳着优雅的舞蹈,不跳舞的人则各自围成一个圈子,有人忙着打牌,有人谈论着上流社会发生的一些新闻,有人聊起了当前的欧洲局势,有人则是专心听着场上的音乐。
而也总有人难免将自己的目光落在了那对乍一看相当般配的男女身上,再转而小声谈论起了他们的身份,也就这短短的一段时间,娜佳的母亲已经从别人那里听来了一些消息,于是看向那对男女的目光多少带了一点忧虑。
将军则没注意到这一点,将军还在忙着进步。
不过米哈伊尔跟这位姑娘倒也没有什么不体面的举动,只是一边吃着东西一边聊着天,这个过程中娜佳还跟米哈伊尔读了读她自己读到的一首很好的诗:“莱蒙托夫的诗你读过吗?我很喜欢他那一首《乌黑的眼睛》:南方的明眸,乌黑的眼睛。我从目光中阅读爱情;自从我们相遇的那一刻,你是我白天黑夜不落的星。”
当然,之所以读这首诗只是因为恰好聊到了米哈伊尔那部长篇小说最新的章节,就这一部分,这位十七岁的姑娘颇为严肃地向米哈伊尔指出这位女主人公在爱情上的得失,说到最后还问了问米哈伊尔后面的剧情走向。
剧透这种事情是万万不能的,不过她的另一个问题:“你什么时候再发短篇小说呢?感觉已经有一阵子没有看到了,我和我的很多朋友都等着呢。”
米哈伊尔倒是点了点头回道:“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在在下一期了。”
“那可就太好了!”
两人的谈话就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了下去,不过说着说着,娜佳母亲的到来就中断了这次谈话,就像娜佳刚刚说的那样,作为舞会的举办者,她们还有很多招待客人的事情要做。
到了这里,米哈伊尔这次的舞会之旅基本上已经可以说结束了,但就这么走了肯定不太好,更何况将军进步了一圈后,也是又重新回到了米哈伊尔身旁,兴致勃勃地跟米哈伊尔谈起了他对文学艺术的看法。
听得出来,将军在这方面见解独到、狗屁不通,但他也确实想表示自己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好在是说着说着,将军见米哈伊尔似乎也没有别的安排,索性就将米哈伊尔带到了牌桌上,将军自己没怎么玩,更多的还是跟这一圈的男人们聊政治吹牛逼,偶尔再谈谈一些高大上的东西。
但是米哈伊尔一坐到牌桌上,倒是一下子就精神了不少,尤其是在听到这其中有一位年轻人打牌打得很好,他顿时也是来了兴趣,没多久就跟对方混到了一张桌子上。
不过不知道为什么,有些年轻人看向他的目光似乎稍微有点不太对劲,但是米哈伊尔也没怎么在意,虱子多了不怕咬就是这样的,于是米哈伊尔不语,而是逐渐沉浸在了自己的打牌艺术当中。
而当将军从吹牛逼的愉快经历中回过神来,再次看向米哈伊尔他们这一块的时候,也是微微一愣,然后颇为纳闷地问道:“亲爱的米哈伊尔,人呢?怎么一下子少了好几个人?”
“他们都去跳舞了。”
“这样啊”
如此一来,时间其实很快就过去了,当吃过晚饭后,虽然有些人可能还要再跳上一阵,但米哈伊尔感觉自己倒是已经可以离开了,不然总不能再跟那位姑娘再跳一次吧?
那可就真的进入决斗线了。
米哈伊尔表示不太想挨将军的枪子。
在跟主人家打好招呼后,米哈伊尔本想悄无声息地离去,但忙的晕头转向的娜佳还是一直把一定的注意力放在米哈伊尔身上,于是当米哈伊尔走出将军家大门的时候,这位姑娘像上次一样送了米哈伊尔一段路。
这次就没有发生什么对话了,毕竟还有不少事情等着这位姑娘去做。
但临到分别的时候,这位姑娘还是深吸了一口气,用着清晰的声音说道:“那么回见了米沙。”
嗯?
虽然脑子还没转过来,但是米哈伊尔也是顺嘴就回道:“好的,下次再见了娜佳。”
等月亮从乌云中再次显露出来的时候,这对青年人已经朝着各自的方向走去,就是脚步说不清是慌张还是轻快。
第110章 学生领袖与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关于米哈伊尔截至目前为止的写作风格,再没有什么人是要比别林斯基更加熟悉的了,并且他也已经写过好几篇文章来进行自己的分析和总结,但在听到“简洁是天才的姊妹”这句话后,别林斯基几乎是马上就意识到了这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就能总结他花了很多笔墨来分析的东西。
而这句话理解起来自然也不困难,简而言之就是在创作或者表达思想时,能够以简洁的方式呈现复杂的内容是一种极高的境界。
真正的天才不会用冗长、繁琐的表述来掩盖思想的空洞,而是用简洁的语句精准地传达深刻的内涵,就像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丰富的意境。
米哈伊尔的那些短篇小说无疑就体现出了这一点,往往是几千字的内容就写出了其他人要用大量的笔墨且不一定写得好的东西,谁能想到那篇令人印象深刻的《变色龙》仅仅只有两千字呢?
毫无疑问,那些短篇小说鲜明地体现出了这一原则,不过到了最近的长篇小说的时候,米哈伊尔的风格又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由简洁趋向了一定意义上的繁琐,但这繁琐并非无意义的书写,而是试图在某些更深的地方挖掘。
当别林斯基思考着这些东西的时候,米哈伊尔也是补充道:“当然,真正优秀的作品是没有定式的,适合自己的往往才是最好的。”
“没有比这更正确的话了米哈伊尔。”
回过神的别林斯基笑着回道:“只不过对于很多文学上的初学者来说,有一个大致的方向会让他们写出来的东西好上很多。我会将这句话放在我们下一期杂志的一个比较显眼的位置的,你还有别的想说的吗?
还有你之前提到过的几篇你想要写的评论文章,我记得一篇是关于我们俄国文学当中的贵族青年形象,你说过这将揭示出一种被人忽视的社会典型。还有一篇我记得是关于诗歌的内容,你似乎是想树立一种新的诗歌风尚。
我认为这件事是可行的,从你最近的诗作中我也隐隐约约能感受到这一点了,所以这件事你也要抓紧啊!诗歌你也要多写一点,我敢打赌,在我们俄国,再没有哪位诗人是在写出了如此稀少的作品的情况下,却还能拥有如此大的名声!除了你就再也没有别人了。
这样你就更不应该停滞不前,要知道,一位天才不肯好好工作也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还有”
听着别林斯基如数家珍的米哈伊尔:“.”
之前吹牛逼的时候好像是一不小心把有些话给说了出去,不过你这记得也太清楚了吧?
“在写了在写了,已经在写了。”
米哈伊尔忍不住擦了擦额头上并不存在的冷汗。
“唉!我要是有像你一样的天才,我一天恨不得工作二十个小时!哪怕是把手写肿我也心甘情愿!”
如果是别人说这种话米哈伊尔当然只是笑笑,全当对方在吹牛逼,但是别林斯基说这种话,米哈伊尔感觉他是玩真的
毕竟别林斯基除了工作以外,唯一的爱好就是打点小牌,而因为米哈伊尔的出现,别林斯基现在对打牌的兴趣也淡了不少,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
“上帝啊,你们知道,任何事情一旦你在刚开始的时候就知道了它的结局,那么过程就注定会变得乏味。每次米哈伊尔光是往那一坐,我就感觉再也没有玩下去的必要了!”
顺带一提,老陀大抵也是因为受到了米哈伊尔的影响,再加上《现代人》杂志那个奖项的奖金的诱惑,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最近确实沉浸在了写作当中,一门心思想要写出好的作品。
当然,这也跟他继让他成名的《穷人》之后的又一篇小说遇冷了有关,这给他浇了一盆冷水的同时,也让他迫切地想要证明自己,为此常常陷入苦闷。
米哈伊尔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不过倒是还没来得及跟老陀说点什么,另外虽然严格说起来有点倒反天罡,但米哈伊尔还是准备找个时间去宽慰一番老陀,当然,是很正经的宽慰。
而当米哈伊尔想着这些问题的时候,别林斯基却是已经催促道:“在写了的话那什么时候才可以完成呢?如果快的话干脆就发在下一期的《现代人》上!这对我们的杂志是大有益处的”
米哈伊尔:“.”
就这样,在别林斯基的催促下,即便米哈伊尔已经决定在下一期发表一篇短篇小说,但最后还是不得不又承诺了一篇评论文章。
聊着聊着,看上去有些幸灾乐祸的屠格涅夫乐呵呵地跟众人打了一个招呼后,便正式踏上自己的追星之旅了。
而米哈伊尔跟别林斯基他们要聊的话题基本上也已经聊完了,只是到了快分别的时候,别林斯基也稍稍问了问米哈伊尔的学业问题:
“对了米哈伊尔,有一件事我一直没有来得及问你,你要到大学里继续你未完成的学业吗?虽然从经济上来说,未必有这个必要,但我觉得这对你的未来还有你未来的事业都很有益处。
你知道的,在大学里面,俄国年轻的力量从各个方面各个阶层流到这里来,仿佛流进一个总的蓄水池一样。在大学的教室里他们肃清了他们在家庭里得到的那些迷信、成见,达到了一个共同的水平,结成了兄弟般的朋友,然后又分散到俄国各地去,到俄国的各阶层去。
他们有的人会进入到政府单位,有的进入军队,有的回到自己的家乡教书”
这我知道,反贼大本营嘛!
同样的,这一时期是沙皇尼古拉一世的重点监管对象和重点打击对象,就算是到了后世,某种程度上也是这么个情况,无非就是力度够不够大,能不能进行精准打击。
而说到这里,别林斯基也是露出了怀念的神色,怀念过后,他也是颇为认真地看向了米哈伊尔:
“据我所知,如今圣彼得堡的很多大学生都很喜欢你的文章,也知道你辍学大学生的身份,已经有很多人都在打听你究竟出自哪所大学了!作为大学生能够拥有这样的成就,实在是很不一般的事情。他们天然的就对你很有认同感。
而且米哈伊尔,我觉得是你的话,一定可以将很多人团结在你的左右,即便有些人迫于现实只能回到自己原本的阶层继续生活和工作,但我相信大学的这段经历对于他们而言一定至关重要。或许他们以后能在某些方面为你提供一定的助力。
倘若真的有很多人聚集在你的左右,那么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你能够做的事情就更多了!这是我们俄国最进步的一股力量了!”
米哈伊尔:“???”
不是哥们!我聚集这么多人干什么?
你这样想是何居心?我听着呢!
坦白说,米哈伊尔无论是从妈妈和妹妹那里,还是从娜佳那里,亦或者是为了改编某些小说,他确实很多次都想到要完成自己作为法学生的学业,拿个文凭的同时,也能认真琢磨琢磨俄国当前的法律。
毕竟他想改编的一部小说,绝对离不开对俄国法律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