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山河 第682节

  他们都是从礼部过来的,礼部的吏员还送来一封公文,让我们鸿胪寺酌情处理。”

  家丁的回答,温思远脸都快要气绿了。

  礼部那帮同僚,实在是太不要脸。

  明明他们才是负责人,居然把锅往下甩。

  “师爷,可有对策,解决眼下的麻烦?”

  见自家师爷闲庭自若,温思远急忙询问道。

  虽然在朝堂上,他也有一些根基,但绝不是参与这种要命之事的理由。

  这帮藩国过来告状,手中没有证据还好,万一有确凿的证据,那就完犊子啦!

  不上报朝廷,御史言官饶不了他。

  把证据上报朝廷,又会得罪死汉水侯。

  “大人,眼前这些人他们只是自称番邦使臣,不代表他们就是真的番邦使臣。

  涉及到番邦事务,不可不慎重。

  当派人核实其身份后,再按规定安排接待事宜。

  尤其是其中有人,还自称是番邦国王,更是要严加审核其身份。

  按照《藩国管理条例》,凡藩国之君更替,必须获得我大虞皇帝的册封。”

  王师爷笑呵呵的回答道。

  在官场上混,想要不粘锅,就必须熟悉规则。

  安南都护府在南洋用兵,那么大的动静,根本不可能保密。

  甚至在出兵之前,李牧还给朝廷递了一份出兵奏折。

  当时局势一片大好,朝廷诸公也对南洋一众藩国最近这些年的怠慢很是不满,正想给他们一个教训。

  顺水推舟之下,批准了安南都护府出兵。

  本以为只是收回旧港宣慰司,顺便敲打一下南洋一众藩国。

  万万没有想到,大家认知中的旧港宣慰司,同汉水侯认为的旧港宣慰司不是一个概念。

  安南都护府递交的地图上,把大片土地都圈了进去,其中包括一些被灭的藩国。

  在朝堂上,还引发了一场风波。

  怎奈前面的皇帝和涉事官员,为了减轻丢城失地的责任,故意弄丢了历史资料丢失。

  一些世家大族倒是有记录,甚至收藏了当时的地图,可那终归不是官方资料。

  因为国人喜欢夹带私货的缘故,各家记录的资料,并不完全相同。

  存在争议的史料,自然无法充当证据,否定李牧版旧港宣慰司地图有误。

  开疆扩土终归是好事,没必要太过较真。

  既然没有苦主闹事,自然被朝廷默认了下来。

  尘埃落定了,现在又蹦出苦主来告状,明显是要捅破天。

  烫手的山芋,谁接谁倒霉。

  礼部把锅甩下来,鸿胪寺不想接,那就必须利用规则把锅扔出去。

  “师爷说的不错,涉及到番邦事务,必须要好好查查,可不能让小人给蒙蔽了!”

  温思远心领神会的说道。

  藩国君主没有接受大虞的册封,那就是非法上位,鸿胪寺肯定不能承认藩王的身份。

  其他使团,也要严格审核国书。

  那些国书上落款君主,同鸿胪寺记录有出入的,一律视为身份造假。

  纵使没查出问题,也得给找出问题来。

  认定不了身份,鸿胪寺就无需接待。

  这些藩国使团想告状,爱上哪儿就上哪儿,反正他这位鸿胪寺卿肯定不受理。

  ……

  “上差,我们本就是番国使臣,国书就能证明身份啊!”

  中年男子颤颤巍巍的说道。

  大虞官府的门难进,他算是体会到了。

  本以为查完国书,就会好生安置他们,接着派大臣过来安抚,然后觐见皇帝告御状,最后大虞皇帝下旨帮他们复国。

  万万没想到刚进行到第一步,差役要求他们自证身份。

  “国书就能充当身份证明,你在这里糊弄鬼呢!

  谁能够保证你们手中的国书,是不是从别人身上抢来的?”

  青年差役一脸不屑的说道。

  辩解没有意义,上面吩咐了要找茬,自然不能让这些番邦之人过关。

  按照上面的说法,这些番国多年未获得朝廷册封,国内王权非法更替不知进行了多少次。

  审核国书落款君主,肯定和鸿胪寺记载的对不上。讯息核对有误,使团身份自身不予承认。

  若是讯息对上了,政治后果更严重。谁家国王能活一两百岁啊,国书必定是伪造的。

  到了具体执行上,差役们嫌查历史资料太麻烦,直接开启了简单模式,要求对方自证身份。

  “上差,您看我们怎么样,才能证明自己的身份呢?”

  说话间,老者果断将一个钱包递了过去。

  阎王不好惹,小鬼更难缠。

  为了达到目的,果断选择了破财免灾。

  “此事简单,你们先去礼部开使团身份证明,再去刑部开个人身份证明。

  各地官府发放的使团通关文牒,也要给预备上。

  最后再去五城兵马司,开使团入城证明。

  记住开具的所有证明,都必须用衙门用印,并且备注清楚,你们是过来状告汉水侯的。”

  青年差役一本正经的忽悠道。

  他敢打赌,只要把状告汉水侯的讯息备注上,这些证明就不可能开出来。

  砸钱都没用。

  官员们爱财,更爱惜自己的官帽子。

  最起码五城兵马司那边,不会给他们出具任何证明。

  搞不好为了向汉水侯邀功,还会直接让他们人间蒸发。

  类似的事件,又不是没有先例。

  当年过来告状的多家使团,在京中神秘失踪,至今都没有结果。

  看在对方懂事的份儿上,他才故意把五城兵马司放在最后。

  如果这些人够聪明,在前面碰了一鼻子灰后,就会自己离开。

  京中这么多衙门,除了那帮头铁的御史外,没人愿意招惹汉水侯。

  “多谢上差!”

  嘴上道着谢,内心深处一众使臣,都觉察到了不对劲。

  能够在危难之际担任使臣,自然不会是等闲之辈。

  这么明显的敷衍,聪明人都能够看出来。

  正常的番邦来朝,根本不用这么多道手续。

  别的可以作假,准备的贡品,总不会是假的。

  大家不过来朝贡,除了大虞朝主动战略收缩外,主要是朝贡的成本太高。

  礼部也是看人下菜,贡品的价值越高,受到的待遇越高。

  随便敷衍了事,根本过不了关。

  大虞天子赐下的回礼,除了面上看起来光鲜,实际价值往往不足贡品的五分之一。

  巅峰时期的大虞朝,拥有上百个藩属国。

  若是为了面子,玩儿十倍回赠,那是会破产的。

  ……

  西安府。

  “这雨下了几时啦?”

  谭俊辰冲师爷询问道。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补偿前些年的干旱,今年从一开始,关中就雨水不断。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以为持续数年的旱情终于结束啦。

  怎奈这雨一下,就不想停了。

  “大人,暴雨已经连续下了两个时辰!

  检测到的雨量,快要接近一尺之数。

  这已经是最近一个月内,第三次遭遇极端暴雨天气。”

  师爷的回答,让谭俊辰的心凉了半截。

  一个月的降雨,比前面几年的降雨都要多。

  除了西安府之外,其他州府也传来了遭遇暴雨的消息,整个陕西大地都在降雨。

  这样的雨量,放在南方自然不算什么,可对陕西来说却是灾难性的。

  城中排水系统,早就不堪重负。

  看院子里的积水就知道,暴雨继续下去,巡抚衙门都要被淹。

  城中低洼处的百姓,估摸着此刻都能在水中游泳了。

  西安府尚且如此,其他州府想来也遭到了挑战。

  “传令下去,让城中兵丁去……”

  “算了,还是别大动干戈了!”

  命令下达了一半,谭俊辰也收了回去。

首节 上一节 682/7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