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山河 第697节

  没钱大不了负债打。

  从采矿冶炼,到武器生产一条龙,全部都是国营生产。

  朝廷没钱的时候,只要保障大家有饭吃,生产就能继续。

  商船连水手一起征用,官员们的俸禄可以欠着,士兵的军饷可以折算土地。

  现在财政赤字严重,那是运输的商船,都护府衙门要给钱。

  采购的各项战略物资,也要以金银结算。

  一应人员的工资,更是不能少。

  “侯爷,英明!”

  听到李牧说,要停止对外扩张,一众文官当即回应道。

  同所有传统文人一样,在对外扩张的问题上,大家都非常谨慎。

  开疆扩土的事情,偶尔来一次即可。

  长期性对外扩张,那就超越了大家的心理承受极限。

  安南都护府的军费支出,常年在财政收入之上,妥妥的穷兵黩武。

  如此高比例的军费开销,如果不是两广财政支撑着,早就破产了无数次。

  ……

  京师,文渊阁。

  安南都护府在年底盘账,大虞高层也在进行盘账。

  既要对过去一年的收支情况,进行盖棺定论,还要做出来年的政府开销预算。

  这种决定帝国未来命运的大活,肯定不能让百官一起参与讨论,不然吵到明年这个时候,预算都做不出来。

  除了内阁和六部尚书外,其他人都被排除在外。

  “今年的税款,怎么下降了这么多?”

  姜书翰皱着眉头询问道。

  北方各省受洪涝影响,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他可以接受。

  问题是未受灾的南方各省,财政收入也出现了下降。

  从完成税制改革到现在,这还是第二年出现财政收入下降,南方各省更是第一次收入下降。

  “首辅,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主要是天灾人祸导致的。

  顺天府的情况,我们就不说了,大家都亲自感受过。

  河南、陕西两省,不光遭遇洪灾,还赶上了兵灾,朝廷免除了两地的税款。

  其他北方省份,也或多或少遇到了灾情,朝廷免除了一半的赋税。

  这些讯息,大家都是知道的,想来没什么疑问。

  南方各省的税收减少,情况就有些复杂了。

  按照各地巡抚衙门的说法:

  北方遭遇天灾,影响了商品流通,导致商业税收锐减。

  因为南洋地区爆发战争缘故,影响了进出口贸易,进而导致关税减少。

  田赋、盐税和各类杂税收入减少,受安南都护府移民政策的影响,南方劳动力大幅度减少。”

  户部尚书吕凌风略显无奈的回答。

  这些解释,也就糊弄一下傻子。

  北方遭遇天灾,物价急剧飙涨,南方各省商界都是受益者。

  流通的物资是减少了,但架不住价格增加好几倍,大家的利润大幅度提升。

  商业税收本该增加的,居然变成了减少。

  南洋战争影响关税,同样是扯淡。

  李牧出兵南洋,打击的对象是土著,战争基本上都在陆地上爆发。

  根本没爆发过大规模海战,更没有影响航线的畅通。

  从商船数量上,就可以判断,海外贸易依旧活跃。

  田赋、盐税和各类杂税收入的减少,理由更是离谱到了家。

  安南都护府的移民重心,一直都放在北方,南方地区连移民点都很少有。

  受乡土情节影响,除非是破产沦为流民,不然百姓根本不会选择移民海外。

  真要统计人口,南方各省最近几年,人口绝对是持续增长的。

  此前的战争导致南方士绅数量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减缓了社会矛盾。

  人均土地资源增加,百姓的日子好过了,很自然的开启了繁衍模式。

  因为白莲教叛乱,导致的人口减少,正在迅速恢复中。

  “混账!”

  “如此离谱的理由,你们户部就没有核查么?”

  镇东侯忍不住一拍桌子质问道。

  税收减少,可不是什么好信号。

  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勋贵系改革取得的政治成果,要不了多久就会毁于一旦。

  景李二人当初能够出将入相,最大的依仗,就是改革取得了亮眼政绩。

  作为政治资源继承者,他们天然要维护这份成果。

  “侯爷息怒,户部已经派人去核查了。

  只不过南方各省的局势复杂,一时半会儿怕是难以取得成果。”

  吕凌风硬着头皮解释道。

  此刻他的处境,非常尴尬。

  作为户部尚书,他理应站在朝廷的立场,督促地方按照规定完成税款收缴。

  可偏偏税收减少最多的区域,恰好是清流党的大本营。

  一旦深究下去,板子大概率要打在自己人身上。

  当党派的利益和朝廷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他这个站在中间的倒霉蛋,也被推到了风暴旋涡中心。

第476章 内斗不休

  “究竟是难以取得成果,还是压根就不想查啊!”

  一旁的镇东侯跟着嘲讽道。

  板子打到自己身上,才会知道疼。

  东南各省的财政收入锐减,本质就是对皇权衰落的一次反馈。

  太上皇御驾亲征失败后,朝廷没有对晋商集团进行大清洗,让许多人看到了朝廷的软弱。

  士绅豪族和皇权之间,就是一对跷跷板。

  皇权强势的时候,他们就是天子的忠臣。

  皇权一旦衰落,这些家伙就会化身食人恶魔,逐步蚕食帝国的根基。

  哪怕其中有忠臣站出来,为帝国鞠躬尽瘁,也改变不了群体的堕落。

  相对以往的封建王朝,大虞的政治制度,要成熟的多。

  可再成熟的制度,也需要有人去维护。

  撑起帝国根基的士绅集团,早就已经堕落。

  另一大支柱勋贵集团,在突然爆发一波之后,现在也陷入了颓势。

  年轻一代勋贵子弟,进入官场之后,迅速被腐化。

  满朝文武百官,口中忧国忧民喊的惊天动地,心里却全是生意。

  “侯爷,这话就过了。”

  “南方各省贡献了朝廷七成以上的财税收入,现在遇到了困难,减少一些实属正常。

  朝廷总得给大家喘息之机,不然一直高压下去,百姓还怎么活啊!

  以下官之见,不如削减一部分南方各省的税赋,与民休养生息。”

  刑部尚书费心远开口辩解道。

  身份决定立场,在团体利益面前,国家利益要往后靠。

  他能够做到现在的位置,就是清流集团给推出来的。

  哪怕内心深处,他并不支持士绅偷逃税款,现在也必须站出来支持江南士绅。

  敢提出减税,自然是有所依仗。

  削减南方各省税赋,清流党的支持者固然是最大受益者,浙党、楚党的背后支持者,同样是受益人。

  两党出身的官员,就算不支持,也没法站出来反对。

  “看来户部很富裕嘛,都可以减税了。那么欠下的各类费用,是不是该先划拨下去。”

  高阁老当即嘲讽道。

  大虞的财政虽然好转,但远远称不上富裕。高额的军费开销,一直都是困扰帝国的最大难题。

  现在北方内忧外患,都没有解决,就有人提出给东南各省减税。

  真要是落实下去,那么“南方各省出钱,北方各省出命”的国防格局,就要被打破了。

  转瞬的功夫,在场的群臣就分成了两波。

  北方出身的官员,坚决反对减税。

  南方出身的官员,一部分支持减税,一部分保持沉默。

  朝廷的开销,是不能少的。

  南方少收的税款,就要加在北方头上。

  以北方各省的情况,就算立即启动税制改革,也增加不了多少收入。

  继续向百姓摊派,那是会出大乱子的。

  官员们可以不在乎底层百姓的死活,但绝对无法坐视天下大乱。

  “好了!”

首节 上一节 697/7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